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力转头对刘知行道:“李大人的意思,将这庸医重打三十大板,赶出门去!”

    刘知行一听是李大人的意思,哪敢违抗分毫,立马叫了几个仆役家丁,将那纪郎中架出厅堂,痛打板子去!

    张力起身,整了整衣裳,随后对刘伦一揖,道:“刘大人,李大人让您清场,这厅堂之中,只留些仆役就是了!”

    刘伦身子一震,连忙道:“好!好!”随后对厅中众官员一抱拳:“李大人身体抱恙,诸位大人稍稍回避一二,刘伦在此给诸位大人赔罪了!”

    厅中众人俱是登州府的官员,这知府李大人是顶头上司,李大人默许之事,谁敢不尊,更何况还不得给刘伦几分薄面么?

    众人都点头称是,依次散去。

    每个人出厅堂时,都忍不住回头看向张力:真想知道这小神医是用何等手段,才将李大人救活啊!

    厅中只剩下刘伦父子,以及三五个等着给张力打下手的丫鬟杂役而已。

    张力又运针片刻,李大人眼神渐渐有了光彩,身上虚汗也少了许多。

    张力道:“李大人,你感觉怎么样?”

    李大人点点头:“小……小神医,老夫头脑还算清醒,只是感觉胸闷气紧,浑身无力……”

    张力将李大人会元穴中的金针取出,道:“这一针只为逆天回阳,李大人既然已经醒来了,就不可再用,否则会有麻烦!”

    李大人被唬得一愣一愣的,连连点头。

    张力扫了一眼厅中这几人,有些神秘地道:“李大人,你这病因是肾阳虚……”

    此言一出,刘伦和刘知行皆是低首垂立,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

    李大人略略有些尴尬,但很快又恢复常态:“小神医但讲无妨。刘大人乃是我同年,向来是老成持重之人……”

    同年乃是指在同一年同一科的科举考试中,一起进士及第之人。

    明末这官场之中,同年、师生、同乡那都是最最过硬的关系网。朝堂之上选人派官不问才学,只问派系,所以后世便有“明朝亡于党争”之说。可见这同年的关系,有时候比亲爹还要亲。

    原因很简单,亲爹没法让你升官,但同年可以。

    张力点点头,道:“好,请恕在下冒昧了。刚才在下一直没有辩证李大人的病因,主要是因为李大人这是肾虚,不方便在众人面前明言。”

    李大人微微颔首道:“小神医果真晓事,给老夫在下属面前存了几分脸面。”

    张力接着道:“大人唇淡面白,舌淡苔白,脉沉且迟,都是肾阳虚的症状。”

    刘知行有些不解:“确是如此的话,想那纪郎中也是个老郎中了,为何辩证不出呢?”

    张力轻轻摇头,面露自信之色:“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在场几人眼里都充满了疑惑。

    张力淡淡一笑:“李大人头痛发热,只是表象。而纪郎中却把这些当成病因,只治标,不治本,结果险些坏了大事!”

    众人一脸惊讶,都急切地想听张力继续说下去。

    张力接着道:“行医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李大人头痛,这症状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必须小心辩证。而李大人发热,是因为大人阳虚已久,精神不佳,今日多饮了几杯酒加上厅内人多嘈杂,才有发热的症状。”

    刘知行道:“那纪郎中所开的‘羌活胜湿汤’有什么不妥?”

    张力道:“‘羌活胜湿汤’对着李大人的犯病时的表象,初看之下确实没有什么不妥,但坏就坏在这散热之上!”

    众人疑惑更深,张力接着道:“李大人阳虚已久,这‘羌活胜湿汤’发散的作用非常强烈,发散是通过大量出汗来达到目的。而这大量出汗,正是李大人昏厥的原因!李大人真阳本就亏虚,骤然之间再度发散,导致虚阳外浮!”

    这么一说厅内三人都听懂了,刘知行道:“李大人本来就阳虚,还被纪郎中的‘羌活胜湿汤’把真阳给发散出去,所以导致晕厥!”

    张力点点头:“正是如此!”

    李大人一脸惊恐之色:“若非小神医的医术卓绝,老夫今天就要一命呜呼了!”

    刘知行道:“小神医,你最后那一针金针回阳之术……”

    张力微微一笑,却不作答。

第十一章 东海首郡() 
其实张力倒不是故意不说,只是如果记得不错的话,这历史上原本首次针刺关元穴以逆天回阳的人物,正是明代的李士材。其医案记载在清代人所编纂的医书之中,张力不清楚李士材这一针在明代到底有多少人知晓。毕竟李士材在明代也不是特别有名,但若是放在清代,那便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众人各自凛然,心道这是独门绝技,小神医不肯说也属正常。

    李大人长叹一声:“唉,老夫这阳虚之证已困扰多年。今日老夫有些疲倦了,还请刘大人送我回府。”

    刘伦父子连声答应,很快便安排妥当,将李大人送回府衙了。

    张力回到厢房,那康兴安却是早已在另一间房睡得鼾声大作。张力也觉得颇有些困乏,自个儿也上床沉沉睡去。

    翌日清晨,张力和康兴安刚刚起床,就有丫鬟将早餐送到厢房。

    那丫鬟深深一福:“小神医,老爷和少爷今日一早就出去拜会朋友,特地叮嘱婢子给小神医您准备早餐。”

    张力一看,丫鬟手中盘子盛的乃是两碗银耳莲子粒土酵牍鸹ê煸嬷啵姑白湃绕�

    张力笑道:“有劳了。”

    那丫鬟将早餐放在桌上,又道:“小神医慢用,婢子告退。”

    张力点点头,丫鬟下去之后,康兴安看着如此精致的早餐,面露疑惑之色。

    这厮昨晚睡得跟死猪一样,有些不明就里。张力就将昨夜的事情告诉了他,康兴安这才恍然大悟。

    “小神医可在么?”一声娇滴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张力不由得向门外看去,

    只见一名约摸二十岁左右的小妇人从屋外探了个脑袋进来,这小妇人描眉画眼,薄粉施朱,梳着一个缠髻儿,那发髻上金光闪闪,显然是用了不少金玉,才堆砌得如此模样。

    再细看模样,也算相当的标致了,一双丹凤眼让人不禁有些想入非非。

    张力收敛心神,面带疑惑之色:“不敢当,不知小娘子……”

    那小妇人“咯咯”一笑,脸上却无半分羞涩之情,脚已踏入房间:“小神医长得好生俊俏!”

    这话张力爱听,伸手不打笑脸人么!

    张力道:“小娘子过奖了,不知小娘子找在下……”

    那小妇人转头看了看康兴安:“我名叫红月,有件事想麻烦小神医……”

    康兴安脸一下就红了,张力笑道:“小娘子不用顾虑,安子是我伙伴。”

    见张力如此说,红月点点头:“我是李知府的九姨太,听下人们说,昨日老爷昏厥过去,全靠小神医的‘金针回阳之术’才保得了性命!多谢小神医救了老爷一命!”

    说完,红月竟是深深一福。

    张力连忙道:“医者仁心。九夫人不要这么说,在下真是愧不敢当。”张力心里想道,怪不得这小娘子随随便便就能进刘府来,原来是知府李大人的小妾。

    红月一笑,道:“小神医这么一说,那我也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红月想了想,小脸一红,道:“其实小神医应该知道老爷的病因,不知小神医可有法子医治?”

    张力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大人的病应该很早就有症状了,此前可有郎中医治过?”

    红月道:“老爷从前也请了许多郎中来医治,可惜都不见效。”

    张力默然,心里有些好奇:阳虚之证很早就有了,也不算绝症,纵然不能痊愈,也应该有所起色才是啊,这李大人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琢磨着,红月又道:“近一年来,老爷买了大量虎鞭、鹿茸等壮阳药物,虽说……虽说房事略有起色,但身子却是越来越差了。我听说小神医医术高超,想请小郎中来府上给老爷看一看……”

    张力眉头紧锁,道:“壮阳之物不可滥用。好,我这两日就登门拜访,九夫人无需担心。”

    红月又是一福:“有劳小神医了!”说罢,施施然地离去了。

    用过早餐,张力便去给小刘宣复诊,这孩子病情稳定,只是年纪偏小,恢复起来比较慢。

    翌日,张力决定前往府衙给李大人看病,于是收拾停当之后,又找来小厮问了知府衙门的位置,这才带着安子出了门。

    登州府下辖一州七县,而蓬莱县正是登州府的治所所在。

    从刘府出来,经过一条小巷子,就进入一条贯穿全城的大街道。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小商小贩与寻常百姓络绎不绝,很是繁华。

    “力哥儿,这蓬莱县城可比咱们金州卫城繁华多啦!”康兴安一边走,一边看,两只眼睛有些目不暇接。

    张力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真真正正的古代城池,倒也与后世的电视剧里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道路明显比较狭窄,而房屋低矮,多以平房为主。

    张力道:“咱们金州卫城是边镇,哪能与这大明腹地的府城相比?”

    康兴安有些惆怅:“唉,咱们什么时候能把爹娘接到这来就好了。”

    张力道:“等朝廷平了叛乱,咱们就去接他们。”

    康兴安摇摇头:“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张力默然。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就来到了登州府衙门前。

    张力还是第一次见到明代的知府衙门,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处照壁,照壁两头乃是两座小坊。左边那个小坊写着“包严”,右边则写着“欧宽”。这“包严”的“包”指包拯,“欧宽”的“欧”指欧阳修,两人施政一严一宽,照壁左右小坊用这四个字大概就是说施政要宽严相济的意思。

    这照壁旁边,整齐摆列着一些木头,俗称“鹿角”,大概是作为拴马的用处。

    登州府衙的正门,是三间关闭着的仪门,上面挂着牌匾,写着“东海首郡”四个大字,张力琢磨这大概是这个时代对登州府的雅称吧。后世登州府大概是山东烟台、威海一带,北边和东边都是海。两海临一府,海阔天平,自是造化之功。

    这仪门平时一般是关闭着的,只在知府大人出巡,恭迎上官,喜庆节日时才有开启。就好像后世古装电视剧中,官员们迎接上级的场面,经常能听见下级官员说“放礼炮,开中门迎客!”又或者官员接圣旨时常说“摆香案,开中门”,这个中门,就是指的这三间仪门。

    仪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一点的角门,这里才是供官吏们平时出入的。

    大门右侧还立着一块牌坊,上面写着“宣化”二字,意思是说官员代表皇帝,向庶民百姓传达皇帝的德意,弘扬儒家的教化。

    总得来说,登州府衙让张力颇为失望。

    原本张力以为以堂堂一府之尊,这官衙必定是高大上了。结果这衙门与后世那巍峨的县政府、市政府相比,小巫见大巫,简直可以用破败来形容。

    其实张力也不是很清楚,这古代讲究“官不修衙”。一任官儿只是三年,又没有所谓的维修资金,只要凑合着能住,哪个当官的又肯自掏腰包去修衙门,便宜后面的官儿?

    正想着,一声呵斥声传入张力的耳朵:“你二人在这鬼鬼祟祟的看什么?”

    张力一看,原来是守门的差役。

    康兴安上前道:“门房大哥,我们是来给知府老爷诊病的,麻烦通报一声。”

    “什么?你?——”那门房瞪大眼睛盯着康兴安。

    康兴安一见门房误会了,连忙闪开身子,赔笑道:“门房大哥误会了,不是我,是力哥儿。”

    张力正要自报家门,那门房大笑道:“哈哈哈!就这小子?哈哈哈……哈哈……”

    张力脸上挂满黑线,那门房继续笑道:“咱们知府李大人确实是体弱多病,也经常召些郎中来府衙治病……不过,你这小子胆子也真够大的,就凭你这年纪轻轻的穷小子,就想进去骗钱?”

    张力登时一口气没顺上来,见康兴安想要上前争辩,张力一把将他拉了过来:“我们走。”

    “等等!”一声黄莺般悦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张力转头一看,却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

    这小姑娘身穿枣红底绣菊花交领袄袍,身上披着羽蓝底锦缎蝉翼纱。一头整齐的青丝,梳成风流别致的双环髻。

    张力有些诧异,这小姑娘长得好生水灵,衣着打扮一看就是富贵显赫人家出来的,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灵动之气,让人看了平添几分喜爱。

    小姑娘打量了张力一眼,轻启朱唇:“你是郎中?”

    张力微微一笑:“正是。”

    小姑娘想了想,道:“说吧,你叫什么名字,我正好要去找李大人,顺便帮你通报一声。”

    张力吃了一惊,这小姑娘什么身份,口气如此之大?

    来不及多想,张力道:“有劳小姑娘通报李大人一声,就说昨夜施展金针回阳之术的小郎中在府外等候。”

    张力故意将“金针回阳之术”几字加重了几分语气,听得那小姑娘一愣。

    很快小姑娘回过神来,道:“好,我这就去。”

    也不等张力询问,那小姑娘径直走向府衙大门。那门房正要阻止,只见小姑娘手中一件东西一晃,门房立刻点头哈腰,退至一旁。

    康兴安看得有些傻了,喃喃道:“这小娘子,太美了!”

    张力一皱眉:“她刚才说啥你听见了?”

    康兴安擦了擦口水:“没有,我只恨不得再多长几双眼睛,哪里听见她说啥?”

第十二章 疟疾?() 
张力等了许久,也不见那小姑娘出来,正有些纳闷,一名青袍小厮从府中快步走出。

    那小厮盯着了张力看了半晌,似乎有些不太相信:“你就是小神医?”

    张力道:“不敢当,正是在下。”

    小厮皱了皱眉头道:“哦。小神医这身打扮还真是——小神医请回,老爷今日有急事,脱不了身。”

    张力一听此话,虽有些悻悻然,也只好和康兴安一起打道回府。

    眼见天色还早,两人决定在这蓬莱县城中逛一逛。

    “力哥儿,昨日刘先生封了四十两银子的谢仪,加上此前带了四十两的盘缠出来,咱们已经有八十两银子了呢!”康兴安一边说,一边数着手指头。

    张力笑道:“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康兴安道:“我和刘府的杂役闲聊的时候,听说这蓬莱县城中,两进的宅子,才卖三十两银子……”

    原来这小子想置一处宅子,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小富即安嘛。

    不过张力非常清楚,这蓬莱县城绝非自己理想的落脚之处。

    虽然孔有德现在是在天津卫那边闹腾,但距离可并不远。如果记得没错的话,一直要到崇祯六年,登州府才会彻底安定下来。

    张力摇摇头道:“不急。”

    见康兴安神色有些落寞,张力打趣道:“咱们可以先租一处宅子。咱俩都是单身汉,留点银子各自娶一房媳妇才是正理……”

    康兴安哈哈一笑,连连点头:“还是力哥儿想得周全,哈哈!”

    张力想起此前那门房盯着自己看的眼神,心里就来气:真是狗眼看人低!后来那小厮看自己的眼神也是一样……

    此前或许还不觉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