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这些技法与他自小修习的武学在一起融会贯通,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武道。虽然武道跟格斗形式上差不多,而且本质上都是人体神经机能的改善、运动素质的增长和行动技术的熟练,而且对敌之时都是以战胜对方为目的,但是它们之间的一些区别还是要说清楚一些。
、武道重于技巧、学术。格斗的终旨是不择手段,尽我所能,不留余地地去战胜对手。
那是讲求实效与力量的典范。但武道则更注重是研究格斗技巧。它通常并不带有与人拼个你死我活的思想,而是思考克敌制胜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不单单只有格斗技巧及其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其精神内涵和哲学道理。武道家不以杀人或击败对方为乐。而往往是在研究出一些考克敌制胜的招法中来得到满足感和充实感。
格斗者的满足感通常来源于自己拳脚威力有多大和如何清脆利落地将对方击倒。也正因为这样,格斗者才强调要“狠”、要有“杀人的气势”。他们将这种所谓的气势等同于“勇气”和“自信”。其实,我个人认为那是误入歧途的思维方式。
正确的“勇气”和“自信”应该来源于长期的技术训练,从而相信自己的身手和水平一定能驾御和控制眼前的局面。在制服对方的同时,有多余的能力去约束自己,从而避免对方致残或死亡。
而强调要“狠”、要有“杀人的气势”的,恰恰缺少了驾御和控制眼前的局面的能力。不知后果,打到哪算哪,虽然也能取胜,但由此可见“武道”比格斗的要求要高出一层。
、武道有其精神内涵。它能引领修炼者专著于技巧、学术研究,而不扁向残暴、置人于死地的思想。
而这些精神内涵贯穿于它的技术当中。有些人之所以认为某某技术没什么实效。其实它正体现出“因了解生命的脆弱而谨慎地对待生命”的精神。能将人制服的,就没必要将他打死或打残。
若一心想着威力,而莽故他人生命的。那根本不能算是武道。尽可能避免伤人,而又能克敌制胜的才是武道的精神之一。
武道中有通过艰苦的身心磨练以求更高境界的训练。格斗者同样也有这样的训练。但是他们追求的精神实质不一样。格斗者提高自己的实力,为了能更容易更轻松地击败对手。而武道者的修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技巧和能力看成是一门艺术。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提高自己技巧和素质的方法。让技术更上一层楼,使这门艺术在自己手中更精纯。
、格斗者将格斗视为一种工具或武器;武道者将武道视为一门手艺或艺术。
在格斗者心目中,一旦运用起格斗技,就象操起了一把刀一般,满脑子的想,甚至发展成:因看到对方被后痛苦的反应,从而产生快感和成就感的扭曲思维。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其技术运用直接了当、讲求功利。毫无技巧言。也可以说最大的技巧就在于它的简单、无技巧。
而在武道者的心目中,一旦运用起格斗技巧的时候,想的是“以招制胜”。利用自己的技巧和身体素质,与别人比技巧、比速度、比准确率、比距离感等等。一旦突破了对方的防守或防住了对方的凌厉进攻后,也就是破了对方的招法后,快感与满足感就油然产生了。继续进攻的动力减退了。于是出现“点到即止”、“留有余力”的情况。由于是破招,于是武道就出现了以巧破招(华丽)和以力破招(功力),从而变得精彩纷呈。
要一个格斗者去表演是不现实的。倒是单比功力击破而言。格斗才能与武道并排。
、格斗是残忍的。如果用着格斗技之时,又怀恻隐之心,那么这就向“武道”方面发展了。
也正由于格斗的残忍。想要伤敌必先伤己。用种种残酷、痛苦的训练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抗打、增强自己的威力,于是也必然造成对自身的极大伤害。
武道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但那只是末端,关键在于它有一套很好的精神哲学。引导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建立基础再一步步向上练;虽学武而不要惹事生非,克制自己的不良**,从而避免出现以对手为乐的变态思想。所以,修炼武道能达到身心健康、身心共同锻炼的境地。
现在练竞技跆拳道的学员老是有多病痛。关键就是练技术不练精神。无强大的克制思想,不讲求按部就班,于是发展成:想不热身就不热身、韧带不好就去练高要求动作、基本功不扎实也不改进,于是技术运用错误导致受伤、莽故系统训练,近来有心情就狂练不休,造成疲劳引发受伤等等。
这样实在是走上了歪道,歪道岂有不伤身之理?
当然,武道是一个包含很多内容的体系。研究技巧和学术只是它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过由于是比较武道与格斗技的差异,而格斗技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技术运用和其指导思想都很直接、实效和功利。所以我就相应地着重了这方面的比较。
“武道”是包含格斗的。千万不能把我上面说的就认为是“武道”的全部。上面说的只是“武道”的一部分而已。
番外五 格斗水平的提高的理论分析
5
你 其实,格斗能力的提高就是神经机能的改善、运动素质的增长和行动技术的熟练。你因此,科学的训练不外乎心理训练、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具体到训练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方案是把能迅速提高战斗水平的训练分为基础训练、爆发力训练、抵抗力训练和实战训练。
纯粹的基础训练一般作为训练的开始,它包括如长跑、站桩的耐力训练;伸筋、跳绳等柔韧训练。还要掌握一些最基本、最简便的攻防动作。而力量训练作为一种辅助的练习,对于那些肌肉发育不好的人来说是必要的,但应特别注意保持有肩部和胯部各肌肉的放松。
在执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要以爆发力训练与实战训练为主,以抵抗力训练为辅,交叉进行训练。同时,不应放弃基础训练,只是把他当作一项准备和整理的活动。
爆发力训练是“功力”增长的主要方式。一般采用具有一定阻力的弹性或突发性动作进行反复操练。空操是在没有器械的辅助下,反复进行几个角度的发力动作。其要点在于注重动作的急停,用以发展动作反方向的劲力。抖杆是提高爆发力的极有效的方法。通过使蜡杆朝某个方向的反复抖动,努力把劲力贯于杆头,使杆躯浑然一体。击物训练是爆发力与进攻技术的结合训练,包括击打能主要提高速度的梨球、主要提高力量的重沙袋和主要提高协调性的吊球,还包括击打能提高灵敏反应的那些无常规晃动的手靶。另外,各个拳派中那些有价值的练法,以及其它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身体不可能刀枪不入,故抵抗能力的训练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训练。在剧烈的运动中,甚至在挫折中能坚持下去,最终夺得胜利,不仅要靠顽强的意志,也要靠身体的抗击能力。提高抵抗能力一般采用实心球或硬质棍棒滚压腹部与四肢的方法,也可用硬中有软的物体去冲撞某部位。训练时注意呼吸配合,禁止使用坚硬物体或对要害部位练习。
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并作为最后才能进行的高级训练是不对的。我们在进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应把实战作为家常便饭。但为了安全还是应戴拳套,禁穿硬底鞋,不要身着任何尖硬物品,并注意场地与环境。实战初期,双方可采用一种单一的打法反复攻防,用以熟悉这一技术。也可采用全攻全守的方式,即进攻者全力攻击,但慎用重拳,防守者全力防御,但不准还击的方式训练。这种练法中防守者挨打是正常现象,不必对此心有余悸。如果开始了真正的实战,初期应尽量避免与强手对阵,攻防中允许使用任何技术打法,允许重击,关键是在实战中保持强烈的意念和舒畅的心境,要把“实战”视为学习的良好机会,要同各种不同风格的对手进行训练而不计较胜负。连续地多人轮番交战,或同时与多人交战是一种超实战训练法则,它能进一步提高训练者的搏击水平。
在进行以上的各种训练时,通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动作是走直线好,还是走弧线佳运动快与慢何者为优劲力的刚柔孰是敦非应该留意呼吸吗重心放在哪只脚上等等。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动作中应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运动快慢相兼,劲力刚柔相济,呼吸在有意无意之间,重心在两脚之间灵活的变换……。
总之,处理这种问题不可走向极端,物极必反,只有在其中选择适当的位置,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用较少就可以做到的,较多反而无益。在训练中力求简捷,要知道若干个音符可汇成无数篇乐曲。简单的技术在实战中可组合,发挥出无穷种新颖的打法。繁琐与奇特只能在表演时使人耳目一新。简便与精深才能在实战中应付裕如。一种打法能否成为自己的进攻武器,不是看这一打法是否正统,而是看这种打法在实际使用时是否舒适、有效。招法应因人而异,不必统一拘泥。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快速的训练要求每一个训练者在每一次训练中都应超过其疲劳的极点。训练可以隔日进行,但每一次都要有足够大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在完成训练后最要注意有充分的休息与充足的营养。
成为一名出类拨萃的拳术家并不是像训练以前所梦想的那样。艰苦的训练会使你乏味,在实战中你所学的知识可能变得毫无踪影,在强劲的对手攻击下,你会饱尝挨打的苦果,如果稍微放松训练,你的格斗水平会产生大幅度的下降等等。克服这些困难只能靠不畏艰险的意志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身体的运动素质就是指人体运动的能力。从事任何运动所进行的大部份训练都是为了增强这种能力。在拳术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被称作“练功夫”、“增长功力”。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使技术起作用,而技术正是为了发挥素质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现代体育运动理论中,把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分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这些素质虽各有特色,但彼此关系密切。任何一种素质的提高都会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相反,某种素质的低劣必将妨碍其他素质的提高。
力量素质:它是人体在运动中抵抗阻力的能力。各项运动都极重视力量的训练,提高力量素质就是要发育肌肉并提高神经调节机能。其原因在于:力量来源于肌肉的收缩,肌肉的粗壮必然导致肌力的增加。而神经的调节使应该用力的肌肉协调集中的收缩,对抗的肌肉高度放松。
速度素质:它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反应快慢。单个动作完成的时间、重复动作的频率以及整体移动的速度等。但是,它们都依赖于反应的速度和肌肉收缩的速度之和(当然短跑的速度还取决于步子的跨度)。神经的反应速度一般用从发生刺激到开始行动所花费的时间来表示。感觉越敏锐、大脑越兴奋、技术越熟练,则反应时间就越短。肌肉的收缩速度是由肌纤维的类型,肌肉的力量、肌组织的兴奋性和条件反射的恐固程度所决定的。肌肉中快肌纤维(即爆发型肌肉、条形肌、活肌)越多,肌肉力量越大,其收缩速度就越快。
耐力素质:它是指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耐力与呼吸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身体在运动时能够吸入氧气的体积越大,能够忍受氧气欠缺的数量越多,其耐力就越好。所以肺及呼吸系统、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肌肉耐受能力越强壮,其耐力就越好。
柔韧素质:它是身体运动范围和肌肉放松程度的量度。它取决于关节的活动范围、关节周围组织的大小,以及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另外还取决于神经对肌肉控制的协调性。
灵敏素质:它是指人体在对抗运动中随机应变的能力。似乎是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人体灵敏度在空间、时间中的应机反应。
以上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如果把它们综合起来应用于拳术,就可以总结出实战技击应该着重提高的主要格斗动力。
爆发力是最重要的实战素质。它是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的配合。力量的增加可使动作的速度加快,而动作速度的提高又会使击打的力量增强。一个人爆发力素质的优劣,既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又依赖于后天的培养。一般来说,四肢与肌腱较长,肌肉柔韧的人具有天赋的爆发力。但是,通过科学的训练也能使爆发力远远超过常人。
弹跳力是人体爆发力大小的一种体现,弹跳力出众的人大多能练就一身惊人的爆发力。良好的弹跳力能帮我们在搏击中防御对方的进攻,保持自身的平衡。
协调能力是又一重要的实战素质。它是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综合体现。身体各部位之间、各种动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使整个行动完成的优美、准确、集中,并能大幅度地减轻疲劳。提高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发育条形肌肉和熟练运动的技能。
应激能力是指对激烈竞技的适应能力。它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实战素质。包括耐力素质、抗击能力,意志和胆量。在长时间的生死决斗中,或在艰苦环境和遭受挫折的情况下,若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应激能力。
一、拳术中力的本质
拳术中的力量是指什么呢它是看不见的,但却能感觉到。它表现为人体内部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能量从出击部分传递到被击部分的一种趋势。人力是肌收缩的结果,是把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的结果。通过力的作用,最终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获得加速度。在实战中力的使用效果表现在:
使被击部分遭受破坏形变,例如:骨折、脏器破裂、脑震荡等内伤、外损。
使被击部分的速度改变加速度,例如:被发掷出、被摔倒等。
上述两种变化兼而有之。
我们在格斗中,就是利用力的这些效果来击倒、击出、击伤、击昏甚至击残、击毙敌手的。
力的使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而且涉及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还应全面考虑力的作用时间、力的变化速度、力的合成或分解等因素。
二、拳术中力的分析
发力物体击打的速度不同,受力物体所发生的变化亦不相同。一般说来,打击物运动速度越快,被打击物越易损坏,而不易被打动。打击物运动速度越慢,被打击物越不易损坏,而易被打动。当然,这与打击力度和被击物体的强度有关,这一切都必须符合牛顿的运动定律。
我们把快速打击的力,称为冲击力;把缓慢作用的力,称为持续力。把介于两者之间使受力物获得最大速度的力,称为发掷力。
一持续力:持续力是实战者双方以较慢的速度或静止不动的用力,常存在于推拉、托按、顶压等动作中。持续力往往使发力物向着施力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除了遇到受力物的反抗力,而使受力组织撕裂、扭伤外,并不会使受力物损坏。
根据牛顿第二定理:
力—抵抗力=受力物质量受力物加速度
由此可见,只要你施加的力大于抵抗力,就能使受力体按照你的力的方向移动。另外,抵抗力越小,受力物越易运动,而其承受的内力亦越小,而不易被损坏。譬如在擒拿术中,将对方的手臂向外侧拧转的手法,由于人体的构造所限,使反抗力不能大于拧转力,从而使手臂被拧动,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