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天启-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这样做,倒是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因为君子群而不党的意识深入人心,皇帝的作法,似乎是鼓励大家结党,也表示皇帝并不认为他们是君子,而是朋党小人。虽然朱由校在之前已经和两位辅臣说明白了,并没有这层意思,而只是想大家做些实事,但不满还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不过朱由校也不大在意。等到文官们尝到权力的滋味时,他们的不满会消失的。

    至于这样做有多大效果,朱由校倒是不大在意的。反正他又没准备立刻就进行放权行动,而且民众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自己才二十多岁,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地推进这个过程,只要先把国内民众的精气神提了上来,大家的认识提高了,不相信就搞不出一套适合大明的政治方式,说不定到时候的方式比西方的两党制还要好呢。

    魏忠贤指挥着厂卫,继续在南方深挖偷税漏税事件,而廉政公署则借着厂卫交过来的一些材料,将一个个犯有贪污,以权谋私的官员请去”喝茶“,挖出了一大批驻虫。由于廉政公署只受皇帝直管,张诚以国舅之尊亲自坐镇,任何想要在这里说情讲话的都无法开口,所以效果可以说是极好的。

    经济调查局也不甘示弱,在南直隶各县开始了清账大行动。他们有一句名言:”数字是不会骗人的。“当然,数字也是会骗人的,但在朱由校的指导下,研究院算术科和吏员学堂会计科的学生研究了大量的真实账本,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以一为首位数字的数出现的机率,要远远大于理论上的九分之一,而且数字越大,越难出现在首位数字。

    这个规律成了经济调查局的不传之秘,用来验证是否造假实在是百发百中。而只要知道你造了假,那认真地查询之下,再完美的假账也是经不起清查的。

    而且朝廷两年前便发布命令,所有的公用账本必须采用复式记帐法。这主要是为了给吏员学堂会计班的人提供职位所发布的政令,而这种记账法使得造假帐更加不容易,查帐更容易发现破绽。

    厂卫主要负责查实民情,安全事宜,廉政公署主要对付官员的贪污腐败,经济调查局则是对所有国家机构都有查帐之权。三司各司其职却又能互通有无,使得各司的效率都大为提高。而三司又有互相监督之权,这样也可以使得这三支队伍更容易保持其本身的纯洁性。

    官员们倒下了,留下来的空便成了诱人的果实,使得很多官员开始想要采摘。朱由校和徐光启先就说好了,吏部委任七品及以上官员,必须保证此人是心向皇帝的新政的,所有曾经对皇帝的新政有微词的人都不予考虑。现在还没有到放权的时候,先必须将国内捏成一块铁板,才能应付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灭国之战。

    冬去春又来,天启七年八月,杨涟所做的培高田地试验终于出了结果。他用了小麦,玉米,落花生,红薯,马铃薯,谷子(小米)六种作物,在陕西,北直隶,山西,山东,南直隶五地进行了严格的对照实验。

    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虽然红薯、玉米和落花生产量没有达到皇帝所说的三倍,而只有两倍多,但这已经震惊了农业部的官吏们。杨涟在给朱由校报喜时,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他说道:”陛下的培高田地之法,虽然不能在全国各地均实施,但至少可以占到全国土地的三成以上。而且很多以前不能耕种的盐碱地也可以栽种了,这相当于增加了多少田亩。更不用说再也不用担心天旱,陛下,国内积粮两年的目标,眼看着就可以实现了。“

    朱由校心里当然更加兴奋,不过是在书上看到的一种方法,竟然有如此效果,说自己不得意那是不可能的。他笑道:”喂养的鱼苗应该还没有收获吧,这可是比粮食还要好的东西。“

    杨涟道:”因为造田用时较长,所以鱼苗只是长了五个月,还没有到收获之时,但臣见过肥鱼在沟中游动的样子,一亩之地收获几十斤应该没有问题。“

    朱由校笑道:”两年粮食储备,指的是不饿死人的情况,但朕的想法是,两年的小麦或者稻米储备,红薯这东西,饥年当然可以饱腹,但平日里当饭吃就有些过了。如果有一天,农户将红薯喂给猪吃,那就真的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杨涟面色不豫地说道:”陛下,陕西真的有农户将红薯喂给猪吃,不过臣狠狠地骂了他们,日子刚刚过好了,就开始乱来了,做成粉丝不好吗?“

    朱由校愣了一下,很快就想明白了:”杨卿的意思朕明白了,京城到陕西的交通问题朕已经与铁路部和公路委员会交换了意见,准备先建设从京城到西安的g3高等级公路,同时开始京西线的勘探工作。兵器局已经在陕西进行了煤矿和铁矿的勘探,商州铁厂已经开始了建设,所以陕西的交通状况很快就能改变了。“

    陕西是大明农民起义的根源地,朱由校当然不想再出现闯王之类的农民军,所以他登基以后,第一要注便是要保证陕西人有饭吃。先是孙传庭,后有洪承畴两位得力大臣坐镇陕西,一定要保证陕西的安定。

第453章 螺旋浆() 
只是陕西现在饭倒是有吃的了,但因为交通问题,在陕西栽种的红薯和马铃薯不能都运出来,所以才会有杨涟所说的农民用红薯喂猪的事。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陕西至少饱腹的粮食已经没有问题了。

    杨涟道:”陛下,臣准备在全国各地开展培高造田,这需要户部和兵器局及农业合作社的协助,户部臣倒是可以与毕尚书沟通,只是这兵器局和农业合作社,倒是有些麻烦。“

    兵器局和农业合作社并不是朝廷管辖的机构,前者属于皇家所有,后者是一家股份制的大商行。所以杨涟没有办法直接命令他们如何做,必须要通过皇帝下命令才行。

    朱由校道:”兵器局下属的大明民用机械及工具合作社现在是魏忠贤所管,朕会吩咐厂臣与杨卿紧密合作的,而农业合作社也是他管的,一事不烦二主,杨卿找他就行了。“

    杨涟不情愿地答应下来,他与魏忠贤有宿怨,当年整魏忠贤太厉害,有些担心这时候魏忠贤使绊子,但在皇帝面前又不大好说。

    不想第二天魏忠贤便来到农业部求见,态度谦恭地询问要求自己配合的地方,对于杨涟所提的要求满口答应,倒是让杨涟唏嘘不已。从农业部出来后,便有魏忠贤的心腹手下问道:”老祖宗,当年杨涟对老祖宗可不大友好,现在我们又不怕他,为何对他如此客气呀?“

    魏忠贤没好气地说道:”当年是当年,今日是今日。杨涟当年所做之事,并非与我有私怨,乃是出于公心,那便不能全然怪他。我心中当然难免会有气,但如今大家是为公事,便不可因私而废公,阻碍了圣上的大业。“

    这话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杨涟听到后道:”胸襟气度,涟竟然不如一个内监,惭愧惭愧。“

    有了魏忠贤的全力支持,杨涟很容易通过农业合作社赊欠到了大量的工具,这些由大明民用机械及工具合作社制造的工具轻巧灵便,最重要的是耐用,使得农业部的培高田地计划进行得很是顺利。不过朱由校强调,只能根据具体情况,符合培高条件的才进行,不要为了培高而培高。

    而南方官员的大换血,使得朝廷的命令在南方受到的抵制太为减少,新上任的心向朝廷的官吏们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保证本地农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抽调组织了大量的精壮农民,组成了农民务工队,参加农业部的田地改造计划,这可是能大大增加当地经济总量的好事情,谁都知道管辖的府县有钱了,如治安,普及识字方面会有多大的好处。

    看到这个态势,这时候杨涟才知道,这天下还有多少人力资源被浪费掉了。根据下面报上来的农民务工人数,他估计在一年之内,全国至少可以将一千万亩低产的田地改造成培高田地,而全国总耕地不过是九亿多亩,其中还有很多是不适合改造的高产的平原田地。

    朱由校事情都交待给别人后,便来到了兵器局。兵器局已经将大明民用机械及工具合作社单独划出来,形成了一个民用商社。而研究制造蒸汽火车的部门则归铁路部直管,印刷机械的研究制造归报社直管,现在兵器局专心研究制造兵器。

    朱由校设立了一个水力运输局,方以智和朱之瑜的蒸汽轮船则被划归到这个局里,局长暂时由孙元化兼任,也还在兵器局里办公,但应该很快就会搬出兵器局,自立门户。

    方以智拿到了大明皇家科学基金会的资金后,又进行了很多次的试验,最后沮丧地回到老路上——用木船。不过也不全是老路,而是在船前面用铁皮造了一个船头,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而且能够起保护作用,造出了速度达到十六里的铁头木船。

    朱由校看了方以智的木头船和朱之瑜的木船航行比赛后,问孙元化道:“两位爱卿觉得这两条船哪一个比较好。”

    孙元化道:“陛下,如果说民用的话,朱之瑜的比较好,因为不用铁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不过方以智的铁头船的想法倒是可以用在军船上,如果我们在军船四周都包上铁皮,那么至少可以使船更加安全,一般的炮弹可以抗得住,而且不容易受到火攻的影响。”

    毕懋康道:“陛下,方船为三百五十料,朱船为三百料,两船航行两个时辰,所用煤相同,方船还多了四里,故臣以为方船的蒸汽机效率要强于朱船。但是臣坐过两船,朱船的舒适性又要强于方船。故而臣有些不知如何取舍。”

    朱由校看着紧张的方以智和朱之瑜,笑道:”为什么要取舍?水力运输局既可以造货船,也可以造客船。既然两船各有特色,那就从这两个方向着手,都做到极致。另外,蒸汽船的速度还要增加,没道理火车都四十多里的速度了,船还只有十几里呀。我看你们在船旁边加浆的方法不好,兵器局不是说滚珠轴承没有用处吗?朕给你们找一个用处。“

    他让人拿来纸和铅笔,简单地画了个图道:”这个东西叫螺旋浆,放在船的后面,转动的时候就可以让船快速前进。你们去研究吧,滚珠轴承用在这里应该适合,不说四十里,速度到二十多里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方以智和朱之瑜目不转睛地看着皇帝画的草图,心里在快速地分析这种新物品的可行性。朱由校道:”看什么看,这个一定比你们的船浆要好,你们的船浆回来的时候力气是浪费的了,这个可一点点也没有浪费。仔细记住,下次朕要实物。你们两个分别造吧,看谁造出来的效率高,速度快,就用谁的方案。“

    孙元化和毕懋康仔细看了草图,同时施礼道:”圣天子无所不能。“

    朱由校挥了挥手道:”这个朕今天才想起来,不然早就拿给你们看了。水力运输局的新地方建好后就让他们搬出去吧,河道清理后码头的建造也要提上日程了,还有码头上的煤储备,航路的作图立标,都是很麻烦的事,不知道到时让谁负责才好。新船研究出雏形后再告诉朕,朕来看看你们的研究成果。“

第454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 
这时孙元化道:”陛下,前次研究院器械科在这里订制了一批铜线,听说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叫做电的东西,想把陛下讲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去看一看?“

    朱由校诧异道:”有这回事?他们怎么没有和朕说?朕讲的是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如何变为现实,朕自己也还没有摸索出来呀。“

    这话其实是很有水分的,朱由校在研究生院开了一门新课——电学。这课根本不好讲,因为没有实物呀。所以朱由校就用填鸭式的方法将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电可以点亮电灯,电又能使电动机转动的原理给他们说了一通。他觉得凭现在的水平应该很难造出电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将电用物品研究出来,当时讲课只是想着先讲着一些原理,以后慢慢再看有没有指导意义。

    就这样的一点点知识竟然可以让他们造出用电设备来?朱由校根本不敢想象。他兴冲冲地和孙元化几个人赶到研究院器械科,想来看看他们造出的东西。

    有几个学生正在作试验,一个学生转动着把手,使一个磁铁绕着中间的一个线圈旋转。线圈连接着两条线,连接到另一个线圈中,这个线圈外面的磁铁是固定的,里面的线圈跟着旋转了起来。

    见到皇帝进来,学生们作揖行礼,一起口称陛下。朱由校挥挥手,仔细看着这个装置。学生转动的把手上面镶着磁铁,而中间的线圈是固定不动的。而另一边的线圈是用两个瓦片一样的结构和铜线相连,正在转个不停。

    朱由校道:“这是谁负责的?”

    一个二十来岁的学生上前道:“陛下,是学生陈道永。陛下所说金属线切割磁力线,便可以产生如闪电一般的电,学生们便想试试,结果果然造出了能将人麻痹的电。学生们深受鼓舞,便想到陛下所说电可以让金属在磁场中转动,于是便做了这个装置,结果真的转动起来了,陛下真乃神人也。”

    朱由校看了看旁边,果然有一个只有一半的结构,便问道:”这是你们研究出来的放电器?“

    陈道永道:”陛下,正是此物,转得越快,便麻得愈厉害。“

    朱由校心里想,发现电击似乎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而电的真正应用就是两百后多年的事了,现在如果开始研究电,会不会太早了一点,因为科学并不能在某一个方面有大的突飞猛进,它需要其它方面的科学技术来支持。但如果电能够真正的运用,那对于大明来说,可就是领先了世界两百多年了,到那时,谁还会认为现在科学出现在西方呢?

    他看着陈道永说道:”你在研究院里召集对电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大明电学研究所,你是所长。朕会给你更详细的资料,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所有与电有关的现象都可以研究,朕相信你们一定会给朕一个惊喜。“

    陈道永惊呆了,他才二十四岁,竟然被陛下委以如此重任,这简直不可想象。不过他毫不犹豫地回道:”学生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朱由校让学生去找研究院院长毕懋康,通报他关于成立大明电学研究所的事情。大明电学研究所依然会安排在研究院内,但资金由大明皇家科学基金会提供,这就它将不会属于研究院管辖。而陈道永等人是研究院学生,现在要从研究院出来,于情于理也必须通知院长毕懋康。

    回到宫中后,他让人找来书记官(侍诏),开始回忆高中的科学知识。电压又叫电势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可是,电势不同如何测量?晕,忘记了,还是老师原来就没有讲过?

    这时朱由校才发现有很多高中知识自己竟然忘记了,这可不行。于是很多天里,大量的翰林学士被召集到云台,开始了抢救朱由校脑中知识的运动。朱由校将所能记起的各科知识(除近代历史以外),不管有用没用,先记下来再说。

    所以常常出现翰林学士把字写在纸上后,还是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断断续续用了三十多天,朱由校觉得自己已经被掏空了,这才停了下来,然后将这些知识分类整理,命令王承恩印了三千册,在各地的图书馆里都放上一册,然后送到了研究院。

    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