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对王征热情招待,满口答应五名大明学生在西班牙学习的事。并且写了一封回信,希望能够与大明结成盟友,平分亚洲。在他想来,团结一心这样的词还是没有实际约束力的,还是缔结盟约才实在,如果亚洲没有大明的威胁,那么他就能腾出更多的力量用来压制荷兰人,对付英国人。
王征收了回信,留下五名学生后,便带着使团坐着西班牙王室的马车赶到毕尔巴鄂,上船继续向北而去。
红衣主教的名头确实好用,不管是法兰西,英格兰还是普鲁士,都盛情地接待了大明的使团,也同意了大明学生在此学习的要求,在收到大明皇帝的国书后都写了回书,表示愿意与大明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
几个学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小的负担,而且他们认为,大明人能够来这里学习,是对自己国家的肯定,当然不会拒绝。王征按照皇帝的吩咐,在这三个国家都留下了十名学生,心里却疑惑,现在欧洲最厉害的国家是西班牙,而皇帝陛下却只在西班牙安排了五名学生,而这三个国家倒安排了十个,难道这几个国家竟然比西班牙都要厉害吗?
这几个国家跑完后,使团终于来到了波兰共和国。波兰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多民族农奴制联邦国家,国土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虽然比大明小得多,但也算是欧洲极大的一个国家了。这个国家与罗刹国一直关系较差,源起于一百多年前波兰议会削弱了王权,引起了罗刹人的干涉,现在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波兰共和国包括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还拥有乌克兰等地,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哥萨克人其实都在波兰,为波兰共和国效力。原本的历史上,十多年后,在乌克兰发生的哥萨克起义,使波兰走向衰落。
朱由校对待波兰与其它欧洲国家有明显的不同,他的国书上写明,愿意与波兰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罗刹人,并且声明,在打败罗刹人以后,大明只要求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而绝对不会对其它的地方有领土要求。
这封国书对于波兰国王来说太过重要的,他与罗刹人的争执虽然暂时处于优势,但同时瑞典和土耳其也和波兰敌对,经常发生一些小的冲突甚至战争。而且现在波兰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些不妙,民众的情绪也有些不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明的国书不啻于是雪中送炭。
当然,朱由校也不只是和波兰缔结盟约,而且提出愿意借给波兰人银币,有十年的借款期,这对于波兰捉襟见肘的财政局势实在是太重要了。朱由校提出,如果波兰人愿意的话,大明可以借给波兰人一千万元的银币,十年后还一千二百万元银币即可。
波兰国王在召集贵族会议后,立即决定与大明结盟,并且先从大明借五百万元银币。因为他们在了解了大明银币的重量和成色后,发现只要五百万元,就可以让波兰的财政状况大大改善,稳定国内民众的情绪,招募更多的哥萨克骑兵,还能够从其他国家买来更多的粮食和武器。即使要同时对付罗刹,瑞典和土耳其三个国家,也有极大的胜算。
王征虽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交好波兰,但至少他是一个极佳的执行者,皇帝的意志被他一丝不苟地贯彻了下去。
第616章 从欧洲到美洲()
随着贸易的进行,大明的银元也开始渐渐地进入欧洲,锻造得精美而且有锯齿的大明银元受到了商人们的热烈欢迎。
而同时进入欧洲的还有大明的金币,金币也是半两重,一元金币相当于十元银币。大明金币比银币还要受欢迎,因为大宗交易时,用金币显然比银币要方便得多。波兰国王与王征约定,大明的借款以一半金币,一半银币的方式支付。而王征直接就拿出了十万金币先行交给波兰,做为第一期的借款。
王征一共带了十万元银币,十万元金币。使团乘坐的是最大号的福船,倒是不担心一路上有人临时扮演海盗。这条大明号福船每到一地,都会引起轰动,和欧洲的船比较起来,大明号显得有些笨,速度稍微会慢一些,上下船不大方便。但是它大呀,它平稳呀,它火力猛呀。在经过非洲西北角时,有两艘没有旗号的战船缀上了它,结果被大明号几炮便打得桅杆起火,明军将两艘船上的人杀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船上的东西搬得一干二净,放火烧船了事。当然,这两艘属于西班牙人的战船事件被明军记在了心里,等着回国后会报告上去,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理。
波兰之后,便只有一个国家了:瑞典。瑞典是北欧强国,几年前,瑞典最著名的国王,被称为狮王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去世后,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女王继位,被称为女孩国王。这时候瑞典的实际控制权在瑞典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手中。
狮王自视为新教的保护者,和波兰,罗刹国,德意志各邦国都进行过战争。新教的教义主张人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不需要通过中介,也就是神职人员的存在已经不再是必须的了。朱由校很喜欢新教的教义,所以在他的信中,首先就表达了对于新教的支持,这一点立刻就得到了瑞典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的好感。
而朱由校接着要求与瑞典结盟,共同对付罗刹国时,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他也明白远交近攻的道理,如果大明从罗刹国的另一边攻击,那么自己要面对的罗刹力量就会大大减少,而且瑞典并不需要付出什么,这样的好事只有傻瓜才会不答应呢。
王征留下了十个学生,要求把他们安排到瑞典的炮兵部队实习,以学习瑞典炮兵的先进技术,也得到了瑞典人的允许。瑞典炮兵是当时欧洲最强的炮兵,不说火炮的威力,只说炮兵的素质和完善的操典,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王征的欧洲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大明首先与罗马教廷进行了交流,争取到了在大明的天主教的独立自主权。与欧洲强国都结成了友好的关系,而且和与罗刹国敌对的波兰及瑞典都结成了盟友关系。
更重要的是,随行的锦衣卫和学生们,把一路上的地形,物产,风俗等各方面的情报都收集起来,这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料,以后对欧洲的研究及与欧洲各国打交道时,都会成为指导性的资料。当然,一路上能够看到的国内没有的书箱甚至杂志,都被他们买了下来,能够翻译的就现在翻译,不能翻译的则会在回国后交给翻译局,然后交给研究院来研究。
按照计划,使团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从大西洋前往美洲,然后从美洲南端返回南洋,再回到国内,进行一次环球旅行。不仅仅是朱由校要把地球是圆的这一观点深入人心,他们还要在美洲探视大明将士,抚慰殷地安同胞,加强两地之间的联系。
虽然有了足够的海图,还是费了很长的时间,使团才来到明军在美洲最大的基地——华夏城。
周延儒和胡琴斋,耿仲明等人正好都在华夏城,正在商议如何从华夏城攻击西班牙人的战略。现在美洲已经有了明军一万三千人,大明移民十万五千多人。而殷家人更是高达五十多万人。从最南面的洪武城到最北面的万历城,距离可达八千多里。
这么大的地方,即使现在都只是开发沿海的地区,这人数也实在是太少,除了一些城市,其它的地方很不容易见到人。好在这些地方粮食充足,气候适宜,国内的移民在满足了北方的需求后,将会有大量移民来到这里,到时这里就会很热闹了,据周延儒估计,按照陈厚甫得到来自移民指导局的消息,两年以后,大明移民的人数会超过殷家人,达到一百万左右。
王征带有圣旨,大明决定封桑格为殷家大首领,统辖所有美洲西海岸的殷家人,而其它的殷家人头目也分别被封为首领,各自管辖一块地方的殷家人。这是大明为以后的移民工作做准备,移民多了以后,有可能会与殷家人发生一些利益冲突,现在先把殷家人划成一地一地了,方便以后进行管理。
而皇帝吩咐王征,要好好地看一看巴拿马,并且让人把附近的地图画出来,对地理地质情况进行考查,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占领这块地方,是完全占领,除了大明人和殷家人,不能够有别的人生活在这块地方。
明军按照皇帝陛下画出来的草图,找到了这块叫做巴拿马的地方,这里已经驻扎有一队西班牙人,不过人数较少,被明军击败后,通过审讯才知道,西班牙人也在这里考查准备开凿运河。于是西班牙人勘探的资料都成了明军的资料,而明军也在巴拿马近大西洋一侧修建了一座城,按皇帝命名的顺序取名为永乐城。
王征带来的地理科学生仔细考察了此地的情况,画出了较为精确的地图,并且认为这里根本没有开挖运河的基本条件。因为这里是一大片热带雨林,潮湿闷热、丛林密布、交通闭塞、地形复杂,要想开挖运河,首先要改变这里的基础设施,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就说移民吧,美洲西岸有大量的土地,会有谁愿意在这毒虫密布,气候炎热的地方来生活呢?除了两边靠海的地方,中间一百多里的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
不过这与王征没有什么关系,而且皇帝也不是现在就要开凿运河,但是这块地方是必须要占领的。永乐城因为临海,西班牙人随时可能会进攻,所以胡琴斋在这里驻扎了三千士兵,安置了大量的火炮,由耿仲明亲自守在这里。
第617章 使团归来()
一百多年前,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明确提出了开凿一条中美洲运河的主张,西元一五三四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西班牙人沿着山脊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算是为开凿作了准备。只是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科技还是人力,一时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王征看着这条驿道感慨良久,西班牙人倒是做了一件好事,让大明的军队现在可以从这条驿道直接前住对面的大西洋沿岸,但这条狭窄的驿道在茂密的从林中显得极为渺小,一里以外便看不到前路了。如果真的准备在这里挖一条运河,那需要的银钱和人力都是极为庞大的。
不过他对机械一直有兴趣,曾经被铁道部聘请为特邀专家参与到了很多铁道的勘探和修建工程。以他的目光看来,如果在这个地方修建一条铁路的话,不会费太大的力,而且效果应该会很好,因为两边大洋的船所运的物资,不用再转到最南边。而且万一有一天准备开挖运河的话,倒也可以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
他只是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然后便将这个想法记在笔记上,准备回去后禀报给皇帝陛下。至于皇帝陛下是否会采纳这个建议,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使团离开了永乐城以后,便一直向西走直线回国。总算没有遇到太大的风浪,一般的风浪大明号还不放在心上,终于在一年多以后回到了泉州。
在泉州稍事休息,船队向北几天便到了天津,然后大家换了一艘奇怪的没有风帆的船,向京城而去。
王征看着来接他们的朱舜水,拱手道:“恭喜朱小弟,终于成功了。”
朱舜水笑道:“都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能成功,现在坐船上京城不会比陆地快,但陛下说,担心你们刚才坐了海船,不适应陆地上的颠簸,坐河船可能会好一点。”
在船开动后,王征看了一会道:“二十五里?”
朱舜水道:“平水二十八里,现在逆流只怕要慢一些。”
王征笑道:“真是没有想到呀,在我离开的这一年多里,你们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呀。这艘船应该有两千料吧。”
朱舜水笑道:“这船是一千五百料,现在大明最大的蒸汽船是四千料,正在海边进行试航,空船速度可以达到二十里,不过装了大炮后速度就只有十二里了。”
王征道:“四千料能够走十二里,而且不受风向海流影响,如果加上风帆的话,应该可以达到二十里吧。”
朱舜水道:“王钦使果然是大才,本来我也认为这个速度太慢,没有什么作用。不想陛下却说顺风时便将帆升起,其它时候用蒸汽动力,这样就可以增强战船的机动能力,在水战中便大占上风,即使蒸汽动力只能有一里,也比用风帆要强得多。”
王征道:“那是自然,有风用风,无风用煤,平日航行时用风省煤,战时用煤便不用依仗天时,而且风帆降下便于更好地转向,还能减少敌船的攻击范围。这等于是天时尽在我手,焉有不胜之理呀。”
蒸汽船一直到京城,使团下了船先让人去报告皇帝,皇帝要求他们第二天朝会时向内阁及众臣报告出使过程。
第二天是大朝会,众臣见礼皇帝后,便都在椅子或者蒲团上坐下。这时有内官进来对皇帝道:“出使欧洲之鸿胪寺左少卿王征复命,等待陛下召见。”
朱由校笑道:“宣。”
王征进来后首先当然是哭诉远离家国的思君之情,朱由校好言安慰了一番后,王征便开始讲述此去的主要行程。
群臣听到王征被封为红衣主教后,都喜形于色。大明人对于天主教并不抵触,但了解天主教在欧洲的超然地位的人则大不以为然,一是唯恐教廷会通过教士对大明的朝政指手划脚,从而影响到皇帝和朝廷的威严;二是唯恐信了天主教的会不再祭祖祭孔,使得儒家文化体系受到冲击。现在教廷对大明的传教限制减少,允许信教者依旧能够祭祖祭孔,这第二点便不用再担心。而王征被封为红衣主教,成为大明地区最高的教职,其实也表明教廷并不想或者现在不能对大明朝廷形成威胁。
以前之所以会发生南京教案,除了观念上的冲突以外,对天主教可能会影响大明朝廷政策的担心其实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于现在教廷的作法,大明众臣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即使是如徐光启这样的信徒,其实也不愿意看到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其实在他看来,上帝的归上帝,君王的归君王,才是最好的。
王征接着说明与各个国家建交的过程,很多大臣依然觉得与欧洲的国家建交属于自降身份,不过皇帝一意如此,大家也没有办法。朱由校听到波兰与瑞典都愿意与大明结盟,共同对付罗刹时笑道:“你们看,我们不用拿一元钱出来,便可以得到两个盟友帮我们对付罗刹人。罗刹人和他们交恶时,又如何顾得上在东边和我们争地呢。”
朱延禧不满地说道:“我们借给他们五百万元,这钱到时如果收不回,那不是全部亏了?”
朱由校大笑道:“尚书别急,波兰如果还了钱,我们相当于是放贷给他们,我们赚了。如果还不了钱,我们既然已经打到了罗刹人的地方,再打到波兰去又能费多少力?五百万元买一个借口,朕觉得怎么算我们都赚了。”
王征道:“波兰那地方与北海北边有些不同,一来没有那么冷,二来那里物产富饶。波兰有个叫乌克兰的地方,气候适宜而且土壤肥沃,那里可是个大粮仓,到时波兰如果还不出钱来,那拿这个地方来抵数也不是不行的。我们移民过去乌克兰绝对比移民到北海北边更好,至少没那么冷。而且铁路修好后,交通方便,与国内连为一体,便是我们窥探欧洲的最好地方。”
第618章 铁道连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