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近代韩国与现在的朝鲜半岛南北朝。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
由此可知,棒子们的主体是半岛上的土著,跟大汉民众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那个威风了数百年的高句丽跟棒子们也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吕布要想让棒子们不再恶心自己,灭高句丽没用,要灭三韩!
第650章 野猪皮的祖先
孔融到达高句丽后,高句丽王故国川王听从大臣安留和乙巴素的建议,隆重召见了孔融。
孔融此番前来就是奉着大汉朝廷和吕布的诏令,希望故国川王一起出兵对付公孙度。
但故国川王在此之前屡次三番被公孙度强大的辽东骑兵击败,畏公孙度如虎,他思虑再三,还是不敢下最后的决定。
孔融便听从副使刘政的建议,去拜见了高句丽的国相乙巴素,乙巴素在高句丽是个传奇人物。
数年前,故国川王后的亲戚於畀留和左可虑掌握了朝廷实权,将高句丽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终于在故国川王13年,也就是公元191年,他们起兵造反,并袭击国王,故国川王将反叛镇压下来以后,对王室的势力加强了警惕,要求中央以外的四部举荐人才,这时朝中群臣纷纷举荐一个叫做安留的人,但安留却举荐了一个叫做乙巴素的农夫,说乙巴素比自己更有才能。
故国川王听从了安留的意见,派人去请乙巴素,故国川王授予乙巴素“中畏大夫”的官职,相当于大汉的六部尚书,但乙巴素却拒绝了,故国川王最终任命乙巴素为国相。这一决定引起了众多贵族的反对,故国川王却强硬地说:“谁再反对,定会诛九族!”。
故国川王给了乙巴素坚定的支持和绝对的信任,为了报答国王,乙巴素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才能展现出来。他通过改革教育体制,防止腐败的发生,又通过强化人才选拔和经济的改革,使社会政治制度有所改善,使高句丽慢慢富强起来,特别是这一年刚刚实施的“赈贷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福祉政策,在3月到7月的春荒期,朝廷先把粮食贷给百姓,然后再到10月的秋收季节收回,这种抚恤制度使得百姓可以更加安心耕作,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高句丽的名声也因此而传开,吸引了周边更多的人,而高句丽也慢慢变得更加强大。
乙巴素从农夫而变成高句丽的一代贤相,让世家子弟孔融感触颇深,等回到大汉时,他变得坚定不移地支持吕布的人才政策,世家门第观念没有以前那样强了。
乙巴素不像后来的诸葛亮、陆逊、司马懿那样是军政全能的人物,他只懂得治政,他分析不清楚跟大汉朝廷联合对付公孙度的利弊,便陪着孔融去找安留。
安留对军事上稍微懂一些,知道吕布兵力强大,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讨伐公孙度是以正义伐无道,便建议故国川王答应跟大汉结盟对付公孙度。
高句丽现有五十多万民众,带甲之士仅有五万多人,便拨出两万人马,在安留的带领下,攻打公孙度的玄菟郡,牵制公孙度的兵力。
大汉使团的副使刘政是军政皆通的人才,他看完高句丽将士的战力,心里不无感叹,整个东北地区,除了鲜卑人的战力勉强可以跟大汉一战,其他的势力如乌桓、扶余、百济、高句丽、三韩,是一个不如一个,都是猪一样的战友,他们顶多能起到牵制公孙度的作用,要让他们独当一面地进攻公孙度,完全是奢望了,不过刘政很快就会看到一个强悍的民族。
孔融带着大汉使团,又访问了高句丽的两个藩属小国东濊和东沃沮。
东濊北边接着高句丽和沃沮,南边靠近辰韩,西边与乐浪郡接壤,其领土包括后来朝鲜的咸镜南道和江原道以及韩国的江原道,现在东濊是高句丽的藩属,百年后,高句丽好太王吞并东濊,高句丽从此称霸朝鲜半岛北部和后世东北大部分地区。
东濊与高句丽、沃沮同属扶余分支,语言文化相似,东濊人与高句丽人同在每年的第十个月举行载歌载舞,武术表演的祭天仪式,东濊人还视东北虎为神物,东濊以农耕为生,东濊法律严惩占用公用土地者。
因东濊是高句丽的藩属国,唯高句丽马首是瞻,得知高句丽跟大汉签订对付公孙度的盟约,便从两万户国民中抽调四千人马,跟随安留率领的高句丽大军后面去对付公孙度。
随后孔融又到了东濊北边的东沃沮。
东沃沮经常被简称为沃沮,沃沮南与东濊相邻,也是一个农耕与渔猎混杂的民族,他们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于其管辖权在汉四郡和高句丽之间摇摆,沃沮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现在是高句丽藩属。
历史上的公元244年,曹魏大将攻打高句丽时,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鲜卑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因东沃沮是高句丽的藩属国,唯高句丽马首是瞻,得知高句丽跟大汉签订对付公孙度的盟约,便从三万户国民中抽调六千青壮,跟随安留率领的高句丽大军后面去对付公孙度。
随后孔融的使者团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扶余国。
扶余国曾经是东北地区第一大国,最强盛的时候最南边到达秦长城,幅员二千里,有八万户民众,但被东部鲜卑攻击,地盘逐渐萎缩,现在只有方圆一千多里,户口五万多。
但扶余国在东北地区这么多国家里面地位超然,因为高句丽是扶余国王子朱蒙建立的,而百济是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创建的,所以说高句丽、百济的王室都是扶余人,此外北沃沮、东沃沮、东濊和扶余的族属关系也很密切,大汉朝廷若能跟扶余的关系若能保持好,对大汉在东北地区的稳定很有益处。
现在的扶余国国王名为尉仇台,因高句丽、鲜卑强盛,扶余在两强之间,势力日渐萎缩,扶余王便依附于辽东王公孙度,公孙度送了一个侄女给尉仇台做王妃,孔融前来出使,那个扶余国公孙王妃自然强烈反对跟大汉结盟。
但偷偷前来扶余国的阎志已经用忘忧丹、神仙丹打点过扶余国重臣贵族,有那些贵族们的强烈支持,再加上吕布大破东部鲜卑的消息传来,扶余国上下震动,扶余国王被迫处死公孙王妃,转而跟大汉结盟。
扶余王尉仇台派出四万人马,全力擒获那些溃逃入扶余国的东部鲜卑部众,用鲜卑人来换取供扶余贵族们享受的神仙丹、忘忧丹。
此外,吕布还让孔融出使扶余后,去了一趟挹娄,贿赂当地头人,考察那里的情形。
挹娄又叫肃慎,在夫余东北千余里,靠近大海,南与北沃沮接,北边一直蔓延到北冰洋,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人,言语则跟夫余、高句丽不同,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骁勇,没有君主,各个部落有首领统辖,这些肃慎人都生活在山林间,常常挖树洞山洞居住,“挹娄”原来指的便是岩穴的意思。
吕布读到孔融的报告时,读到这里,还觉得肃慎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
可当吕布读到“挹娄土气寒,剧于夫余。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人围其表居。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矢施毒,人中皆死。自汉已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便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
吕布不禁拍案大声骂道:“跟后来的女真人、满清人一个鸟样!绝对是野猪皮的祖先!”
吕布心中暗暗发誓:“为了北宋,为了大明,为了无数惨死的中华同胞,为了中华百年耻辱,必须要将这些野猪皮诛杀干净!”
吕布想起后世被这些野猪皮后裔搞得惨不忍睹的大汉子民,心中狂恨,但因为那些野猪皮们都善用毒箭,而且善射,能射中人的眼睛,中者皆死,吕布不想让大汉将士惨死在野猪皮的毒箭下,又没有多余兵力去那么远的地方,便让扶余人去对付肃慎人。
吕布密令孔融、刘政以及吕岱、甘宁水师,支援扶余国五千件弓弩、五千件长枪、五千套盔甲,让扶余国在对付东部鲜卑的同时,集中剩余国力,遏制肃慎的发展。
吕布从刘政的密报里得知扶余人也惧怕野猪皮的毒箭,为了激励扶余人去对付只有三四万人的肃慎野猪皮让他们互相残杀,吕布想出一个血腥的交易,让孔融告诉扶余王,拿一个肃慎野猪皮的人头换一颗忘忧丹,因为郭嘉掌控下的军情部下面的军情司、暗香司已经将忘忧丹、神仙丹的生意做到了扶余,郭嘉、贾诩、步梵很明白吕布的心意,对待这些异族人就要不择手段地铲除,所以他们做这样的声音问心无愧。
扶余国已经建立了二百多年,现在的扶余王是第八代国王,他长于妇人之手,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只懂得玩乐,已经沉溺于忘忧丹带给他的快感上,扶余国的贵族们大多也都沉溺在忘忧丹上,吕布的提议顺利得到认可。
扶余王和扶余国的贵族们为了得到大汉的忘忧丹,便倾发全国国力对付肃慎野猪皮,一时之间野猪皮死亡了二万多人,剩余的都退入山林藏匿不出,扶余国折损更多,有利于吕布日后占领扶余国。
第651章 包围襄平城
吕布留田豫、阎柔各带本部人马,留在东部大草原继续清剿东部鲜卑余孽并逐步建立起莫州建设兵团,以东部鲜卑之前的草场作为大汉的牧场。
吕布希望在未来一年时间里,这片方圆千里的大草原上至少有二十万汉人牧民和十几万汉化的鲜卑牧民为大汉放牧牛羊,这样的趋势还将逐步发展到中部鲜卑、西部鲜卑乃至乌桓的地盘。
不过目前吕布还是需要中部鲜卑扶罗韩帮他对付西部鲜卑,需要乌桓蹋顿帮他对付公孙度,所以吕布在大战之后,将东部鲜卑的一些草场以及上面的牛羊分给了扶罗韩、蹋顿,两人都十分欣喜。
而在吕布强大军力的震慑下,中部鲜卑单于扶罗韩和三郡乌桓单于蹋顿都发下血盟,信誓旦旦要永为大汉藩篱,守卫大汉边疆,对付西部鲜卑、东部鲜卑余孽。
吕布则在几个大的边塞外面设立大的互市,对鲜卑、乌桓进行贸易倾销,将大量的茶叶、瓷器、丝绸跟鲜卑、乌桓的牛、羊、马以及人参、鹿茸等药材进行交换,此外还有大汉的粮食、食盐、铁器,不过这些是严格掌控的,只对那些臣服于大汉的部落开放。
吕布又派阎行领本部人马前去凉州增援凉州将军徐荣、凉州牧皇甫嵩,去找韩遂报杀父之仇,此时除了凉州的情形紧张一点外,其他地方如荆州、豫州、青州等边境情势已经大为好转,吕布便放下心,将注意力放在辽东公孙度身上。
吕布、赵云领四万步骑杀向辽东,三郡乌桓单于蹋顿领三万精骑随驾同往。
大军顺利地到达辽隧城,吕布盛赞于禁、太史慈夺取辽隧城夺的妙,因为辽隧城正在大辽水和小辽水中间,控制了辽隧城后,公孙度就不敢在大辽水南岸阻挡吕布,因为他担心被于禁、太史慈背后袭击。
公孙度围攻辽隧城不利,现在虽然还有六万多人马,但有一半都是临时拼凑的青壮,又在攻打辽隧城时损伤甚多,又疲惫不堪,不敢在大辽水南岸阻挡吕布,又不敢跟吕布大军野战,便火速退回小辽水南岸,依托小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意图阻止吕布渡过小辽水。
小辽水虽然有着小的名称,实际上它只是比大辽水短一些,河面的匡阔、河水的深邃之处并不亚于大辽水,公孙度大军横在对岸,牢牢地挡住了吕布大军。
吕布聚齐众将商议,赵云、于禁、太史慈连战连捷,有些轻视公孙度的辽东军,便献策说要强渡小辽水,吕布摇头否定:“现在是八月份,小辽水大涨,若是强渡时遭受敌军上游蓄水放水,我军必然大损!”
行军长史沮授献策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军兵疲粮尽,若强行渡河,正中其计。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军若从上游而过,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众将眼前一亮,纷纷称道,此乃好计!
吕布却轻轻摇摇头道:“若是司马懿不在辽东,此计必然得手,可现在司马小贼正在辽东,此计策必然被他识破!”
诸葛亮笑道:“既然此计肯定会被这个死蚂蚁识破,那我们就将计就计!”
吕布笑眯眯地看着诸葛亮:“亮儿,你来说说,怎么个将计就计!”
诸葛亮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众将尽皆抚掌笑道:“妙哉!妙哉!”
吕布示意沮授、郭嘉:“你们意下如何?”
沮授、郭嘉都不是忌贤妒能之辈,也不会跟主公义子争什么,他们眼前一亮,欣然笑道:“此计可行!”
吕布便按照诸葛亮所说,安排下去。
却说小辽水南岸的公孙度大营,公孙度见吕布在小辽水对岸大展旗鼓,看样子要攻城,就要下令收缩防线,应对吕布强渡。
司马懿连忙将公孙度阻拦下来:“侯爷,且慢,以在下的观察,吕布肯定是在对岸多张旗帜,他应该是在佯攻,吸引我军主力,实际上他的主力人马却绕道到了小辽水上游!”
公孙度茫然道:“你缘何如此推断?”
司马懿指着对岸的吕布大营:“吕布贼子生性狡黠,最爱用奇兵,惯用迂回包抄以实击虚的招数,而且吕布与占据小辽水上游的高句丽结盟,小辽水上游河道窄狭便于搭建桥梁,吕布肯定会调动主力人马从小辽水上游过,到时吕布就可迂回攻打襄平城,我军主力都在小辽水边上,襄平空虚,到时候就危险了!”
公孙度被司马懿这番话说得一头冷汗,便问司马懿:“那你说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凝视着面前的地图,森然一笑道:“侯爷,这里有个辽阳城,辽阳城南边的小辽水窄狭,而且辽阳城已经投顺吕布,吕布必然从此处渡过小辽水,若侯爷在南岸埋伏,趁吕布过河之际,半渡而击,必能大获全胜!”
公孙度听后,拍抚着十四岁的司马懿:“小小年纪就如此神机妙算,真乃吾之子房也!”
司马懿心中冷笑,横看竖看,你都是一个割据一方小富即安的军阀而已,还敢与高祖相提并论。
从吕布大营里面出来四五万人马,影影绰绰,藏头露尾,却被拥有了千里镜的司马懿看到,司马懿将千里镜交给公孙度,公孙度终于下定决心,只留长子公孙康领一万老弱残兵留守南岸大营,他亲带五万精兵前去辽阳城对面埋伏下来。
二天后,公孙度到达辽阳城对岸,埋伏下来,端着千里镜往对岸一看,影影绰绰,对岸的芦苇丛中不知隐藏了吕布的多少人马,公孙度赶紧下令,全军戒备,只等对岸的中央军强渡小辽水,他们辽东军以逸待劳,来个半渡而击。
让公孙度觉得诧异的是,对岸的中央军虽然一直在骚动着,一直在做渡河的准备工作,一夜过去了,连半个人影都没有过河。
黎明到来之前的那段最黑暗的时候,司马懿开始觉得有些不妙,便对一直跟随他的司马家死士们吩咐道:“看来吕布已经查到我在公孙度这里,他便来了个将计就计,等公孙度发现了,他必定不肯轻饶我,我们现在赶紧走!”司马懿在十几个司马家死士的保护下,悄悄地溜走了。
当公孙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