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4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军还在路上吗。”
范文程看着沙盘,好一会才开口。
“王爷,从平壤到宣州,进入到须弥岛方向。想要进攻宣州,一共有三条道路,其中沿着须弥岛海边的道路,这是不存在选择的,另外两条道路,一条是沿着华庄这条道路,这是大路,客商百姓大都是选择走这条道路的,奴才以为,礼亲王不会选择这条道路,皇上曾经特意强调,明军的火炮犀利,这条道路平坦,火炮能够发挥巨大的威力,礼亲王一定会考虑到明军的火炮,另外就是一线天这条道路了,这条道路,基本都是山路,在崇山峻岭之中,礼亲王选择走这条道路,能够很好的避开明军的火炮,只不过行军的速度慢一些的,有所得必有所失,礼亲王选择了这条道路,速度肯定慢很多,加之天气酷热,大军就更加的慢一些。”
济尔哈朗的眉头依旧皱着,他知道,这是范文程安慰他的话语,其实两人在路上就分析过了,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就算是选择走一线天,也应该到达宣州了,就算是大军尚未到达,按说代善也应该安排斥候前来通报信息的,这样双方都能够了解对方的行军速度,到了什么地方,在展开进攻的时候,相互可以协助。可到了现在,自己已经对宣州展开进攻,代善的大军依旧没有消息,难道说路上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
济尔哈朗想不明白,斥候时刻盯着须弥岛的方向,没有进攻的迹象,若真的是行军速度的问题,这个时候,代善也应该派出斥候来禀报消息,告知耽误了行军。
攻城的战斗,一直都在进行着,济尔哈朗没有打算真正的进攻,将士来来回回的冲锋,好比是演戏,一旦江宁营军士开始反击,攻城的军士如同潮水一般的往后退。
时间长了,马祥麟也无所谓了,叫将士注意休息,不管后金鞑子的战鼓如何的擂的响,只要后金鞑子没有靠近城墙,没有真正开始进攻,就不要去管他们,人家愿意跑来跑去的,管那么多干什么啊,这个时候,就算是发射火炮,恐怕第一发炮弹落地,攻城的后金鞑子就跑的干干净净了。
一个时辰过去了,攻城的和守城的,都没有什么伤亡,双方仿佛有着默契,都没有打算认真的进攻。
马祥麟渐渐的有些着急了,他觉得老是这样耗下去,太没有意思了,要么就好好的干一下,这样耗着是什么意思啊,其实马祥麟不知道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济尔哈朗也在思考,也在等待,总攻的时间还没有到的,马祥麟应该是高兴的,这表示济尔哈朗还不知道代善的情况,不知道代善的正红旗大军,已经被江宁营包围,时时刻刻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时间慢慢过去,济尔哈朗索性停止了进攻,命令大军原地待命。
从午时开始的进攻,持续了接近两个时辰,双方几乎没有真正交手,斥候传来的情报,须弥岛方向,依旧没有动静,这个时候,济尔哈朗还是有些担忧了,他熟悉代善,更清楚代善在接受军令之后的表现,要说拖延行程,或者说故意拖延,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代善的大局观念是很强的,就算是上次儿子岳托被江宁营生擒,被大明朝廷斩杀了,代善还是没有多少的怨言,至少表面上看不出来,皇太极派遣代善到朝鲜去,这明显就是贬斥的意思,代善愉快的接受了任务,到令皇太极于心不忍了。
除非是代善遇见了什么麻烦,可究竟是什么麻烦,济尔哈朗想不到,从平壤到宣州,这一路上,不可能有什么危险,自己带领大军,从沈阳来到宣州,恐怕还要小心,代善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接近酉时了,济尔哈朗有些坐不住了,在中军帐里面来来回回走动。
一边的范文程,皱着眉头,也没有开口说话,出现这样的情况,范文程也不知道说什么了,他无法做出来准确的分析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过来了。
中军帐的附近,是不准骑马的,就算是斥候,在距离中军帐五百米开外,也要下马跑步过来禀报,但这一次的马蹄声,显然是在中军帐外面停下来了。
外面传来了亲兵的叱喝声,济尔哈朗懒得朝外面看,刚才攻打宣州,将士心里憋了一股气,没有能够好好的进攻,很快就收兵了,谁知道是不是有军官内心不愉快,在军营里面打马狂奔,一不小心过来了。
亲兵带着斥候进来的时候,济尔哈朗的脸色有些变化了。
进来的斥候,是正红旗的斥候,济尔哈朗等了好长时间,终于有消息了,这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但从进来的斥候脸色和身上的穿着来看,情况非常不妙。
进来的几个斥候,脸色苍白,好几个斥候的军服上面,都有血迹,难道说是和阻击的江宁营将士发火了火拼。
济尔哈朗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几个斥候都跪下了。
“王爷,救救我家旗主,慢了就来不及了。。。”
“咣当。。。”
济尔哈朗手里的茶杯调到了地上,摔碎了,这句话太突然了,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斥候,脸色变得有些狰狞了。
“快说,是什么情况。”
“王爷,大军朝着一线天的方向前进,在距离此地二十余里的一处山谷,遭遇了明军的伏击,大军损失惨重,我家旗主组织将士,拼死突围,无奈明军的火炮犀利,大军被围困在山谷之中,前进后退都有困难,我家旗主命令我等冒死突围,恳请王爷救援,奉旗主之命,冲出来的一千多弟兄,就剩下我们几个了。。。”
济尔哈朗身后的范文程忽的站起来了,快步走到了前面。
“我问你,进攻礼亲王的明军有多少,是不是江宁营。”
“是江宁营,密密麻麻的,不少于两万人啊,王爷,求您救救我家旗主,晚了就来不及了啊,王爷,求求您了。。。”
范文程使了一个眼色,旁边的亲兵迅速将几个斥候架出去了。
济尔哈朗的脸色变得铁青,他一直都在注意阻击的江宁营军士,一直都没有动静,怎么突然出现了两万以上的江宁营军士了,这些人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为什么情报里面没有反映出来,若是代善遭遇了如此多的明军的伏击,下一步,恐怕就轮到自己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八十八章 济尔哈朗的选择(3)'

代善的正红旗将士被伏击,济尔哈朗的心情是愤怒和不安,他扭头看着范文程,没有说话,情报工作一直都是范文程直接负责的,从登州进攻旅顺的江宁营军士,一共也就是五万余人,其中三万守在复州,两万守在宣州,多铎负责对付复州的江宁营军士,自己和代善负责对付宣州的江宁营军士,可现在得到的情报,为什么江宁营突然多出来了这么多的军士,这些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难道范文程布置的情报网,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吗。
皇太极的布置就是直接针对这五万江宁营军士的,当初的计划,是准备用十万大军首先对付复州的江宁营军士,可考虑到盖州、耀州和海州的防卫空虚,必须要预防江宁营军士乘虚而入,直接进攻盖州等地,所以兵分两路,其中一路主攻,一路牵制,尔后三路大军会和,共同对付复州的江宁营军士,若是江宁营的军士突然增多了,那么皇太极的布置就出现致命的问题了,那就是兵分三路的大清国将士,可能遭遇到江宁营军士的分割包围了。
范文程的脸上没有什么神色,他也在思考,他确实没有得到任何的情报,迄今为止,下面搜集到的情报,依旧是五万江宁营军士从登州杀过来了。
济尔哈朗终于开口了,但语气很不好。
“范大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说说下一步该怎么办。”
骨肉相连,代善遭遇伏击,济尔哈朗的日子一样不好过,若是正红旗将士真的遭遇到覆灭的命运,对于大清国的打击是巨大的。皇太极恐怕也是难以承受的,最为关键的,三路大军的布置将出现致命的问题,说的不客气一些,这一手的打击,恐怕影响到大清国的国本了。
范文程当热明白济尔哈朗的意思。
“王爷。奴才的确不知道江宁营还有一股军队,而且这股军队的来势不小,人数众多,应该不是驻扎在宣州的江宁营军士。”
范文程如此说了,济尔哈朗倒不好发脾气了,毕竟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范文程不是武将,不可能完全掌握情报。若是真的将对手的所有行踪,都弄得清清楚楚了,那也就不是厮杀了,是屠杀了。
接下来就是救援的问题了,这是必须的,但如何的救援,这里面是大有文章的。
率领大军直接去救援,这是最为便捷的办法。目前来看,好像只有这个办法了。但驻守宣州的江宁营军士,虎视眈眈,一旦大军去救援,若是江宁营再一次设伏,致使大军损失惨重,那么皇太极布置的三路大军之中。就有两路彻底失败了。
这个时候,济尔哈朗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驻守宣州的江宁营军士,一点都不着急,而且还派出了军士在须弥岛方向阻击。这不是阻击代善,而是阻击自己前去救援的。
“范大人,这件事情以后再说,大军必须去救援礼亲王,想必江宁营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不管如何的凶险,大军都要马上行动了。”
范文程点点头。
“王爷,奴才完全赞同,大军不需要攻打宣州了,尽快和礼亲王会和,这是最为要紧的任务了。”
范文程当热知晓轻重,若是代善被生擒,对大清国和皇太极的打击,可谓是致命。
济尔哈朗不再犹豫,走到了沙盘的前面。
沙盘上面的地形很是清楚,这是斥候制作出来的沙盘,铁山和宣州一带,济尔哈朗还是比较熟悉的,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厮杀。
“礼亲王派来的斥候,禀报说大军在这个山谷遭遇了伏击,这里距离宣州不过二十余里,从宣州城外到山谷,最多大半个时辰的时间,根据斥候的禀报,江宁营阻击我们大军的军士,埋伏在这个位置,这里距离山谷尚有十里地,我们必须要突破这道阻击,才有可能救援礼亲王,大军与礼亲王会和之后,我认为不要继续攻打宣州了,绕道从镇江方向撤退,另外,这里发生的情况,要马上禀报皇上,皇上还不知道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
范文程看着沙盘,具体到厮杀了,他不可能拿出来什么切实可行的主意,一切都要听从济尔哈朗的安排了。
驻守城池的马祥麟,很快发现攻城的后金鞑子开始撤离了,而且速度很快。
马祥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同时对身边的军官下达命令了。
“留下两千人驻守宣州城池,余下的将士,随我去增援孙大人,将士必须携带虎蹲炮和弗朗机炮,派出斥候,迅速去通知孙大人,后金鞑子准备去增援代善了。”
济尔哈朗撤走的同时,宣州城内也一片忙碌了。
宣州城内的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非常担心的,后金鞑子的大军围城的时候,他们甚至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宣州曾经失陷,他们饱受城池被攻破的痛苦,不愿意再一次的经历这样的遭遇了,亲人被杀,女人遭遇侮辱,所以说,在江宁营将士驻守城池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期盼着后金鞑子破城之后,能够放过他们。
可令这些百姓没有想到的是,后金鞑子居然主动撤退了,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老百姓不可能知道其中的蹊跷,只是淳朴的认为,这是后金鞑子畏惧江宁营的威力,不敢攻城了,所以说,城内迅速热闹起来了,不少的老百姓,从家里走出来,议论纷纷,胆子大的还专门跑到城墙周围去观察。
更加令老百姓没有想到的,是驻守城池的江宁营将士,居然要主动出击,去进攻撤退的后金鞑子了。
留在城池里面的,当然也有后金鞑子的奸细,这些奸细坐立不安,他们有着自身的计划,等到攻城进入到白热化程度的时候,他们会组织人员在城内搞破坏,分散守军的注意力,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冲击城门,争取能够打开城门,让攻城的将士冲进来。可目前发生的情况,令他们猝不及防,大清国的勇士主动撤退了,不敢攻城了,这也表明了他们的一切组织工作,都白费了,没有人敢在外援缺失的情况下,擅自在城内造反,那等于是找死。
两千江宁营将士驻守城池,绰绰有余了,从登州过来的官吏,早就在宣州城组织起来了巡检司,利用本地的一些青壮,维护秩序,这些加入到巡检司的青壮,是绝对维护大明统治的,而且这些军士很清楚,城内哪些人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巡检司的军士与驻守城池的江宁营将士联合起来,力量是很强大的。
马祥麟带着八千将士从北门出城的时候,一再叮嘱守城的军官,维护好宣州的稳定,虽说后金鞑子不会继续攻打城池了,但宣州城池还是必须要守住的。
济尔哈朗率领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朝着须弥岛的方向而去。
出发不久,斥候就来禀报了,驻守宣州城池的江宁营军士,离开了城池,一部分的军士尾随在大军的身后。
济尔哈朗脸色铁青,目前的情况下,显然不能够和身后的江宁营军士纠缠,代善的大军面临巨大的危险,而且前方还有江宁营的军士阻击,正红旗和镶蓝旗的将士必须要会和,两股大军会和了,才能够顺利的从宣州撤走,否则就有并内各个击破的危险,皇太极指挥大军作战,历来讲究一路去的原则,不管对手有多少路的大军,首先击溃其中的一路。
济尔哈朗想不到,苏天成也采用这个办法了,在宣州留下大军,阻击自己的部队,一面腾出手来,妄想歼灭代善的正红旗,到了这个时候,济尔哈朗的内心感觉到了寒冷和恐惧,苏天成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计划好了一切,不仅仅是在军队的布置方面,甚至连情报方面,恐怕也是领先一筹的。
济尔哈朗下达了命令,不要理睬后面的江宁营军士,大军朝着须弥岛的方向而去,这是最危险的时候了,前面有江宁营军士阻击,后面有江宁营军士追赶,代善还在等着自己救援,如此的关键时候,千万不要和江宁营军士缠斗,用最快的速度突破阻击,与代善的大军会和,这才是王道。
济尔哈朗的决定当然是正确的,要说在大清国,济尔哈朗算是头脑最为清醒的猛将了,善于分析战场上的局势,做出来准确的判断,颇有一番儒将的味道了。
济尔哈朗的命令很快传达下去了,大军不要和江宁营军士缠斗,尽快突破江宁营军士的阻击。
可惜济尔哈朗还是想的过于天真了,他也是从内心里面相信满八旗的战斗力的,认为突破阻击不算什么,江宁营军士是阻挡不住的,无非是经过一阵子小规模的厮杀,大军就能够突破了,与代善的正红旗大军会和了。
济尔哈朗不知道,苏天成既然做出来了这样的安排,岂能让两路大军会和,岂能让济尔哈朗轻易的突破阻击阵地。(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八十九章 济尔哈朗的选择(4)'

接近两个时辰的时间过去了,已经接近戌时,济尔哈朗的脸上不仅仅是铁青,还有苍白的成分了,两个时辰的强攻,没有任何的效果,白白增加了一些伤亡,阻击的江宁营军士固若金汤,根本就没有冲出去的希望。
连续两个时辰的时间,济尔哈朗要求将士发起了无数的冲锋,这是实实在在的冲锋,没有任何保存实力的意思,也就是在这两个时辰的时间里面,济尔哈朗领教了明军犀利的火炮,火炮给镶蓝旗的将士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因为前后的夹击,济尔哈朗不得不分出来一部分的兵力,对付从宣州城追击出来的江宁营军士,后面的阻击战斗,一样不乐观,负责阻击的将士损失也是惨重的。到了这个时候,济尔哈朗总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什么皇太极一再强调,江宁营是大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