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崛起-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影视剧的狄仁杰断案传奇……等等作品中,狄仁杰所展露的,不是他手段有多么残忍,也不是他心思有多么阴毒,而是他的智慧以及能力。

    即将面对此人,杨守文是真有些紧张了!

    不过,表面上他不会流露半点紧张,反而对明秀的取笑,露出了不屑于争辩的表情。

    “紧张?我会紧张?”

    他冷笑两声,沉声道:“拜托,我这叫敬重,你懂不懂?我是因为敬重,才会如此。”

    “说穿了,还不是紧张?”

    一旁盖嘉运听着两人的斗嘴,一脸的茫然。

    一个穷乡僻壤长大的孩子,又哪里知道什么大人物?

    当年在昌平,盖嘉运觉得王贺最大;后来到了庭州,他觉得庭州刺史很了不起。

    但是到了洛阳他才知道,什么王贺,什么庭州刺史,在这里都不足为题。

    二哥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盖嘉运露出了崇拜的表情。

    他曾听大兄吉达说过杨守文在洛阳有多厉害,但也仅止于是住上了一件大房子。吉达不擅交际。也不懂得什么诗词。而杨守文在文坛中的影响力,在那时候尚处于发酵的阶段。吉达当然不太清楚杨守文当时是什么状况,只知道他很牛逼。

    后来听那些胡商说起杨守文,盖嘉运也不是很相信。

    哪怕是高舍鸡他们都表示了敬佩。盖嘉运也只是觉得,二哥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厉害。

    在桃花峪住了三天,盖嘉运从明秀和高力士口中,才知晓了一个大概。

    其他的他不是很清楚,可高力士之前是在东宫伺候太子。正八品的典直,如今却变成了杨守文的跟班?还有,那道观里漂亮到了极致的小姑娘,居然是一位公主,为了杨守文不惜出家入道,甚至愿意抛弃公主的封号……二哥,真牛逼!

    都摩支白天也会过来,私下里和盖嘉运说起杨守文的事迹。

    原来,二哥在洛阳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那沈庆之据说是洛阳城里,势力最大的团头。可是在杨守文面前。连个屁都不算。

    都摩支说,他在洛阳受到了热情的招待。

    沈庆之几乎是全程相伴,陪着都摩支吃喝玩乐,弄的都摩支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也使得盖嘉运,对自家这二哥有了全新的认识。

    老爹和大哥的做法,估计会让二哥很不高兴!

    他突然觉得,大哥绝对是异想天开。让二哥去给他站台?一个小小的主簿,竟然要二哥跑去西域?哈,如果二哥去了庭州,估计那北庭都护。都要笑脸相迎呢。

    “高大哥,狄公是谁啊。”

    高力士的年纪,其实比盖嘉运要小。

    不过,盖嘉运却不敢在高力士面前装大。

    高力士正在烫茶具……这些茶具。是杨守文命人打造而成。金丝楠为底,乌金石为心,还有那一套看上去颇为古怪的茶壶茶盅,都是仿造后世功夫茶茶具制成。

    当然了,在用料和做工上,更加精美。

    水。是高力士带着盖嘉运和都摩支,一大早从翠云峰上取来的初乳。

    所谓初乳,时值泉水在太阳初升时刻涌出的泉水,水质清冽,饮之格外甘甜。高力士用钳子夹着茶盅,在沸水里消毒。可惜,这时代没有紫砂,所以杨守文只能用青瓷代替。

    唐代的瓷器,分为青瓷和白瓷两种。

    而青瓷可谓是唐代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和光泽程度,都远非白瓷能够比拟。

    只是到了后世,唐青瓷几乎在华夏失传。

    人们提起瓷器,总是说元青花,钧瓷之类的瓷器,却很少人知晓唐青瓷在华夏瓷器史上所占据的意义。在后世,青瓷在华夏几乎无人知晓,但是却在韩国生根发芽。甚至,大寒冥族甚至把青瓷视为他们发明的物品,并注册了专利,成为大寒冥族的国宝。

    前世的杨守文,对于这种结果自然感到心痛。

    可他一****,还是个残废,又有什么用处?

    而今他重生大唐,在茶经问世之后,就让宋氏买下了一座瓷窑,专门生产瓷器。

    他手里的这套青瓷,据说是出自名匠之手。

    这次狄公前来,他索性把这套青瓷茶具拿出来,准备用以款待狄公。

    “狄公,就是狄仁杰,狄怀英啊。”

    高力士诧异看了盖嘉运一眼,面露敬重之色。

    狄仁杰……我去,那不是之前的幽州大都督吗?

    盖嘉运在幽州长大,当然听说过狄仁杰。要知道,在幽州地区,狄仁杰还是很有威望的。

    不过,似盖嘉运也只是听说,却从未见过。

    “长老如今是戴罪之身,想要离开洛阳,必须要有圣人恩准。

    所以长老请了狄公前来,就是希望狄公能够在圣前为他求情……长老果然是有情有义,我从未见有人似长老这般重情义。之前为了公主,他不惜冒死越狱;这次为了义兄,又恳求狄公出面……不过,若非如此重情义,公主又岂能为他入道?”

    高力士言语中,流露出对杨守文的无限敬重。

    连带着,盖嘉运也受到了影响,看着杨守文的目光,更变得越发不同……

    就在这时,峪谷外传来了车马声响,紧跟着就听到有人叫声喊道:“杨长老,狄公来了。”。请访问

第四百八十九章 狄公(四)() 
狄仁杰来了!

    杨守文和明秀相视一眼,同时起身向外走。

    高力士也连忙把手中的活计放下,扯了盖嘉运一下,示意他跟着杨守文一同前往。

    本来好好的啊,为什么突然间不会走路了?

    盖嘉运原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他站起来之后,却发现身体僵硬的好像木偶一样,甚至连路都不会走了。走了两步之后,高力士就把盖嘉运给拦了下来。

    “放轻松,放轻松……你可是征事郎的兄弟,千万不要失了礼数,令征事郎脸上无光。”

    原来,盖嘉运刚才竟然走起路来一顺边。

    是啊,我是二哥的兄弟,我要放松,放松!

    盖嘉运深吸两口气,总算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虽然身体还是很僵,但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走路一顺边,惹人笑话。

    峪谷外,李裹儿陪着一位老人,正缓缓走来。

    看到杨守文,她眼睛一亮,指着杨守文道:“狄公,杨大哥来了。”

    那老人正是狄仁杰。

    二月初,春回大地。

    然则之前几场小雨,却使得山里的气温比之山外要低许多。狄仁杰轻车简行,一袭青衫,身外披着一件红狐狸皮制成领子的大氅,头戴纶巾,一部美髯用须囊固定。

    他也看到了杨守文,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杨守文顶着一个光秃秃的脑袋,一身月白色的缁衣在身上,走起路来衣袂飘杨。明秀则落后杨守文半步,但也显出不凡风姿。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狄仁杰面前。

    “听闻狄公身体不适,还累得狄公远足,实小子之过。”

    杨守文说着,双手合十,稽首一礼。

    狄仁杰则上下打量杨守文几眼,半晌后才开口道:“久闻谪仙人之名。老夫早就想与征事郎一会。只是征事郎却琐事繁多,以至于这么久,咱们才见面……不过今日一见,征事郎果然名不虚传。只这份风采。偌大洛阳城里,便少有人能及。”

    能够被狄仁杰称赞,杨守文这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他连忙客气,又向狄仁杰引介了身边的明秀。

    “杨大哥,狄公也不是外人。你们就不要这样客套了。

    我也想留下吃茶,可是桓真人回来了,说是要我回去修行,若是晚了,便要罚写经文……山里风凉,你照顾好狄公。别太晚了,走的时候派人去青牛观,我已经安排好了车马。”

    小丫头挺细心,杨守文赞赏的看了她一眼,点头表示明白。

    “狄公。请。”

    “啊,征事郎请。”

    杨守文侧身请狄仁杰先行,而后他和明秀跟在他身后。

    “没想到,这北邙山中竟然还有如此风物秀美之地……我原本以为,圣人让你在桃花峪修行,免不了受风餐露宿之苦。可现在看来,能够在此修行,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二月的桃花峪,已经满目苍翠。

    三面山峦起伏延绵,把峪谷合抱怀中。

    谷内。桃杏争纷,蜿蜒曲折的溪水从山间流淌而来,自峪谷中穿过……

    杨守文把狄仁杰请上了草庐的露台上,那里早已点燃了炭火。一副长约两米的茶船摆放在露台之上。金丝楠为底,乌金石为心。茶船上,还放着各式茶具,初乳泉水已经煮开,咕嘟咕嘟冒着水汽,弥漫在空中。方一走上这露台。狄仁杰顿感心旷神怡。

    欣赏着秀美山色,在这里品茗畅谈,的确是人生一大享受!

    狄仁杰反对魏晋的清谈之风,但对于享受,却从不会拒绝。

    他在露台上坐下,待杨守文明秀,还有那个看上去很拘谨的少年坐下来后,便开口道:“我曾拜读过青之所著《茶经》,端地是大开眼界。今日闻听青之邀我品茗,虽身体不适,也一定要前来一叙。来来来,还请青之为我一展这茶道之妙。”

    杨守文笑着点点头,让高力士把早就准备好的茶叶取来。

    “我这茶,有两种饮法。

    茶经中所记载的方法,颇为繁琐,我不甚欢喜。

    今日请狄公来,则是用另一种方法饮茶,也许别有滋味。这茶叶,是蜀州峨嵋山去岁秋后黄芽。我命人将之炒纸,而后以这翠云峰上的初乳泉水为汤,请狄公品鉴。”

    杨守文说着话,便开始了一道道程序。

    一旁狄仁杰饶有兴致的看着,代杨守文把沸水充入壶中,而后茶汤自壶中流出,一股淡雅清香便萦绕在鼻端。明秀也是第一次看杨守文沏茶,更露出了好奇之色。

    “人谓百花好,我称茶独王。一杯清肺腑,入梦亦留香。

    狄公,请茶。”

    杨守文把茶汤分好之后,把一个茶盅摆放在狄仁杰面前。

    看着眼前这小小的茶盅,狄仁杰真的是来了兴致,端起茶盅,先学着杨守文在鼻端闻了闻茶香,而后一口饮入口中。闭上眼,任由那黄芽清香在口中萦绕,他吞下茶汤,用力呼出一口气息,只觉那口鼻之中,都萦绕着满满的黄芽清茶的芬芳。

    “好茶,好饮!”

    狄仁杰一口气吐出,整个人都感觉舒服许多。

    伴随着茶香吐出,似乎体内的病气也减弱几分。

    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饮茶方式,绝对是所有读书人的最爱。饶是狄仁杰见多识广,也被这一盅清茶所折服,更赞不绝口。

    连饮三杯之后,狄仁杰感觉体内发热,有虚汗冒出。

    这倒不是杨守文的茶里有什么药物,所有好吃茶的人都知道,这热茶入口,若体虚之人,就很容易出汗。狄仁杰自去年一场大病后,身体实际上一直都很虚弱。

    三杯清茶,令他精神为之一振。

    “青之,你今日把我找来,不会只是为请我饮茶吧。”

    杨守文在水罐里加了一些泉水,笑道:“知我者,狄公也。”

    “好吧好吧,你今日请我吃得如此好茶,欣赏到如此风物,有什么事情便说无妨。”

    杨守文也不矫情,招手示意盖嘉运过来。

    “狄公,此我在昌平的结义兄弟,名叫盖嘉运,而今居住在庭州。”

    “庭州?”

    狄仁杰愣了一下,旋即笑道:“我记得庭州不是已设立北庭都护府吗?那郭虔瓘,据说对你的诗文和字帖颇为喜好,曾多次称赞你诗书双绝呢。不过,郭虔瓘此人算计太多,可以与之结交,但不可与之深交。他既然是你的结义兄弟,不如我书信一封给凉州都督唐睿。唐休璟那边事务繁多,你这兄弟也能多一些历练。”

    凉州都督唐睿?

    盖嘉运脑袋嗡的一声响,竟有些懵了。

    郭虔瓘在他眼中,已经是很大的人物了,可是在狄仁杰的眼里,却不足为题。

    凉州都督,那可是兼着安西都护府都护之职。那唐休璟更是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就类似乎后世的西北战区总司令。若是能跟随他,日后的造化绝对不会小了。

    杨守文听得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狄仁杰怕是误会了。

    不过,如果盖嘉运能够到唐休璟麾下听令,对他而言绝对是一个造化。

    说实话,杨守文也不想让盖嘉运留在庭州,因为盖老军和盖嘉行的算计让他很不高兴。

    “老三,还不谢过狄公提携。”

    盖嘉运这时候,仍有些发懵,不过却非常麻利道:“多谢狄公提携。”

    狄仁杰哈哈大笑,可是不知怎地,心里却有一种古怪的感觉。

    这时候,明秀开口了,“狄公,青之今日所求,并非此事。”

    “啊?”

    狄仁杰笑声戛然而止,疑惑朝杨守文看去。

    话已出口,他自然不好再收回。只是被杨守文这顺杆爬的举动给闹得,有点哭笑不得。

    “青之究竟求我何事?若是不说清楚,老夫这茶怕也品不得滋味。”

    杨守文道:“当年小子在昌平与两人结义,盖嘉运是我三弟。

    我还有一位兄长……”

    “哦,你是说你那个胡人兄长吗?他叫什么来着……吉达,对不对,我记得是叫吉达。”

    “阿布思吉达,狄公好记性。”

    杨守文当下把吉达在西域失踪的事情和狄仁杰说了一遍,旁边还有盖嘉运不断补充。

    “狄公,当日我三兄弟在昌平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我那义兄下落不明,我非常担心,所以想前往西域一遭,查看一个究竟。”

    “你想去西域?”

    狄仁杰愣了一下,眼中旋即流露出一抹古怪之色。

    只是杨守文并未觉察到,因为泉水煮沸,他正忙着为狄仁杰沏茶。

    “此事,我不敢保证。

    不过,我会找机会与圣人提及此事,只要圣人能够答应,自然不会有人阻止你去西域。”

    “如此,那就烦劳狄公则个。”

    “哈,不过是举手之劳,有甚烦劳呢?

    对了,青之回头为我准备一套这种茶具吧,顺便把这黄芽也送我一些。今日饮了这清茶,往日那些茶水,便有些不堪入口了。但我还是那句话,圣人答应与否,全凭圣人决断,我只能把话带到……若是圣人不同意,青之到时候不要怪我。”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杨守文连连点头,表示理解。

    而这时候,狄仁杰突然脸色一变,沉声道:“青之,我有些话,要与你单独说……”。

第四百九十章 狄公(五)() 
明秀出身名门贵胄,而高力士则是经过了宫中的历练。

    两个人当然明白狄仁杰这句话的意思,连忙起身,顺手还把坐在那里蒙圈的盖嘉运拖走了。

    很显然,狄仁杰要和杨守文谈论的事情,不方便为外人知晓。

    盖嘉运被拖下露台才反应过来,眼中的羡慕之色更浓。

    杨守文依旧很平静,用水舀舀了一瓢水,冲入茶壶之中。

    黄芽舒展,在壶中翻滚,沁出淡雅茶香。

    杨守文又为狄仁杰奉了一盅清茶,而后双手放在腿上,露出郑重之色。

    对于杨守文的这个态度,狄仁杰非常满意。从他提出要和杨守文单独谈话的时候,杨守文就表现出了一种宠辱不惊的气质。这种气质,也让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