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宓知他要让自己难堪,但凭自己渊博学识,自不肯让他难倒,于是便答:“有头。”

张温又笑问:“你说天有头,那头在哪一方?”

秦宓说:“在西方。《诗经·大雅·皇矣》篇中说:上帝‘乃眷西顾’,据此推论天的头在西方。”

张温接着又问:“天有耳吗?”秦宓说:“上天居高而听低。《诗经·小雅·鹤鸣》篇说:‘鹤鸣于九泉,声闻于天。’天若是没有耳朵怎么能听见鹤叫?”

张温又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脚。《诗经·小雅·白华》篇说:‘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能行步?”

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怎么能没有姓!”

张温说:“姓什么?”秦宓回答说:“姓刘。”

张温显出惊讶之色问:“你怎么知道的?”秦宓说:“天子姓刘,据此知道。”

张温见这些问题没难倒秦宓,就又突然问道:“太阳是出在东方吧?”秦宓答道:“太阳是出在东方,可到西方就落下去了。”张温见没难倒秦宓,红着脸不再作声了。

张温的父亲名叫张允,不是荆州那个,而是吴郡吴县的当地大豪,以轻财重士,名显州郡。

张温本人才能如何,吕布不知道,但从吹捧他的人都是世家人物,而历史记载上没有他真正的功绩时,便可以判断出来,这家伙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

孙权虽然自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有识才之能,他一开始被那些世家人物忽悠,重用了张温做自己的东曹掾,后来又封为选曹尚书,和张温推荐的暨艳一起主持人事。

选曹郎暨艳为人狷直自负,不肯随俗浮沉,喜为清议,品评人物,意思很明显,他想要搞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彻底把人事大权掌握在世家手里,孙权自然不同意,那些从江北随着孙策孙权南上的外地派也不同意,所以孙权决定贬黜暨艳,暨艳自杀。

孙权后来发现张温等人朋党勾结,开始疏远张温,后来更要借机杀张温,骆统等世家人物都纷纷上书求情,孙权权衡利弊,没有杀张温,此后也没有重用张温。

吕布因为秦宓之事,对张温没有什么好印象,又因为他代表了江东妄图割据的地方势力,让吕布非常忌惮,杀之而后快自然成了吕布的选择。

吴郡张家在吕布一言而决下,迅速成为历史的泡影。

江东这么多世家当年之所以那么嚣张,让孙策孙权那么头痛,就是因为孙策带来江东的只有三千人马,后来加入进去的大半都是世家人物的,所以他只能认同私兵和独立家族的存在。

但吕布无法认同,他的原则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桓、张温的死,并没有引起其他家族的反弹,因为在绝对实力面前,地头蛇永远都无法和强龙抗衡的。

虞翻、顾雍以及其他世家人物都乖乖地来到吕布帐前,跪伏一地,等待吕布的召见,他们自己和他们家族的生死存亡都在吕布的一念之间。

吕布先面见了孙策麾下那些忠于吕布忠于中央朝廷的人物,张昭、张紘、周泰、蒋钦、凌操、陈武等人。

张昭年轻时就以博学而非常有名气,但他非常谦虚,自称江东微末之士。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召他为士,被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后经赵昱援救才被释放,后来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经吕布的荐举,受到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

张昭虽然受孙策重用,但他对孙策并没有历史上那种忠诚,一方面是他判断得出孙策依赖吕布过甚,吕布抓着孙策的软肋,孙策虽然是猛虎,也是被套上链子的猛虎,这样的人不足为主公,天底下只有吕布堪为主公,另一方面是张昭看到中央朝廷蒸蒸日上,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并不支持江东的割据,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张昭曾到洛阳觐见过吕布,吕布跟他畅谈三天,随后张昭对吕布忠心无二。

吕布之前曾因为张昭在历史试图投降曹操而对他挺反感的,但现在吕布的地位相当于历史上的曹操,现在看张昭就非常顺眼,觉得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

江东二张里面,张紘的名气不如张昭,但他的才能丝毫不逊于张昭,在有些地方甚至有甚于张昭,江东孙吴政权的发展有几个关键地方都是靠张紘之力。

一开始,张纮为孙策政权确定了堪与《隆中对》媲美的国策,明确了孙吴政权的发展方向。

孙策刚开始起兵时,还不敢正面提到消灭袁术,全部攻占扬州,以及夺取刘表所据有的荆州,张纮则明确说“荆、扬可一”,即是在“收兵吴会”后,立即消灭袁术,并乘胜进攻刘表,夺取荆州,同时他还不满意既定策划的最后目标,仅在于建立一个割据性的地方政权,亦即孙策所说的“外籓”,而是“据长江”,攻灭异己,然后打着“匡辅汉室”的旗号,一匡天下。这个建议,有的属于当前的,有的则是远景,补充并发展了孙策的既定策划,这是孙策政权建立和发展的蓝图。张纮的建议简单明了,既没有《隆中对》中所谓“复兴汉室”的空洞口号,也没有《隆中对》中那些遥远而未必正确的战略远景,而是一针见血,为孙吴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由此可见张纮此人的远见卓识。

张纮在出使许昌以后,促成了曹操与孙策的结亲,而当孙策新亡,孙吴政权内忧外困的危局下,张纮凭借一己之力,不但成功说服曹操放弃了对孙吴进攻的企图,而且进一步缓和了双方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孙权在后来进行的内部稳定的战争中,曹操一直没有进行干涉,这从客观上为孙权成功平定江东的叛乱、巩固自己的地位获得了宝贵的时间。

张纮认为秣陵“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后来刘备到访东吴时也认为应该把都城定在秣陵,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孙权后来也实现了张纮的遗愿,建都秣陵。

为了孙吴政权的稳固,张纮不但在幕后运筹帷幄,而且亲临前线献计献策,孙权称呼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张纮曰东部,非常尊重二人。

张纮文笔甚好,在许都时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见过一面。张纮称陈琳的文章写得好,陈琳说道:“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於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成语“小巫见大巫”也由此而来。

张紘在这一世时被吕布荐举给孙策,但他清楚地判断了形势,觉得孙策根本不可能从吕布的牵制中独立发展起来,没有把他的战略想法告诉孙策。张紘既然存了促使天下尽快一统的决心,也丝毫不支持孙权等人的叛变行为。

吕布有心调他们到中央朝廷任职,但现在江东还未完全稳定,还需要他们坐镇,便继续任命张昭为扬州将军的行军长史,张紘为留守长史,同时让他们兼领大司马府集贤院大学士,这个兼领更加明明白白地确认了他们是吕布的下属,而不是孙策的下属。

第787章 江东十二虎臣

周泰和蒋钦,都是九江郡人,两人都是活跃在长江一带的江贼,拥有部曲三四千人,呼啸江湖,无人能敌,袁术屡次围剿都无可奈何。

孙策得吕布之助,前来平定江东。孙策亲自前往拜会周泰、蒋钦,经吕范的说服,周泰、蒋钦愿意加入官军,成为中央朝廷麾下将领,服从吕布的命令,暂时听从孙策的调遣。

周泰、蒋钦一开始的校尉之职,以及随后的数次升职,都是由吕布签发的,孙策无权签发,周泰、蒋钦也陆续知道江东军的粮草物资、兵器盔甲都是由中央朝廷支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泰、蒋钦只会把自己当成朝廷官军,而不愿成为孙策的私兵。

而由于吕布对孙策的警惕,孙策的家人都先困在邺城,后来迁往洛阳,有吴老太、孙权、孙翊、孙瑜、孙尚香等家人做质子,孙策一直不敢擅自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泰、蒋钦被吕范拉走。

历史上,周泰与蒋钦随孙策左右,立过数次战功,孙权喜爱周泰,向孙策要求将周泰归到自己麾下。孙策讨伐六县山贼时,周泰胆气绝伦,保卫孙权,勇战退敌,身受十二处伤,很久才康复。后来曹操出濡须,周泰勇战击退曹操,于是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时朱然、徐盛等为周泰部下,心中不服。孙权特会诸将,行酒到周泰座位,命周泰解衣,孙权手自指其伤疤,问起受伤缘由,周泰一一回忆作答,孙权遣使者授周泰御盖,于是诸将心服。

因为吕布一直把孙权软禁在洛阳,孙权不在江东,自然没法跟周泰会面,他们之间也没有机会演出历史上那种忠心护主的戏码。

吕布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也为了消除自己内心的一点担心,让孙策亲自发话,该如何对付孙权、程普、韩当、朱治、周善等人,孙策没有别的选择,只得说杀之,吕布便让周泰亲手斩杀孙权。

跟周泰相比,几乎是一起长大的蒋钦少了几分威猛,多了几分儒雅,他现年已近三十,还能书不释卷,发奋读书,若好好培养,应该能成一个独当一面的水上大将,而不至于老是做周泰的副手。

历史上一向以识人之明而著称的孙权曾说过:“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颢,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赐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蒋钦的人品跟他的向学精神一样,让吕布钦服,比那个潘璋好上太多。

历史上,蒋钦屯守宣城,曾经讨豫章贼寇,芜湖县令徐盛收蒋钦的守官,并上表处死,孙权以蒋钦在远领兵为由而不答应,徐盛由此认为自己和蒋钦有私嫌。曹操攻濡须,蒋钦和吕蒙持军统领,并调整节约等制度。徐盛时常惧怕蒋钦因过去的事情报复自己,而蒋钦常称赞他的优点。徐盛敬重信服他的品德,与众人论蒋钦的美德。孙权曾问蒋钦:“徐盛之前与卿有私嫌,卿如今举荐徐盛,欲慕祁奚那样推荐有私嫌的人?”蒋钦回答说:“臣听闻主公举贤,应不怀有私人恩怨,徐盛忠勤而强勇,有胆略器用,是万人指挥的好人选。如今大事未定,臣应当帮助国家求取人才,岂敢以私嫌来蒙蔽贤才呢!”

蒋钦为人节约,孙权曾入其家,母亲只用薄帐和布被,而妻妾衣服亦只是普通布裙的,孙权见此特命人为他的母亲制绵被和帷帐,又用锦绣来为他的妻妾裁衣。

周泰继续留任长江水师前锋,而蒋钦则替代甘宁执掌黄河水师,甘宁调往长江水师做副统帅,暂领统帅之职,等周瑜反省整风完毕,再将长江水师的统帅权交给周瑜。

凌操是吴郡余杭人,为人侠义有胆气,因为是本地小土豪,不愿离开江东,故此跟周泰、蒋钦一样拒绝了吕布的征辟,但他们接受了吕布的再度任命,在扬州刺史吕范帐下听命,并接受扬州将军孙策的军事指挥。

凌操英勇,常登先冠于军中,履行先锋之务,后来被吕布调往东海水师,在陆逊、贺齐麾下任前锋兼副统领,除了讨伐东海海盗之外,还从海上进攻山越,山越与海盗没有甘宁那样的猛将,所以凌操身经百战,身上虽然受伤,却没有致命伤。

凌操此番觐见吕布,抱来了他的宝贝儿子凌统,是吕布主动提出要见他儿子凌统的。

凌统现年只有九岁,生得虎头虎脑,有乃父之风,现在在吴郡小学堂上学,他一点儿都不怕生,非常活泼,吕布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凌统把小学堂里的一些生活学习情况都一五一十地讲给吕布听,吕布把里面不合适的情况做了一番统计和详细调查,需要调整的马上安排下去让人调整。

因凌统的实话实说,让吕布从此之后长了一个心眼,每次下去视察都找小孩子问话,而不去找那些大人问话,因为从很多大人嘴里问不到真实的情况,吕布从来不会事先说明他要看那个孩子,都是临时起意突然偷袭,所以他常常能发现下面的负面情况,并会借机大力整顿,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风暴。

凌统在历史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孙权再征江夏,以十八岁的凌统为前锋,统与数十健儿共乘一船,时常先进,离开大军数十里。驶到右江,斩杀黄祖将领张硕,掳获其船只、士兵,报告孙权战胜,再引军兼道,水陆并进。黄祖将两首较庞大的蒙冲打横阻塞沔口,在船上用箭俯射,两面大石上又聚集数千张强弩,一时之间火飞上风,兵激烟下,弓弩齐发,流矢雨集,孙军不得向前。为求突破,凌统与董袭各率百人死士为前部,众人被著两铠,乘着舸船冲入蒙冲里,断开两首蒙冲之间的联结,孙军才得而进入沔口。其后孙权大将吕蒙打败黄祖水军,而凌统则攻克江夏守军,孙军大获全胜。

从孙权往合肥,为军中右部督。时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

凌统虽在军旅之中,却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统。

凌统跟他父亲凌操,都是勇将,可惜都死得早,凌统在历史上死的时候年仅二十九岁,希望这一个时空里,因为吕布的努力,这个小将不会死得那么早吧。

因为吕布的大力提倡和极力支持,大汉目前的医学极其昌盛,每个村寨坞堡里都有医生,都要药铺,应对瘟疫有专门的体系,军医更加普遍,相信这样的情况下,名将夭折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陈武现年三十岁,身高七尺七寸,是庐江郡一个土豪出身,为人仁厚,喜好施舍,很多乡亲以及远来的客人都来投靠他。因为出身大户,要维护家族利益,所以他要留在江东,对吕布此前的征辟拒绝了,但他接受了吕布的任命,在扬州刺史吕范帐下听命,并接受扬州将军孙策的军事调动。

陈武在演义上,与庞德大战,后面又无应兵,被庞德赶到峪口,树林丛密,陈武再欲回身交战,被树株抓往袍袖,不能迎敌,好悲催地被庞德所杀。庞德现在在吕布帐下,陈武也算是吕布的部将,两人在战阵上已经不可能相遇了,陈武这条小命暂时可得保全。

陈武继续留在江东陆军之中,为吕岱的前锋大将。

吕布此前已经陆续见过周泰、蒋钦、凌操、陈武,并运用道术,催眠了他们,给他们洗了脑,随后不定期的洗脑,让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更高,当然吕布并不指望这一点就能让他们一辈子忠诚,给予他们官位,给予他们爵位,给予他们家族一部分利益,并约束他们的权力,监控着他们,才能一直让他们忠诚下去。

历史上江东有十二虎臣,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除了被吕布处死的程普、韩当、潘璋之外,其他都在吕布帐下,哦,对了,丁奉还没有找到。

丁奉在东吴早期并不引人注目,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作为军事统率,都可谓国家中流砥柱,程普、黄盖、甘宁、凌统、太史慈、韩当、周泰虽稍次一等,但也是赫赫战将,而丁奉与人家相比则又次一等了。后世有人评说,丁奉、徐盛只是周瑜手下哼哈二将,别的大将独当一面,南征北战,丁徐二人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关乎东吴国势的几次大战可以证明。在赤壁大战时,丁徐二人只是去七星坛捉祭东风的诸葛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