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桀宋-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已经算是侥幸的了!”

    闻言,姜阳沉默了下来。

    一个部将谏言道:“君上,博阳城已经守不住了,咱们还是早做打算,撤军吧!现在齐人的兵马已经攻打到城里来了!”

    姜阳皱着眉头道:“撤?我们往哪里撤?”

    “可以往宋国的东郡撤!我们吕国奉宋国为宗主国,宋国是有义务给我们吕国提供庇护的。更何况此番齐军入侵,是志在伐宋,我们吕国只是连带着遭殃了而已啊!”部将心急火燎地道。

    “这个时候宋国还能出兵抗齐吗?寡人听闻宋国主力大军都在睢阳一线跟楚军作战呢!”

    吕子义叉手道:“还请君上当机立断!不管怎么样,现在博阳城是守不住的了,危如累卵。末将听说现在郯国已经被灭掉了,郯君已经带着残兵败将逃亡宋地,在商丘定居下来了!而且宋相黄庸也向郯君承诺帮助他们复国的!”

    “君上!……”

    姜阳暗自思衬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了。

    “撤!不过不往宋国的东郡撤!咱们往鲁国的地界撤退!”

    语不惊人死不休,吕子义等将领都很疑惑姜阳为什么会寻思着向邻近的鲁国撤退呢?鲁国现在是没什么实力庇护他们的,不过转念一想,其实姜阳这么打算也无可厚非。

    齐军志在伐宋,势必要进攻宋国的东郡的,这个时候他们往东郡撤退,过一阵子岂不是还要跟齐军交战?

    姜阳看来是有着保存实力的想法的,不过这个想法却不被众将所认同。

    毕竟宋君偃是方伯,宋国近年来更是以大国姿态影响着泗上诸侯国,他们都很认同宋国的主导地位。

    宋国也成为了实际上吕国的宗主国,吕国则是附庸国,为什么呢?

    靠,这个吕国还是宋君偃一力扶持的!没有宋国那强大的兵锋之下,没有当年的博陵之战,吕国能在这个原本齐国的土地上复辟旧齐(吕国)才怪!

    现在姜阳为了保存实力,带着残兵败将往鲁国撤退,宋君偃肯定要秋后算账,诘问姜阳及其吕国的罪行的。

    毕竟宋国给他们提供了庇护,不领情不说,还连应尽的义务都没有尽到。宗主国可以庇护附属国,但是附属国也有遵从宗主国,维护宗主国的义务啊!

    决定撤军,又招架不住齐军接连不断的强大攻势,终于在午时三刻的时候,吕国的兵马杀出东门,直扑鲁国的方向而去。

    这时,一个部将拍马过来跟田婴禀告道:“将军,吕军从城东突围,正在往东南方向撤兵,是否追击?”

    田婴似乎早就预料到吕军会逃跑,所以没有任何惊讶的神色,毫不迟疑地道:“穷寇莫追。传令下去,全军入城,张贴安民告示,不得扰民!”

    “诺!”

    此番齐国为了伐宋,以田婴为将,出动十五万的军队,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这不,郯国被一战灭掉了,吕国倒是挺顽强的,兵马五万,有着旧齐勋贵的支持,疆域也不小,这才能在齐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坚守了二十多天。

    老实说,类似吕国、郯国这种小鱼小虾,田婴还不放在眼里,他的目的是为了伐取宋国的东郡,哦不,应该是收复他们齐国的阳亢之地。

    而灭掉吕国和郯国,只是为了打通进兵东郡的道路而已。

第235章 想干嘛() 
等到宋君偃带着军队得胜还朝的时候,在商丘的城门口,干婉和黄庸等人早就领着一班文武大臣在那里等候已久。

    已经是开春,天气还没有那么寒冷,地上的积雪也在渐渐地消散,露出了顽强的草根和石头。

    宋军百战百胜,不败的神话已经深入人心了。

    即便对手是强大的楚国,宋国的臣民们在担忧的同时,也没有失去对于胜利的渴望!所以在群臣出到城门口迎接大军凯旋归来的时候,商丘城里的老百姓也自发地跑到那里,还有街道上去迎接他们的君主,他们宋国的好儿郎们!

    宋君偃站在战车,还是穿着战衣战甲,将群臣虚扶了起来,他高高在上地看着热切地望着自己的臣民们,嘴角微微勾起了一个骄傲的弧度,举起了攥着的拳头,大声道:“我们大宋!胜了!”

    “万胜!万胜!万胜!……”

    “君上万胜!大宋国万胜!君上万胜!大宋国万胜!……”

    “君上万年!大宋国万年!君上万年!大宋国万年!……”

    商丘城内外,顿时响起了一大片铺天盖地的叫好喝彩之声。

    宋人尚武,崇拜强者,此时此刻在宋国的万千臣民当中,宋君偃就是强者,就是他们宋国至高无上的最强者!

    随着宋君偃的这一声呐喊,顿时打破了一直在商丘城里流传的谣言。依靠宋国这一国之力想要打败强大的楚国,似乎是痴人说梦的事情,但是宋君偃做到了,宋国做到了!

    激动的宋国黔首们争相奔走,酒肆当中,掌柜的大出血,所有浊酒一律半价!于是整个商丘城都陷入了一片狂欢当中,大家载歌载舞,欢庆着宋国的这又一次来之不易的胜利。

    当然,这是后话了。

    宋君偃刚刚想带着大军进入商丘城的,可是相国黄庸找他有事,于是便让孙烈、戴烈等人各自带着军队依次进入城中,耀武扬威,让所有的宋人都感受到他们的强大的武力。

    “相国啊,你是有什么事情吗?”宋君偃在战车上接受臣民的拥戴,不时地挥了挥手,他又往旁边跟着上了战车的黄庸问道。

    这个时候没什么大事,黄庸这个做相国的,肯定是不会找他奏报的。不过能有什么大事?难道是齐人大举进攻的事情?

    齐军攻入吕国、郯国似乎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嗯,这个时候依靠这两个小国的微薄之力应该是扛不住的。

    黄庸将手中的竹简递到宋君偃的手中,让他仔细地看了一遍。

    “齐军已经攻破博阳了。君上,这个时候你带着大军还朝,正逢其时!军需粮秣臣已经准备妥当了,就等着君上你一声令下,出兵抗齐了!”

    听到这话,宋君偃诧异地看了黄庸一眼,说道:“这么快?十万兵马的粮秣,以及一干的军需物资,你不过一个月就准备妥当了?相国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宋君偃真是赞叹不已,这个黄庸真是有萧何之才呀!

    过去,在宋君偃上位的那几年,宋国屡屡征战,穷兵黩武,就连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相国大人都无法弄出什么粮草军需供给大军。每每一到打仗的时候,粮草总是捉襟见肘!

    要不然当年宋国也不至于被迫坑杀那四万齐军降卒,跟齐国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世仇了。

    而经过相国黄庸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重视民生,无为而治,宋国又修建了可以灌溉大量的田地的通济渠,又有着通济仓、彭邑仓和陶仓,早在战前的时候便是粮草米粟、谷物等堆积如山,没想到这么能经得起消耗,这倒是出乎宋君偃的意料啦。

    “呵呵,其中缘由太多了,一时之间臣也无从说起,反正臣准备的粮草军需,是足以供给十万大军半年消耗的了!”

    嚯,这么猛!宋君偃瞪大眼睛,又问道:“那个,相国,你不会将楚军降卒的口粮给克扣了吧?”

    楚军降卒整整二十几万,不是什么国家都能养的起的,即便富强如齐国,在还要供给大军出征的前提下,还要养着这么多的降卒,只怕仓禀里的米粟都吃不消啊!

    黄庸摇摇头道:“臣还不至于那么缺德。”

    “那你是从哪里搜刮的这么多的粮秣?”

    “君上却是不知。通济渠几经开发,睢水下游和商丘附近的大片良田都得到灌溉,我们宋国已经是连续三年五谷丰登啦,所以国家能得到的米粟很多。”

    “通济仓、陶仓和彭邑仓三大仓禀里的粮食早就堆积如山了!”黄庸微笑道,“君上平日里不怎么关心民生方面的政事,自然无从得知了。而且,在吴郡、东郡和河内郡,一些减免赋税的政策已经过期了,国库充盈,所以我们宋国现在也算是财大气粗了。大军作战,粮秣足够,还请君上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善!”宋君偃不由得拍手叫好。

    “对了君上,还有一件事。郯君已经逃到商丘来了,不过我们宋国立的那一位吕君,似乎有异心,在博阳城破之后,便带着自己的残部逃亡鲁国,现在得到了鲁公的庇护,入住曲阜。”

    闻言,宋君偃摆了摆手道:“姜阳就是一根搅屎棍!跳梁小丑而已,不必理会太多。他这样寡人正好剥夺他的诸侯地位,名正言顺,别人也不好有什么非议。”

    “诺。”

    吕国、郯国、卫国这些小国宋君偃根本不放在心上,过去宋国还不算很强大,需要得到这些小国的支持,联合泗上诸侯国,便可以在疆域、经济、军力、人口等方面跟秦齐楚等国相提并论。

    所以宋君偃在之前是非常仰仗各小国的支持的。但是现在,大可不必!

    宋国已经取得楚国的淮南郡和九江郡,实力大增,在军事、经济、疆域等各个领域已经赶超韩魏等国,成为了仅次于秦齐楚之下的大国,霸主国之下,现在也只有赵国的疆域面积能跟宋国相媲美的了。

    宋君偃想干嘛?

    哼,当然了想方设法地将泗上诸侯国一一分化、吞并!

    原本这些年宋国就一直在泗上诸侯国里散发着自己的影响力,各小国朝野上下,拥戴宋国的臣子、贵族、将军什么的不计其数,就连军中的一些重要将领,还有一部分基层军官都是宋人!

    那些士兵就更不要说了,绝大多数都是宋人操练的,一旦改旗易帜,心里都不会有什么抵触!

    当然了,在此之前,宋君偃要先解决掉齐国这个麻烦的对手。

    齐国不是好惹的,不过这一回是齐国招惹宋国在先。宋君偃也不客气,早在楚军全面归降的时候,他便开始往东郡调集重兵,齐军不伐宋还好,一旦伐宋,必将遭受宋国大军的猛烈的反击!

    不过,宋君偃还是不舍得付出惨重的代价去换取胜利的。

    譬如上一次招降楚军的时候,他子偃都愿意以身犯险,就是不肯挥师猛攻睢阳城。因为他知道,这样子即便拿下睢阳城,宋军的死伤也会十分惨重,到时候有没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东郡,抗击齐人的入侵还很难说呢!

    所以这一战,宋君偃打算跟齐国低头,威逼即可,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黄庸又忽而道:“还有一件事。君上,卫君姬劲昨日也逃到商丘来了,卫国发生了叛乱!作乱之人正是卫国的相邦,姬劲的胞弟公子玄。姬玄打的旗号是姬劲无道,助宋为虐,不顾国力,不恤臣民一意孤行地跟着我们宋国四处打仗,穷兵黩武。”

    “这连檄文都已经颁发出来了。不过我们很怀疑姬玄的背后是魏人,魏人图谋卫国久矣,而姬玄一向是魏国当中的铁杆的亲魏派,所以濮阳之乱,应该是魏人在背后指使的!”

    闻言,宋君偃冷笑着道:“不管姬玄的背后是不是魏人,我们宋国都不能坐视不理。”

    对于卫国,宋君偃还是挺有好感的,毕竟卫国一向是宋国的铁杆小弟。

    自从卫君姬劲改弦更张,弃了魏国奉宋国为宗主国之后,便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宋国南征北战,卫人士卒,也在多次战争当中给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姬劲是真够意思,很有做狗腿子的前途!

    这不,此番合围楚军,以卫国这一国之力,便出动了整整一万的兵马!

    要知道在上一次的伐楚之战当中,卫国也是出兵一万,以卫国的这个小国寡民的国力,能出动这么多的军队协助宋国出兵作战,真是难能可贵,也不怪卫国的卿大夫们怨声载道了!

    有时候宋君偃就在想,若是有朝一日,宋国真的一统天下,使四海归一。要不要效仿秦始皇,将卫君封在濮阳,与自己的宋国荣辱与共呢?

    不管怎么说,卫国发生叛乱的事情宋国都不能坐视不理。

    卫国毕竟是跟着宋国混的,又那么拥戴宋君偃,这么给力的小弟你不庇护他,以后谁还敢跟你混?

    不管姬玄的背后站着的是不是魏人,没得说,捶死他!

第236章 韬光养晦() 
刚刚回到沙丘宫,宋君偃便接见了郯君和卫君姬劲,好言安抚了他们几句,并保证宋国在结束所有的对外战事之后,一定出兵帮助他们复国,讨回公道!

    等到郯君和姬劲退下,宋君偃又召集黄庸、苏贺、子干、张烈、匡章、苏秦六人入宫议事。张烈早已从南线赶回商丘,苏秦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使越军大举进攻楚国的广陵郡之后,也随之回到商丘。

    “大致上的形势大家已经了解了。齐师伐我,现在齐国的军队在田婴的统率之下,已经相继灭掉郯国、吕国,只不过现在齐军在博阳稍事休整,又接到了楚军已经向我们宋国投降的消息,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宋君偃坐在主位上,两只手叉着宽大的衣袖,昂首说道,“现在在商丘一带的军队有十五万人,除掉一些必须看押楚军降卒,还有守备部队,我们宋国至少能出动十万人的兵马抗齐!而且相国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粮草军需,可以一战。战否?如何战?”

    打不打?这仗怎么打?

    对于抗齐一事,宋君偃还是心存顾虑的,伐楚一战,宋国也是伤筋动骨,这个时候再去招惹强大的齐国,显然不是太好。

    宋国再强,军力再盛,也不能接连不断地用兵。

    匡章张了张嘴巴,有意说不能打,但是他的出身有些尴尬。匡章生为齐人,又当过齐国的将领,这个时候为齐国说话的话,很容易被宋君偃乃至于这几个宋国重臣的猜疑。

    还是张烈出声道:“君上,我认为不能战。我宋国固然还有一战之力,但是也不能不顾后果地去开战!伐战之事,关乎国运,我们宋国若是出兵抗齐,与齐国开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没有。难道要为了帮助郯国、吕国复辟,为了博取君上的仁义美名而去不惜代价地跟齐国开战吗?事不可为啊,若是在年初的时候,在我们宋国还没有取得楚国的淮南郡和九江郡的时候,或许跟齐国的这一战在所难免,但是现在大可不必!”

    张烈慢条斯理的分析道:“无利不起早。现在与齐国开战对于我们宋国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没取得淮南郡和九江郡的的时候,我们宋国还不够强大,要依赖于泗上诸侯国的帮衬,似卫国一般不遗余力地支持。”

    “但是现在不需要了。以前有着吕国、郯国的存在,还可以作为宋齐两国之间一个缓冲的地带,因为我们宋国不敢也不能直面齐人的兵锋,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宋国强盛起来了!可惧齐乎?”

    宋君偃疑惑地道:“既然不惧齐国,何以不战?难道任凭齐人占着郯、吕两国的城池土地,弃之不顾吗?那可是十几座城邑,差不多一个郡的地盘啊。”

    张烈又好气又好笑地道:“君上,我们不能只看着眼前的利益,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被张烈这么一“训斥”,宋君偃的脸上有点发烧,挂不住啊。不过他的心里也没什么芥蒂的,毕竟张烈是为了他好,而且子偃在城池土地上,的确也是比较小气的,割让城池,等于是割他的肉啊!

    没错,在宋君偃的心里,原本郯国和吕国的城池土地就是他们的宋国的!

    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