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第418章 苛捐杂税()
话说宋王偃在巡视直道之时,做出了重要的指示。
他强调,修建直道,必须以人为本,无论普通的劳役还是刑徒,都不能让这漫长的直道之下遍布皑皑的白骨!
同时,宋王偃还命人颁布了一条法令,即工地上禁止体罚、责骂劳役,士兵负责监工,但是没有对劳役颐指气使的权力。宋王偃还改善了伙食,改善了工地上的住宿条件,凡是在工地上服劳役的,还能得到每七日一顿的肉糜,每七日轮休一次。
不仅如此,宋王偃还规定,工地上施行计件制度,普通的黔首做的多的,按照筐数可以在原来的标准上奖励钱财,做的少的则罚款,可谓是赏罚分明。
就连那一些刑徒,他们每一日干多少活,亦是按照筐数计件,干的多的,减少有期徒刑,干的少的,则再加有期徒刑!
除此之外,宋王偃还提高了原来的劳役的工钱。
原来每个劳役一天的劳作不过八十文铜钱,现在加多了二十文,变成一百文铜钱,即一枚刀币!
要知道,在别的国家的工地上干活的话,换算他国的货币,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十文铜钱,现在宋国的劳役的工钱整整多了一倍!
这还不止的!
据说在工地上服劳役的人,一旦努力干活的话,一天下来都能挣一百五十文铜钱!
真是羡煞旁人也!
还有就是,鉴于工地上服劳役的老少皆有,参差不齐,故而宋王偃又剔除了许多身体较为孱弱,或者是太老或者是太小的劳役,面向全国,面向周边的赵、魏、齐、楚四国广招劳役!
听到这个风声的各国百姓都心动不已。
这还有赖于宋国的黑衣卫的情报网络的发达,他们的特务几乎遍及整个天下!再加上这些年宋国彻底地改头换面,也吸引了许多外来的黔首到宋国定居。
这一回宋国大兴工程,修建五条直道,劳役的人数不限,对于那些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黔首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福音。
就这样,许多家中有着劳动力,有着青壮,却过得无比困苦的人觉得尝试一番,拖儿带女,拖家带口地进入宋国谋求发展。
许多到宋国的黔首都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纷纷传信回自己的街坊四邻,还有亲朋好友,邀请他们一同进入宋国发展。
就这样,修建直道的工地上的劳役日益增多。在原来不过十多万的基础上,又多了十多万,人数已经超过三十万!
看着人数还在飙升,宋王偃真的是心惊胆跳。
每多一个劳役,国库的钱财都要少一分。不是宋王偃舍不得,也不是依靠宋国的国库养不起这么多的劳役,而是最近诸如齐楚魏等国都已经向他发出照会,严禁本国的黔首入宋。
可是宋王偃管不了那么多,人口嘛,那是难得的战略资源,多多益善也!
宋王偃的心里真是惊喜不已,没想到修建这五条直道还能给他带来这样出人意料的惊喜!所以宋王偃顶住了群臣的压力,力排众议,决心接纳入宋的黔首。
工地没得去?没工作?
正好,似会稽、诸暨的铁矿需要人手,还是太多劳动力?没关系,制盐作坊、造纸作坊还有武器作坊都需要人手!
赵国,邯郸。
在村口,一群人没事就坐在那里乘凉、闲聊。
一个扎着布巾以束发的青年人说道:“王叔,不知道你听说没有,现在隔壁的李伯家,还有附近村子的人都举家前往宋国去了!”
“宋国?他们去宋国干嘛?”王叔有些疑惑地道。
旁边一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汉子说道:“嗨,还不是宋国新出台的惠民政策吗?俺听说宋国的惠民政策极好,但凡是入宋国,户籍迁到宋国,成为宋人的,每个人都能免费得到十亩的土地耕种!俺准备也去宋国发展,俺家有老娘、内子,儿女三个,若是去宋国的话至少能得到整整六十亩的土地呢!”
“嚯!真的有这般好事?”王叔惊疑不定地道。
“还能骗你不成?”那个汉子哼了一声,说道,“不过这天上可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虽说宋国的惠民政策是按照人口分发的耕地,但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
“必须要在军中服劳役五年,或者是在宋国耕种土地十年,这些耕地才算是真正属于你的!”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王叔咋舌道。
“嘿嘿,还不仅如此呢!”那个汉子笑着道,“据说,但凡是迁居到宋国,登入宋国户籍成为宋人的,都能免除三年的赋税!兵役、徭役三年之内都可以不必服行。”
“真的有这么好?”王叔不由得狐疑地道,“宋国给的那些土地不会都是一些贫瘠之地吧?我可是听说宋国把南方的越国灭掉了,这越人的土地可是尚未开化的,这些土地我们如何耕种?更何况去了那些地方说不定还会水土不服,患上疟疾呢!”
那个做到大树底下乘凉的青年人笑道:“王叔,你这就是杞人忧天了!”
“宋国之富庶乃是天下闻名的。我听说南方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诸如宋国的吴郡、会稽郡这些旧吴越之地,已经出现了大量适宜耕种的土地。宋国虽说不是地广人稀,但是人口多在于北方和中原,南方人烟不多也,故而宋国才颁布如此的惠民政策的!”
闻言,在这里又有一个胡络腮的汉子诧异地道:“这宋国的惠民政策竟然如此之好?只是我们这些北方人可适应不了南方的水土,万一患上了疟疾就大大的不妙了。”
看到汉子的神色有些顾虑,那个青年人昂着头说道:“若是不想去宋国耕种的,也有生计!”
“是何生计?”
“我听说现在宋国大兴工程,修建了整整五条直道,贯通宋国四境,绵延上万里!现在宋国正急缺劳役呢!”
听到这话,那个汉子一脸不悦地道:“我说怎的?服劳役!开什么玩笑!去服劳役的人就算能活着回来,多半只剩下半条命,不知道好花费多少时日才能调养回来!我们这千里迢迢地跑到宋国去就是去给人家服劳役的,这不是笑话吗?”
闻言,青年人摇摇头道:“此劳役非彼劳役也!过去我们为国家服劳役,为我们赵国服劳役的时候,那是一个累死累活,累还不说,每日的工钱不过五十文铜钱!”
“可是去宋国服劳役呢?在宋国服劳役的话,每日的工钱至少一百文!翻了一倍不止呢!”
“确有其事?”
“还能骗你不成?”青年人说道,“本来这宋国的劳役每日的工钱不过八十文的,不过宋王仁慈,体恤劳役,故而在巡视直道之时提高了劳役的工钱,还改善了劳役们的伙食,修缮了劳役们居住的房屋。”
“而且我听说宋国的劳役,是计件的!”
“何谓计件?”
“这么跟你说吧。按照相关的规定,宋国的劳役每日工作不得超过五个时辰,中午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其余的时间劳役们完全可以自由支配!”
“这么好?”王叔瞪着眼睛道。
“说了你们还不信!”青年人嗤之以鼻地道,“这计件是按照筐数计的,在原来的标准上,每一筐泥石能获得多少工钱就加上去,上不封顶!据说现在工地上有的劳役已经每日能得到一百五十文的工钱了呢!”
王叔闻言,不由得一脸羡慕地道:“竟然能得到这么多的工钱!”
可是旁边那个胡络腮的汉子不由得狐疑地道:“这个我也曾听说过。我还听闻宋王不允许监工的兵士体罚、责骂劳役呢!这刑罚不振,难道那些劳役或者是刑徒就不会偷懒吗?”
“怎么偷懒?”青年人白了他一眼,说道,“谁不想多挣点钱养家糊口?还有那些刑徒,谁不想减轻自己的有期徒刑?宋国向来是依法治国的,只不过法不外乎人情,宋国王上慈悲,以人为本罢了!”
“这若是发现偷懒的。劳役者计件,那么当天做不到应有的工作量就会被扣钱!刑徒的话会增加有期徒刑,这样一来谁还敢偷懒?”
王叔闻言,一个劲儿地点头道:“不错不错。的确是赏罚分明呀!这宋国可真是有一个好大王!”
“谁说不是呢!”胡络腮的汉子冷哼了一声,说道,“我们的赵王倒是厉害,文治武功都很强,但是他只重军事,何时在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死活?国家巧立名目,各种苛捐杂税,还让不让我们好好活下去了?”
王叔又向着青年人询问道:“不知道宋国会不会有那些苛捐杂税呢?”
看来在场的人都心动了,一个个都热切地望着自己。
青年人说道:“不瞒你们说,在宋国是不会巧立名目征税的!商贾从事商业有商税,过路有关卡税,人头有人头税,一般的黔首不需要缴纳太多的赋税。似我们这些庄稼汉,只需要定时上交农业税即可,这种税收还能用粮食上交呢!”
“好!好呀!”
在场的人都赞叹不已。
但是,那个王叔又问道:“我听说宋国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不知道去了宋国,会不会被迫服兵役?”
“绝不可能!”青年人掷地有声地道,“王叔,你听说的那些事情都是老黄历啦!现在的宋国重心在于发展,而在于军事!已经三年没打过仗了!”
“而且如果你迁居到宋国去的话,一家子只需要安心耕种,多的不说,五年之内不必服兵役!只是在每年农闲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操练就是了!”
“操练?”
“不错。这是宋国为了保持自己的兵源足够强健,可以迅速投入战斗中。”
“善!”
“我们要到宋国去谋营生!”
第419章 大迁徙()
魏国,修鱼。
现在的魏国的各个村落可是热闹非凡,每每都有几个人三五成群地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说着,不管是游学的士子,还是耕种土地的黔首,或者是行商,他们都坐到一起高谈阔论。
“老袁,你这是要干嘛去?”
一个刚刚耕作回来的中年男子扛着一把锄头,就在乡间的小路上碰到了自己的邻居,他还一如往常地打招呼,不过邻居的模样却让他大为惊异。
这邻居老袁可不仅一人,他的妻子,老爹老娘,还有一对儿女都带上了,每个人的身上还背着包袱,看上去行色匆匆的,好似要去投奔亲戚一样。
老袁看到这个中年男子,不由得笑眯眯地道:“颜大哥,我要去宋国谋生了!”
“你也去宋国谋生?”
颜大哥惊疑不定地道:“这宋国真的那么好?值得你丢下自己的十几亩地跑去异国他乡生活?”
闻言,老袁不由得摆了摆手道:“颜大哥,你这就有所不知啦。现在的宋国的惠民政策实在是太好了,过去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袁,不是我说你,你就不怕这是谣传吗?”
“何来的谣传?”老袁瞪着眼睛道,“我的兄长一家老小已经在宋国定居了,前不久他才捎了一封书信回来。在宋国的那些惠民政策都是真的!这不,我现在把一家老小都带上了,正准备去宋国打拼呢!”
听到这话,颜大哥不由得笑着道:“老袁,不是我说你,你去宋国能干什么?还是耕地?”
老袁哼了一声说道:“怎么还是耕地?大谬也!现在我在宋国做什么营生不行?我年纪不小了,不过还有两把子气力,据说去宋国做劳役现在很能挣钱,努力的话一天还能挣个一百五十文铜钱呢!”
“老袁,你怕是去晚了吧?现在诸如宋国周边的齐人、楚人和赵人还有我们魏人都争先恐后地入宋谋求生路,我也没个一技之长不敢去。不过我却听闻这宋国的劳役早就满员了!你现在去宋国谋生,想着做劳役可能都没这个机会咯!”
老袁闻言,昂着头道:“在宋国谋生,又不只是做劳役这一条路!我还能做盐工,做造纸工,做矿工,做铁匠,做农夫,我什么干不了?”
“……”
颜大哥沉默了一下,又道:“去宋国真的是干什么都行吗?”
“那还有假?”老袁说道,“听我兄长说的,入宋国户籍,即为宋人。只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还没有各种苛捐杂税!还不止这样呢。现在宋国各地遍布私塾,不仅贵族人家和有钱人家能念的起书,能识文断字,能学习六艺,就连我们这些泥腿子的孩子都能念书了呢!”
“当真?”
“自然是真的!颜大哥,你的两个儿子岁数都不小了,你总不想让他们跟你一样,一辈子脚朝黄土背朝天的吧?”
闻言,颜大哥立马放下了自己手里的锄头,然后飞起一脚往自己的家里跑,还不忘回头喊道:“老袁你等等我,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咱们一起入宋!”
……
齐国,齐宋边境,山阳。
“放我们过去!”
“快点放我们过去!”
在官道上已经设了关卡,成群结队的甲士站成了一个方阵,竖起长戈、大戟就这样指着对面来势汹汹的黔首。
黔首如浪潮,人头攒动,一眼望不到边。他们如怒涛一般冲击着这个脆弱的关卡,似乎想要将这个堤坝一般的关卡冲击一个粉碎。虽然齐军那边人多势众,但是面对着这么多的黔首的冲击他们还是头皮发麻,连守卫的关卡都摇摇欲坠!
山阳县的县令不由得冒头出来,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脸色惨白,随之气急败坏地冲身边的县尉说道:“怎么回事?到底怎么回事?还不赶紧把这些刁民抓起来?!”
县尉苦笑着道:“大人,能抓的都已经抓了,现在整个牢房都住满了人,人满为患。不说有没有人手控制场面了,我们连边军的人都请来了,但还是远远不够啊!”
“这些刁民还有数万吧?”
县尉说道:“远远不止!半个月前已经有许多黔首偷渡睢水,跑到宋国那边去了!他们都拖儿带女的,人数可能不下十几万!这可真的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偷渡事件呐!”
“你还感慨?感慨个屁!”县令大人瞪着眼睛道,“还是想想怎么应对这些越来越多的刁民吧!”
“无计可施,压根儿就无计可施!”县尉叹了口气道,“现在到处都是偷渡的黔首!不只是我们山阳这边,我听说附近的平陆、山城还有郯城一带都出现不少的黔首拖家带口地潜入宋国!拦都拦不住!”
“有那么多?”
“是呀!这些黔首就跟发疯了一样!我们齐国的临淄、无盐、即墨、安平和杞县等地都出现了大规模黔首迁徙的现象!成百上千的黔首往南面的宋国跑!”
“都是该死的宋人!”县令大人咬牙切齿地道,“可恼也!”
“唉,都是宋国的惠民政策实在是太诱人了。再加上宋国现在大兴工程,缺少劳役、盐工、造纸工等各种工匠和劳动力,还有宋国开出的工钱实在是太诱人的缘故,这才引来宋国附近的齐楚魏赵等国的黔首争先恐后地奔入宋国谋生的!”
……
宋国朝歌,沙丘宫。
“哈哈哈哈!好!好!”宋王偃拿着关于边关核对偷渡的人口数量,还有已经登入宋国户籍的人口数量的奏章,不由得眉开眼笑地道。
看着宋王偃这么兴高采烈的模样,陛台之下,诸如黄庸、苏贺、邹衍、子干等大臣都面色发苦,心里是一个劲儿地埋怨宋王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