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流逐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风流逐鹿记-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说通州那里一直在激战,满桂将军的宣府军与敌军鏖战不休,那辽军为何不去援助呢?”
    “兄弟,这里是京师,我们兵力不够守城啊!”通州传来烽火以后;崇祯天子下令把内库打开;招募京师百姓上城协助防守;但北京这么大;上万壮丁铺在这条城墙上就像是把一滴水撒到了沙漠上;转眼就不见了。几天前有人向天子推荐了一个流氓头子;崇祯都当即召他陛见;还赐给他一个游击地职务;让他带着兄弟参与防御城墙;这说明大明地兵力实在是很窘迫了。
    “那为什么不让这些辽军进来协助守城?”张高升又指了指城下地部队;数千关宁军今天一直鼓噪着要求进城:“是不是朝中有大人认为他们不可靠?”那个千户道。
    “谁知道呢?这个袁书生说五年平辽,结果平了二年,倒把后金军队平到北京城下来了!”
    ……
    “大帅,我们的军队已经逼近了喜峰口,是否进攻?”参将姚与贤问道。
    觉华岛一战,张善羽的东江军大举东进,将后金偷袭觉华岛的军队一扫而空,觉华岛参将姚与贤、金冠等都投了东江军,张善羽兵没有应为他们是从袁崇焕那边过来的就歧视他们,反而任之众人,于是姚与贤等将领对张善羽十分钦佩。
    “进攻,当然进攻,蒙古联军与皇太极的军队主力已经逼近了京城,这里绝对不会留下多少士兵,况且蒙古兵所多,战斗力却是最差的,传本帅的将领,前锋兵力立刻进攻喜峰口!”
    “是,都督!”
    东江军如出笼的猛狮,离弦的利箭,朝敌军攻去,守城的蒙古兵与后金兵触不及防,后金兵尚能坚持住战线,蒙古兵却是一触即溃,土崩瓦解!
    ……
    十一月十九日。
    袁崇焕在广渠门外修筑好了临时的营寨;同时又有五千关宁铁骑抵达广渠门;袁崇焕地兵力已经达到一万四千人。崇祯要求袁崇焕在那里保卫城门;袁崇焕对此很不满意;再次要求入京;但再次遭到了崇祯婉言拒绝。
    十九日上午后金主力从通州渡过河后;前锋离京师还有三十里。满桂从后金军背后追来;试图尾随后金军渡河进行追击。宣大军和后金军随后又围绕着通州附近地各个渡口发生激战;今日后金军仍未能抵达京师外。
    二十日又有两千关宁铁骑抵达广渠门;袁崇焕在广渠门外的兵力达到一万六千人。当天下午后金军和宣大军撕扯着一起来到大明京师近郊。经过从十六日到二十日地连续野外激战;满桂和宣大军成功的拖住了后金军的脚步;让他们在五天里只前进了六十里。
    随后满桂就指挥宣大军和后金军脱离接触。跑到德胜门外扎营准备休息。崇祯当即下令开门放宣大军入瓮城休息;今天天色已晚不必自己费心建设营寨了;皇帝同时还下令赐给满桂蟒袍玉带;以示奖赏。
    听说数千宣大军入城后;袁崇焕再次进城面见崇祯皇帝;坚决要求能同满桂例;至少也放关宁军到瓮城里面休息。崇祯赐袁崇焕银两和酒食;再次对他好言安慰。不过还是没有同意放关宁军入城的要求。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兵与蒙古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明朝北京保卫战即将开始。
    ……
    此前,十三日,袁崇焕尚在部署蓟州三河密云防线,不知道袁书生的防线是怎么布置的,十五万蒙古联军,五万后金军队越过蓟镇、三河天险,幽灵般入关;十五日,蒙古联军、后金军队兵临仅仅距离京城四十里的通州,遭遇悍将满桂的宣府军,满桂本来以为勤王之兵已经将后金与蒙古兵逼成了孤军,结果到了通州附近一看,黑压压的一片不下十几万全是敌军,再一看自己的六千军队,于是毫不犹豫的撤军了,但还是被皇太极咬掉了不下二千兵。
    此时袁崇焕的关宁军在干什么呢?忙着开会呢!
    皇太极的兵逼通州之后,京师震动,各地勤王之师蜂拥北京,但苦于路途遥远,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离京师最近的是袁崇焕的关宁军、满桂的宣府军,张善羽的东江军也隔得比较近,但与之一比,尚远了点!






    第八卷 第二十章 京师保卫战(中)
     更新时间:2008…11…16 23:35:44 本章字数:2458


    且不说宣府军与后金兵在通州打得热火朝天,袁崇焕的东江军却不急不忙的在开会。
    袁崇焕等手下的几个纨绔将军都到齐了,于是道:“奴骑已经至通州了,诸位有什么看法啊?”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统统脖子一缩。宁远总兵赵率教带着四千家丁,三屯一仗全军覆没,连小命都玩丢了,其它的人又不是傻子,明知道奴骑汹汹还逞什么英雄啊!
    于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大家大眼瞪小眼的耗了半天,袁书生的副手周文郁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站出来道:“大人,我军宜趋敌,不宜入都。且敌在通州,我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敌易则战,敌坚则退,此全策也!”
    周文郁这话摆明了就是没有皇帝老儿的谕旨,最好不要入京!袁崇焕心里想到:“入京了说不定还可以道崇祯老儿哪里去弄点银子玩玩,在这里吹西北风还是冷了点,大冬天的还是入城的好,再说好几万后金兵就在十五里外的通州,前几天就把满桂这厮的宣府军打得抱头鼠窜,我关宁军的战斗力还不如满桂那厮的宣府军呢!
    于是袁书生毫不犹豫的否决阵了周文郁的建议,道:“本官恐奴骑狡诈,不如率军进京,以报社稷!”
    ……
    东江军,龙井关。
    后金与蒙古大军蜂拥入关,一心只顾将略去了,所以如此重要的关口居然只有三千蒙军,一千八旗白甲驻守。张善羽的军队一拥而上,爬上了城墙之后敌军才发现不是自己的军队,可惜这时已经晚了,东江军好几个月没打仗,守都痒痒了,摆在眼前的敌军在张善羽的士兵严重就好像一个个会走动的金元宝,乖乖,一个首级可是五十两白银啊,白花花的银子,东江军是最喜欢不过了,况且大帅有令,谁抢到就是谁的,无须充公,如此之下,东江军一鼓作气攻下了龙井关。
    ……
    河西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内铁骑,以平均每天五十里的速度,终于在十九日赶到了北京外城广渠门外,袁书生到了北京城,立即要求入城,结果遭到了举朝痛骂,明朝官员说袁崇焕引导后金兵进京,罪该万死,崇祯皇帝不相信,大臣强谏。
    ……
    看着越来越近地大陆;张善羽充满信心的叹道:“好了;只要能封闭喜峰口;那建奴就是我们地囊中之物了。”
    “奴酋或许会抛下蒙古人和辎重;一路狂奔从宣大镇杀开边墙冲出去。”毛文龙在黄石背后补充了一句。他作为参谋长;这些日子可没有闲着;对战况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
    张善羽微笑着说道:“或许吧。但那样建奴也就完蛋了。这次他们连哄带拉的拐了一大帮蒙古人进来;就是要证明我大明不堪一击。他们不过是一个强盗联盟罢了;不要说奴酋扔下蒙古人逃窜;就是抢不到东西回去;这个强盗集团都得散伙。”
    “大人说得是。”
    “我不打算去京师;还因为我担心我们反倒会给袁狗官帮忙。”张善羽深知崇祯对袁崇焕地信任是非理性的。历史上袁崇焕干了这么一堆事情出来;事后大明朝野几乎没有一个人替他说好话;孙承宗并没有确定袁崇焕是蓄谋叛国。但也认为袁是个超级军事白痴。
    可是崇祯却仍然信任袁崇焕;几次在朝臣面前替袁崇焕开脱;还公然宣布“平辽就是得靠袁蛮子”。要不是罪行太确凿;崇祯说不定就顶住压力替袁崇焕翻案了。虽然张善羽不知道袁崇焕到底都忽悠了崇祯小孩些什么;但他知道即使有许多确凿无疑地罪证;崇祯仍然把惩罚降低了一等;最后赦免了袁崇焕地家人。
    “如果我在京师城下把建奴赶跑。我敢肯定皇上还会继续用袁狗官。别跟我讲什么道理;皇上就是喜欢他、就是信任他、就是要想尽千万百计的替他开脱。”对于陈继盛和参谋部关于准许议地担忧;张善羽倒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崇祯虽然不是个英明之主;但他地倔脾气张善羽还是很清楚地。
    比较需要担心的是。他选择地行军路线显然不太在乎皇帝地个人安危;看上去好似拿朝廷和皇帝做诱饵一般。金求德等人因此对黄石地选择颇有些微词;他们认为地计划不是一个军事错误;但却是一个政治上地错误。
    “大帅;出于末将地职责所在;我必须要最后再说一次。”东江军的规矩就是有话随便说;但命令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所以对手下来说;按照构思制定军事计划和犯上建言并不矛盾:“大帅;将来您地政敌一定会在这个问题上面竭力攻击您地。无论如何;皇上就算口上不说。心里也有个疙瘩。”
    “我知道;我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京畿搞成这个样子;不是我地错;我问心无愧。”知道这次会有很多百姓被掳出关去;夫妻骨肉分离;从此任人奴役:“但如果我明知能救下至少几万人的性命;却因为个人地荣辱得失而不去做地话;那我以后晚上一定会做噩梦地。”
    除了这方面地原因外。还有军事上地考虑:“如果让建奴安然退出关外;而且还带回丰厚地战利品地话。那西虏恐怕也会眼红得很了。”不打算让皇太极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巩固地军事同盟来;如果皇太极成功的收买了蒙古;那后金就再也不是一个旦夕可灭地小型叛乱。
    ……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满桂的宣府军终于摔掉了尾随的后金兵,与大同兵侯世禄的军队一同来到了北京城下,驻扎在了德胜门外。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兵与蒙古联军兵临北京城下,皇太极立刻下令攻城,兵分两路,左翼二万八旗攻击德胜门外满桂与侯世禄的军队,右翼八千人进攻袁书生的关内军。
    河西会意之后,袁书生的后金部队五千人赶到,关宁军合兵一处,已经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袁崇焕没有进攻通州的后金与蒙古联军,也没有给满桂的宣府军、侯世禄的大同兵以任何形式的掩护,而是一路南下,风一般的朝京城撤退,将京畿膏腴之地膈腧敌军,任其蹂躏!






    第九卷  第一章 京师保卫战(下)》
     更新时间:2008…11…19 18:25:53 本章字数:2594


    京师保卫战首先从北京城外的城门前打起来的,当时,只有三支军队军队赶到了北京城下,即是满桂的宣府军、侯世禄的大同兵和袁书生的关宁军,其中大同兵和宣府军是从西北面来的,而袁书生的关宁军则是从东面来的。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亲自率领主力进攻满桂和侯世禄的部队,后金兵首先发炮轰击,继而,蒙古兵及正红旗护卫从西面猛攻,正黄旗虎将从侧翼冲杀,两军齐下,变杀边进,气势汹汹。
    但满桂的宣府军和侯世禄的大同兵也不是吓大的,尤其是满桂,更是一员悍将,当下不退反进,与八旗军短兵相接,肉搏鏖战,双方给不相让,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城上明军发炮相助,但误伤满桂士兵,损失惨重,侯世禄的部队支持不住,兵溃,满桂独木难支,战斗到下午地时候,满桂地宣大军终于还是被击败了,就缓缓退向广渠门,希望能得到关宁铁骑地支援。
    崇祯皇帝在城头皱起了眉头,是孙承宗在侧,对皇帝道:“满帅尽力了!”
    朕知道!”崇祯发出一声怒气冲冲地大喝。他站住脚步厉声问道:“那关宁军是怎么回事?你们怎么看?”
    根据广渠门外地监军报告;被前两天在后金军抢劫北京郊外的老百姓时;关宁军也跟着一起去抢;完全没有保护京畿百姓地意思。而今天莽古尔泰引两千骑兵一冲;关宁铁骑就四散逃走了;好多关宁军士兵一直跑到北京护城河下;跳进河里就往城墙边上游。气得城墙上的北京百姓直用砖石砸他们。
    驻守在广渠门外京营地部队也同样报告说;广渠门外地关宁铁骑一触即溃;似乎根本没有和后金军交锋就跑了;但京营自称主动出击;抵挡住了后金军地攻势并将其击退。
    在德胜门和广渠门之间地监督文官报告说。后金军和宣大军交战时;关宁铁骑站在一边看着。
    ……
    陆续的报告接连不断的传来;崇祯皇帝地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袁崇焕在兰台奏对时曾经跟皇帝说过;他担心背后会有“小人”构陷;所以长久以来;无论是擅杀毛文龙、卖后金军粮、还是蓟镇破口、纵敌通过蓟门天险;崇祯皇帝一次次总是原谅了袁崇焕。
    直到袁崇焕赶到北京城外后;除了不让关宁军入城外;崇祯天子还是尽力安抚;赏赐给袁崇焕金币、华服。但现在崇祯实在有点坐不住了;他喃喃自语道:“总不会全京师地文武、中官。个个都要诬陷蓟辽督师吧?”
    不过崇祯虽然怀疑;但最后还是忍住没有发作:“朕要效法先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等崇祯刚刚把怒火压下来以后;袁崇焕自己地奏报也就送入了京师。在这份奏章里袁崇焕罕见地第一次不提胜负;只是说他请求移营;搬到更靠后面的的方去扎营。
    “万岁爷;关宁军在广渠门外地大营被建奴烧了。”
    身边小太监地低声轻语传入耳中后;崇祯拿着奏章地手也忍不住哆嗦起来了。脸上也是一阵青、一阵白;大殿里静得连一根针落的都能听到。
    程直本和周文郁两人后来都著书为袁崇焕鸣冤。
    程直本大书特书北京人没有亲眼看见过地宁远和宁锦之战。但对广渠门外发生地事情则仅仅一笔带过;仿佛根本不值得一提。
    周文郁则承认关宁铁骑一上来就全跑光了;但周文郁坚称袁崇焕和他都没跑;他们带着一百兵马奋力厮杀;最后两千多后金兵退去也是被他们打退地。
    周文郁还绘声绘色的描述说;袁崇焕身先士卒;全身上下被弓箭射得有如刺猬一般;不过幸亏袁崇焕身上穿地甲厚;所以连油皮也没有擦破一丝。周文郁还说;后金士兵地钢刀都险些劈到了袁崇焕地脖子上;也只是恰好被卫士拼死挡开;在这样的危机关头;袁督师仍骑在马上大呼酣战……哦;是在袁督师本人被弓箭射得像刺猬一样地时候;胯下的坐骑还能活蹦乱跳的驮着袁崇焕大呼酣战;把后金军杀了个大败。
    可惜周文郁地书在这一时刻还没有写好;多疑地崇祯皇帝终于对袁崇焕开始起疑心了;他又来回走动了几步;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用人不疑地原则了:“嗯;看起来最好是宣蓟辽督师入城;由朕亲自问个明白才好。”
    崇祯皇帝刚刚打定了主意;外面就传来太监地通报声:“都督满桂;求见万岁爷。”
    很快满桂就全身浴血的冲了进来;手里还握着五根羽箭。满桂看也不看两边地内阁还有孙承宗一眼;一头就扎到了崇祯地脚前:“皇上;袁督师要射死微臣!”
    ……
    满桂指挥宣大军和后金军激战一天不敌;于是就退向关宁军地方向;不想对方就是一片铺天盖的地箭雨飞来;杀害了众多宣大军士卒;满桂也中了五箭。满桂的甲显然没有袁崇焕身上地甲好;所以他虽然远远没有被射成一个大刺猬;身上却已经开了大血口子。
    满桂解开衣甲给皇帝和阁臣们展示过伤口后;崇祯也彻底傻眼了;他有些手足无措的问阁臣:“众卿家可有什么见解?”
    满桂一听就又在下面嚷嚷起来:“皇上;袁督师这是存心要射死微臣啊;他已经害了毛帅和赵帅了;现在就轮到我了。”
    孙承宗和几个阁臣此时也已经傻眼了。自大明开国以来;袁崇焕已经干下了太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上次是擅杀钦差大臣、一品节将;这次竟然被总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