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孙传庭感觉到热血沸腾了,马上就要征战,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二十章 面对面'
苏天成突然来到京城,朱由检特别的吃惊,没有圣旨,苏天成是不能够离开登州的,可这样无声无息就来到了京城,冒着被弹劾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前途,一定是有什么大事情的,朱由检已经收到了陈新甲的密折,对于陈新甲做出来的部署,感觉到激动,想不到陈新甲做出来了这么大的部署,细想一下,这样的部署也是可行的,无非是讲战役的规模,扩大了很多,朱由检甚至打算,必要的时候,直接给苏天成下旨,要求苏天成带领江宁营,赶赴辽东,至于说战役的指挥,到时候再来考虑,万一陈新甲的部署成功了,那就有可能给予后金鞑子毁灭xìng的打击了。
苏天成来到京城,朱由检很快察觉到了,一定是为了辽东的事情来的,洪承畴提出来了反对意见,和陈新甲、钱谦益发生了冲突,想必洪承畴肯定告知了苏天成,难道说苏天成是来为洪承畴求情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隐隐有些不快了,辽东的事情,是陈新甲直接负责的,一切的安排,也应该以陈新甲的为准,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专程来到京城,谈论辽东的事情,手是不是伸的太长了,难道说在辽东收复了大凌河城,就以为自己有着很大的功劳,对辽东的所有安排部署,都要指手画脚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由检对苏天成的看法有些改变了,若说以前限制苏天成的权力,他的内心还感觉到不安,但这一次,苏天成的所作所为。过分了,令他觉得以前的处理,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也幸亏自己这样处理了。
朱由检一直都认为,苏天成非常的聪明。从殿试高中榜眼之后,表现都是很不错的,明白很多的事理,也不贪功,关键的时候,知道将功劳让出去。特别是自己任命陈新甲为辽东巡抚,苏天成根本就没有过问辽东的事宜,如今到了关键时刻了,苏天成终于忍不住了。
朱由检本不打算见苏天成的,王承恩在一边劝解,说是苏大人既然专程到京城来了。就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够说些什么事情,也好看看苏天成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在王承恩的劝说下,包括内阁首辅杨嗣昌的建议下,朱由检还是决定见一见苏天成。
苏天成进入养心殿之后,发现只有朱由检和王承恩两人,朱由检的神sè很不好。
他已经不在乎这些事情了,自己没有接到圣旨。直接到京城来了,而且是为了辽东的事宜,朱由检肯定是不高兴的,甚至会产生其他的想法,但关键时刻,苏天成不会考虑那么多了,若是完全为了自身的利益,穿越之后,他就不会做出来那么多顾全大局的事情。
拜见之后,朱由检很快开口了。
“苏爱卿。朕没有下旨,不知你为何到京城来了。”
“皇上,臣是为了辽东的事情而来的。”
朱由检的脸sè已经yīn沉下来了。
“爱卿为何这样说啊,朕已经下旨了,辽东的事宜。悉数由陈爱卿定夺的,你忽然来到京城,是不是准备弹劾陈爱卿啊。”
“皇上,臣是蓟辽督师,需要关心辽东局势的,皇上曾经下旨,要求陈大人协助臣做事情,臣到了登州之后,时刻不忘自身的职责,时时刻刻关心辽东的事宜,有些时候,洪承畴也是告知臣一些辽东的事宜,臣这一次到京城来,是因为考虑到局势危机,故而不顾其他事宜,专程来给皇上禀报的。”
朱由检看着苏天成,没有说话,既没有要求苏天成说什么,也没有要求苏天成不说什么,这种未知可否的态度,其实就是最大的否定,意思是苏天成不应该关心辽东的事情了,恐怕苏天成离开京城之后,洪承畴也难以继续在辽东了。
苏天成没有在乎朱由检的态度,尽管朱由检身后饿王承恩,很是着急。
“皇上,臣专门带来了沙盘,恳请皇上恩准,臣与皇上在沙盘上面进行一次较量。”
朱由检很是奇怪,也被苏天成提出来的主意激发了好奇心,禁不住点点头。
太监很快抬进来了一个硕大的沙盘,放在了中间,这个沙盘,就是关宁锦防线以及黑山、义州、广宁、辽河甚至是沈阳的地形图了。沙盘的旁边,摆着不少红sè和蓝sè的小旗帜,还有一副完整的地图。
朱由检有些好奇,快步走到了沙盘前面,仔细的看着沙盘。
“皇上,这个沙盘就是辽东的整个地形,不过突出了关键地方,臣想着和皇上玩玩沙盘游戏,这里有红sè和蓝sè两种旗帜,其中红sè旗帜代表我大明军队,蓝sè旗帜代表后金鞑子,每一面的旗帜代表一万人,臣略知辽东部署,代表蓝方。”
朱由检仔细看了一会,脸上露出了笑容。
“好,朕和你玩玩沙盘游戏。”
好奇的王承恩,也跟在朱由检的后面,看了好一会的沙盘。
第一次的对抗开始了,各种旗帜被插在沙盘上,开始逐渐的移动。
慢慢的,朱由检的脸sè开始变化了,半个时辰之后,沙盘上的红sè旗帜,绝大部分都被蓝sè旗帜包围了,剩下的仅仅是宁远和山海关两个地方了。
朱由检很快反应过来了。
“苏爱卿,这不能够算,朕知道战役的部署,你也是清楚的,若是后金鞑子清楚了部署,这场战斗,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够取胜的。”
“皇上,臣刚才摆出的步骤,后金鞑子并不知道相关的部署,只是在厮杀的过程中,及时的做出来调整,需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后金鞑子的总指挥足够的聪明睿智,臣以为,如此大规模的战斗,皇太极一定会亲自指挥的,皇太极能够做到这一点,若是真的出现了沙盘上面的情况,我大明危矣。”
苏天成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来了奏折。
“皇上,这是臣的分析,恳请皇上阅览,臣无意干涉辽东的事宜,可臣绝不愿意我大明军队在辽东遭遇灭顶之灾,此次辽东边军征伐后金鞑子,乃是我大明主动进攻后金鞑子,战役至关重要。”
苏天成说的很是严重。
朱由检的神情也变得严肃了,接过了奏折,仔细看起来了。
很快,朱由检的脸sè开始发白,这份奏折,是苏天成jīng心准备的,对于辽东的部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弊全部都陈列出来了,其中以关宁锦防线为诱饵的战役部署,辽东可能遭受的损失是最大的,甚至超过了天启二年王化贞的那一次惨败。
朱由检一直站着看奏折,忘记了回到座位上。
半个时辰之后,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爱卿认为,陈新甲的部署,存在巨大危险,可后金的皇太极,不一定知晓这等部署,难道奇袭的策略不可行吗。”
“皇上,臣没有否定奇袭的策略不可行,但要看是什么环境,关宁锦防线,于我大明至关重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奇袭方式,都不能够动摇关宁锦的防御,此次陈大人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关宁锦防线尚有八万将士守候,反观后金鞑子的兵力,若是皇太极下定了决心,可以达到二十万人的兵力,兵力的比对方面,我大明没有多大的优势,故而臣以为,皇上定下的年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的策略,是非常准确的,一步一步来,皇太极恐怕是难以下这么大的决心的,毕竟他要护卫沈阳,但若是准备直接进攻沈阳,则必然引发难以控制的大战,皇太极孤注一掷,换位思考,皇太极若是弃沈阳于不顾,全力攻占大凌河城、锦州、宁远和山海关,臣以为,只要皇太极拿下了大凌河城与锦州,陈大人率领的大军,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了,不仅不可能占领沈阳,回撤的路线也被完全封堵。”
朱由检频频点头。
“爱卿说的不错,这等的部署,的确存在巨大危险,朕看了爱卿的部署,稳扎稳打,前后都能够呼应,看来的确是有道理啊。”
“臣亦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故而专门进京,禀报皇上,臣还是那句话,无意干涉辽东征伐事宜,一切听皇上定夺。”
朱由检看着苏天成,忽然开口了。
“苏爱卿,朕看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你来担任统帅如何啊。”
“万万不可,皇上,臣离开辽东一年多时间了,辽东诸多的变化,臣不是很清楚,陈大人在辽东,一直都在为进攻后金鞑子做准备,也是信心十足的,这主帅非陈大人莫属,臣只是觉得,皇上可明确提出要求,严令陈大人按照战役部署实施,如此可保证进退有余。不管是不是取得重大战果,能够主动进攻后金鞑子,都表明了皇上剿灭后金鞑子的决心。”
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苏天成改变了朱由检的看法,这的确不简单,可这里面,苏天成耗费的心血,是巨大的,在登州反复研究,来到京城的路上,一直都在揣摩,正是因为充足的准备,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正文 第八百二十一章 廷议'
苏天成回到家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便赶回登州去了。
其实他已经预料到,陈新甲带领边军,征伐后金鞑子,结局很有可能不好,但只要关宁锦防线按照他的部署来固守,就算是陈新甲一败涂地,问题也不是太大,至少后金鞑子无法攻下大凌河城、锦州城,无法威胁到辽东,如此的情况下,自己对旅顺发动攻击,必将令后金震动,令皇太极大为惊恐。
至于说皇上要求他带兵征伐后金鞑子,这样的事情,苏天成是不会干的,他很清楚,皇太极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次的进攻,辽东的军士调整,肯定会引发后金注意的,而且皇太极不可能没有情报网,有一点陈新甲的担心是正确的,那就是大量进入到辽东的汉人,不一定都是那么单纯的,其中有后金鞑子的眼线,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辽东的一切举措,都有可能被皇太极得知,陈新甲大量的调集粮草,精明睿智的皇太极岂会无动于衷。
有些事情,只有遭遇了血的教训,才能够从教训之中,吸取到经验,苏天成想到了一个故事,说是这失火的家里,感谢前来帮忙救火的人,但往往忘记了提醒他注意家里有失火危险的人,穿越之前,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遇见洪灾或者是火灾了,那些涌现出来的救护英雄,被大肆的表扬,但前面提出来治理隐患措施的人,被忘记的干干净净,没有谁会注意到他们,既然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那就让这一场的教训早点来临。
和皇上的交谈,苏天成完全能够感觉到。皇上对这一次的征伐,有着极大的信心,而且心目中领军征战的主帅,就是陈新甲,尽管说陈新甲有关征战的部署,漏洞百出。带有极大的危险,但这样的冒险举措,与皇上的心思是相似的,如此的情况下,皇上对陈新甲的期望更大了,自己提出来了反对意见,要不是准备充分,根本就无法打动皇上,就更不用说到辽东去担任主帅了。
苏天成还想到了。根据渠清泽搜集来的情报,在辽东存在一种思潮,那就是贬低江宁营,贬低自己,其中以钱谦益为代表,总是想着处处抹掉江宁营与自己在辽东的影响,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这种心思,弥漫在辽东。有着极大的危害,很有可能导致征伐后金鞑子的战斗崩盘。
苏天成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准备发动的对旅顺的进攻,规模远远大于辽东的进攻,产生的影响。远甚于辽东的进攻。
来到登州之后,之所以要组建水师,之所以不惜一切的代价,苏天成想到的就是从登州向后金鞑子发动进攻,两相比较。就算是自己准备充分了,从辽东对后金鞑子发起进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毕竟后金的都城就在沈阳,皇太极登基,建立了大清国,定都在沈阳,这里就是后金的核心地带,需要严防死守的,哪里说攻破就可以攻破的。可从登州发动攻击,效果完全不一样,这叫做钝刀子割肉,给予皇太极的,是刻骨铭心的痛楚。
进攻旅顺的计划,苏天成更是不会泄露出去的,他不敢保证,皇上能够守口如瓶,不经意之间透露出去了,江宁营就要付出更大的牺牲。
内阁大臣悉数集中在养心殿。
已经是四月上旬了,这一次需要讨论和定夺陈新甲提出来的战役部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进攻了,必须要讨论出来具体的作战部署了。
杨嗣昌带着众人进入到养心殿的时候,内心有些复杂,辽东准备开展的进攻,迄今为止,是绝对保密的,不准有丝毫的泄露,陈新甲有关战役部署,他也仔细看过了,总觉得有不对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关宁锦防线的守卫和防御,是不是太薄弱了。
养心殿外面,锦衣卫守着,不准任何人靠近。
“今日商议陈新甲提出来的战役部署方案,诸位爱卿要言无不尽,此次征伐,关系我大明能够狠狠打击后金鞑子,至关重要,朕不多说了。”
按照道理,首先开口的,应该是杨嗣昌,但先前内阁大臣商议之时,杨嗣昌已经提出来了,众人都说过之后,他最后说。
首先开口的是唐世济。
“皇上,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的战役,乃是我大明教训后金鞑子的最好时机,臣以为,陈大人熟悉辽东的情况,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具体的战役部署事宜,还是以陈大人的意见为准,这样也能够便于前方征战,主帅更好的做出来部署和调整,历史上的教训是很多的,皇上定下了战役的任务,其余事宜,交给陈大人自行决定,故而臣以为,陈大人所提出来的作战部署,完全可行。”
唐世济不经意的看了看上首的杨嗣昌。
“至于说江宁营都指挥使洪承畴大人,若是不服从陈大人的调遣,臣的建议是,朝廷将洪承畴调离辽东,免生祸端。”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其实他也在思考,究竟该如何的决策,目前为止,他内心还没有完美的方案,眼下需要看看内阁大臣有着什么样的建议。
傅冠、薛国光、刘宇亮、刘宗周等人都开口了,这一次刘宗周还是比较聪明的,同样认为陈新甲身为主帅,应该是全面决定战斗的部署。
众人都说之后,还剩下杨嗣昌。
“皇上,臣以为陈大人的战役部署,基本是可行的,不过有关辽东的防御部署,存在一些问题,关宁锦防线,于我大明来说,至关重要,这么多年过去,后金鞑子无法逾越,陈大人所提出来的防御方案,倾向于以前的局面,那个时候后金鞑子嚣张,边军只能固守山海关和宁远,阻止后金鞑子于关外,但辽东的局势早已经发生变化了,如今的局势乃是固守大凌河城、锦州城,这样令山海关和宁远更加的稳固,如此才是最好的办法,尽管说陈大人带领大军征伐后金鞑子,但辽东的防御,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
说完这些之后,杨嗣昌同样看了看唐世济,从容开口了。
“臣以为,洪承畴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经验,大战之时,还是应该留在辽东,若是有关战役部署方面,存在分歧,这是好事情,众人可以商议,拿出来更好的办法,战场瞬息万变,临济决断的事情,数不胜数,关键时刻,洪承畴还是能够发挥出来作用的。”
养心殿里面很是安静,杨嗣昌和唐世济的意见不统一的事情,不止一次的发生,这没有什么稀奇的事情,自崇祯九年以来,内阁相对固定,人员的调整也不是很多,这标志着大明王朝正在逐渐的走入正轨,以前那种时常更换内阁阁臣的事情,不会出现了。
从内阁的意见来说,唐世济是占上风的,同意唐世济意见的偏多,先前内阁议论的时候,不少内阁大臣就认为,不应该过多的干涉陈新甲,让陈新甲有着更多的施展空间,若是陈新甲在前方征战,后方不熟悉战场上的情况,发号施令可能令陈新甲无所适从。
尽管杨嗣昌是内阁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