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兴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兴衰录-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谓是喜忧参半。
  唇亡齿寒,喜从何来,且听我慢慢说来。
  隆武政权建立以来,相比鲁王政权,响应的人比较多,福建两广云贵两湖都表示拥护——当然,仅限于口头承认,实际上该干嘛还是干嘛,能够保证军令政令畅通的,其实也没多少地盘。
  云南贵州天高皇帝远,还得等个几年等得到他们唱戏。
  福建就是郑芝龙的老家,与其说朱聿键是郑芝龙的领导,不是说郑芝龙是土豪。
  至于两广和湖南,都是地头蛇,手握重兵。
  应该说,朱聿键这个人由于经历比较坎坷,还是有点中兴之主的气象的,很善于思考和总结。
  大敌当前,朱聿键总结了两大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  鉴于敌人是强大的,必须要联寇抗虏才能生存,建立抗清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  要消除党政。
  史学家认为,明亡于党争,对这点而言,隆武帝是看的比较清楚的。
  无论是哪个派,东林党也好,其他党也好,没有本质不同,都是只顾一己私利,结党营私,要么贪污腐化,要么自恃清高眼高手低。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是对他们最好的总结。
  因此,一开始继位,朱聿键就整顿吏治,消除党争。
  由于朱聿键吃过苦,所以他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
  在官员任用上,朱聿键创造了历史!
  任命了30多个内阁大学士,一举打破明朝自开国以来的内阁人数纪录。
  朱聿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于一切和清朝对抗的人,不管过去做过什么,都敞开大门吸纳。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马士英,马士英在鲁王那里混不下去,准备来投靠朱聿键,朱聿键倒是非常欢迎,郑芝龙同马士英关系较好,也主张收用马士英。无奈朝廷上东林党人比较多,为了不犯众怒,马士英没能入闽,被责令在浙江一带戴罪立功。
  除了对外政策调整,对内整顿吏治以外,朱聿键还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清军和南明暂时形成了拉锯战,怎么对待和处理在清军威逼下已经剃发的百姓?
  当时,很多百姓一路南逃,有剃头的,也有没有剃头的。
  由于清军的政策很变态,要么剃头,要么砍头,老百姓跑的慢点的,只能先剃头,再跑路。
  按照所谓的大明民族主义这的思路,剃头就是归顺清朝的叛徒,对于叛徒,那就是杀!南明对清朝军队没办法,对于老百姓,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
  所以开始阶段,隆武政权和鲁王都对剃头者一杀了之。
  但是百姓也是被逼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滥杀一气,等于把很大一部分老百姓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但是不杀,总要对“贪生怕死的行为”给个说法吧?
  朱聿键的高明就高明在这里!在这个问题上,朱聿键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兵之所至,不可枉杀。
  ——这就是水平!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难题。
  我相信,如果朱聿键在太平盛世,必定也是一位贤明君主。不过历史没有假设。
  尽管朱聿键有雄心,但是由于常年蹲大牢,血缘又疏远,自然少不了和他叫板的人。
  首当其冲,朱以海就是其中之一。
  朱以海好不容易捞到了个监国,也算是冒着巨大的风险,还没做热,就让他下台?门都没有。
  冒着这么大风险,总要有点不同寻常的收益吧?
  所以朱以海坚决不承认隆武政权,而且下属也不愿意承认。
  好不容易搞了个定策之功,捞到了点政治资本,哪能轻易放弃。
  于是浙江福建两地就转入面和心不和的对峙状态。
  不过由于浙江面临清军的压力,实在是没力气对付福建。
  福建方面,朱聿键实际上就是个光杆司令,兵都在郑芝龙手里,而且这个时候对浙江动武,估计郑芝龙也不干。这清军的威胁还在呢,有个挡枪子的不是挺好,同室操戈不是找死?
  所以武装冲突是搞不起来了。
  历史告诉我们,斗争是其乐趣穷的。
  武的搞不起来,可以搞文斗。——也算继承了大明二百多年的传统了。
  浙江政权中,还是有一部分人赞成和福建联合的,因此,朱聿键对这部分人加以笼络,派人带钱到浙江,名义上是犒师,实际上是拉拢腐蚀。
  结果人没拉过来,派过去的人倒是给剁了。
  鲁王也不是省油的灯,朱以海派人也去勾引朱聿键的人。派人“访问”福建政权。
  而且鲁王这招棋下的非常狠,派出陈谦直接拉拢郑芝龙,这陈谦需要说一下,这人和郑芝龙比较铁,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啊!
  来往而不往非礼也,朱聿键一气之下,也把鲁王的人给剁了。
  浙江福州政权你来我往,看似没啥成果,但是实际上朱以海是没啥损失,朱聿键栽了大跟头。
  朱聿键把陈谦给剁了,郑芝龙当时上书求情,结果没用,毕竟是自己的好朋友,郑芝龙是很不爽的。
  所以朱聿键虽然有想做事的心,但是搞斗争,显然还比较嫩。
  在清军进攻鲁王的时候,按说遇到这种事情,唇亡齿寒,隆武皇帝多少要帮一把,不帮一把说不过去。
  鲁王也确实不傻,也派人过来搬救兵了!毕竟打虎亲兄弟嘛,虽然不是亲兄弟也都是朱元璋的子孙嘛。
  坏就坏在鲁王,人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
  按说有求于人的时候,应该客气点。
  可是鲁王给朱聿键的第一句话,就是称朱聿键为“皇伯叔”,这简直是摆明了不给面子嘛,平常互相拆台就算了,你都快挂了还这么嚣张。简直是命令的口气,气的朱聿键大怒,把鲁王的信使杀了才解恨。
  于是搬救兵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鲁王政权毫无意外地挂了。
  这下子总算没有人再和朱聿键争什么了。###第34章 郑芝龙的小九九
  虽然现在没人和朱聿键争,但是朱聿键显然也是高兴不起来的,因为清军搞定了浙江,下一步该到福建了。
  由于湖广出了大事,加上浙江基本上平定的差不多了,因此勒克德浑这个大神去了湖广,留下大将博洛继续平定闽浙。但是这个博洛也是很狡猾的。
  在控制了浙江之后,博洛并没有继续进攻福建。由于勒克德浑去湖广带走了大部分的主力,留给博洛的兵实在是比较少,加上福建路也不好走,所以只能先巩固一下根据地。
  而且,对于福建政权,博洛更想“不战而屈人之兵”,鲁王能想到招揽郑芝龙釜底抽薪,大清朝自然也能想到。
  所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真的是一点不假。
  你要是岳飞,估计谁都不会去干挖墙脚的事情,因为除了送去几个信使被斩斩,估计也没什么用处。
  之所以大家都来招降郑芝龙,那是因为郑芝龙实在不是一个有节操的人。
  郑芝龙,他最知名的就是郑成功的老子,但是这个人的传奇性一点不亚于郑成功,之所以我们现在只知道郑成功而不知道郑芝龙,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关于郑成功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我们讲讲这个郑芝龙。
  要说中国的国际贸易,首先发扬光大的既不是改革开放以后,也不是鸦片战争以后,而是在明朝,由于搞得太大,以至于引发了明朝的著名事件——倭寇之乱。
  郑芝龙从事的就是这个国际贸易事业。
  郑芝龙,1604年生于福建,据说小时候比较调皮,基本上三天两头挨他爹的揍。调皮的小孩子一般都比较能折腾。
  到了18岁,郑芝龙小朋友还是游手好闲。他爹坐不住了,人家的娃18岁都当爹赚钱了,你小子还他妈天天吃老子的用老子的。你得去自己干活养自己!
  于是郑芝龙被送到了澳门,他舅舅在澳门做生意,于是郑芝龙就学起了做生意。
  需要说明的是,澳门那个时候已经租给葡萄牙人居住,也算是大明的对外窗口。
  没想到郑芝龙在澳门混的风生水起,还加入了天主教。所以郑芝龙是比较早的开洋荤的人。
  而且郑芝龙同志非常有语言天赋,在澳门混的时间久了,通晓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闽南语、南京官话、日文、荷兰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郑芝龙同志确实是个人才——语言专家。
  之后语言专家郑芝龙就在东南亚搞国际贸易生意,不过毕竟太年轻,也就是小打小闹。
  在明代,海上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所谓“片板不得下海”,抓住了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搞这个生意风险是比较大的。
  所以郑芝龙判断,要想搞这个生意,打铁还要自身硬,还得学点防身之术,至少逃跑的时候也能增加逃跑几率。
  应该说郑芝龙这个判断是非常正确的,郑芝龙很快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于是郑芝龙到了日本学习剑术,不仅娶了个日本老婆——田川氏(就是郑成功的妈),还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投靠了日本的华侨海盗商人大头子李旦。
  这个李旦,用今天的话说,堪称这个行业的巨头。他是泉州人,16世纪末本于菲律宾经商,因与西班牙统治者不合,转至日本九州岛定居。
  李旦在日本加入了日本海盗集团。
  海盗这个行业,历史是比较悠久的——没办法,风险虽然大,但是收益的确太大了。
  马克思主义资本论认为,如果有10%的利润让人疯狂,有50%让人不顾一切,有100%的利润可以挺而走险,有300%的利润,可以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而海盗这个行业的利润,属于无本万利。除去一些必要的人工、工具成本,利润起码是400%以上。
  任何法律都限制不了经济规律。
  所以李旦也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这个行业。
  而且李旦在这个行业混的非常好,他在日本、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和荷兰英国等国经营的船只一方面从事国际贸易。一方面进行抢劫,而且作风非常强悍。
  西洋人给他他一个封号——中国船长“Captain China”。
  郑芝龙投靠了李旦这个大靠山,加上郑芝龙的语言天赋实在是很出色。因此这份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加上语言专家郑芝龙脑子是比较灵光的,和李旦又是老乡,混的比较熟了,又会点武艺,久而久之就成了李旦的得力助手。
  1624年,荷兰和明朝发生了澎湖之战,荷兰不远万里,跑到远东来从事国际贸易——以抢劫为主,难免搞点不法的勾当,又建立基地,于是荷兰人把基地建在了澎湖。
  大明政府不干了,派军队把荷兰人从澎湖赶了出去。荷兰人没办法,撤退至台湾南部。
  由于明朝和荷兰的争执,影响到李旦当时在中日台间的商业利益,于是李旦派语言专家郑芝龙过去进行协调。
  这个事情生动的说明,会外语是多么地重要!
  郑芝龙本来就不是省油的灯,不仅出色了完成了李旦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还利用李旦使者的身份,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郑芝龙和从日本逃到台湾的黑帮老大颜思齐成了拜把子的弟兄,还顺便娶了颜思齐的女儿(辈分有点乱)。
  这个颜思齐比较短命,很快就死了。郑芝龙就当上了老大,并且和其他17个海盗商人结拜,号称十八芝。由于大家都是海盗出生,比较有钱,所以还成立了一直水师——海盗部队,这支部队的实力非常强大,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和抢劫事业,基本上控制了台湾海峡。
  过了不久,由于长期在中日台三地奔波,李旦积劳成疾,死在船上。###第35章 郑芝龙的小九九2
  由于郑芝龙势力比较强大,李旦的一部分势力很乐意跟着郑芝龙混。
  这样短短一年,郑芝龙就成了海上贸易的大哥大。
  这时候郑芝龙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呢?
  郑芝龙的小名叫一官,在欧洲人写的书里面,郑芝龙的势力有个特殊的称呼,叫一官党。最后经过郑成功的进一步发展,其下有五商(贸易公司)、郑家军(私人部队)以及洪门的天地会(情报单位),基本上能和后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媲美。
  做贸易做成这样,我只能表示,郑芝龙很牛,非常牛,屌爆了。
  由于郑芝龙的势力实在太强大,明朝完全拿他没办法,也曾经派兵剿灭。结果被打得满地抓牙,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全军覆没,最后被处死。
  最后明朝政府只能招安,你不招安也没办法啊——你能把他怎么地。
  而且郑芝龙还不算特别十恶不赦。
  要说福建人还是比较念故乡情,虽然郑芝龙偶尔也在沿海地区搞点打劫活动,但是郑芝龙对自己的老家泉州的百姓,倒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招安了,成了大明的官,总不至于去抢自己。反正他自己可以搞海外贸易发财。
  对郑芝龙来说,由于明朝的倭寇曾经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举国愤怒,东南沿海的老百姓集体反抗,最后扑灭了这群倭寇。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郑芝龙也是不大想走到这条路上的。
  于是1628年年底,郑芝龙被招安,成为“海防游击”。
  于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商人——军商就这么诞生了。
  郑芝龙被招安以后,干活是非常卖力的,具体就是打击海盗势力的积极性高涨。——嘿嘿,要说经济规律真是一条铁律,正可谓无利不起早,打击了其他人,自己才能搞垄断。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于是郑芝龙立马调转枪头,把昔日的结拜兄弟——其他十七芝的势力全部给收拾了。
  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郑芝龙还成功的在金门海战中击溃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从此彻底成为台湾海峡的垄断企业。
  必须要提一下,成了台湾海峡“独资企业”之后,郑芝龙做生意是很讲“规矩”的。
  一方面,鉴于自己的武力比较强大,郑芝龙很乐意给做贸易的各国船队保驾护航——当然,是需要成本的,要交保护费。而且这个保护费是比较贵的(一艘大船需缴三千两银钱)。一单生意基本上郑芝龙拿大头,其他人只能拿小头。
  第二,如果你不交保护费,对不起,郑芝龙还专门成立了海盗部队,专门骚扰没交保护费的船队。所以要来这里做生意,必须先孝敬郑芝龙。
  鉴于以上两点,郑芝龙管辖的海域,是比较安全的,大家出来混,主要是要讲实力,所以个体户海盗行为基本在郑芝龙这边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台湾海峡的贸易秩序是比较好的,只要向郑芝龙交下过路费,绝对包你没事。只不过收费比较狠。
  对此,荷兰人是非常愤怒的,凭啥你赚大头,曾经数度联合其他势力和郑芝龙干,无奈郑芝龙势力实在太过于强大,最后也只能乖乖交保护费了事。
  戚继光的愿望——但愿海波平,竟然被一个海盗头子,郑芝龙给彻底实现了。对此,我只能说,很邪门。
  当然,郑芝龙的好处也是杠杠的——迅速富可倾国。
  后世还有史料称郑芝龙为民族英雄,对此我只能表示,要么这是有意地吹捧,要么就是无知。
  用无法无天的土皇帝来形容郑芝龙比较合适,同吴三桂一样,郑芝龙虽然是官,但是当官主要还是为了赚钱,所以他的本质上是个商人,而且他还曾经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