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862-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家里有块地是专门种植苜蓿的。但苜蓿产量大。单单喂马多出太多了。就也跟着人一块养起了羊。只是才刚刚开始。

    许小妹年纪不过十一二岁,穿了一件新的棉布衣,熟练的拿棍子赶着羊群。看到有羊拉了粪。就用夹子夹起来放到背篓中,这些动物粪便晒干后可以当燃料。而且如果拉在屯内街道上,被抓住是要扣分的。

    许琦一路上不断与认识的居民和民兵打招呼。也是他家的地就靠近屯子。要是离得远了就会几家人合到一块,赶着马车去。

    两人到了田里,许小妹把羊带去了草地,接着到附近转了一圈,先把看到的粪便都捡到了背篓中,又去看田边栽下的小树长势如何,然后才拿着铲子跟着大哥去弄水渠。

    外蒙这地方雨水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250毫米,70%集中在六七月。广种薄收是这个地方农业发展的必须。

    但也绝对不能忽视水渠的重要性。

    许小妹看着地里就要收获的大豆,喜滋滋的。“大哥,下月俺们家要收那么多豆子,就是交了税,还了款,怕也得剩下三四年的口粮。”对于刚刚脱离饥饿的人来说,口粮的限制可不仅仅是小麦大米。

    许琦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脸上也全是喜色。大豆眼下可不便宜,库伦成立本身就有一个榨油工厂,而且库伦的粮库本身就高价收购大豆。驻守在蒙古高原上的秦军部队,冬天里一样要面临着缺少蔬菜的局面。除了腌菜、干菜以外,豆制品就是部队日常所需的另一菜品来源。

    豆腐、豆浆、腐竹、腐乳、臭豆腐、豆瓣酱、豆豉、水豆腐、干豆腐(百页)、豆芽等等,库伦的大豆能就近销售。其收益比之种春小麦都要来得高。

    夏粮、秋粮,这就是蒙古高原的几百万移民,尤其是外蒙地区的移民们至今一年到头最大的收益。

    他们的土地虽然是国家给予的,但马匹、口粮、种子、住所、农用器具,等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国家‘贷款’给他们的。对于一无所有的移民们来说,那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不先把这笔帐还完,很少有人会下本钱触及其他产业的。许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身那么优越的养殖条件,一家也仅仅养了二三十只羊。

    夏、秋两季作物收获,卖粮还款,看到自己的‘欠账’变少,那就是移民们最高兴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四章 圣旨() 
许家人打算分五年还清所有的欠款,今年的任务完成以后,家里面还能剩下三四年的口粮,对于两三年前还是穷的只剩一条命的移民们来说,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啊。

    许琦正想说点,突然听到屯子里传来了军号声,开始他是一愣,没听清,随后许琦听清了号声后,整个人的脸色就变了。

    “集结号?!!!”发生事了?

    许琦下一瞬间的反映就是一把丢掉锄头,大声对小妹喊:“出头、铲子就丢地里头,你快些把羊赶回去。屯子里吹的是集结号,不知道出啥事了。可千万别是马匪。赶快回屯里去,我先回去。”

    许琦是屯里的民兵之一。他家里头都有一杆步枪,一把短枪呢。

    许小妹脸上则很不以为然,看着自己大哥飞跑的背影,不屑道:“啥时候有马匪敢来抢库伦啊,当城里头的大兵是假的啊。你就是请马匪来,他们敢来不?”

    许琦没听到小妹在背后的说话,一溜烟往屯里赶回去,到了门口他打眼往外头扫了一眼,就见更远的地方,无数的青壮妇孺都在往回赶,好些人的锄头可能连泥都还没碰上。

    许琦迅速跑回家,跟刚起来的父母说一声,就忙全副武装的赶到校场。屯里的教官,一个退役的老兵,也是民兵队的队长,正一身军装的站在操场上。许琦一看队长的脸色就知道不是在玩笑,喊一声报告,赶紧入列。

    屯里一共有26个民兵。许琦入列后站了快二十分钟的军姿,所有的人才全部到齐。

    民兵队长姓冯。单名一个安字。扯开自己的嗓子,大声对他们道:“给你们说个正事啊。今天收到库伦武装部的通知了。北面打仗的部队需要后勤运输。库伦兵力不够,需要抽调咱们民兵加入。

    每个屯十个人,队长带兵,组成一个班。

    现在让你们全体集结,就是要在咱们当中选出十个人来,加入运输部队。

    每个人在参战期间的月饷、津贴,一律按照正规军标准,全部看齐。另外对咱们自己的家庭,朝廷也会相应的减免欠款。

    如果在这期间还出了意外。重度伤残或是死亡的,所有抚恤都按照正规军标准,同时减免家庭所有欠款。”

    “现在,大家都说一下,有谁愿意报名上前线的。”

    队列中一片吸气声,些许人脸上已经显出了退缩。库伦的日子让他们很满足,他们已经不是当初一无所有的人了。

    但也有眼冒精光的,许琦就是这样。他不仅不害怕,反而两眼炙热的目光让冯安在人群中一眼就看中了他。

    许琦对眼下的大秦有很轻的归宿感。他们一家人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在他看来全都是朝廷的恩德。

    而且许琦还很明白一个道理——北边的战火距离外蒙并不遥远。如果秦军战败了,那么许家在库伦的日子也就可能没有了。他只担心自己去了,家里的地可能会没有人种,决不是怕上战场和打仗。而且他那颗被自己二弟刺激了好几个月的心。也让他对现在这虽然吃得饱穿的暖,却平淡如水的日子反感。

    许琦身强力壮,他二弟向来是跟着他屁股后头的尾巴。许琦从没想过自己不如自己的二弟,那强烈的反差是很伤自尊的。

    这一次‘选拔’真的让他很高兴。

    两天后许琦一身笔挺的绿色军装。坐在正屋门槛上,小妹蹲在地上。一边流泪,一边把一圈圈的绑腿捆在许琦小腿上,泪珠一颗颗的滴在许琦的绑腿上。

    他爹坐在椅子上闷不出声,他母亲在厨房里面忙碌的烙饼子,希望能给许琦多带些。虽然都知道部队里饿不着。

    许琦帮妹妹搽掉泪水,轻轻道:“大哥不会死的,在家好好照顾爹娘。”

    许小妹哽咽着说:“打仗的事哪说得清,那子弹不长眼睛。”小丫头终究年纪小,呜呜哭起来,许琦没有再劝她,只是用眼睛看着自己父亲。

    “既然已经定了。那见着老毛子的时候,别怕死。别给祖宗丢脸。放心的去吧。家里的事儿,有我呢。”

    分别很快就来临。十个民兵集结到屯里的操场上,有冯安和屯长带队上了两辆马车。马车奔到了库伦的校场,各乡的民兵大队长各自点齐了自己乡【十屯一乡】的人,然后与几名军官一一交接清楚,最后由乡长和屯长签字确认。

    许琦站在前排,有些羡慕的看着台上的穿着毛料礼服的军官。

    那形象完全是威武帅气。

    “各位士兵,今日开始,你们就不是民兵了。在动员令解除之前,你们就是我蒙古军区的正式战兵。

    各位都是屯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我相信你们不会丢了自己家的脸。”台上的上校军官咳嗽一声,继续道:“这次动员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后勤,你们得任务也就是押运。把部队需要的军需物资运送到部队手里,这就是你们得最大使命。完成了这一点,你们的功劳就一点不逊于一线的战士……”

    声音传进许琦的耳朵,看着周边草绿色的匆匆人影,许琦脸上露出一个傻笑:“我喜欢当兵。”

    ……

    只两万骑兵,要想完全摧毁贝加尔湖地区是绝对可以做到的。但要想统治整个贝加尔湖地区是力不从心的。

    乌兰乌德的战斗平息了。俄军冲不出徐东山铸下的铁壁,但是兵力缺乏的徐东山一样拿不下乌兰乌德。

    其他各路秦军的战事虽然顺利,但布里亚特蒙古人怎么办?人数占到了整个外贝加尔省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现今保持着静默的态势。虽然这些蒙古人表现的似乎很驯服,但他们还有着强大的武力。是一个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蒙古军区出战的两万骑兵真的分身乏术,只能由各地移民聚集地的武装部发布动员命令。抽调地方上的民兵,进行增援。

    库伦作为外蒙的最大城市和最大的移民聚集地,动员命令是第一时间发布,任务也是第一时间确定。

    ……

    “科尔帕洛夫回到了基廉斯克,阿亚古已经身死,下安加尔斯克的局势已经重新得到了控制。现在活动在那里的第一旅正在清剿当地通古斯人的残余。阿亚古身亡,战斗里他们又抓获了不少叛兵叛将,审问后就可以顺藤摘瓜了。”

    阿亚古是贝加尔湖通古斯人当中的头面人物。是下安加尔斯克的总管。在秦军来到的时候他很顺服的臣服了。但当秦军要解除他的兵权的时候,阿亚古反叛了。并且狗脸了基廉斯克的科尔帕洛夫。

    因为贝加尔湖地区的通古斯人远没有布里亚特蒙古人那么大的势力,以及相对紧密的联系。阿亚古能成为十万通古斯人的头面人物,只是因为他做了俄国人的一条忠犬。而不是他自身就拥有让俄国人高价拉拢的实力。

    贝加尔湖畔的秦军大营,一个中校参谋正在对着墙上的地图给各位军官讲解着,“根据从布里亚特蒙古人那里陆续传回的消息,他们内部的意见很混乱。俄国人对他们的积压太深,短时间里难以根除。除非我们能够以雷霆手段一举拔掉乌兰乌德。”

    作为第一骑兵师第二旅的一名营长,马玉昆起身问道:“基廉斯克只有数百民兵,真正地俄军不到一个连。只要下安加尔斯克做好工作,科尔帕洛夫根本算不上威胁。就算科尔帕洛夫能汇集更北面俄军城镇的力量,但那些城镇规模连基廉斯克都不如,俄国人加到一块。正面交战也绝对不是咱们一个营的对手。咱们似乎不必对北方的威胁太过警惕。

    我认为我们应该让第一旅南下,扫荡贝加尔湖西岸。或是集中兵力,就拔掉乌兰乌德。”

    马玉昆本来是宋庆的部将。但宋庆投降以后。所谓的毅军也就无从谈起。连宋庆本身去留都不能做主的情况下,马玉昆能够进入第一骑兵师那是天大的机缘。更何况在努力了一年以后。他成功胜任营长正职。

    中校参谋没有回答,而是看着上首的魏明。魏明微笑道:“如果只是区区一个基廉斯克,一个科尔帕洛夫,咱们确实不必大动干戈,但是贝加尔湖地区有大批仇视咱们的俄国人,基廉斯克距离贝加尔湖太近。”所以一定要防止这两者联合在一起。第一旅不能动,反而需要加大在贝加尔湖北端区域扫荡的次数和密度。

    至于乌兰乌德。打是肯定要打的。

    不然魏明就不会让整个蒙古都动员起来。在九月份结束前,乌兰乌德外围至少能汇集起五千人的民兵。

    动员起这么大的兵力,如果只是空耗,秦军的后勤压力会很大的。

    ……

    就在蒙古军区司令,秦军对贝加尔湖地区行动总指挥魏明的目光看向乌兰乌德的时候,北京城里的刘暹眼睛也盯向了贝加尔湖。

    二十万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选择让刘暹也有些以外。然这种局势是一定不能长久持续下去的。

    秦军必须在贝加尔湖地区确立绝对的主人地位。布里亚特蒙古人要么彻底的臣服,要么就成为秦军的俘虏。刘暹不知道魏明正在计划着进攻乌兰乌德,他只给魏明下了一道命令,让魏明可以在自己认为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宣布‘圣旨’,令布里亚特蒙古人南迁。

    这绝对会让不安分的布里亚特蒙古部落蹦跳起来,会让真正臣服的布里亚特蒙古人乖乖的行动起来。很容易分辨出敌我。只要魏明觉得时机合适,时机成熟,他就能够用出这一招撒手锏。刘暹给他规定的时间是明年的春季。

    春季之前扫平整个贝加尔湖地区,明年夏天时候北上扫荡勒拿河流域。如果那个时候俄国人还依旧不肯妥协的话。(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支在秦军预设的战场上战斗的俄军() 
九月初三。

    中原还是秋日高爽,万里之外的新疆边陲已经下了天寒后的第一场雪。

    然而大雪阻断不了俄军的攻势。斯科别列夫的俄军在八月中兵分两路,一路猛攻伊犁河谷,一路则对着图斯池南部的秦军不断施展压力。

    汇聚于图斯池南部的秦军当然不怕对面的俄军,他们有坚固的永久工事,有修筑完备的坚固阵地。俄军在图斯池的强攻猛打只持续了五个昼夜就嘎然而止。因为斯科别列夫发现,自己若是坚持铲除图斯池南部秦军的作战计划,他部俄军是要付出惨重的无法承担的代价的。

    所以斯科别列夫就迅速调整了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对图斯池秦军改猛攻为牵制。集中兵力于北线伊犁河谷。

    现在俄军在北线的进展并不缓慢,斯科别列夫纵然后腿上被拴着了一根脚链,图斯池的秦军始终不停的扰袭图斯池以西的俄军控制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阿拉木图后路运输线的安全。

    阿拉木图这个俄军桥头堡位于图斯池的正北。从阿拉木图再往北,不多远就是伊犁河水道,随着水道向东,那就是中国的控制区;随着水道向西,一大片沙漠隔壁,那就是俄军的控制区。沙漠戈壁的尽头就是巴尔喀什湖南端!

    有着图斯池的秦军拖后腿,斯科别列夫的攻势大受影响,但他的目的坚定不移。下雪也不能让他有丝毫的顾及。而且老毛子本身就是顶冻。只要不是大雪没过腰深,对俄军的影响并不很大。

    九月七号,北疆的雪已经停了两天。可图斯池南部到天山南脉间的这块地方却到了七号的中午才渐渐散去了彤云。

    本该在喀什坐镇南疆的董福祥出现在了图斯池水畔。

    清澈湛蓝的湖面一平如镜,水光照天。岸畔的层层雪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作为世界上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这里显得那样的静谧和神奇。每当风吹来的时候,湖上白浪滔滔,层层浪花扑向岸边……

    图斯池是个大暖湖,冬季里根本不会封冻。不然秦军也不会在图斯池南部费如此大的力气去建立诸多的永久性工事和阵地。

    站在董福祥身后的是徐学功和李双良,站在徐学功和李双良身后的整整五千人的秦军步骑兵。在八月下旬,董福祥收到了王国胜发来的一封电报,然后今天他站到了图斯池湖畔。虽然董福祥心中对于王国胜的计划保留一丝疑义,他认为太大胆了,太有风险了。但王国胜是新疆军事的第一把手。他的命令董福祥不需要给予尊重。

    “胜负就在今后的三五天里分晓了!”望着眼前图斯池的滔滔白浪,董福祥沉思着。

    ……

    虽然只隔着一个阿拉木图,可事实上图斯池南部对北面伊利河谷态势的掌控远跟不上实际情况。他们只知道俄军在伊犁河谷的进展并不缓慢,并不知道俄军的实际状况堪称是进展神速。

    才多长时间啊。俄军已经越过了库陇奎山,已经越过了自《伊利条约》签订以后废除的博罗胡吉尔。这地方距离中**队太近,俄国人在1874年主动退出了库陇奎山地区。

    现在,斯科别列夫的部队就从新占到了原先的俄国小镇上。

    伊犁河谷的中**队让斯科别列夫很失望。他们在第一道防线——伊犁河上打的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