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崛起-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看上去似乎是随口而言,可是杨守文却心里一咯噔。

    陈子昂,看出来了?

    杨守文对孙处玄,自有一番打算。

    他的确是想要招揽孙处玄,可他也明白,以他目前的地位,孙处玄绝对不会投效。

    除非……孙处玄和吕程志一样,走投无路时,他再雪中送炭,可事半功倍。

    可现在看来,自己的这些算盘,好像被陈子昂看穿了!

    杨守文从来都不喜欢陈子昂,但此刻,也不禁对陈子昂高看了两眼。

    “叔父这话又从何说起?孙长史为朝廷尽心尽力,又何来麻烦?”

    陈子昂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想当初,我离开昌平,而后辞官返乡,本是打算远离是非,躲避灾祸。可谁料想,灾祸从天而降,若非青之,我怕早已命丧黄泉。今细思来,犹自感到有些后怕。”

    杨守文听罢,也不由得沉默了!

    “在监牢的那些时日,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少一些算计,也许就不会有这无妄之灾。

    青之,你可知道,当初我收留幼娘的时候,存着别的打算。

    我之前虽然得圣人看重,拜为左拾遗,可惜朝中无有根基,不得已只能投效武氏,以期能一展报复。可惜……去岁,我收留幼娘的时候,就存了借幼娘与你父子交好的想法。当时我就想,你父得圣人看重,而你又小小年纪,名动两京,说不得我孝期结束后,带着幼娘去洛阳时,你父子必然会承我人情,到时候会助我一臂之力。

    可现在想来,若当时我没有那许多的私心,早些让你父子知道了幼娘的下落……”

    陈子昂说到这里,不由得面露几分苦涩。

    而杨守文看他的目光,也随即产生了变化……

    不得不说,因为陈子昂这一番抛心置腹的话语,让他对陈子昂的感官突然间好转许多。

    陈子昂的那些算计,细想起来,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人之常情!

    利益最大化嘛!

    你看我收留幼娘,又照顾了这么久,到时候我去了洛阳,你父子能不感激我吗?

    可也正是他这些算计,让他深受其害。

    如果陈子昂能早一日让杨家父子知道幼娘的下落,也许他就可以摆脱这一场劫难。

    正所谓,一饮一啄,乃天注定!

    想到这里,杨守文反而释怀了,露出一丝浅笑。

    “叔父哪里话,不管怎样,你这份情谊,兕子都会记在心里。

    或许我以前对叔父有些误会,但如今,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叔父一定能够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

    陈子昂闻听,却苦笑起来。

    他指了指自己的双腿,“青之以为,我这样子,还能否极泰来吗?”

    杨守文顿时沉默了……陈子昂是个醉心仕途,渴望建立功业之人。可是现在,他双腿残疾,日后怕是仕途无望。这种情况下,更别说什么建立功业!否极泰来之说,也只能成为一句安慰。

    毕竟,朝廷选拔官员,也要看你的仪容风度。

    陈子昂若双腿健全,杨守文倒是不介意,把他推荐给李显。

    可现在……

    想到这里,杨守文也不禁轻轻叹息了一声,看着陈子昂道:“那叔父而今,又有何打算?”(。)

第六百五十八章 其实大有可为(二)() 
♂,

    雨,似乎变得大了。

    雨滴敲打屋檐,发出啪啪声响,在庭院中回荡。

    陈子昂露出茫然之色,看着顺着屋脊流淌下来的雨幕,久久没有做出回答。

    他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他陈子昂,少年习武,也曾是射洪一霸。后来听从了郑三娘的劝说,弃武习文,凭借天资聪颖,最终得以高中状元。

    那时候的他,满腔热血,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可奈何生不逢时,虽有一腔抱负,但最终也只不过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说实话,他从政多年,并未做出太多的政绩。

    文坛上的名声?

    说实话,陈子昂并不看重。

    那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而已,他其实心里面很清楚,那名望在仕途究竟有多大用处。

    这是一个处处讲求人脉和关系的时代。

    事实上,纵观千年,这一点似乎一直没有变化。

    哪怕科举取士,也是如此。读书人喜欢依附权贵,哪怕门阀已不复魏晋时的崇高地位,可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想要身居高位也很困难。陈子昂,更是深受其害。

    如果他双腿健全,一定会毫不犹豫向杨守文提出诉求。

    可现在……

    他一没有子嗣,二没有了希望,以后该如何是好?

    陈子昂想到这里,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他看了看杨守文,突然道:“青之,你很看重孙处玄吗?”

    杨守文一怔,旋即道:“有才而愿用事者,可遇而不可求;有才而不愿用事者,我不欲也。无才又不愿用事者,多如过江之鲫。孙长史有才,又愿用事,我怎能不看重?”

    陈子昂道:“孙处玄此人,确有才华。

    然则因段简一事,此生于仕途已无缘。青之既然属意此人,也是他的福气……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计策,可是孙处玄走投无路,最终投效青之,不知青之意下如何?”

    “是何计策?”

    “这,青之勿问,我自有主张。”

    陈子昂说完,便笑而不语。

    他神色沉静,全无当日在虎谷山小须弥寺相见时,那种浮躁之气。

    杨守文的眼睛不自觉眯缝起来,他突然发现,眼前的陈子昂,确变得有些高深莫测。

    苦难啊,有时候真的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当然,若非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去接受那苦难罢了……

    +++++++++++++++++++++++++++++++

    和陈子昂聊到很晚,两人才分开。

    杨守文先去探望了李裹儿,见她睡下之后,又去看了幼娘,并且陪着幼娘说了一阵子话,哄着她睡着。

    倒也不是他厚此薄彼,而是幼娘太过孤单。

    在这陈府之中,她谁也不认识,除了杨守文之外,似乎也只有四只獒犬陪伴身边。

    老牛头倒是和她关系亲密,却因为地位太低,进不得内宅。

    所以,杨守文只能给予她更多的关心,也算是对这三年来,幼娘流落江湖的一种补偿。

    当然了,幼娘也很满足。

    只要能够在杨守文身边,她就开心的不得了……

    第二天一早,李清派人前来,请杨守文前去商议军务。

    不过杨守文却用身体不适为借口,婉拒了李清的邀请。他不想在梓州掺和的太多,左右已经准备离去,又何必跑去凑热闹?李清请他前去,是因为当日在渡口,杨守文曾救过他,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可实际上呢?他是否愿意杨守文前往,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杨守文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人家对他尊重,他却不愿蹬鼻子上脸。

    更何况,他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兕子哥哥,真不用我陪你去吗?”

    在杨守文出门的时候,幼娘拉着他的手问道。

    杨守文笑着摇摇头,拍了拍她的小脑袋瓜,轻声道:“在家好生陪伴裹儿,不许胡闹。

    等我处理完了这边的事情,咱们就返回洛阳。”

    幼娘闻听,乖巧的答应。

    杨守文走出陈府,和明秀相视一笑,搬鞍认镫,跨坐马上。

    两个人旋即纵马行出坊市,直奔射洪县城的城门而去。今日在城门值守的,是苏长史,他和杨守文是旧识,所以也没有拦阻,便直接打开了哨卡,放他们出城。

    出射洪后,两人便向西而行。

    约十余里,只见一座形如马鞍一般的山峰,横在前方。

    山名金华山,因山中有一座金华观而得名。相传,东晋时期有方士陈勋来此结庐,修道求仙。到南朝梁武帝时期,便敕令在山中修建了一座规模极为宏大的道观。

    “想当年,陈子昂就曾在这里读书。”

    明秀勒住马,手指金华山笑道:“我问过梁九,他对我说,当年的陈子昂,是射洪一霸。后来不知怎地受了刺激,便弃武从文,并且在这金华观中苦读十载……”

    “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杨守文笑着回答,一边打量着眼前的景色。

    金华山前山是主峰,山脚下有一座百尺桥,桥头还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有字迹。

    杨守文下马走上前,就见那石碑上写着: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的诗句。

    “这是陈子昂的《登金华》,前面这百尺桥,也就是因为诗中那句‘虹飞百尺桥’而得名。

    咱们就牵马步行,过此桥后,便是金华观。

    赵太宾言金华观的斋饭乃射洪一绝,我也听人说过,今日正好可以一探究竟。”

    “怕不是赵太宾要求,而是四郎你嘴馋了。”

    “哈哈哈,知我者,青之也。”

    明秀笑罢,话锋却突然一转,轻声道:“赵太宾此人淡泊名利,想要说服他并不容易。

    青之,你可有腹案?”

    杨守文眉头一蹙,摇摇头道:“确未有腹案,不过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昨夜和陈子昂一番畅谈,让他有了一些想法。

    赵蕤虽才情高绝,若桀骜不驯,不愿低头,他也不会勉强。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与其逼迫赵蕤,倒不如让他踏实写完了长短经,过他的隐士生活去吧。杨守文可不希望千辛万苦找来的谋主,变成老子一样的伺候!那样的话,着实没有意义。

    两人一边说,一边牵马穿过百尺桥。

    过百尺桥,顺左上三十余阶石阶,便到达了金华观的前山门。

    一眼望去,层层石阶直上山头,两旁古柏森森,云环雾绕,颇有几分世外仙山的韵味。

    而山门外,有道童等候。

    见杨守文两人前来,道童迈步上前,稽首道:“无量太乙救难天尊,敢问可是杨、明两位居士?”

    “正是。”

    “东岩子师叔命小道在此等候两位大驾光临。

    师叔在后山设下酒宴,请两位居士随小道来吧……”

    赵蕤早年间入道,道号东岩子。

    他在巴蜀地区的道门中,颇有些名望,故而这小道童称呼他做‘师叔’也不足为奇。

    杨守文两人把马匹交给了小道童,就见那道童招手,又有几个火居道士上来,接过缰绳。道童旋即在前面领路,杨守文和明秀则跟在他身后,循着石阶缓缓而行。

    那石阶长短不一,颇有些陡峭。

    而道童行进间,却如履平地,丝毫不见吃力,显然也是有功夫在身。

    他一边带路,一边与杨守文两人介绍沿途的风景。虽说他带着些许口音,却足以让杨守文和明秀听得明白。

    “太宾先生倒是好安逸,居然选了如此风景,真高士也。”

    明秀被沿途风景所吸引,一路赞叹不已。

    三人穿过祖师殿后,则侧门出道观,来到后山。

    远远的,就见一幢茅屋建在山顶。在茅屋前,建有一座四方亭,赵蕤一身道装,便端坐在那四方亭内……(。)

第六百五十九章 其实大有可为(三)() 
♂,

    山雨倏忽而至,淅淅沥沥。

    金华山中,水汽氤氲缭绕,让人无法分辨清楚,哪些是水汽氤氲,哪些是山中云雾。

    四方亭里,红泥酒垆中炭火熊熊。

    一壶青梅酒恰到好时,从酒壶中散发出一股子淡淡的青梅芬芳。

    赵蕤小心翼翼的温着酒,眼中闪烁着专注之色。就仿佛,这四方亭里只有他一人。

    杨守文和明秀则坐在一旁,看着赵蕤温酒,丝毫没有不耐的表情。

    从进入四方亭到现在,双方并无太多交流。

    赵蕤只请二人落座,便全神贯注的温酒,似乎忘记了身边还有客人。而杨守文和明秀也很有耐心,坐在四方亭里,看着山中云起云落,好像也忘记了他们的目的。

    “请酒。”

    赵蕤把酒水斟满,奉到二人面前。

    那酒色清冽,散发着青梅芬芳,令人不由得口中生津。

    杨守文端起青铜盏,抿了一口,忍不住连声称赞。

    “煮青梅酒,需看火候。

    世人皆以为将就置于酒垆中,烫热了酒水即可饮用……呵呵,殊不知这炭火、垆水皆有讲究。青梅需用三月梅,时正青涩,置于窖中放熟,保留青梅的芬芳,而后置于酒水中温烫。若垆水温度过高,则芬芳尽散;垆水温度不够,则酒中留有苦涩。

    这道理,与青之所著《茶经》里的煮茶道理非常相似,非高士则不可能尽得真粹。”

    赵蕤说完,为杨守文又斟满了一杯。

    他看着杨守文,脸上带着几分笑容。

    而杨守文则看着他,一开始显得有些迷蒙,但片刻之后,脸上便流露出了了然之色。

    “多谢先生指点。”

    两人说完,相视而笑。

    雨,不知何时停歇,山间升起一道彩虹,横跨山峦。

    杨守文和赵蕤一边聊天,一边饮酒。

    他们谈话的内容,涵盖古今。杨守文感觉到,错非他前世读了许多书,只怕是无法跟得上赵蕤的节奏。这赵蕤,端地是博古通今,涉猎广博。大多数时候,杨守文只能是在一旁聆听。好在他也读过许多书,前世的记忆,让他不时插两句话,也使得赵蕤称赞不已。

    明秀则有些沉默,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聆听。

    三人在四方亭中畅谈大半日,杨守文见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

    “太宾先生,我此次入川,已完成了任务,不日将启程返回洛阳。

    此一别,不知何时方能再见,若将来有机会,请先生出川来洛阳,小子定会扫榻相迎。”

    “呵呵,我明日,也将动身前往蜀州,拜访一些老友,而后闭门撰书。

    待书成之日,我定会前去拜访,还请青之到时候不吝指点。不过,我倒是卜过一卦,青之暂时怕是离不开巴蜀,可能会有事情发生……但青之倒也不必担心,我卜此卦,并无凶险,说不得对青之而言,更是一场机缘。青之到时,不妨多多留意。”

    赵蕤这一番话,令杨守文感到吃惊。

    不过看他那高深莫测的模样,杨守文也知道,就算他询问,赵蕤也未必会真个说出。

    他躬身道谢,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他走出四方亭的时候,赵蕤在他身后又开口道:“青之,临别时,我还有一句话要送与你。当今之世,乃大争之世,尔身在局中,想置身事外并非易事。当进则进,切不可犹豫。机缘所至,稍纵即逝,若不得把握手中,早晚会有杀身之祸。”

    杨守文心里一咯噔,停下脚步,回身看去。

    却见赵蕤已甩袖步出四方亭,飘飘然朝那茅庐走去。

    最烦这种说一半藏一半的家伙了!

    有什么话,就不能说的清楚一点吗?杨守文看着赵蕤的背影,只能苦涩的摇摇头。

    “高人行事,高深莫测。”他笑着对明秀道。

    明秀则叹了口气,轻声道:“装神弄鬼,不过也似乎有些道理。”

    至于赵蕤那话语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杨守文还要细细的体会。不过这一次访贤,他心里很清楚,怕是要以失败而告终!

    ++++++++++++++++++++++++++++++

    回到射洪,天色已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