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862-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三百九十九章 羊城新见闻() 
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晚,八艘军舰抵达广州外海。十七日上午,一行军舰将正式抵达广州。

    码头上人山人海,两受洋人之苦的广州,就跟京津一样,对军舰敏感又热心。

    这些拥挤到码头的群众百姓,并非就支持秦军,只是不管内战如何,这舰队终究是中国人的。所以他们欢天喜地的来了。

    码头周边的茶馆、茶楼里,聚集着大量衣着得体的商人士绅。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或是自认有身份的人。才不会挤在人群之中,有失体面。

    梁九图没去太显眼的茶楼,他只让人在一间中档的茶楼里包下了一个雅间。距离远上一点算什么,手里有望远镜的么。

    茶楼掌柜跟梁九图的阶层差的太大,竟是不认得梁九图。梁九图也乐得清闲。一壶好茶,四盘茶点送上,小二正要退出去。就听到不远处突然响起了真锣鼓声。梁九图往那边看去的时候,却见那里是街道拐弯的另外一处地方,被民房挡住了看不到。然而街道上的几个人却很是显眼,他们身穿黑色马甲,里面是跟码头上扛包的苦力穿着的一样的短衣,下面是中裤,腰间系着皮带,手里拎着两尺短棒,个个精神彪悍。梁九图看去的方向,这些人马甲正面背面都写着城市管理四个粗码大字,下面也是数字编号。

    ‘这城市管理是做什么的?‘梁九图招呼过要退去的小二,问道。

    ‘回老太爷,这些是城管。相当于过去的衙役,但是不破案。只管市井摊位,负责维持市井治安。‘小二热心的解释道。梁九图什么出身。打赏的小钱可不少。‘您老仔细看看这街道两边,有什么跟往日不同的没?‘

    ‘就比如斜边的那家茶馆来说,往日门口也摆着四五张桌子,您看现在……‘小二当然不会傻到让梁九图真的去看街道两边的不同。这就是个话。

    ‘一张桌子也不带有的。两边哪家都不准出屋檐三尺距离,可是一下就把街道扩宽了。还有不准往街道上泼脏水,倒垃圾,并且人来车往靠右行走。‘

    ‘今个是特殊,人都去码头看兵舰去了,不显眼。‘

    梁九图皱着眉。很快又舒展开,对一边的儿子道:‘如北宋街道司!‘

    梁僧宝也是饱读诗书的人,立刻就明了了。只是觉得很不可思议,秦军刚刚起兵,精悍猛士不用于战场,怎么现在就管起广州的市井来了。那需要多少人啊。

    ‘刘侯到底有多少精兵?这般耗费无度?‘

    小二不认识梁九图,更不认识梁僧宝这个今年刚刚回到老家的岭南士林之骄傲。接口对二人解释说道:‘这些城管可不是刘大帅的兵,除了带头的几个人,剩下的全是军政府在城里头招募的。‘

    梁僧宝对刘暹的感觉很不好。当日霍广正去梁园。为了梁九图外,目的更在于梁僧宝,但是大兵压境,刀剑直逼脖子。梁僧宝还是一面不见霍广正。性格之强硬倔强,可见一番。

    此人幼年聪慧,博览群书。年纪稍长就随父亲钻研《易经》,甚有心得。咸丰八年(1858)中举。咸丰九年己未科二甲第22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升员外郎、掌印郎中兼军机处行走、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

    同治十一年(1872)。十七岁的同治帝举行大婚典礼。典礼结束后,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就要归政,这是历朝历代来的规矩。但是当时朝臣恐得罪慈禧,都不敢直言上疏。作为襄办大婚典礼的官员梁僧宝却毫无畏惧的独自上疏,直言皇帝既已成年,太后就不宜再操纵权柄,应该迅速撤帘归政,以遵从祖宗规制云云。

    一时间朝野称赞,无不赞他戆直敢言。刘暹之所以闻其名,也是因为这个事。随后,一批大臣相继上疏附议。第二年正月两宫太后正式下诏撤销垂帘听政。当然实际效果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刘暹当时才认识到梁僧宝这个人,可也怀疑他是不是一个拿命来搏名声的清流干将,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接触。只是命令北京站持续观察。

    结果发现梁僧宝是真的秉性耿直,厌恶阿谀奉迎。同治十二年、十三年,他参加磨勘(复核抽查科举考卷)乡试、会试,发觉有作弊现象,一力斥革两名不合格的新举人,并将情况如实上奏。顺天乡试考官、大学士金庆等人因此被降职处分,各省新举人相继被斥革、罚停科的、考官被撤职降调的甚多,一时掀起大风波。受处分的官员唆使监察御史周声澍、郭从矩弹劾梁僧宝吹毛求疵,蓄意中伤,朝野为之议论纷纭。

    同治帝当该念得梁僧宝的好,亲自抽查梁僧宝所磨勘的考卷,发现并无枉曲之处,下旨着令御史‘无须争议‘,风波才平息下来。

    同治帝病死后,西太后择立她妹夫醇亲王四岁的儿子载恬为光绪帝,并拟定将来由光绪帝的儿子继承统绪。朝中文武担心爱新觉罗一族日后为此发生争端,纷纷出谋献策,有请镌碑于太庙的,有请立丹书铁券的,众议纷纭,莫衷一是。是时梁僧宝力排众议,直言:‘石碑、铁券都可以毁损或伪造,不如降旨明示天下:将来承继皇统者,光绪皇帝亲子。臣民众所周知,有口皆碑,不胜似石碑铁券?‘

    尚书翁同和、潘祖荫都认为这个提议最稳妥,遂向两宫太后复奏,采纳了梁僧宝的办法。由于梁僧宝平时沉默寡言,但言必有中,所以朝中大佬对他的奏议多较重视。他的奏章如《亲政》、《郊天》、《整顿科场》、《乞休》等,均能切中时弊,被朝廷下达内阁议订颁行,并受到朝臣的认同。

    光绪二年,也就是今年,梁僧宝因病告退,南归老家。

    这人性格很适合做监察。如果他能投刘暹,刘暹立刻就会命他做广东省的监察御史。

    ‘传言刘侯在羊城获利丰厚,果然是不假。‘梁僧宝眉宇间藏着不屑。政治方针上,他是属于保守派的。本就对刘暹的兴商务洋政策持有反对,更别提传闻里秦军在广州捞了个金山银海。很想当然的,他就把城管的银响和金山银海,以及秦军的军纪连系在了一起。

    秦军刚进广州,就在在本地大肆招募人员。城管都出来了,其他方面可想而知的。如此秦军肯定要支付大笔报酬,那财大气粗的银响就是秦军搜刮广州的明证。

    梁九图脸色微微变了变,却没有说儿子。梁僧宝的脾气要能改掉,他就不是梁僧宝了。

    一旁的小二自然也能听出梁僧宝言辞里对秦军作为的不满。脸上立刻显出一抹惊慌之色,“这位大爷,可不能这么说。这城管拿的都是纸钱,只能在供销社里买得到东西。不是你想的那回事。茶楼势小利薄,不谈国事!”

    小二匆匆退出雅间了。但是他给梁九图、梁僧宝父子却留下了一个疑问,“纸钱是什么?”

    “你们谁知道纸钱是何物?”

    梁僧宝对屋子里的俩随从问道。

    他对刘暹很不满,自然对秦军占领广州后的一系列作为,就毫不关心了。是真不知道什么叫做纸钱。而梁九图呢?就更不理俗事了。他在佛山梁氏,更似一精神领袖。也不知纸钱是什么。

    但他们的随从知道。没有老爷闭关,随从也闭关的。

    梁僧宝年已有五十,随从自然年纪也不小。不是十几岁整天都在府里的小厮。

    “老太爷,大爷,这纸钱小的倒是听说过。说是叫‘华元’。军政府招募的所有人,不仅仅是城管,还有警察、办事员,和军政府所有当官的,拿的俸禄都是这华元。不给金银铜钱,只给这纸币。

    这些纸币平常市井里当然花不出去。可是军政府在广州各地设立的都有个叫供销社的铺子,可以用华元在里面购买粮食、布匹、盐糖等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里头也只收华元,你用金银铜子去买,他们还不卖。

    那供销社的东西多,大到车马、钟表,小到针线碗筷,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就跟刘大帅没造反前秦军在广州城里开的那些百货商店一样,价格还便宜。”

    梁九图不懂经济,梁僧宝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生,你要两人详细说解这种‘华元’到底有什么意义,两人都掰扯不出一二来。但是直觉告诉他俩,这东西意义重大。

    “这一华元能买多少东西?军政府各级人员俸禄都是多少?”

    “一元可买精米一斤,七十五华元合一银元,一百华元合一两白银。军政府开的那个华夏银行里有兑换。但只准拿金银去兑换华元,拿华元是兑换不出金银的。小的前几天才拿了一两银子在里面兑了一百块华元,在那供销社里给婆姨买了块镜子,还扯了块布。价格比市面上的物价要便宜一筹。

    小人的妹夫就在秦军搞得那个法院里当杂,每个月是二百块的饷,再加政府的职员福利补助,好像是这么一说,一个月能得二百五十块华元左右。那些补贴一部分给钱,一部分给两米油盐。这些城管跟小人妹夫一样,都是秦军官府的最底层,每个月也当能拿二百块华元的工资。

    对了,军政府里不说俸禄、饷银,只说工资。”(未完待续。。)

    。。。

第四百章 考秀才!考举人!() 
政府职员福利补助?这是什么?!!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说着太绕口了。把它划掉,只说工资,一个秦军官府最底层的小吏、衙役,最基层的基层,那就是每月两百斤的精米。这要转手卖给米店、粮行,那立刻就是三四块银洋的收入,绝对足够四口之家过活的了。

    而这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家就是一大堆亲戚,只要秦军开支能支撑的下,只要在政务、税收上不出大错,再无外力打搅,不需要多久,这个南天名城就彻彻底底的姓刘了!

    梁九图、梁僧宝父子心里头百感交集。秦军原本开的那百货商店,里面的货物超过八成都是秦军自产的,盐糖布匹、火柴五金,自行车、马车、镜子,外加锅碗瓢勺和筷子,一个广西的产量怕是能够供应半个中国。秦军最主要的短缺是大米,但他们背后拥有越南与兰芳的鼎力支持,那手中就永远不会缺粮食。

    ‘这华元怕是会越来越畅通,如之前明宝钞是也。你身上可有华元?拿来老夫看看。‘梁九图根本想不到刘暹的期望是快速的把华元流通全国,然后废除金银。还以为刘暹只想学明太祖,白纸变金钱。但这其间有着一个信誉问题,他不知道刘暹能保持多久,只担心日后有变故,坑的还是百姓。这东西很不保险!

    而华夏银行中,只可以用金银换华元,不能以华元兑换金银。就是这担心的一大明证。

    他哪知道刘暹对金融学根本就半点也不懂得,却又知道清末民初的这几十年里是国际金银比价巨浪迭起的时候。可不愿意看国内流通着银元、金元。然后因为自己的无能被欧美大鳄操纵金银比价给坑的血本无归了。所以他直接学rmb,发纸钞。慢慢来,配合着行政命令。以逐步驱除市场流通的金银。最后把所有金银收回国有。

    对于一个金融学小白来说,刘暹能想到的只有这些,并且在心底里也拿定主意,必要时候直接上行政硬手。

    ‘老太爷、老爷,你们看。这就是华元纸币。这是一块的,这是五角的。这华元最大的面额是一百的,接下是五十的,二十的,十块的和五块的。一块的以下。是五角、一角,五分,一分。‘

    随从打口袋里掏出两张华元纸币,梁九图看了之后吃了一惊。这纸币虽没有他见过的外国货币印制的那样精美,但是纸张又韧又挺,印刷的花纹干净整洁,想要仿制难度也是很大的。

    而且印刷货币的纸张制造中掺了生丝和棉花,这是他从一部二战电影里看到的招数,但是效果很好。几经试验。就得到了现在的印钞用纸。

    再有这华元的印刷的底版是阴版雕版的。

    阳版印刷是凸版,突出的部分亲油墨,非突出的部分亲水,印刷的时候凸出部分吸附油墨。阴版印刷恰恰相反。需要印刷的部分是凹进去的,这部分吸收油墨,突出的部分则不吸油墨。这样印刷出来后的效果会更好。痕迹清晰,图案整洁。但即便如此。钞票的印刷也废了好大的劲,成品率不足50%。废钞票全部焚毁。

    梁九图根本不理解不了这些技术的采用,他拿着钞票仔细翻看,除了钞票的手感质地外,就是瞧花纹、图案。钞票正面中央是琼州天之涯海之角的南天一柱,这南天一柱还是秦军大将齐大林去年捣弄出的东西,相传还是刘暹本人拍的板。【南天一柱是1909年才被刻上的】团上南天一柱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印刷还是很好的。图案的上方写着华夏银行是个字,右角用汉字写了五角的字样,下面又印着一个阿拉伯数字5。

    再反过来,背面也有种种花纹,中间是一个镰刀锤头的标志,标志着工业和农业是国之基本。下面是一行字,还是华夏银行。

    ……

    码头上,锣鼓欢庆中八艘远渡万里的军舰一一鸣响了汽笛,落下了船锚。

    杜春、王福友带着六名年轻的军官来到了刘暹面前。是的,十三人中只有六个人愿意现在就投效刘暹,其中仅仅有一个是福建人。

    七个福建人中的六个人,包括成绩最好,在旅欧期间最后重视的林永升和黄建勋,全沉默以对。

    你不能说他们什么,是亲族的牵扯让他们犹豫。但同样的你也不能说刘暹接下的任命有什么问题,六个福建人被他一脚踢进了南洋舰队的后勤系统里去。而以林国祥为首的五名广东籍军官,和方伯谦这个一直让刘暹另眼相看的人,这六个人则分别跃上了一舰之长的位置。

    就连李和,这个进不去学校,只能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上渡过两年的两个人之一,都直接做上了一艘蚊子船的舰长。另一个人是蒋超英!

    而李和之前被认为最好的前程,不是一艘后勤运输舰的舰长,就是镇南镇北镇东镇西四艘木壳炮艇中之一。而蚊子船,虽然跟那四艘炮艇大小近乎相等,可它是铁壳的。

    码头上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临近中午,人群才消散开。梁家父子也一肚子疑问和担忧的回去了自家在广州的外宅。

    同时间码头外的一家街边小店里。

    两个年级不大的书生在相对而坐,桌子上只有一凉一热两道普通的菜肴,再人手一碗米饭。一旁放着一个茶壶和俩水杯。

    “一桢,你真要去法院做工啊?现在局势不明,秦军虽然势若破竹,但天下之大不止一岭南。万一秦军事败,你可是要受殃及的。”

    朱启新感觉自己同窗实在太轻率了。他家中就算有困难,也不该轻易的屈身于贼。这就等于身上有了污点了,大清如果真的完蛋那自然不提。可要是再度中兴,温守荣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温守荣苦笑,如果有别路可走,他如何愿意冒险?但他父亲上半年病去,家里的家当为了给父亲看病买药是卖了个精光。而母亲因为悲痛卧床不能起,“文怀,我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家母体弱,还有一双弟妹在,我身为长子长兄,必须把这家给撑起来啊。”

    “军政府外派的工作队工资比呆在城里的起点就高上一级,我每个月就能拿到二百五十块华元,这样家中每月的吃食花销就不用愁了。军政府每个月还有补助,衣装也是军政府发放。如此算每月小弟还能有所结余……”

    温守荣给自己同窗算起了自己一个月应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