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体仁将周延儒的神色尽收眼底,捋须沉吟良久,嘴里蹦出两个字:“五千。”

    张力一听“五千”两字,险些没闭过气去……

    草草草!

    跟地摊小贩砍价也不带这样的吧?

    说五万,温老贼砍价打个对折也有两万五呀!

    尼玛才定五千人马的编制,有个卵用?

    本来团山军的军饷现在就是团山堡倒贴,虽说有了军饷记账,大量的军饷支出要到满了一年之期才会给付,不过粮食军备物资也都是钱呀!

    特别是粮食,若是打起仗来,那可是比真金白银更有用的物资!

    一想到此,张力的脑子立刻全速开动,思索着应该怎么说。

    毕竟温体仁是内阁首辅,人家现在还价五千人,自己也不能脸红脖子粗地跟他讨价还价。那样做的话太低级。那就是打温大人的脸了,须得迂回一番才行。

    张力摸了摸鼻子。言词中带了几分谦恭:“啊,温大人容禀!团山堡战兵实有三万。辅兵有两万呢!下官也知道朝廷应付辽东庞大的军费也非常困难,便按三万战兵计算数额就是了。温大人您看……”

    张力眼巴巴地看着温体仁,那眼神充满了“期待”:温大人说打一折,本少爷说打六折,嘿嘿,温大人再加点呗?

    温体仁皱了皱眉头,思忖良久之后,才开口说了两个字出来:“七千。”

    张力脸色一下子难看了起来,这尼玛还是不够数啊!

    张力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内阁次辅周延儒……

    周延儒也是一副沉思状。片刻之后,周延儒眼睛微眯,云淡风轻地道:“张力,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先前团山堡报捷北虏首级一百六十个、东虏首级七个,是吗?”

    张力立刻朗声应道:“正是!首级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公公验视,颗颗都是真奴首级!”

    周延儒不说话了,这等于是将皮球踢给了温体仁。

    是啊,这北虏首级一百六十个、东虏首级七个属于“大捷”。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几千人马断然不可能在野外打出如此胜仗。

    温体仁眉头皱了起来,这些年明军野战从未有过胜绩,现在周延儒拿战功来帮张力说话。这就不好反驳了。

    毕竟朝廷斗争是一回事,军队的战绩又是另一回事。

    强悍如九千岁魏公公者,对于辽东之事。也是不敢有丝毫大意的。先皇天启皇帝是个杰出的手工业爱好者,什么事都好说。唯独战事不好说。

    说来也怪,天启初年东林党所谓“众正盈朝”的时候。沈阳丢了,辽阳丢了……

    天启末年所谓“权阉当道”的时候,圆嘟嘟打出了“宁锦大捷”,野猪皮奴儿哈赤挂了……

    这尼玛,谁忠谁奸,真的是不好说呀……估摸着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要是比谁更烂的话,魏公公恐怕还真比不过东林党。

    温体仁有些犹豫了,有道是兵凶战危,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在辽事上栽跟斗的朝廷大臣那可是数不胜数。辽东乃是个大坑,一不小心可就掉进去了!

    反复考虑之后,温体仁终于又开口了:“既然有战功在,本官也不好多说什么。罢了,就定下一万五千人的编制吧,绝对不可再加了!”

    张力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若是一万五千人的编制,团山军目前的补给就绰绰有余了。虽说军饷那是一定会拖欠的,不过粮食和军备物资发往辽东的短缺还不算特别严重。

    周延儒微微一笑,坐在太师椅上看了张力一眼,端起了茶杯。

    张力心领神会,立刻跟二位辅臣道了声辞,从内阁朝房中走了出来。

    ……

    宋应星是过完春节才从江西北上的,他事母极孝,先前母亲卧病在床,他又如何能走?

    春节过后,老人家渐渐痊愈,宋应星这才拜别母亲,一路北上。

    约摸走了一个月左右的路程,宋应星终于来到宣府。他在张家堡与团山军流民护卫队接上了线,而后绕道朵颜卫,来到了团山堡。

    其实宋应星在路上一直关心着自己赴任之地宁远卫团山堡的消息,后来听说宁远巡抚张力被罢了官,他还非常郁闷。

    原本宋应星便想辞官回家,可是还没过几日,又传来了张力复职辽东巡按的消息,宋应星大喜过望,自然还是决定去团山堡看一看。

    如果团山堡真的有大工坊,工匠极多的话,没准也能做出一番事业。当然,宋应星的事业不是指仕途,而是指科技开发。

    《天工开物》里很多科技发明只见于图纸,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宋应星很推崇明代最牛逼的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他希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争取能做出一些成绩。

    来到团山堡之后,戈希梦为首的团山堡文官群体对宋应星极为尊敬。一则是张大人再三交待过,二则是宋应星的官职乃是正七品的团山堡经历,可比九品的主簿官儿大得多。

    人家宋经历的官职乃是吏部下了文书的,而主簿这种杂官是张大人自个儿任命的,高下立判。

    当然,虽说以后团山堡里张力说的话肯定比吏部好使,不过眼下还是吏部文书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一连十数日,宋应星将团山堡的农事和工事仔细地研究了一番,看得多,说得少,渐渐地对团山堡的各项民事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日一大早,宋应星来到了团山河两岸的良田处,今日是春播的第一天,作为团山堡管民事的最大官儿,他是必须到场的。

    宋应星带着戈希梦等人举行了祭天仪式之后,便宣布团山堡今年的春耕正式开始。

    此刻团山河两岸万余亩农田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而宋应星则是带着下属一路走一路看,毕竟七品的朝廷命官出现在农民们视线里的话,很明显也有鼓励耕种的意思在里面。

    宋应星一路上走走停停,对团山堡堡民的劳动积极性颇有些惊讶。宋应星在一处小土丘停了下来,对身旁的戈希梦道:“戈主簿,这些农民们为何干劲这么足呢?难道张大人将田地无偿分给他们了吗?唔,我看这些人先前都是流民百姓,应该买不起田吧?”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戈希梦对宋经历也有了一些认识。宋经历与大明朝一般的县太爷不一样……譬如那宁远卫经历江成海,那些人对工坊和农场没有丝毫的兴趣。

    可是宋经历一来团山堡,便天天跑去团山堡大工坊,而且对于炼钢和提硝之术作出了重大改良。

    先前团山堡的硝石乃是通过郑家的船队运来的,现在宋经历弄出了个什么“草木灰结晶法”,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那草木灰最后竟然结晶出了很纯的硝,比日本硝石还要纯。

    只是硫磺一项现在还没有办法,依然是靠郑家船队运输而来……

    “戈主簿……”

    听见了宋应星的呼唤,戈希梦立刻将有些跑马的思绪拉了回来,连忙肃容道:“启禀宋经历,张大人对于田地定下的规矩是两成收获上交,其余多出来的都是农民自己的。”

    宋应星眼睛一亮,思忖片刻之后,开口问道:“田地产出各有不同,张大人如何确定两成收获?”

    戈希梦微微一笑,点点头,解释道:“张大人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田地都有一个标准的亩产量……”

    顿了一顿,戈希梦心有余悸地接着道:“为了这标准亩产量,下官和王典史请教了无数老农,最后才定了下来。”

    宋应星微微颔首,缓缓地道:“也就是说若是勤劳肯干的人家,超出标准亩产量的话,也只按那固定的产量交纳?而好吃懒做、疏于田间管理之人,有可能交出一半以上的收获?”

    戈希梦点头道:“正是如此!”

    宋应星略一思索,接着问道:“现在大明朝天灾很大,今年团山堡还好,我查记录去年还闹了雪灾的……若有天灾,标准亩产量会减少吧?”

    戈希梦看了宋应星一眼,心想道:这位宋经历果真思虑周全,怪不得张大人如此看重于他。

    戈希梦开口道:“若有天灾,产量会酌情减少……如果天灾严重的话,张大人说一斤粮食都不用交,团山堡还负责赈济呢!当然,这些要看具体情况,张大人自有主张……”

    宋应星不住地点头,看来这团山堡还真是世外桃源呐!

    两人继续巡视,团山堡的春耕首日,似乎预示着一场社会大变革已经萌芽……(。)u

第320章 拉拢() 
辽东巡按张力,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地方官。@@,

    巡按乃是代天子巡查地方,说白了也就类似于后世“巡视组”的职责。它并不管理地方民事,故而张力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跑去辽东巡视一圈就算是称职了。

    张力目前最大的目标便是为团山堡要到尽可能多的兵员编制。后来周延儒帮忙,温体仁最终不得不同意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内阁将团山堡兵额奏报了上去之后,崇祯却留中不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本来张力这辽东巡按官职的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平定团山堡的兵变,可现在崇祯态度不明,张力只能耐心等待。

    张力三日前便回了一趟团山堡,处理了两件事情。

    一是与团山堡经历宋应星秉烛夜谈,大力支持他在团山堡实行各种科技研究发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科研。

    张力很清楚,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选种育种有过精辟的论述,故而团山堡玉米和土豆改良品种的任务,便已经由宋应星牵头开始着手进行了。

    这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也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会有所建树。不过以宋应星的能力,少走弯路的话,周期应该会缩短一些。这却也不是造原子弹……只要玉米土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升就可以了,张力并不指望一来就什么亩产万斤,改良中的品种,也是可以吃的嘛。

    第二件事情是亲自将开春以后山海关运送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押运到锦州城下,这自然是做给祖大寿看,也是做给崇祯看的。

    两件事一做完。张力立刻就回到了北京城,并不在团山堡过多停留。

    这样一来的话。至少祖大寿的广宁军补给线并没有被“叛军”截断,说明张力的工作起到了成效。

    张力不敢有丝毫大意。精心炮制了一封奏折给崇祯呈了上去。奏折中说经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现在叛军已经同意山海关发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分文不动,眼下团山堡“叛军”正等着朝廷的军饷……

    其实说“军饷”那都是扯淡,朝廷和皇上肯定是没有钱的。这不过是张力的一种策略,军饷可以拖欠,但是编制必须定下来……粮食和军备物资是不要白不要的。

    回到京师之后,崇祯并没有召见张力。朝廷的事情很多,既然建奴没有进攻辽东,兵士们闹饷那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也没什么稀奇。

    这日张力约了户部仓储司员外郎陈正操和吏部考功司主事顾有风,来到东江楼吃饭。

    东江楼先前就开在红庙酒楼隔壁胡同的街上,口味其实也还不错,奈何名头没有红庙酒楼大,生意一直都不怎么好。

    可是最近东江楼突然火爆了起来,以前红庙酒楼的食客尽数都挪了窝……原因自然是张大人不去红庙酒楼了,而是来了这里。

    京师的官儿多如牛毛,不过能入翰林院马学士法眼的却是凤毛麟角。马学士么,乃是天下读书人所仰视的存在……唔。关键是马学士“桃李满天下”,大明朝管学政的官儿,半数出自其门下,而顺天府学政正是马学士的门生!

    大明朝的这些秀才相公、举人老爷很多时候那是连温体仁、周延儒这等阁臣也敢非议几句。然则这些人对于学政。那是比对待亲爹亲娘还要恭敬……

    东江楼没有什么背景,东家也只是寻常商人而已。对于张力的大驾光临,东家专门叮嘱过掌柜弄了一间贵宾雅间出来接待。

    这雅间不收“包厢费”。也不收服务费,菜价还打半价。生怕张大人不常来……

    此刻张力便在贵宾雅间中宴请陈正操、顾有风两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席间气氛渐渐活泛了起来。

    三人本是同年关系,加之最近张力与他俩走动颇为频繁,友好度直线上升。

    闲扯了一会儿京师中的风花雪月之后,话题渐渐拉到了时局上面。

    张力乃是外官,不比陈正操和顾有风。这二位是京官,品阶不高却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所以朝议上的很多内幕消息,张力便是通过他们而得知。

    陈正操敬了张力一杯酒之后,叹了口气,将酒杯放下,摇头道:“张兄,眼下朝廷的的注意力完全被流贼高迎祥吸引住了,你那宁远卫之事已经被朝廷抛诸脑后了……”

    张力微微有些诧异,流贼年前确实闹腾得欢,几乎都快打到宣府了。

    然而卢象升的天雄军从北直隶开到了宣府,打了几场歼灭战之后,流贼完全被打蒙了,不敢再北上,而是退回了中原腹地。

    张力看了陈正操一眼,撇嘴道:“陈兄,卢兵备不是将流贼赶出宣府了么?怎么,现在又有什么情况?”

    陈正操正要说话,急性子的顾有风抢先开口了:“张兄有所不知。那流贼也分好几股,彼此也是貌合神离。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等去年流窜宣府被天雄军击溃以后,便兵分两路。二李往四川,张献忠往湖广……那高迎祥现在正在攻打夔州!”

    “闯王”的称呼一直都是高迎祥的,现在李自成自称“闯将”,明显地位不如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朝廷抓住杀掉以后,李自成才自称“闯王”。

    张力皱了皱眉头,暗自心惊:夔州,也就是后世的重庆……若是高迎祥杀入四川的话,那朝廷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眼下大明朝勉力维持朝廷运作的几大赋税基地,四川绝对算其中之一。小冰河期里四川盆地气候并没有过于寒冷,所以粮食产量还是很高的。

    张力看了顾有风一眼,皱眉道:“若是高迎祥打进四川,导致四川糜烂的话,恐怕朝廷的赋税又更加困难了。”

    顾有风点了点头,沉声道:“张兄说得没错,正是如此。所以现在朝廷上下一片鸡飞狗跳……”

    陈正操立刻将顾有风的话打断:“呃,这话儿也就咱们三人随便说说,顾兄到外面可不要说这个……”

    顾有风瞥了陈正操一眼,没好气地道:“陈兄当我傻么?!张兄可不是外人!”

    张力哈哈一笑,对二人道:“没想到我大明朝也有莫谈国事的这一天啊!在下还以为可以随便说呢!”

    顾有风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力一眼,也笑了起来:“若咱们是秀才、举人,亦或者科道言官,那自然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陈正操皱眉道:“那些人无非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罢了,咱们部堂官,还需要顾虑上面的头头脑脑……”

    张力微微颔首,言官自然是随便说啥都没人管。可是陈正操是户部,顾有风是吏部的,却不比言官。

    张力很快岔开了话题,问陈正操道:“朝廷对高迎祥入川有什么布置?可是调卢大人前往四川吗?”

    张力印象中卢象升并没有去过四川剿贼,然则现在因为自己这个异类的存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偏差,也不可太迷信历史。

    譬如先前祖大寿突然回京,给自己带来的打击可真就是太过严重,现在若晨和静萍还……

    一想到自己的女人,张力不由得心中一痛。不过也就是短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