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枭-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贼曹,此番却是要向你贺喜了,府君今日唤你前来,可是有一件大好事。”

    “恩?”

    见到楚逡忽的笑语晏晏的这般对他道了一声,猛然间,赵旭却也不由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

    而见赵旭露出一脸不解迷茫模样,跪坐在主坐的太守李参呵呵一笑,便也不由对赵旭直言道:“自从五月赵郎你被本太守征辟一来,巡视郡县,捉拿盗贼,可谓兢兢业业。

    以至现在郡中百姓也做诗赞你,说‘贼曹赵郎,射虎追赃;护卫郡县,贼不敢张!’由此,也可见你的功劳。而我既然身为这陇西太守,身负进贤劝功的职责,那么对于你的功劳,自然就不可不褒奖。

    前不久,襄武的县尉因病辞官,使得县尉之职暂缺。所以我便向州中表了你为襄武县尉,主襄武兵事、贼事。”

    “下吏,下吏拜谢府君。”

    听到自己竟然被提拔成了襄武县尉,即便以两世为人,可赵旭的脸上依旧露出了一抹难以掩饰的喜意。

    他做贼曹数月,已然达成了所期待的扬名州郡,接下来转任县尉,在天下动荡之前熟悉军事、兵事,自然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一时激动,便也不由行以稽首之礼,拜倒在地上。

    “哈哈,无需如此,无需如此。你兢兢业业,这职位本就是你应得的,无需谢我。”

    “若无府君提携,下吏焉能有今日。府君之恩,下吏永不敢忘!”

    “哈哈,你呀。”

    李参听闻此言,脸上笑意却是不由更浓。没有人不喜欢‘知恩图报’的下属,故而接下来面对赵旭,李参也不禁道了好一番循循善诱之言。

    “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且下去吧,准备准备,三日后便前往上任。”

    “诺!”

    闻言再行了一拜礼,神色恭谨的赵旭便也就缓缓的退出了厅堂。

    而堂上目送赵旭远去的背影,李参抚着下巴上的长须,神情却也不禁显得有几分自得。

    ……

    “贼曹,今日与贼曹一别,它日相见以不知何时。下吏等唯祝贼曹前程似锦,公侯可期。”

    “谢汝等吉言了。”

    看着前来为他送行的梁勇等人,赵旭哈哈一笑,便也不由仰头饮尽了杯中之酒。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共处一郡,它日总能相见,汝等也无需做小女儿姿态。人生一世,来此一遭,当多加奋勉,使之不枉此生。

    好了,便也无需再送了,就此别过吧。”

    言罢,却是带着赵晆、马循、莫讷等人丝毫不留恋的策马远去。

    而狄道城外,梁勇等故吏看着赵旭奔驰远去的背影,相视而顾,心下却也不由怅然若失。

    “贼曹不比我等,非是池中之物啊!”

    ……

    从狄道去襄武,必不可免的要从鄣县经过。

    所以当赵旭他们一行人回到了鄣县时,着实也不由受到了县中亲近乡人的热烈欢迎。

    襄武县尉,虽说只是一个下县的二百石小官,之比赵旭现在的俸禄也就每月多发了三斛粮食,可这职务到底是官而不是吏了。

    更重要的是赵旭如此年轻就能做到这个职位,那么它日成为千石之令,也有所可期。

    是以在相隔数月再度见到自己的父亲之后,赵权这个做父亲的也不禁难得的当着众多乡人的面大肆称赞了一番自己的儿子。

    “吾儿胸怀大志,它日定能光耀我赵氏门楣!”

    到底乃是官本位的时代,光宗耀祖,改变自己所处的阶层,做官自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因如今,即便父亲赵权和母亲李萱都已经数月不见自己的儿子,可为了不耽误儿子前程,在家中仅仅逗留了一日时间,赵旭便也就被自己的父亲催促着前往上任去了。

    鄣县和襄武两县相邻,父母身体有康健的很,赵旭对此自也没有做什么小女儿姿态。

    向父母家人告了一个别。而后,赵旭一行人便也再度离开家乡,策马只用了一日时间,便也就赶到了家乡临县襄武。

    襄武,这是一个正好建设在渭水之畔的城池。它与汉阳郡的獂道县城相距不过就十余里,中间可谓只隔了一道渭水或是说落门水(襄武、獂道都地处落门聚上游)。

    数十年前,凉州羌人作乱,为了暂避羌人兵锋,朝廷曾将陇西郡治置于襄武数年。可后来随着羌人被平定,陇西郡治便也就再度搬到了狄道,所以这短暂的辉煌并没能为襄武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这依旧是一个人口还不满万的小县,并且在境内同样有着为数不少的羌人。

    所以严格来说,此地和枹罕相比,倒也真的没什么太大差别。

    是以赵旭一行六人在来到此地后,便也就没做过多耽误,直接便就去了官署报到。

    “赵郎,久仰久仰。实不相瞒,郎君的大名本官也真的是早有耳闻。郎君担任贼曹时,据说将郡治狄道整治的是贼影无踪。此番郎君来到我襄武担任县尉,可也真的是我襄武百姓之福啊!”

    官署堂上,襄武县长张勉看着雄姿英发、相貌堂堂的赵旭,印象分倒也不由打了一个十足。

    而那堂下,本着‘人敬我我敬人’的赵旭,听到自己的这位顶头上司这般夸耀自己,自也不由有礼的道了好一番谦虚之言。

第30章 赴任襄武() 
“县尊出身名门,见识广博,非下官可比。日后,下官定也以县尊马首是瞻。”

    东汉,地方郡县长官的权力被大大增强。想他这等县尉,虽说在名义上有着执掌县中兵卒的权利。但实际上,县尉却还郡中掌兵的都尉一样,大部分时间就是一个摆设。

    除非说县长本人没有什么背景,性格上还比较软弱,否则县尉根本就别想和县长争权。

    两人初次相见,襄武县长张勉的性格如何赵旭一时还看不出。

    可有一点赵旭却是知道,自己的这位上司出身弘农(桓帝年间,张奂因为破羌有功,将自己的家族由敦煌迁到了弘农),乃是凉州三明张奂的同族子侄。

    单单这一点,赵旭便明白,自己招惹不起这位上司。

    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到赵旭这个年轻人竟然如此的识时务,县长张勉呵呵一笑,也不禁显得十分满意。

    说实话,虽说他的伯父张奂乃是因战功而名扬天下。可作为一个世家子,张勉对于这些个只靠蛮力的武夫还是比较看轻的。

    毕竟不是每个武夫都能像他的伯父张奂那样,精通经义,讲诵儒经,允文允武。

    不过既然在陇西边地做过一段时间的官,张勉自然也明白在这等边地拳头要比诗书管用得多的道理。郡守李参将赵旭作为爪牙使得狄道大治,作为襄武县长,张勉自然也愿意效仿这一点。

    是以在笑着与赵旭交谈了一段时间后,张勉便也就不由遣人将县中的县丞、功曹、主簿、廷掾、主记、少府、游缴、议曹、贼曹、闾师等县中大小官吏全部叫到了堂上。

    然后就开始为赵旭一一介绍起这些人。

    先说县丞,这个年仅四旬的男人倒是和郡中的郡丞一样,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摆设,平平无奇,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足以一笔带过。

    而至于余下的廷掾、主记、少府、游缴、议曹、贼曹、闾师等县中百石小吏,说实话,一个个也都是普普通通。一圈下来,赵旭虽然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可对于这等平庸之辈,心中却也着实没有什么兴趣。

    故而这众人之中,唯一值得一提的,便也就是功曹和主薄两人了。

    先说县功曹廉熹,此人倒是和郡功曹李恪一样,都是当地大族出身。

    其人先祖廉褒,乃是前朝成帝时右将军,赫赫有名的汉家大将。

    至于主薄严正,此人乃是汉阳郡西县人。其人出身并非什么豪强大族,不过据说品行刚直,曾在汉阳郡中任过职务。后来因为开罪了上司,而被贬到了这襄武县担任主薄。

    众人之中,唯有他们两人给赵旭的印象最为深刻。

    一个出身豪强,谈吐有礼,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一个身着布衣,铁面威严,不苟言笑,让人望而生畏。

    不过不管怎样,此时这些人对于赵旭的态度都还是不错的。

    赵旭年纪轻轻,出身郡中豪强,身上却还没有那种年少得志者令人厌恶的傲气。襄武县中的这些个官吏,自然也是乐得和赵旭交好。

    是以接下来,这襄武县的一众官吏倒也不由气氛活跃聚了个餐,欢迎了一番前来赴任的赵旭。

    ……

    “公子您回来了。”

    襄武县中那处专门为县尉准备的小院,马循等人看着从官署中回来的赵旭,也不由笑着问候起来。

    “二郎,你知道吗,我听说这襄武县中足足有一百多县卒。现在二郎你成为了这襄武县尉,岂不是说着一百多县卒都成了二郎你的手下,听从你的调遣了。”

    “怎么,你想做什么?”

    看着激动不已围上了的赵晆,赵旭对这个好显摆张扬的族兄也不禁感到有些无可奈何。

    因而再将马匹交给赵骐,让他牵到马棚里去后,还不等赵晆回答,赵旭便不乏严肃的道:“我虽然身为襄武县尉,可县中县卒却并非是我的私兵部曲。

    县尊张君,乃是大族子弟,你万万不要打着我的名号仗势欺人。否则被县尊怪罪,我也帮不了你。”

    “二郎瞧你说的。人皆有变,都过去这么久了,你怎么还拿老眼光看我。”

    被这般当众‘耳提面命’的说教了一番,赵晆脸上也不禁显得有些不快。可这种不快却也仅仅只是一瞬,一想到赵旭此时已然执掌了这县中的百余县卒,也曾有一个将军梦的赵晆便就不由腆颜堆笑,再度言道:“我听说这县尉最重要的职责便就是备盗。

    现在宿麦都已经种下,农活都差不多忙完了,时节马上也就要入冬。而每到入冬,便也就是盗贼最多的时候。所以说现在也正好是操练县中那些县卒的好时机了。

    我又听说这襄武县中尚且还缺一个百将,所以……”

    “所以别晆你想要做襄武百将?”

    “呵呵,二郎你果真是一点就透。你现在都已经是襄武的县尉,肥水不流外人田吗。再说,不就是一个百将吗,这些日子来,我什么贼人没有见过。

    做好一个小小百将,定然也是不在话下。”

    “小小百将,呵!”听到这话,赵旭也不由被其气乐了,“你说的到简单。百将虽官职不大,可却也是正儿八经的百夫长,比二百石。

    我的官职才不过二百石,哪里有资格任命百将。不过,若是别晆你真的愿意出一份力的话,我倒也是能帮你。”

    “哈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二郎你不会不管我。”

    大喜过望的赵晆此时真的也是变得机灵多了。二话不说,先是为赵旭倒上了一被浆酪,紧接着便就取来了一个湿毛巾,好让身上有汗的赵旭擦擦汗。

    “呵呵!”赵旭见此,苦笑不得。

    接过了赵晆递来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然后看着一脸期待的赵晆,便也不由道:“什长,我让你做什长,好不好。”

    “啊,什长!”

    这军中有句话,叫‘什长带长,不是长’。虽说什长手底下的确也管着几个人,可论起待遇,却也并不比普通士卒有多大区别。

    赵晆这一身本领虽说在赵旭看来平平无奇,可只要他愿意当兵,单从他识字这一点上做个什长便也就是绰绰有余的。

第31章 县卒() 
所以听到赵旭这么说,赵晆也不禁是满脸的不情愿。

    “这什长的职务也太低了吧。百将我做不成,做一个屯长,管五十人也是好的,也比当什么什长强啊!”

    “就是什长。屯长虽说我也能任命,但这个职务乃是莫讷的。你要觉得武艺能比得过莫讷,屯长的职务便就是你的。”

    “莫讷!”

    听到赵旭将莫讷拿出了堵他的嘴,赵晆也真不由呐呐无言了。

    相识了这么久,莫讷的武艺如何,赵晆心中自然有谱的很。别说一个他了,就算把三个他绑在一起,那也打不过莫讷那凶人啊!

    不过一想到百名县卒之中可以任命两名屯长,当即他也又不死心道:“莫讷做屯长,我的确没有意见。这官职吗,有德者居之。呵呵,我也不介意和莫讷他并列屯长的。”

    “行了,看看你的样子,挑三拣四的。不是我说你,你扪心自问一下,就你现在这个样子,当了屯长你手下的人能服气你吗?

    路要一步步走,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你是我的族兄,我又岂能亏待你。就先做你的什长,若你真的是比马循等人表现的要好,我又岂会不提拔你。”

    或许是做官做得,赵旭现在说话变得越发富有威严。

    因而将他如此,赵晆便也知道闭上了嘴巴,然后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应了一声“诺”。

    “好了,这话我就说到这,剩下的你好好想想。前些日子我给你的那两本书也别囫囵吞枣看一遍了事,认真体会体会。”

    “诺!”

    不敢再说什么,赵晆点了点头,便也就退了下去。

    而默然看着退下去的赵晆,赵旭摇了摇头,饮这桌子上的那杯浆酪,思绪便也不由飘到了明日该如何操练县中的那些个县卒身上。

    ……

    翌日一早,赵旭穿戴好衣袍,配着官印绶带,乘骑这骏马,便也不由带着赵晆、马循、莫讷等一行人去了县中用来操练县卒的那处大校场。

    “快,集合,集合。赵县尉来了,二三子,都快些集结起来!”

    早就听说自己县中要来一个年轻人做县尉。所以当赵旭一行人来到这里,守在校场门口的几个老卒倒也顿时就认出了赵旭的身份。

    可这用处显然不是很大。

    纵然这些老卒此时大喊大叫着想让所有人集合起来,可足足过了一刻多钟,县中的百余县卒方才慌慌张张的来到了校场之上。

    见此一幕,赵旭的脸都不由黑了。

    都说汉代注意士卒的军事训练,讲究什么“非教士不得从征”,并说汉代每年都会对士卒进行都试检阅,边郡太守们每到秋季农闲的时候,率领万骑巡察防务情况,并实行边塞秋射,对士卒进行考核。

    但这些制度其实都是西汉前朝的制度,自从汉光武帝中兴汉室,将征兵制为主的大汉军队逐渐演变为以募兵制为主之后,都试秋检制度早也就被废除了。

    所以现在不管是京师兵马还是地方州县之卒,战斗力都普遍低下。

    这一点,甚至就连他们西凉都不例外。要不然前些年和羌胡作战的时候,张奂也就不会少数民族中征召上万义从兵马来协助他平乱了。

    两汉民风尚武,这话真的是一点不假。

    可自从地方豪强和世家势力逐渐做大,对地方掌控力度一步步减弱的中央政府,自然也就不可能让帝国的军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了。

    因而若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所谓的党锢之祸,表面上看似是阉党和士族之间的斗争,可根上却还是皇权和地方的斗争。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这等涉及国本的事情却也依旧轮不到他赵旭来操心。

    他算什么,不过就是一个下县的小小县尉,两百石的微末小官,哪里配操心这等事情。

    现在他的任务,也就仅仅是在这段时间操练好这群怎么看也上不了台面的县卒。然后不至于在冬季这等盗匪多发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