《桀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桀宋-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我们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

    “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

    “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

    “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和宋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

    “善。”

    秦王嬴驷当即一槌定音地道:“张仪、司马错听命!”

    “臣在!”

    “寡人命你二人起大军十五万,张仪统兵,司马错为副将,攻灭巴蜀!”

    “诺!”

第433章 风起巴蜀() 
西元前316年,即周慎靓王五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

    秦王欲攻蜀,以道险难至,韩又来攻,犹豫不决,遂问计于臣下。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业。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棋盘关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

    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

    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灭苴、巴,俘虏巴王。

    秦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强。

    ……

    宋国朝歌,沙丘宫。

    在大朝会上,宋王偃以及宋国群臣接见了魏相公孙衍,商议合纵攻秦之事。

    “犀首,你的来意寡人已经清楚。然则我宋国与秦国尚属盟国,毫无利害关系,何以与尔等三晋一同进击秦国?”

    公孙衍闻言,垂手道:“宋王明鉴。当今之天下,秦、宋、楚、齐四强并立,稍弱者如韩赵魏三晋,如燕国和中山国之流。这种平衡已经数年未曾被打破,而今秦国吞并巴蜀之地,灭巴、蜀、苴三个西南之国,拓土千里!”

    “蜀地肥沃,千里平原适宜耕种。故而今日之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大千里沃土,泽被万千之众。秦,带甲百万,战车万乘,而武器坚利,其民藏富,其地富庶,岂不为天下之最强也?”

    听到犀首的这席话,宋王偃颇为不悦地道:“犀首,秦国强则强矣,与我宋国何干?”

    “大王此言大谬也!”公孙衍据理力争地道,“岂不闻唇亡齿寒之理乎?不错,秦国当前并没有灭亡韩国或者是魏国其中一国的能力,然则此消彼长,现在秦国的东出之势为步步蚕食,韩魏越弱,则秦国越强!”

    “若是有朝一日,秦国灭亡了韩国或者是魏国,敢问宋国还能独善其身否?”

    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宋王偃真心不想破坏自己宋国的发展步骤。如今宋国的重心在于发展,而不在于伐战!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虽然宋国已经强大起来,已经一跃成为了与秦齐楚三大霸主国相媲美的大国,但是这远远不够。

    宋王偃不敢保证在自己薨逝之后,子恒继位,宋国的国势会不会就此倾颓下去。

    毕竟子恒的对手,可都是不世出的雄主,赵武灵王他宋王偃都自愧弗如,更别提老奸巨滑的秦昭襄王了!

    “犀首,你这就是杞人忧天了。”宋王偃云淡风轻地道,“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国虽强,但不可能轻易灭得了韩魏任何一国的。”

    闻言,公孙衍沉声道:“宋王,而今你们宋国的王业已成,不欲雄霸天下乎?制衡之术,首要平衡,现在秦国吞并巴蜀之地已经打破了这种平衡。给秦国十年的时间,秦国便能一跃成为不逊色于当年的霸主魏国那样的超级大国!”

    “当年的霸主魏国有多么强大,宋王不可能不知道吧?”

    宋王偃还没说话,在陛阶下的苏秦便站出来说道:“大王,臣听闻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君主是否贤明,在于臣子是否有才,在于政治是否清明,在于军事是否强大,在于国民是否自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样的雄主如何厉害,但是继位者不能相提并论,故而他们的霸业都衰落下去了。旧时的魏国,历魏文侯、魏武侯和魏惠王三代,盛极一时,数十年的霸业不还是倾颓下去了吗?”

    “所以说,王即国家,没有一个雄主的英明的领导,国家是绝对无法继续强大的。而今秦国经过秦献公、秦孝公以及当今秦王驷三代而治,国力日益强盛,但是后继者能否保持住秦国继续强大下去,乃至于更上一层楼,还犹未可知。”

    公孙衍闻言,不由得嗤笑道:“你们是想着秦国自己倾颓下去吗?恐怕不行吧。如今秦之强盛,韩国与魏国加起来都不能比之!”

    “只怕不必下一任的秦王继位,在秦王驷在位期间,便能吞并韩魏,兵临朝歌了!”

    苏秦昂着头道:“犀首此言未免太过于危言耸听了吧?秦国现在更为强大,难道我们宋国就不会更加强大吗?有吾王的英明领导,鞭长莫及的秦人能奈我何?”

    “这么说,你们宋国还是想要不问世事,埋头发展国力吗?”

    苏秦闻言,探询地看了宋王偃一眼,见到自家大王点了点头,这才说道:“犀首,实不相瞒。我们宋国无意于伐战,自吾王继位以来,屡屡对外用兵,而使我老宋人人丁凋零,这才刚刚缓过气来,实在不愿意再经历大战!”

    “宋王!”公孙衍又向着陛台上的宋王偃高声道,“而今乃是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你不争,别人也会争!而今乃是宋、秦、齐、楚四强并立之格局,然则宋国方兴,其国力实在不比秦齐楚三大霸主国的强盛、扎实。”

    “我认为宋王不应该畏手畏脚,错失良机。宋国若想更加强大,长治久安,最大的敌人还是秦国、齐国和楚国!难道宋王就不想要消灭这三个敌人吗?”

    “须知彼竭我盈的道理。只有将强者打倒下去,宋国才能借此上位矣!”

    苏秦反驳道:“犀首此言差矣!列国合纵攻秦不是没有过。四年前的楚、宋、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可是结果如何?是故人心不齐,得秦人开关以延敌也!”

    “昔日之楚、宋、韩、赵、魏五国之合纵,地五倍于秦,民五倍于秦,兵十倍于秦,这样的合纵联盟尚且土崩瓦解,更何况如今只有我们韩、魏、宋三国呢?”

    公孙衍闻言,沉默了一下,随即说道:“宋王,我还是希望你能考虑一下。当今秦国强势,赵国志在北方,胡服骑射,而韩魏两国实在是力有不逮。”

    “以我对于魏王与韩王的了解,若是战争失利,韩魏两国又恐秦军来攻,只怕会就此臣服于秦人的淫威之下!”

    公孙衍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当今之天下大势,任何一国都没有灭国之力。而横则连横,竖则合纵,韩魏坐困于中原,周围都是宋、秦、楚、赵这样的大国,无力发展,故而国力无法上升。韩国和魏国别无选择,就算不会沦为秦人的附庸,也会充当秦人的马前卒,伐宋伐楚,皆无不可。”

    听到这话,宋王偃不由得黑着脸道:“犀首,你这是在威胁我们宋国吗?”

    公孙衍摇摇头道:“非也。韩魏两国处四战之地,宋国若想伐楚,若想伐秦,大可以合纵韩魏以攻之!同理,秦国若想伐楚,若想伐宋,亦能够合纵韩魏以攻之!楚国亦然!我希望大王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宋王偃点了点头道:“寡人知道了。犀首你先下去吧。”

    “外臣告辞!”公孙衍叹了口气,他知道此行是白来了,宋国君臣压根儿就没有合纵韩魏以攻秦的意思。

第434章 符离马场() 
其实公孙衍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宋王偃和宋国冒不起这个风险!

    韩国与魏国地处,深受秦楚之害,屡屡战败,大将被擒,城池被夺,这些年来韩魏两国的疆域更是严重缩水。

    若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其实宋王偃如果是魏王和韩王的话,大概也会选择向秦国或者是楚国低头的。

    四年前的函谷关之战后,其实韩国与魏国都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格。他们就跟一条死去的咸鱼,没法翻身了!

    这些年来,秦相张仪屡屡出使新郑与大梁,要挂韩魏两国的相印,好不威风!张仪的背后是秦国,强大的秦国压得韩魏两国喘不过气来。

    故而在韩国与魏国的朝堂上出现了亲楚派、亲秦派,还有少部分的亲宋派。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国家的大势已去,连君主都已经沦为墙头草,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呢?

    “诸卿,你们对于公孙衍的话有什么看法?”宋王偃过了良久,终于发问道。

    苏秦当即站了出来,垂手道:“大王,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参与韩魏两国的合纵联盟。去年秦灭巴蜀之前,韩军进犯三川,欲收复失地,不料又被嬴疾率军大败,被斩首五万,秦取韩国的渑池、新安以及新城等六个城池方才罢手!”

    “现在公孙衍极力促成合纵联盟,其实为的不是攻秦,为求自保而已。现在秦国与我们宋国的关系并不算恶劣,没必要为了两个一蹶不振的国家而去与秦国交恶。”

    宋王偃微微颔首,又垂询道:“相国,你怎么看?”

    相国黄庸闻言,立马站了出来说道:“大王,臣以为苏秦大人说的有道理。现在韩魏势穷,合两国之力面对秦国尚且力有不逮,我们宋国绝不能被拉下水!”

    “臣附议!”治粟内史邹衍站了出来,说道,“大王,我们宋国这才经过四五年的稳定发展,虽然建树颇多,新政的效果显著,但是一旦参与一场大战,就极有可能将这些年来我们宋国埋头发展的国力毁于一旦!所以,绝不能插手伐秦之事,请大王三思!”

    “匡章,你呢?你是怎么看的?”

    听到宋王偃垂询,大都督匡章站出来说道:“大王,臣也认为不应该在此时进行大战。”

    “愿闻其详。”

    “诚如苏秦大人所言。公孙衍之所以极力促成宋、韩、魏三国合纵,实则不为攻秦,只为自保而已!上一回的函谷关之战,五国联军四十万人马尚且只能将秦军堵在函谷关里面,这一回的三国合纵又能拿出多少兵力呢?只怕连秦国的函谷关都没打到,就已经被秦军打败了!”

    “不错。”宋王偃颔首道,“不过寡人还在寻思,若是真的如公孙衍所说的那般,韩魏两国迫于秦军之威势,臣服于秦国,作为秦国东出的马前卒,若是来攻我宋国又当如何?”

    苏秦是大行令,自身才思敏捷,又擅于筹谋,听到这话,苏秦不由得垂手道:“大王,不必担忧矣。”

    “此为纵横之术!秦与韩、魏联盟是为合纵,我宋国若是与齐国或者是楚国联盟,岂不为连横也?合纵为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为合一强以攻众弱。故而臣建议大王应该加强与楚国之间的联系,严防秦、韩、魏三国合纵!”

    “何以是楚国?”宋王偃疑惑地道。

    “大王有所不知。秦国吞并巴蜀之地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民间曾有言,‘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由巴蜀的水道可通楚,而且臣听说秦人现在正在打造战船,训练水师,楚人岂有不担心的道理?”

    “善!”宋王偃闻言,深表赞同。

    ……

    宋国不打仗,还要继续埋头发展。这是一种长期的国策,宋王偃亦无意改变这个国策。

    这一日,宋王偃又巡视了符离地区。

    这个符离地区是什么地方呢?

    原来,在四年前,从义渠拉来两万匹良马之后,宋王偃便灵机一动,想要在宋国打造一座马场,饲养和生产战马。

    说干就干,当时宋王偃便派人走访宋国的各地,终于在睢阳郡的符城与离石之间发现了一个天然的草场。

    当然了,光有草场还是不能放牧的,至少不能大规模地放牧。

    想要生产马匹,首要的就是气候条件,若是气候条件不允许,可能刚刚出生的马儿都要死掉。这也是为什么中原地区不盛产战马的缘故,因为真的很难养活,而且就算真的养活了,最后出来的可能是骡子,可能是矮脚马什么的。

    不过这个符离地区倒是可以,宋国比较富庶,有钱打造一座草场,为了改变这里的气候类型,宋国也花费了不少的钱财,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看着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飞奔的骏马,宋王偃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说道:“谁道中原不能牧马?缪也!”

    战马对于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对于宋国、魏国这样的中原国家而言,没有战马,只能用魏武卒、虎贲军这样的重甲步卒来弥补,有的时候还可能比不上人家来去如风的骑兵,真是气死人!

    中原之地,多平原、丘陵,适合战马的纵横,但偏偏中原地区并不生产战马,这是最遗憾不过的事情!

    这就好比你拿着剑鞘,剑鞘里却没有利剑一样!

    更要命的还是别人拿着利剑抢走了你的剑鞘。

    在华夏的历史上,古往今来,除了朱元璋,就没有一个朝代能够由南而北,一统江山的。

    当然了,这是因为当时的火铳、火炮盛行,骑兵的作用随之大打折扣了。

    宋王偃询问身边的邹衍说道:“邹衍,这符离的马场,不知道一年能生产多少马匹出来?”

    “禀大王,应该是一万匹!当然,这是要看年景的,年景好的话符离的马场能一年生产一万匹战马,但是年景不好的话,不到五千匹都是有的。”

    宋王偃闻言,说道:“一定要加强对于整个马场的管理。现在寡人重视骑卒,但是马匹的供应跟不上可不行!我宋国多平原、丘陵,附近的齐国、楚国和魏国都缺少战马,这个倒没什么,只不过寡人担心的还是赵国!”

    “赵国正在胡服骑射,据说赵国胡服骑射的第二年,便击败了中山国的兵马,取五城。又攻伐北方的林胡、娄烦,今年年初的时候,寡人听闻赵国已经夺取了林胡、娄烦之地,辟地千里,设置了雁门、云中、代郡这三郡之地,着实不容小觑。”

    闻言,邹衍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问道:“大王是在担心赵人会引兵南下,伐我宋国吗?”

    “未必没有这个可能。”

    宋王偃负手而立,遥望着远方的橘黄色的晚霞说道:“寡人已经可以预见了。若是赵国已经不向北方开疆拓土,其重心必在中原矣!而赵国进取中原的话,则我宋国首当其冲!”

    “故而寡人说,宋赵之间必有一战,而且是攸关国家存亡的生死大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