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赝品-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对自己有信心嘛!”我顿了顿说道。
    “河东这地方,守成有余,攻取不足,且北方受契丹人压迫,需要耗费大量的军费支出,两翼皆为大山环绕,除了晋中与晋南地势平缓适合耕作以外,其他地方实在不值得一提,加上自太宗伐北汉之役后,河东路人口急剧减少,兵源也是不足,王爷如果要经营此地的话,怕不是一年半载所能见效。”郭利用分析道。
    这倒也是实情,可是赵元礼经营清源军七年,竟然拥兵二十万,我真有点儿怀疑这些人都是从哪里拉出来的,难道说整个晋中三分之一的男子都出来当兵了么?
    接着郭利用又说道,“赵元礼在清源军视事时,虽然算不上英明,却也是中庸之主,再加上朝廷重视防御北疆的契丹人,每年都会拨付大量的军费,因此晋北的军费,几乎占到了天下军费的三分之一有余!赵元礼在经手时克扣了不少,才养得起这只大军!”
    “清源军的实力究竟如何?”我对这个问题也有些感兴趣。
    当初在攻打阳凉南关地时候。我依仗着重火器将城门给炸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服了胡云等人,基本上没有打什么硬仗。而后来夜入南关,又没有遇到大规模的反击部队,再后来郭利用听命交出了兵权。阳凉北关的大军纹丝儿没动。因此真地没有跟清源军实实在在地打上一场。
    自然对他们的真实战力不甚清楚,此时问起郭利用来,也是想知道以河东路的财力物力,究竟能够养兵几许?
    郭利用苦笑一声道,“让王爷见笑了!其实说老实话,我地七万大军。能够动用两三万就不错了,其他地人尽是些老弱病残,打仗地时候不拖大军的后腿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指望他们打胜仗?在三晋。真正能够打仗的队伍只有一支,就是那三关五寨的守军而已!”
    汗!我顿时有些惭愧,原来郭利用看起来人多势众,原来只是一只纸老虎啊!怪不得赵元礼窝在晋中不敢出来,一遇到风吹草动就将大军堵在家门口严防死守,想来他自己也是清楚的,这样的人马拉了出去也只有丢人现眼而已,当不得真地!
    “那对于清源军,你可有什么建议?”我很快便想到了这个问题,既然清源军中大部分都没有战斗力,我又该如何安排他们这些人手呢?
    “裁撤!”郭利用的回答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字。
    我皱起了眉头问道,“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我要的是详细的可行地方案,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我将此事交给你来做,你会如何处置呢?”
    郭利用不慌不忙地从袖筒里面抽出一卷丝帛来,双收捧到了我的面前,微笑着回答道,“末将早有建议,只是不知道会落在谁的手中罢了,如今诚心献给王爷,还望王爷能够采纳!”
    原来是有备而来啊!我慎重地将卷轴揭了过来,有些迫不及待地一点点展开,就这么站在寒风之中看了起来。
    卷轴上面的字体圆润有力,题目便是《河东攻略》。
    我一看心中立刻有些好笑,听起来倒像是网络游戏的攻略一般,再看时,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条陈在上面,蝇头小楷非常之工整,便认真地看了下去。
    只看了第一条,我便觉得郭利用此人如果不好好利用一下,实在是对不起他父母给他起的好名字了。
    “煤铁之力,解盐之利,自当通行天下,则三晋可聚天下财货矣。”
    下面几条提的也非常之中肯,比如同契丹人在北疆互市,以日用品换取契丹人的良马金银等物,还有一些针对军政弊端提出来的改进意见,看了之后我似乎觉得这些意见是专门为我而写的一般,于是感到有些惊奇,便问道,“郭兄,你这条陈,莫非是专门为我写的不成?为何每一项上面都似乎是以我西北为出发点?可是看这笔墨字迹,又像是陈年旧物啊!”
    郭利用顿时笑了起来,“这条陈确实是几年以前草就,只不过当时党项李氏称雄西北,我也是以之为出发点来写的条陈,却没有想到几年之内,王爷你平了党项,又占了关中,大军将整个西北尽收囊中,因此这条陈献给王爷你,倒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莫非郭兄想过投奔党项李氏不成?”我顿时有些惊奇,心道这郭利用还真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居然想过投靠党项人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幸我将李继迁给干掉了,否则这世上岂不是又多了一个铁杆儿汉奸?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有些骄傲了。
    事实上,投靠外族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人不少数,西汉的时候就有个宦官中行说向皇帝兜售自己的方略,结果不为所用,后来便投奔了匈奴,将汉朝打得稀里哗啦,若不是后来汉武帝横空出世,靠着一群不世出的将领,将匈奴人打了回去,这小子没准儿真能打到长安也说不定的。
    还有党项人李继迁的周围也有不少汉人智囊,看来大家的大汉族本位思想还不够严重啊!如果想要真正地将我的事业做大做强,这个宣传的力度是一定要加强啊!我顿时走了一会儿神儿,想着将报纸办到河东路来。先从思想上将大家地意见统一起来,什么事情就都好办了!然后再将这种理念逐渐向各地渗透,让天下之人都接受我的政治主张。到时候水到渠成,我只要登高一呼,天下大事可定矣!
    呵呵。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侵略吧,我乐呵呵地想道。
    无可否认。我想要经营山西,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的家乡,从前世地因缘上有种无法割舍的深厚感情,更是因为我深知这里有世人还不了解的各种资源,能够使我地经济及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地各种重要资源!
    “一定要将三关五寨收入囊中才行!”我心中暗暗地思量道。
    不将三关五寨拿下,我就得不到一个完整地山西。也无法防备随时可能南下的契丹人大军,虽然我现在已经有独自与契丹人开展的实力,可是绝对不应该将自己的精力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屠杀与争斗上,与那些低劣的游牧民族争夺那么一点点可怜地食物和领土。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目光,应该放的更远一些,我们地角度,应该看的更广一些,我们的起点,应该站的更高一些!
    “郭兄,你认为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先做什么?”我突然问郭利用道。
    “正名!”郭利用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正名?”我有些诧异地问道。
    “不错!”郭利用点头答道,“如今王爷你虽然统御西北大军,实力雄厚,但是在名义上,依然是朝廷的藩王,不可能不考虑到朝廷对您进入河东路的看法,如今楚王作乱,与朝廷的大军激战于洛阳以东的汜水关一带,双方无暇北顾,正是王爷你的大好时机,只要趁这个时候要挟一下朝廷,将河东路正式划归您的统御范围,就得到了正当的进入理由!即便是以后朝廷有了时间顾及这里时,您已经占了道义上的优势,形势就大不相同了!”
    “嗯,名不正则言不顺!郭兄你此言非常在理!”我点头道,“接下来如何?”
    “收取三关,巩固边防!”郭利用回答道。
    这一句话深得我的赞同,然而我也有些顾虑,三关五寨的将领,可以说对事业非常忠诚,契丹人大军历次南下,都被他们给死死地阻挡在关外,而且我也与他们有过多次的合作,如果我亲自去跟他们谈这些事情的话,感觉上有些不知道如何启齿,也担心一旦双方无法达成意向后,大家的面子上都不太好看。
    我需要一个代言人啊!而且是同三关将领们比较熟悉可以谈到深层次问题的同级将领。
    “末将愿意走一趟三关,为王爷将大事说定。”郭利用很有把握地对我说道。
    转念一想,郭利用果然是非常合适的说客人选。
    首先他在清源军中待的时间很长,同晋北三关的将领们有过多次接触,非常熟悉,其次这个人的头脑灵活,思维缜密,有成为一名政客的重要要素,去做这个说客正好可以体现出他的人脉与灵活性。
    既然要为我做说客,那就得给他一个合适的名分,可是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官职?是军职?还是地方长官?这个一时之间我还真的无法确定,于是便向郭利用征求道,“眼下河东路的官职,除了并州与晋州的刺史已经由郑途与石崇义两位大人兼任以外,其余的官职,郭兄你可以任意挑选,在这个问题上,我还真不好限定了你的才能的发挥。无论是军职还是地方官,你尽管开口,回头我给朝廷上一份表章,让吏部行文下来确认便是。这样的话,你去三关也好有个正当的名义。”
    郭利用也没有怎么客气,想了一下后便说道,“若是沿用旧的官职,则显示不出王爷你开拓进取的决心,我觉得不如增设一个新的官职,让人耳目一新,也好让三关众将体会到王爷你经营河东路的意图来,这样会增加很多说服力!”
    “不错!你这个说法值得推敲!”我听了郭利用的意见后,顿时觉得有搞头,只有将西北军所辖之地的官职变得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够增加全体官员们心向平西王府的凝聚力,可怜我以前怎么就没有考虑过,真是失策了。
    于是我便任命郭利用为河东路布政使兼任璐州刺史,立刻赐予全副仪仗,将布告发往三晋,同时行文给吏部报备此事,让他们批复,文书上面的口气很平淡,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意向来,只是简单地说了任命之事,既没有让朝廷承认,也没有索取相应的信物。
    郭利用领受了新的官职后,带了些近卫,直接向北王三关五寨的方向赶去了,这一次的名义是赴任后视察所辖疆域,整顿地方吏治,顺便安抚边防。





    第十八卷 河东攻略 第十一章 吃饭问题
     更新时间:2009…7…3 17:45:01 本章字数:5280

    平定军那面,虽然投了河北军,但是人马驻地都在当地,并没有一下子涌入河北去,据我的猜测,他们的首领应当是考虑自己的权力是否会因为前往河北后被削弱,以致迟迟不能够做出决定。
    而我则考虑到平定军的驻地就在阳曲东部不远,大军来往,也不过是三四日便可到达,他的存在对我在河东路的统治,始终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应当妥善地解决掉才是。只是如今他们在名义上已经归属了河北军,我投鼠忌器,多少得给曹彬留些面子,因此就不能直接采取暴力手段来对付他们了。
    “怎么处置,确实得好好考虑一番。”我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只好先将这个问题给搁置下来了。
    接收防务和政务是个非常烦琐的过程,我自然是懒得去费脑筋的,索性一股脑儿将这些琐碎事情都扔给了石胖子,自己跑到了新成立的西北讲武堂阳曲分院里坐镇。
    最初的时候,这里跟西北讲武堂刚成立的时候差不多,让一群丘八哥们去学文化,确实比较令人头痛,好在西北讲武堂已经步入了正轨,教官和老兵们也都富有经验了,此时带起这些刺头儿来很有一套,不用我去操那个闲心。
    实际上,我情愿没有接收这么多的人马,郭利用手下的六七万人,再加上胡云的人马,以及从各地散落的慢慢归附过来地人马。粗略地统计也有十一二万人,这些人的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一张张嘴吃起东西来可一点儿也不含糊。才接管了不到半个月,就吃掉了我几十万两白银,心疼啊!
    半夜睡觉起来。我都是梦见一张张的血盆大口。狂暴而迅猛地吞噬着我那来之不易地可怜的家底儿。这么下去可不行啊!
    经过半个月的考察之后。我决定还是得对这些军队进行整编,将人马缩编为三万左右,保留其中地精干力量,而将冗余地部分裁撤下来,效仿当初在西北屯田时所采取地政策,将这些人补充到农业建设当中去。
    根据河东路的特殊情况。也可以考虑依靠军队富余人员来建设钢铁及煤炭产业,兴办盐务,扩大制造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养活自己快速发展的目的。
    发展产业化建设。一是要有资源,二是要有人员,三就是要有银子,这三样缺一不可。目前的河东路,除了解州地盐业是个肥差外,其他还真没有什么赚钱的产业,主要还是以农耕为主,且灾害较少,农民相对富裕一些,对于放弃土地进行工场劳作的意愿也比较低,如果不是我可以拉出来近十万人马组织大规模生产建设的话,还真有些头痛这些劳动力从哪里来。
    启动资金地问题,我看了一下清源军节度使府中的库存,基本上都已经光了,显然是为了养活军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发动叛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从这一点上来看,赵元礼确实不适合统领一方,更不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家领导人的条件,所以他的败亡也是意料中事。
    “看来只好向宋迪小老婆借钱了——”我愁眉苦脸地盘算道。
    不过很快地,朝廷的特使来到了阳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特使并非是代表皇帝,而是受宰相吕端所派,前来讨要解盐税务中的盈利,以解同楚王作战中耗费巨大的燃眉之急。
    “呵呵,他这也是没有办法了,否则是不会厚着脸皮来要这个钱的!”听到石胖子向我报告情况后,我只是笑了笑。
    吕端是什么人,石胖子可能不知道,但我是最清楚的。若不是担当起这个宰相,也不至于为了些银子的事情,拉下一张老脸来向我要钱。
    虽然解州的盐务向来都是朝廷用来支出军费的一个大头,可是自从楚王的大军攻占了洛阳之后,朝廷的势力再也无力跨越太行山,进入晋南,若不是我的大军将楚王的北上意图粉碎,这解州的盐池恐怕已经在为叛军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进入河东路是对朝廷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当然,这是从损人不利己的观点上看问题。
    从名义上讲,解州盐务还是朝廷的内帑,我只不过是临时接管,除非我也公然拉起杆子闹独立,这在目前来看似乎是不太可能的。而我如果不是被朝廷被形势逼得太急的话,自然是不会撕破脸皮,走到这个地步上的。
    对于这一点,恐怕朝廷方面看的也很清楚,否则就不会请吕端来向我讨要这个面子钱了。
    无论如何,这个钱是要给一些的。
    吕端对于我,资助良多,甚至不是因为他的举荐,我也不可能升迁的如此之快,如果不是皇帝没有容人之量,硬生生地将我逼上了自立门户以求保全的路子上,恐怕我现在还是一个模范忠臣,而朝廷也不会因为楚王作乱就被打的束手无策。这就是所谓天意弄人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皇帝的心眼儿太小,鼠目寸光。
    “解州的盐务,一旦交了出去,我们靠什么来养活军队?”石胖子看到银子就跟看到爹娘一般地亲,听到我准备让出一部分盐务收入后,有些着急地问道。
    我苦笑着说道,“要不怎么办?至少在名义上,你现在做的还是大宋的官!河东路也还是大宋的河东路,不是你石某人的,也不是我杨某人的,现在朝廷问你要些银子来支援一下,你总不好意思说不给吧?”
    “唉惨咩——”石胖子叫了一声,极不情愿地扳着手指头来盘算自己会因为这次的冤大头行为损失多少真金白银。
    不过我们虽然愿意出些力。也不能让朝廷以为银子都是从天上掉下来地,于是,将石胖子留在了阳曲后。我陪着朝廷的特使,一起来到了解州的盐场,来亲身体验一下解州盐务地现状是何其艰难。
    说起解州盐务,倒不是我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