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主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我主江山-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呀,睡着了。”

  小侍女也不知道是松了一口气,还是失望。但总体来说,却是平静了下来,就这么跪在地上,怀抱着刘循的头颅,静静的呆着。

  这一刻,很宁静。

  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七章 勤读书 '本章字数:2116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1 17:59:33。0'
  “真是宁静的一天哪。”

  巴蜀益州,成都城,刺杀府一处占地庞大的独立院落内,一个青年男子伸了伸懒腰,向着太阳,发出了慵懒的声音。

  这人并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听到刘备的名字就心惊胆裂,差点跑路的刘循。

  但也因此分析了得失,放不下既得利益,要与刘备大战三百回合的刘循。

  可以说,一扫阴晦,再无迷茫。同样的,一觉醒来,当真精神气爽,身轻如燕,大大不同。

  “大公子,今天有什么安排没有?”

  这时,刘循的旁边出来了一个小侍女,明明是十几岁的小**,但却偏偏前后雄伟,堪称巨无霸。

  再加上那清丽娇俏的容颜,柔顺的眼眸,真让人吃不消。

  正是新上任的贴身小侍女,王女主是也。

  “干什么?”刘循闻言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小小的沉思了一下。很快,他就得出了结论,大手一挥,下令道:“去书房,咱去读书。”

  “喔。”

  小侍女很尽忠职守,喔了一声,然后与刘循二人一起往书房去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现代的时候,在学校里拿到了毕业证之后,那知识也差不多就放下了。但是这个时代,毕竟是古代。我又要与刘备,不或许还得与曹操,孙权这些牛货大战三百回合,怎么能不读书呢?”

  “地理,治国,礼仪,兵法,我都要学。”

  “知道地理,才能对天下有一个大概的概念,知道治国,才能使得国家富强,知道兵法,才能与群雄大战,知道礼仪,才能礼贤下士。”

  “有了这一切,我才能率领巴蜀之兵力,与群雄争衡天下。”

  扫去了迷茫之后的刘循,思虑非常清楚,所谓要动武,先将自己磨砺好。身似钢铁,才能上阵搏杀。

  浅白易懂也。

  不过,想是这么想。但是到达了书房后,刘循却傻眼了。只见书房内,竹简堆积如山,一卷又一卷,有什么韩非子啊,吴起兵法,孙子兵法,六韬,春秋左传,其余多如牛毛。

  “吴起兵法啊,孙子兵法啊,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兵法,但是这韩非子,六韬,春秋左传,又是个什么东西?”

  刘循不懂,费解。

  摸了摸头,刘循选了韩非子这卷竹简,展开观看。

  但是这一看,刘循再次傻眼,竹简挺重,但还拿得动,但是上边的字,仔细一看,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

  这是繁体字呐。

  “可识字?”抓了抓头,刘循很无奈的放下了竹简,希冀的看着旁边的小侍女。

  “不懂。”

  小侍女干脆果断的摇了摇头。

  “小侍女果然是软床兼软身用的,一旦到了正紧事情,就歇火了。”刘循暗叹了一声,不过幸好,他是益州刺史刘璋的儿子,虽然这老子能力不行,也很愚蠢,但是手底下人手多。

  “唤刀笔小吏伺候。”刘循大手一挥,喝道。

  “诺。”小侍女得令,应诺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哒哒哒。”

  没过多久,就听见一阵脚步声响起。刘循抬头看去,只见自家小侍女正领了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仔细看看,这男子长相一般,双目也没有光泽,但是举止却极为端正,刻板,很有老学究的气派。

  “拜见大公子。”

  这中年男子进来后,朝着刘循行礼道。

  “你姓甚名谁?”

  刘循点了点头,尔后问道。

  “回禀大公子,在下姓张名水。”

  中年男子闻言恭敬的回答道。

  “好,我来问你,若学治国,礼仪,兵法,地理,应当读什么书?”刘循问道。

  “这。”张水闻言露出了尴尬之色,迟疑了片刻后,才羞愧道:“回禀公子,臣只粗通文墨,不懂这么深奥的学问。”

  “日。”

  刘循想骂娘,没想到刀笔小吏这么没用。继而,刘循苦恼该怎么办,看来要知道学什么,读什么书,该找个好老师才成。

  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似乎只认识三个这样的人,便宜老爹刘璋,益州别驾张松,主簿黄权。

  老爹刘璋一邦之主,怕是没什么精力教我。张松那货脑生反骨,我也不信任。黄权那人倒是忠臣,能做主簿,很是清贵,学问应该很精深。

  但是聪明的人,一定心细。

  我现在连字都不太认识,而且谈吐,举止估摸着也不像以前的刘循,若是被发现异常,那该如何解释?

  刘循甚为苦恼。

  “算了,古人有自学成才,而我好歹也是个现代人,也挺机灵,没准来个自学成才呢?”随即,刘循又有点盲目自信。

  干脆,自己学了。

  只是,这应该先学什么呢?治国,兵法,礼仪,地理,读什么书才是最正经呢?

  刘循苦苦思索了一下,许久后,灵光一闪,一拍大腿。

  我不知道,但是书中可写着啊。

  上古,春秋,战国,秦汉,那些个英雄人物用什么治国,怎么礼贤下士,那些个名将,兵法大家谁最有名,我就可以从中挑选了。

  是极,是极。

  先读史书,以观英雄事迹,而后自己依样画葫芦。

  越想,刘循越是兴奋,于是眼前这个初通文墨的刀笔小吏也分外可爱了起来,不由和颜悦色道:“去,将史书拿过来。”

  “这个臣知道,读史书应该读春秋左传,上边详细的记载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治国,嫁娶,利益,征伐。读完春秋左传后,当读史记。上边记有名臣,名将,各诸侯的生平传记,尤其太史公文辞绝奇,让人如痴如醉。”

  这一个问题,张水却是知道,于是他对答如流,甚至略显亢奋道。

  “好,先拿春秋左传,读给我听。”

  刘循闻言大手一挥,喝令道。

  “诺。”

  张水应诺了一声,取了春秋左传,读给刘循听。

  “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

  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刘循开始努力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古人。

  其实,刘循盲目自信,却是歪打正着了。

  史书在古人看来,乃是一面镜子。

  上边记载着英雄成败,君王成败,人臣成败,甚至是游侠成败。

  观历史以明英雄成败。

  知成败,就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譬如如何选拔人才,如何治国,如何兴兵,如何礼贤下士。

  所谓史书,正是包罗万象,乃帝王之必读之书也。

  
 第八章 立威立德立仁 '本章字数:2070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1 17:59:45。0'
  “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

  天气晴朗,阳光普照。

  成都,刺史府,书房内,一个青年男子手持竹简,朗朗读书,身畔娇俏侍女依偎,红袖添香日读书,真是好一副美景。

  这人自然是那意图武装自己的刘循。

  读了片刻后,刘循放下了竹简,眼眸含笑,神态从容,有一种智珠在握的智者气象。

  算算时间,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三月了。与三月前的茫茫无措,刘循已经自信,强大太多。

  读史书,而明成败。

  刘循已经明白了,那些个英雄为什么会成功,又为什么会失败了。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吸取了教训,得出了一条可以与曹操,孙权,刘备等人媲美的道路。

  以及,如何治理巴蜀。

  就比如,刘循刚才所读的一句。

  “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是指嬴政横扫周朝,灭亡诸侯。

  为什么呢?

  因为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空前强大,又经过六代秦王的精心治理,征讨,东方六国渐渐衰微,所以,秦国一统天下。

  秦国为什么会失败呢?

  史书上就有记载,说是法度严酷,揉虐百姓,于是百姓揭竿而起。

  当时,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战乱四起。

  刘邦顺应时势,吸取秦国严酷法律的教训,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轻徭役,轻刑法,于是大得人心,再加上当时乱世,人心思定,从而渐渐强大,终于一统天下。

  相反,项羽刚愎自用,又大封诸侯,意图将天下带入战国时代,所以人心向背,从而失败。

  但是嬴政与刘邦两个人都成功了,但是两个人用法一个严酷,一个轻松,为什么都同样成功了呢?

  因为时势,时机。

  天下局势在法律严酷,百姓愁苦的情况下,你可以顺势减轻法度,争取人心。反之,在天下宽松,导致吏治败坏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加重刑法,以治理天下。

  所以,刘循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巴蜀是个什么情况,我就用什么情况治理巴蜀。

  除此之外,刘循通过苦读诗书,又得出了帝王之道。

  六个字,立德,立威,立仁。

  威者,天也。拥有至高无上的天威,独掌大权,使得宵小,奸臣都不敢违逆,敬畏帝王。这样,就可以使到文武各司其职,兢兢业业。

  德者,名望也。

  道德高尚,礼贤下士都是德,这样你可以聚敛许多忠心耿耿,又才能卓越的贤才。

  仁者,民心也。

  善待百姓,顺应百姓,就可以使得百姓爱戴。

  “充电已经完毕,理论上已经头头是道了,现在该实验了。”放下了竹简,整理了一下自己所得之后,刘循摸了摸头下巴,有点磨刀霍霍的意思了。

  “不过,这实践起来似乎有点困难。首先我得知道现在巴蜀是个什么情况,社会风气是散漫,还是严峻。我那便宜父亲为什么会这么没用。这些,还只能是观察,就算知道为什么,我也无力改变。因为我也没名气,没有光芒啊。”

  想到这里,刘循苦恼的抓了抓头发,这个时代真是畸形,我是刘璋的儿子,但是这益州刺史,又不是世袭制。

  也就是说,我是储君,但也不是储君。

  所以,我没有身份。

  我没有展现过什么才能,若是去礼贤下士,或者插嘴治国,那会被人给笑死,被人给指责的。

  孺子小儿,不自量力。

  估摸着没准还要被骂。

  所以,首先需要名气,需要光。

  若是有了名气,我就可以招揽一些人物,通过拓展人脉,建立一股政治势力,从而影响治国。

  这样,我就能按照时势,治理国家,从而强大国家,与刘备这帮家伙争斗。

  而怎么样才能在脑门上写上两个字,我很有名气,再点跟蜡烛,增加点光芒呢?

  战功怎么样?

  若是我能击败张鲁,解决这生死存亡的大危机?

  刘循有些兴奋,意淫道。

  但很快,刘循又接受了现实,沮丧道:“算了,这个不太可能。我虽然学了点史书,知道一点大道理,但是打仗,只能哦呵呵呵了。再说了,我就算知道打仗,难道比这个时代的巴蜀精英更厉害?不见便宜老爹麾下将军屡战屡败。遥远,遥远了点。”

  “嗯,那么我去征讨山贼呢?嗯?这个似乎不错,山贼嘛,无组织,无纪律,是弱者的代名词。俗话说的好,柿子要拿软的捏。等我增加点领兵经验,增加点名望,就可以出面笼络巴蜀人脉,再打败张鲁,那样就威望盖世,可以整合巴蜀,与刘备这些人争雄了。好路子,好路子。”

  刘循越想越兴奋,终于,做出了英明的决定,拿弱者山贼开刀,以获得战功,增加名望。

  而这个时代,巴蜀中有没有山贼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

  刘循不由抬起头来,问身畔的小侍女道:“小女主。”

  “嗯?没反应?”

  刘循仔细一见,却发现自己的小侍女,居然睡着了,跪着都能睡着,也争奇葩。

  刘循苦笑了一声,然后大声道:“女主,女主。”

  “哦哦,公子有何吩咐?”王女主大人这才惊醒了过来,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茫然的问道。

  “巴蜀有什么山贼吗?”

  刘循问道。

  “喔,这个范围有点广啊。”王女主大人歪着脑袋想了想,然后才说道。

  “啥意思?”刘循困惑,山贼就是山贼,怎么范围很广吗?

  “因为山贼有很多种啊,有的是农民活不下去了,入山为寇。我们蜀中很富足的,这种比较少。还的就是有的人反对主公的统治,然后被击败了,进入山中,就成了贼寇了。这种比较多,公子也知道啦,巴蜀山比较多,深山老林的,这种比较难以浇灭啦。另外嘛,山里还有许多蛮夷,就比如南边有个叫孟获的,这家伙传说要吃人,好吓人。另外,汉中与巴蜀交界的山中,也有许多蛮夷,他们也算是山贼的一种吧。”

  王女主解释道。

  “蛮夷的军队?失败的叛军?山贼呢?无组织,无纪律的弱者山贼呢?”

  刘循傻眼。

  
 第九章 无能的父亲呐 '本章字数:2074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21 18:00:06。0'
  根据柿子必须拿软的来捏的法则,刘循决定先不管北方那强大的张鲁,以及小女主口中,南边很厉害的蛮夷孟获,决定将山贼作为目标。

  这山贼自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落草为寇的人。

  可惜,愿望落空。巴蜀之地富足,落草为寇的农民实在是太少了,只有你强占山头的蛮夷,以及叛军余孽。

  蛮夷骁勇善战,甚至有传闻要吃人的,不用说厉害。

  叛贼败军,也是从正规军战败后,落草为寇的,据有一定战斗力。

  刘循在心里比划了一下,没有十足的胜算呐。

  这让刘循有点沮丧,“算了,现在剿灭山贼太遥远了,还是先求兵权吧。”

  好歹,自己也是益州刺史的儿子,这兵权应该唾手可得。

  按照这种正常逻辑,刘循没怎么做过多思量,立刻站起身来,对着小侍女说道:“你在这稍待,我去见见父亲。”

  “诺。”

  小侍女应诺。

  随即,刘循出了自己的书房,大步往刺史府前边而去。

  这三个月来,刘循与自己的老爹刘璋也颇有接触,知道这老爹虽然能耐不行,但还算勤政,这会儿该是在前边的书房内,处理从巴蜀各地上来的公文。

  很快,刘循就到达了刘璋书房外边。

  这时,书房外边有一些守卫,其中一人见刘循,笑着拜见道:“大公子来见主公?”

  “嗯,父亲可在里边?”刘循问道。

  “在。”侍卫回答道。

  “嗯。”刘循嗯了一声,走了进去。

  刘璋的书房很大,竹简很多,与刘循的书房格局相差不是一般的巨大,超级气派。

  不过,刘循是见怪不怪了,他无视了书房内的气派,眼中只有刘璋。只见刘璋此刻正在书案上奋笔疾书,很认真。

  刘循抬起脚步,径直来到了刘璋的前边,行礼道:“父亲。”

  “循儿今日不在书房读书,来寻为父作甚?”刘璋闻言这才惊醒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