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天启-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涟升官了,现在成了兵科都给事中,他上奏说,前段时间关于李选侍移宫之事,情形外廷未必尽知,请允臣直陈其始末。然后就以他的视角,将移宫之事说了一遍,连带哕鸾宫失火之事,他说上奏的目的就是有人误会皇上,说皇上苛待家人,他要为皇上辩白。

    朱由校想,他有他的视角,至少他觉得李选侍有垂帘的可能,所以才会那样对李选侍,于他而言,这本是无可厚非之事,兼听则明吧。不过他是不相信杨涟是专门来为他来洗白的,他也没有什么需要洗白的,自己对李选侍如何,自己心里清楚得很,杨涟是为他自己来洗白的,想要得到皇上对移宫之事的认可。所以他命文书官传谕杨涟:此奏,朕之污尘方洗。

    本来他只是讽刺一下杨涟的,不想方从哲当即上奏言道:“皇上下发杨涟传帖,内有污尘方洗句。窃睹皇上自宫闱以至临御一切举动,中外具知,原无尘污,何待于洗?涟当日愤争一事已蒙天语褒嘉,即同敕谕,若再加以另敕,事出创见,中外反增疑骇,本官不能安矣。”

    这话说得好,这才是真正老成持重之语。现在朝堂上罢方从哲之声太烈,但天天与方从哲打交道,他发现自己和方从哲的观点常常很相近,有时满朝就只有皇帝和首辅持相同观点,看其它人叫嚣,即便只是出于同病相怜的原因,他也是一定不会让方从哲下台的。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熊廷弼,上次迫于群臣的压力,罢掉了熊廷弼,是因为自己也不知道熊廷弼到底做得如何,不是有句话叫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那要不要派个人去辽东看看呢?也可以要骆养性上个奏折发表一下看法,不过他主要是防谍,这些事未必会注意。

    十二月初七,下旨命兵科给事中朱童钦差辽东会勘,了解辽东事宜,回报给朝廷。

    这时,辽东经略袁应泰要求升蓟镇东协参将姜弼为副总兵援辽,对付建奴的事当然要支持,朱由校准了。而且在十二月初十下旨:念守边官军勤劳,宜加赏。要礼部会同兵部,查辽东至甘肃沿边一带官军实数来看。京营都乱成这个样子,山高皇帝远的边地如果说没有弊情那可就真的是见鬼了。

第39章 选妃() 
十二月十二,众臣请神宗昭妃刘氏负责为皇帝选后妃,昭妃朱由校倒是见过,知道她是个不喜弄权,性情平和的人,这样的人来主持选妃之事是最适宜的了。

    方从哲又上奏要归老,这不知道是朱由校登基以来的第几次了。以前每次朱由校都是慰留,现在可能真的抗不住下面的攻击了。具体来说,攻击他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引荐、赏赐李可灼。二是未加以预防,导致先皇驾崩。三是与郑家勾结。朱由校不想方从哲走,如果他走了,整个朝堂就真的变成了东林人的一言堂了,即使是做挡箭牌,也不能让他走。于是下旨:首辅所为,朕历历在目,引荐李可灼,正为首辅职责,赏赐乃先皇之意,其余未加预防及与郑家勾结,均为莫须有之事。言官论事,不可风闻,须有实据。着方从哲封为太师,进中极殿大学士。

    这旨一下,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上次大家一吵,就将熊廷弼轰下来了,让御史和给事中们都精神大振,这么长时间东林派的孙慎行、惠世扬等不断攻击方从哲在红丸案中作为不当,让方从哲自己都认命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和东林党私下达成协议,对于红丸案,最后的结论是众臣皆有罪,这样给方从哲一个台阶,让他自己要求下台。

    现在不但是东林派的人愣住了,就连方从哲都愣住了。但他是有原则的人,已经都和东林党人说好了,当然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他坚决不接受皇帝的任命,要辞职归老。

    朱由校不知道这老头子为什么一定要辞职,但至少可以看出他是真心要辞职的,而自己偏偏不想也不能让他辞职。于是只好说道:“朕登基以来,方卿所为,深体朕心,不知朕有何失德,竟让大学士如此厌弃,让众臣如此深恶之,必欲去朕之肱股?”

    这话说得太重,群臣全部跪在地上,同声叫道:“陛下天生圣明,是臣等失职。”几个攻击方从哲很起劲的人连连叩头,口中说道:“臣等死罪,请陛下责罚。”

    这不是廷推,廷推给事中还可以封驳。现在是方从哲自己请辞,皇帝不愿意他辞职,群臣是没有办法的。何况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意思就是指群臣有胁迫之意,这个罪名太重,大家不敢承担。

    这时候只有方从哲出来打圆场:“陛下,臣身体老迈,深恐有误国事,所以才要告老,却未能体察圣意,其罪在臣。诸位同僚亦是此意,才有弹劾之语,并无针对圣上之意,请陛下收回此言,不然臣等不得安心。”

    用这种方法终于取得了胜利,使朱由校找到了对付大臣的方法。你们不是喜欢讲大道理吗,我就和你们讲更大的道理,看看到底谁的道理大。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讲道理,谁不会呀,皇帝的道理总是最大的,我们走着瞧。

    朱由校也就顺坡下驴,不再追究这个事。这个结果大家都很满意,朱由校保住了方从哲,方从哲从被迫辞职变成了依旧当他的首辅,群臣逃避了胁迫皇帝的罪名。当然,东林党的人是不是高兴,那就不知道了。不过出殿的时候,杨涟,左光斗几个人的脸色倒确实不大好看。

    十二月二十四,大学士方从哲等以辽阳告急,乞借发帑金。朱由校下旨:朕心念辽军缺饷,准将大婚典礼所用银两暂借百万给发。户部尚书李汝华奏,因为辽饷过多,使得外库已经没有多少银两了,不得已才求助内库。这让朱由校更加心急造币机的问题了,要徐光启催问传教士,传教士说现在从大明到西方单程就要一年多,所以造币机的问题只能等才行。

    天启元年正月二十二,钦天监择这一大吉之日为皇帝行冠礼。本来男子二十岁才行冠礼,但皇帝当然是例外,总不能说皇帝还不是个成年人吧,虽然按年龄皇帝确实还不是个成年人,但当了皇帝当然就应该是成年人了。这个逻辑让朱由校觉得好笑,想起前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说的话:“我是普通工人时不懂艺术,我是区高官时不懂艺术,我是市高官时也不懂,我现在是党的第一书记了,我怎么会还不懂艺术呢?”真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皇帝选婚之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选婚共八道关卡。全国初选是第一关,共选出了五千美女,这五千美女还要在京城再进行挑选。据锦衣卫来报,张嫣回到原籍参加选婚,现在已经过了初选,并被列为开封府祥符县第一。

    二月初三,五千美女都进了京城,开始了第二道关卡,即宫中初选。客氏问皇帝要不要去看看,朱由校奇怪地问:“我也可以去看吗?”

    客氏笑道:“哥儿当然不能以皇帝的身份去看呀,臣妾的意思是偷偷去看。”

    选妃之事由刘昭妃负责,她当然不会现在就亲自来挑选,所以实际上负责挑选的是赵选侍,李选侍和客氏,不错,这个李选侍就是西李,朱由校想让她一步步地来,这次选妃后就以选妃为由给她安个功劳,先封她一个太妃。

    她和客氏走得很近,两人都知道皇帝喜欢那个叫张嫣的小娘子,当然不会让她被选掉,朱由校压抑住了看满园美女的欲望,拒绝了客氏的提议。其实他想的是五千人太多,还是先选出比较少的了再看,因为质量高,看起来才会爽呀。

    宫中初选选了一个大场子,太监让每百名美女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很快的,一天不到便完成了,共淘汰掉一千二百人。

    二月初四,第三关复选,太监们用十分严格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被淘汰。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二月初七,第四关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挑选。

    二月初十,第五关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引至密室,进行体检。身上有胎记,异味的甚至是某些器官不好看的都被淘汰,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40章 大婚() 
二月十三,这三百多宫女进入第六关晋嫔,宫里派专人观察她们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

    于是到三月十三,朱由校就有了五十位嫔妃。这时候就进入了第七关选三,这时候刘昭妃就亲自出马了。她把这五十个嫔妃一个个召来,和她们交谈,问一问家里的情况呀,平时的爱好呀什么的,还让她们展示自己的才艺,主要是书算诗画等方面,这个过程很漫长,客氏问朱由校现在要不要去看看,现在可只有五十个人了,而且个个都是精品哟。朱由校色心大动,哦,不是色心,是爱美之心大动,决定三月十四下朝后乔装了去看看这五十位美女。

    然而十四早上,辽东传来的急报将他的爱美之心打落得一点不剩,努尔哈赤攻击沈阳。朱由校没有了看美女的兴趣,吩咐客氏,密切注意不要让张嫣落选,然后就急切地等待后续的辽东情报。

    经过漫长的谈话和才艺表演后,刘昭妃于四月初一终于选定淑女三位,河南祥符县张氏、顺天府大兴县王氏、南京鹰扬卫段氏。

    客氏回报,整个过程中她和李选侍都没有对刘昭妃说过任何有倾向性的话,全部是刘昭妃自己选的,这让朱由校对自己的眼光和运气又得瑟了一番。但是想到辽东,他就得瑟不了了,因为沈阳陷落了。

    四月初二,刘昭妃将最后结果报告给皇帝,最后一关就要皇帝来定皇后了。朱由校想了一下,决定初三来召见这三位淑女。

    本来还想和张嫣来些小情调,调戏一下这颗宝珠,但辽东的事让他有些意兴阑珊,但第二天见到三位淑女时,还是被眼前美色震惊了。

    和张嫣已经一年多没见面了,这小娘子长高了一点,以前只是觉得她美,那是整体感觉,现在仔细看来,可真是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看得朱由校是心旌神驰。

    不理她讶异的神情,看向段氏,段氏自然是长得极美的,而且她竟然还带有几丝英武之气,至于王氏,则是典型的温婉美人,朱由校心想,这三个不同风格的人却都能长得这么美,可见自然造化,果然神奇。

    三女退出去后,他做出拿不定主意的样子,问赵选侍:“不知娘娘觉得哪一位适合为后呀?”

    “启禀陛下,臣妾觉得,张氏落落大方,有雍容华贵的气度,适合为后。”

    “那好,传旨,封张氏为皇后,段氏为纯妃,王氏为良妃。其余给予赏赐,送还原籍。”

    “陛下万万不可送还原籍呀,这五十位都应该是陛下的嫔妃呀。”赵选侍急忙阻止。

    “可是先帝选太子妃时不是连选三时的美女都送还原籍的吗?”他父亲是太子时,选太子妃,最后选定三人,他父亲选中了郭氏,另两位没有选为太子妃的都给了赏赐后送还原籍了,这事他听宫里的老人说过。

    “那是太子妃,陛下第一次选妃,当然要多选呀,要为皇家子嗣考虑,民间也认为多子才能多福呀。”

    朱由校觉得自己到明朝来不是来当种马的,所以觉得三个女人已经够了。但是刘昭妃和赵选侍李选侍客氏这些人不这样认为呀,两方相持不下,然后赵选侍就说要与外廷商量,这样一商量连朱由校也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于是妥协,除了这三个淑女外,其余的都暂时充做宫女,等以后再册封。

    于是皇帝下旨,开封府祥符县张氏为皇后,其父张国纪为鸿胪寺卿,其兄张诚为锦衣卫千户。

    皇帝终于要大婚了。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应征,请期各项程序后,五月初二,终于到了最后一项亲迎。虽然叫做亲迎,但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去亲自迎新娘的,应该让一位儿女双全的大臣代为迎亲,这是难得的荣耀,朱由校选了徐光启,把个徐光启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天下午,他带着迎亲队伍来到了国丈府,这可不是沙家胡同了,而是御赐的位于棋盘街的国丈府。进府后,锦衣卫轿夫把皇后的礼舆和龙亭抬到前院,换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楼前,按钦天监太监规定的方位停放。新娘穿上皇后礼服,戴好凤冠霞帔,接受皇后的金册和金宝,然后回到绣楼等待吉时。

    吉时一到,新娘登上礼舆,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穿城进入承天门(后世的天安门),从午门正中的门洞进入紫禁城,到达乾清门。新娘则在导引下进入坤宁宫,在这里,朱由校被包得象一个粽子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象个木偶一样跟着司礼做着各种动作,终于等到了司礼的送入洞房的声音,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洞房门上贴着大红的喜字和对联,床上挂着百子帐,床上铺的是百子被,床头还悬挂大红色绣着龙凤双喜的帐幔。入洞房后,先要祭拜天地和祖宗,然后行合卺礼,也就是喝交杯酒。

    张嫣斟酒一杯,递给朱由校,朱由校抿了一口,交给张嫣,张嫣一饮而尽。然后由朱由校斟一杯酒,交给张嫣,张嫣抿一口,还给朱由校,朱由校再一口喝干。

    喝了酒,让朱由校心里的火烧得更旺了。这时太监引着他出去,进了旁边的暖阁,终于脱下了粽子吉服,换成了常服,朱由校要求先洗个澡,浑身清爽地进了坤宁宫。

    张嫣也换成了常服,鹅黄色的袄裙,将她的身形衬托得更加诱人。朱由校急急地道:“皇后,我们就寝吧。”这时旁边的宫女将太监赶了出去,然后又回来站在旁边。朱由校道:“你们也出去吧。”一个宫女跪下来回道:“陛下,我们是伺候皇上和皇后的。”这是规矩,但朱由校并不知道,挥挥手道:“不用你们伺候,你们把东西放下都出去吧。”

第41章 情浓() 
宫女出去后,张嫣跪在地上道:“臣妾有罪,请皇上责罚。”朱由校连忙去扶她,道:“皇后有什么罪呢,快起来吧。”

    张嫣不起来,说道:“臣妾其罪有三,一者不识皇上真龙之身;二者竟然私自赠物于男子;三者进宫目的有差。请皇上责罚。”

    朱由校笑了起来:“原来是这样呀,朕恕你无罪,这样可以了吧?快起来吧,朕的皇后。”

    张嫣还是低着头不动:“错了就是错了,不是皇上恕罪就行了的。”

    朱由校明白了,说道:“不识朕的身份,因为当时朕只是太孙呀,私自赠物,当时我未婚你未嫁,为什么不能赠物,皇后进宫不是来伺候朕的吗,有什么错呢?”

    张嫣拜倒在地道:“谢皇上为臣妾解惑,让臣妾来伺候皇上吧。”说完起身,站在朱由校身边。

    朱由校暗赞她的聪明,这样就把以前的事都说穿了,不管是朱由校还是别人,都不能再拿来讲她了,这小娘子是个厉害角色,我喜欢。

    张嫣说是伺候他,却红着脸站在旁边一动不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