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赝品-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四郎也有可能剿一个半光头,我就觉得难以接受。
    进了城后,先找了一家馆子坐了下坐来
    这已经是我们出来混的习惯了,酒肆茶馆饭店里面的消息最是灵通,先听一听在行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坐了约摸有半个时辰,也没有听到一星半点的有用消息,尽是些家长里短和街头流言,想不到契丹人也非常热衷于八卦,正打算结账出去的时候,却又进来了一群身着契丹官员服饰的人。
    我轻轻按住正要起身的七郎,示意他先等一等。
    果然那群契丹人坐下之后就开始肆无忌惮地谈论起来。
    “黑木大人,听说宋国派了使者晋见太后?”一个契丹人摘下帽子,用短粗的手指在光溜溜的头皮上用力地搔动着。
    “是啊,我也听说了这件事情呢!“旁边一个人也附和道。
    那被称做黑木大人的契丹人喝一一口酒,点了点头道:“是啊,听说宋国的皇帝希望化解两国由于高丽事件引起的敌对态度,因此这一次派来的使者也是宋国朝廷里的大人物。”
    “这不是胡扯么?”有一个服饰与黑木相似的契丹人拍案怒道,“汉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掠夺我们的土地的念头,三十年来的那一次战争不是他们先挑起来的?这一次的出使,还不知道是打这什么鬼主意!“
    “耶律大人说的是——“顿时有几个人纷纷附和,那黑木也跟这点头不已。
    可以看的出来,众人之中,以这耶律大人的地位最为高贵。不过也可以想到,耶律和萧是辽国的两夫姓氏,粘上的非富即贵。
    停了一阵子,那耶律大人又闷闷不乐地说道:“比这还气人的事情多着呢!听说先皇帝的女儿银平公主要大婚了,驸马居然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汉人,怎么能让人高兴的起来呢?”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座中几个人都很震惊,显然这条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布出来。
    “什么汉人这么有福气,竟然能娶到先皇的公主?”旁边有人不无嫉妒地问道。
    “到底是什么来历并不清楚,只是听说叫木易。”耶律大人闷闷地回答道。





    第十卷 战后余波 第四章 宋国来使
     更新时间:2009…7…3 16:56:51 本章字数:5290

    “果然——“我的心头一震。
    历史并没有因为我的干扰改变多少,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四郎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这条道路,被契丹的公主招赘。
    “汉奸!“听到消息的七郎自然不知道这位准驸马就是自己的四哥,屈指将粘在衣服上的一片草屑弹了出去,然后很不屑地低声骂了一句。
    我不由得苦笑,要是七郎知道这个汉奸就是自己要找的四哥,不知道他是要继续去找还是扭头就走,活着是挥刀割席斩断兄弟情义呢,真是不得而知了。
    结了帐,离开了酒馆儿,一时之间却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了。
    站在大街之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从身边经过,心中异常感慨,此时的燕京,规模已是空前,虽然物阜民丰的程度暂时还无法同汴京相比,但是假以时日,还是有一拼的,要在如此大的城池里面,找到四郎的所在,没有一个熟悉环境的人带路还真的很困难。
    正想的出神,忽然有人在我的肩头拍了一下。
    “谁?”我不由一愣,在这千里之外,并没有我的熟识之人呀。
    回过头来一看,一个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正站在我的身后,看着我微笑。
    “吕——世叔——“我惊讶地喊了出来,却是把大人两个字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因为我注意到,吕端的身上并没有穿象征他身份的官服,而是一袭青衣小帽,普通的乡绅打扮。
    吕端的身后跟着两个随从,三个人都是家常打扮,只是气度上比较起来,怎么看也不像是升斗小民,吕端看了看七郎,对我点了点头,说道:“此处不便交谈,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显然吕端他们对于燕京的地形是比较熟悉的,带着我们七拐八拐就来到一处大宅子外。
    进门的时候,我注意到大门顶端的牌匾上面写着司马府三个大字。
    “吕相——“很快有人来迎,却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
    吕端略微点了点头,一行人鱼贯而入进了内室。
    “诸位请坐。”众人见过礼之后,吕端颔首示意,率先坐进了主位。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自他入直中书后,我已经有半年多不见吕端,此时一见,只觉得他已经很有宰相风范了,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了威势和令人信服的气势,可见这贵气也是锻炼出来的。
    吕端将桌子上面的茶杯端引起来。稍微抿了一小口,然后抬起头来指着那中年人慢条斯理地说道。”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大辽国礼部司马楚令同大人。”
    那中年人忙拱起手来连称不敢当。
    然后吕端又指着我介绍道:“这是我的世侄杨六公子。”
    “原来是吕相的晚辈,怪不得相貌如此俊朗。端的是年少有为啊!“那中年人闻听我是吕端口中所说的世侄,顿时热络起来,直说要多亲近亲近。
    听得他们又谈论了一阵子,我才听出些端倪来。
    原来宋辽两国休战之后。边贸又开始渐渐恢复了,毕竟互不通市对谁都没有好处,可是其中多有摩擦,虽然没有大的冲突,但是小打小闹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因此辽国朝廷提议,两国的高层之间搞一个年会,每年碰个头。解决一下边境争端,也好避免生出不必要的事端来。
    而刚刚升任副相地吕端就赶上了这个不冷不热的差使。
    吕端来到辽国已经有半个月了,只是萧太后称病不理朝政,一直都是礼部的人同他打哈哈,就连大辽的实际执政者韩德让也销声匿迹,不知道去了哪里,因此吕端的心中总觉得有些不踏实,摸不清辽国上下到底打得什么算盘,正在思量应当如何向朝廷汇报的时候,却意外地遇到了我同七郎。
    闲扯了一阵子后,楚令同告辞离开了,大堂里面就剩下了我们几个人。
    “贤侄,你们怎么会在这里呢?要知道,整个辽国上下,现在最想杀掉地就是你们杨家之人了!“吕端见没有了旁人,急忙问道。
    我苦笑了一下,没想到金沙滩一战,倒把我们的名气给打起来了,只不过这对于我们兄弟两个,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罢了。
    “吕相,小侄此番潜入辽邦,主要是为了打探四哥的下落,遇到大人,纯属巧合了。”我回答道。
    “怎么,还没有四郎的下落么?”吕端有些关切地询问道。
    我点了点头道:“如果四郎死于乱军之中,必然早有消息,若是他流落于南部,如今也该回国了,可是偏偏几个月没有下落,小侄怀疑,他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被羁留在北方了,因此小侄兄弟两人才冒险北上寻兄,希望能在这里打探到四哥的下落。”
    吕端点了点头赞许道:“你们家兄弟之间感情甚笃,难怪如此!如今事情可是有了眉目?吕某虽然也是才到此处,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不必见外!
    “多谢吕相伸出援手,以后需要仰仗的地方还很多。”我感激道。
    过了一阵子,那个楚令同又回来了,急匆匆地拿着一封请帖拜道,“吕相,萧太后有请,明日午时在金林圆宴请大人,届时皇家显贵朝中重臣都会参加,还望大人准时赴会。”
    “知道了,本相一定准时前往,楚大人请便。”吕端接过请帖,放在了一旁,心道你们总算想起我来了。
    楚令同有些讪讪地看了看周围几个人,灰溜溜地告辞离去。
    “贤侄,你们就这么在南京城中来回走动,中就不是个办法,若是被人认了出来,难免会惹上麻烦,不如暂且主作我的侍卫,毕竟使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辽国朝廷的维护的。”吕端想了想后建议道。
    “多谢吕相厚爱,延昭敢不从命?”我欣然领命道。
    其实我心中还是非常高兴地。有了大宋使节这个身份作掩护,查探起来就更方便了,尤其是吕端受邀赴大辽的皇家花园之会,所要见的都是皇家贵戚,四郎作为准驸马,显然也是要出席的,到时候借此机会或许就能见到他,这真是瞌睡给了个枕头!
    吕端见我一口答应下来,心中也是欢喜,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之他见到我便觉得非常顺眼,因此才会如此照应,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将我真的当作一个子侄辈了。
    一夜无话,到了次日辰时末,便有宫中使者来迎。
    我们乘着几辆双头骆驼拉着地高轮大车,在辽宫使者的弓导下。一路上招摇过市,径直入宫。
    燕京地宫殿乃是大辽皇帝的行宫。但在规摸上却是比较大的,宫墙绵延数里,完全是仿造汉式宫殿建造,勾心斗角。檐牙高啄,恍若到了汴京之中一般。
    一路上都有披着厚甲的金狼卫士守卫,但是进了宫后便豁然开朗,到处都是来往穿梭的宫女与参加宴会的官吏。我注意到在官员之中也有很多身着汉服的人,看来韩德让住持的燕京对于汉族贵族是采取了宽大地融合政策,否则也不可能在短短数十年间打造出一个雄踞北方的名城来,没有大批汉人手工匠的参与,光凭那些惯于牧马放羊的契丹人是很难做到的。
    到了宫门外的时候,车驾便被挡住,引导地官吏立削大声呼道,“大宋国使者参知政事权知开封府事吕端大人晋见太后——“
    门内侍卫三重呼声之后。重重的宫门发出了沉闷地吱呀声,缓缓地向两侧推开,露出了里面的大路,双驼车沿着中央大道慢慢地开了进去。
    我轻轻地拨动车窗一侧的帘子,悄悄向外看去。
    只见浑厚的宫墙约摸有十丈高下,里面一侧有斜着地阶梯可以攀登道墙头,在城墙之上每隔百步左右便有一箭楼用于屯兵,中间的箭垛高大而结实,砖缝间灰白色的涂料显然是石灰,说不定还掺进了糯米汁,真正是坚固异常。
    “请诸位夫人下车步行。”引导的官员将我们从车箱里面迎了出来。
    我搀扶着吕端从车箱里面跳了出来,抬眼望去,只见重重地回廊曲曲折折横亘在眼前,不知道从哪里引来的河水环绕在各个宫殿之间,水声潺潺,其间又有不少的亭台楼阁假山小桥点缀在四处,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了无春意,但是覆盖在亭台和假山顶上的皑皑白雪经过阳光的折射,却也别有一番韵味。
    出来的时候,我特意将自己修饰了一番,因为韩德让同我打过照面,虽然当时我是全身甲胄,盖得严严实实,但是身材体形和声音都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在那么严峻的形势下相逢,相信他对我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可是这种宴会,他出席的可能性几乎是十成,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最好还是避免被人认出来为好。
    “启奏圣母皇太后,宋国的使臣已经到了。”内侍匍匐在萧绰的脚下禀报道。
    “哀家知道了,吩咐礼部的人,将他们迎入席中,哀家随后便到。”萧绰点了点头道。
    “小臣告退。”那内侍恭声退下。
    萧绰转头对一侧内室中柔声说道:“德让,我们一起出去吧。”
    一个高大消瘦的男子从内室里面踱了出来,正是大辽国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加司空衔,封楚王,为北府宰相,领枢密使,另外,还是太后萧绰姘头的韩德让!
    韩德让眉头紧锁,形容也消瘦了不少,这半年多来的日子,没有一天消停过,除了要处理边境纠纷,安抚军队,征集粮草,还要整束被剿灭的各王部属,稳定朝廷,几个月来从未解衣而眠过,到如今总算是将一切导入了正轨,自己的身体却有些吃不消了。
    “咳——“韩德让咳嗽了一声。只觉胸口间有些烦闷。
    “德让你不舒服么?”萧绰扶着韩德让的手臂,关切地问道。
    韩德让摆了摆手道:“无妨,可能是昨夜睡得太晚了一些,心里面有些烦闷,我们出去吧,大臣们都在外面等着呢。”
    “要不你先入内室歇一会儿,让他们多等一会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萧绰吩咐侍从取了一碗参茶送了过来,一面有些不以为然地回答道。
    “不必了,还是出去吧。喝了杯参茶,感觉已经好多了。”韩德让喝了两口参茶,又活动了活动身子,自觉精神尚可,便朝着萧绰笑了笑道。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大殿。
    行过礼之后。我偷偷地打量这位年轻的萧大后,容貌果然生得很是动人。在契丹人里而算是难得一见的美女,即便是放到中原也不遑多让,顾盼之间颇为灵动,很是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怪不得能把大辽的前任皇帝搞得五迷三倒,现在虽然已经年过三旬,照样儿还能把权倾朝野的韩德让哄得俯首帖耳,天赋很重要啊!
    太后萧绰和韩德让对大宋地使臣吕端慰问了几句后。宴席就正是开始了。
    此时的契丹,占据了燕云诸洲已有百余年,可以说汉化已久,因此在生活习惯土与汉人的区别并不是很大,而且在某种程度土来讲,他们更加仰慕汉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虽然还在外型上面保留着原始的形象,却已经精细了很多。贵族们的享乐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原的豪门贵族。
    因此当我一看到摆上餐桌的食物,还以为自己是在汴梁的皇宫中被招待一般,若不是契丹人特意保留了一些他们传统的饮食,这完完全全就是汉人的标准宴席。
    因为是扮演随员的身份,我的座位是在吕端的身后比较偏僻的角落上,并没有什么人注意到。我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将目光在四周搜索着,周围尽是陌生的面孔,两遍下来,并没有发现四郎或者是那位银平公主的身影,不觉有些失望,看来今次的打算又落空了。
    我心情不觉有些郁闷,一个人在那里自斟自饮,却没有想到有人正在悄悄地观察着我。
    韩德让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否则萧绰也不会喜欢上大她几十岁的他,他一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同吕端说着话,一面不经意地打量这我们这些随员,目光转移到我的身上的时候,却有些转不动了。
    “怎么这人看起来非常眼熟呢?”韩德让有些郁闷地盯着我看引起来,一面在脑海中快速地搜索着。
    “楚王,你身体不适么?”在一旁地萧卓立刻发现了韩德让的异状,连忙出言相询。
    “多谢太后关心,臣没事,只是想起旁的一些事情来,不免走神。”韩德让抬头笑道。
    萧绰点头道:“没事就好,来人,给楚王上一份儿燕窝粥。”
    我听到内侍答应的声音,抬起头来向这萧绰所在的位置望了一眼,正好看到了旁边的韩德让正盯着我看,不由得心虚,手中的酒杯稍微倾斜了一下,杯中之酒顿时洒落了少许。
    韩德让的眼神儿很好,立刻发现了我的异状,心中忽然升起一片明悟来,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片断如同电光火石一般在眼前闪过。
    金沙滩一战之话,两个人虽然是匆匆一晤,但是彼此留下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之所以他没有立刻将我认出来,就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到我居然会在使团里面,并且没有人给主动介绍过,此时一眼认出,大是意外,心中自然是惊骇无比,脸色顿时就变了。
    金沙滩土单枪匹马,桑干河前一夜成城,以不到六万残兵顶住了大辽数十万人马的进攻,运用奇兵偷袭他地燕京老巢,这每一件事都足以令韩德让对我刮目相待,如此人才,为什么不是生在大辽呢?韩德让握着酒杯的手臂抬引起来,一只手指朝着我指了过来,口中继低地呻吟道:“杨——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