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刘辩被黄琬这么一说,惊吓住了,目瞪口呆地望着吕布:“尚父,该如何是好?”
吕布微微一笑,反问黄琬:“尚书令,以你之意,该如何是好?”
黄琬稍微想了一下,看吕布已经握住了所有官员的把柄,他们江夏黄家的很多子弟的贪腐行径也被吕布掌握住了,现在吕布不仅掌握着军队,还掌握着报纸舆论,掌握着监察权,自己不能得罪,便陪着笑脸道:“这些年来,政局不稳,地方官吏更换频繁,很多太守县令都是刚刚上任,对下面官吏根本不熟,也谈不上有效的管理监督,这样的情况下被沦为阿党之罪,实在太冤了。”
吕布还是淡淡一笑,反问道:“尚书令,以您之意,该如何是好?”
黄琬心知肚明,吕布把最终得罪人的活交给了自己,但黄琬为了他家族还能延续,就不能不接受吕布这样的摆布,硬着头皮说道:“在位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地方长官免于处罚,在位时间超过一年却没能发现直接下属贪腐行为或没有及时处理的地方长官罢官。”
在场的地方长官有任期超过一年的都对黄琬怒目相视,他们也连带着恨上了江夏黄家。
吕布轻轻摇摇头道:“尚书令,现在各地贪腐官吏实在太多,若是再把地方长官也罢职,地方秩序就会不稳,为了大局着想,那些在位时间没有超过一年的免于处罚,那些超过一年的暂时罚俸半年吧。但这次之后,若有再发现下面有贪腐官吏,直接上司一律罢职。”
这些地方长官多是世家人物,他们家族有钱,所以不在乎罚俸却非常在乎被罢职,所以听到吕布这个说法,心里都对吕布涌起了感激之情,当然他们也没忘了这次廉政风暴是吕布搞起来的,但他们对吕布并没有像对黄琬那样的怨恨,毕竟吕布是天子刘辩的尚父,勉强算是皇室成员,代天行事,整顿吏治,责无旁贷,怨恨不得。
讨论完那些贪腐官吏直接上司的责任后,吕布目视御史大夫田丰。
田丰便上前启奏:“根据荐举连坐制度,这些贪腐官吏之所以混入官场,跟他们的荐主有眼无珠大有关联,那些荐主亦有连带责任,亦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那些世家大臣们互相荐举对方的子弟,已经成了一个官场惯例,吕布就要借着这个契机,把这惯例打破,以后禁绝这些世家大臣的私向互荐。
第622章 廉政风暴(三)
吕布也借着这个机会,成功地把这把火烧到那些清流世家大臣身上,蔡邕、黄琬、郑玄、崔烈等世家清流大臣也曾碍于同僚的颜面,举荐过不少世家大臣的子弟,他们举荐的不少世家子弟都牵涉到这次贪腐案里。
扑火没扑灭,反而引火烧身,蔡邕、黄琬等世家清流大臣甚是惶恐,都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口称自己有眼无珠,惭愧惭愧。
天子刘辩看白发苍苍的蔡邕、黄琬等世家大臣跪在地上跪了好久,看起来很是诚心,又见吕布示意,方才命人把他们扶起。
天子刘辩对蔡邕等人说道:“本来这次要追究你们的责任,顾念在你们年老体弱又劳苦功高,暂且不作处罚,但这件事情必须要登在大汉日报上传告天下。”
虽然蔡邕是吕布的岳父,在维护大汉朝廷、奉天子以讨不臣上,他们是政治盟友,但在维护世家利益上,两人是棋逢对手的政敌。吕布也不想把老岳父逼得太狠,可他在大汉日报上把这些事情全抖露出来,必定会让这些世家清流大臣名誉扫地了。
蔡邕、黄琬等世家清流大臣赶紧跪下,请求天子刘辩莫要把这些举荐的事情登在大汉日报上。
刘辩露出为难神情,吕布又出来打圆场:“微臣有个主意,若是这些荐主们能够将部分财产补偿那些曾经被他们荐举的贪腐官吏们坑害过的贫苦百姓,功德圆满,便可以不把这些事情公之于众了。”
吕布这话的深意便是,你们做荐主的可以不必用仕途、名誉为你们荐举的人买单,但你们必须要为荐举人擦屁股,把那些贫苦百姓们安抚好。
于是乎,这些世家清流大臣们各出家产,以朝廷的名义,去安抚那些被坑害的民众。
有铜臭之名的司空崔烈疼惜自己捐出来的钱财,上前启奏道:“微臣担心这样一来,诸大臣皆惧怕被株连,恐怕不会再为朝廷举荐贤才。”
天子刘辩不知该如何应对,吕布递上一个纸条,由龙骧中郎将王越上前呈递给天子刘辩。
天子刘辩瞥了一眼,喜上眉梢,笑嘻嘻地对崔烈说道:“既然诸位朝廷大臣皆惧怕被株连,不愿为朝廷举荐贤才,那便有各州刺史、各州将军、各郡太守、各郡郡尉、各县县令、各县县尉等七品官以上的官员为朝廷举荐贤才吧,朕相信,总会有持身端正又有伯乐眼光的忠臣不惧连带制度,愿为朝廷举荐贤才的。”
司空崔烈知道这是吕布的授意,正好打在自己这番话的七寸上,他无言以对,天子刘辩便趁机颁下诏令:“七品官以上官吏均可举荐贤才,但若被举荐人出问题,则荐主亦承担连带责任。”
这一招连消带打,把那些世家清流大臣最重要的举荐权力给限制住了,现在不仅是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臣可以举荐贤才了,连一般的寒庶出身的七品以上官员均可举荐贤才,但是举荐人跟被举荐人之间的连带责任以后要真格地追究了,那些世家清流大臣亦无话可说了。
一场朝会下来,数道圣旨发出,在场世家家主们的书信以及吕布的军令跟圣旨一并发出,但那些世家家主及其家族的高官们都留在邺城,以防某些贪腐官吏狗急跳墙。
分布在七个州的州将军、郡尉、县尉、乡尉都是从吕布中央军出来的嫡系将士,他们麾下人马一起出动,带着圣旨、军令、家主书信以及中情司、御史台的卷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那些贪腐官吏,进入那些贪腐家族的坞堡庄园,先查抄罪证,再查抄家产,并将贪腐官吏以及他们的获利家属抓捕起来,所有敢举起刀枪反抗的就地格杀。
有很多世家贪腐官吏狗急跳墙,领着家族私兵准备负隅顽抗,但他们都是一个大家族,家族的家主以及家族的重要人物都在邺城皇宫里面,现在家族里面没有能够完全做主的人物,那些贪腐的世家子弟被那些清廉的世家子弟所排斥,他们领不出多少家兵,而中央军、地方郡县兵在吕布嫡系将领的带领下,都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突袭,那些贪腐的世家子弟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就被抓捕起来。
完成了对贪腐官吏及其家族的大清洗后,就在各地召开公众审判大会,让所有民众看清这些贪腐官吏的嘴脸,为吕布正名,那些罪行严重的贪腐官吏被当场凌迟处死,那些罪行较轻的贪腐官吏以及那些获利家属们都被贬为奴仆,放在各个州的建设兵团里面做劳役,各州的建设兵团一下子就都多了数万名免费的劳动力,不论是开矿、垦荒、水利建设都加快了不少。
那些世家大族里面的清廉子弟则都纷纷离开原来的家族,前去地广人稀的凉州、朔州、幽州等地重建家业,原来那个贪腐家族的产业除了被清廉子弟们带走的,剩下的一部分补偿给那些曾被贪腐官吏侵害过利益的穷苦百姓,剩下的大部分中,一半收归户部国库,一半收归中央钱庄。
在这场廉政风暴里,从七个州的贪腐世家里面,共收缴了六百多亿钱的财产,约折合大汉顶峰时期的两年赋税,吕布拿出一百多亿钱,通过各地郡尉、县尉、乡尉、亭尉来补给各地民众,这三年来吕布承诺给他们的教育投入、生育补助全部到位,每个民众都能够拿到一千多钱,约相当于他们半年的收入。
当那些曾经痛骂过吕布的穷苦百姓在公审大会上得知实情后,脸上都甚是愧疚,但他们却不愿直陈自己过去误会了吕布,可当他们拿到光灿灿、响当当的五铢钱时,他们的态度一下子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开始纷纷称颂起吕布,将他赞扬得好似救苦救难的漫天诸佛一样。
满宠跟在吕布身边巡视各地,查看那些贪腐官吏被查处的情况,看着那些穷苦百姓们的表现,满宠对吕布笑着说:“人心就是如此,民意就是如此。”
吕布无奈地摇摇头,这个国度的任何时代的民众素质都是这样,脑袋简单,容易被人煽动,墙头草一样,又因为他们是升斗小民,生存不易,跟他们讲大道理远远没有给他们真金白银更能打动他们。
数以百计的世家庄园里面只剩下了那个孤苦无依的世家家主以及他们的嫡长子一家,人丁稀薄了很多,根本没必要住那么大的庄园,天子刘辩便又发了一个诏书,让所有人丁散落的世家都在邺城定居,便于朝廷监督,原来的坞堡庄园全部收归朝廷所有,再由朝廷分配给那些世家原来的佃农们居住,一个世家大族的坞堡庄园从此之后变成了那些翻身做自耕农的佃户们的家园。
而那些世家大族在坞堡庄园里面蓄养的私兵尽数被俘虏,除了按照一个世家子弟身边两个护卫的标准留给那些清廉世家子弟之外,其他大部分私兵都划归地方郡县兵。
吕布想起那天在那个破旧客栈里面听客栈老掌柜反映的问题,颁下军令,让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缺他不可的中央军战辅兵和郡兵、县兵都退役到地方做亭长、亭尉、保长、甲长,一方面巩固吕布对地方的统治,一方面则缓解地方百姓的压力。
各地郡县兵由各个世家大族的私兵补充一部分,再根据各自家庭情况复员一部分,到最后数量保持了稳定,留下的战士多是没有家小拖累,可以把全部心神都放在训练、战斗上。
在这次廉政风暴里,吕布通过查抄那些贪腐世家大族,得到了数以万计的战马、兵器盔甲,数以百万石的粮食,中央军和地方郡县兵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扩充,而地方世家豪强原来嚣张气焰被打压到历史最低点。
吕布现在统治下的七个州里,有数以千计的世家大族,并不是每一个世家大族的家风都像汝南袁家那样贪得无厌,还是有像闻喜裴家、陈郡袁家、陈留蔡家那样廉洁清正的世家,他们的家风注重修德、修学、修廉,所以家族里面的贪腐子弟很少,对于这种贪腐子弟只占据他们家族一小部分的良善世家,吕布还是抱着极大的善意去争取他们的支持,把他们家族里面少数害群之马及其获利家属清除完毕后,那个良善家族还能继续保持下去。
而巨鹿田家、广平沮家、济阴董家、清河朱家、无极甄家等一直忠于吕布的世家,因为吕布把持着军政大权,这些世家的某些子弟便依仗这层关系,贪得无厌地搜刮民脂民膏、贪墨吕布的拨款,也十分可恨。
不过这些忠诚世家的子弟跟其他那些看似中立的世家子弟们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向下层民众诬陷过吕布,所以吕布对这些忠诚世家的贪腐子弟量刑宽松一些,但罢官抄家接受劳改是免不了的,但只要他们诚心改过,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反观那些向普通民众造谣败坏吕布声誉的世家子弟这一生是要待在建设兵团里面做劳役了。
第623章 高薪养廉仁至义尽
清除完了那些贪腐官吏后,吕布在中央大学堂的门生们以及在小科举考试里崭露头角的贤才们都有了安置的地方,通过州试的考生都在各级衙门找到了位置,通过郡试的考生也找到了衙门里面属官的位置。
这次小科举考试是吕布一力提倡的,是吕布给了这些考生做官的机会,虽然吕布推出了官员任职回避制度,让那些中央大学堂学员之外的考生无法到吕布门下拜为门生,但吕布的恩情已经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当吕布现在以及未来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比起那些世家子弟,更值得吕布信赖。
吕布依据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首民谣“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负面评论来渐渐地否定举茂才、察孝廉这两个有利于世家却不利于朝廷的提拔方法,代之的是便是吕布修订的科举考试,吕布的门生会越来越多。
原本按照东汉时期的规定,孝廉举至中央后,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依照这样的规定,吕布通过考试录用的这些贤才也需要进入郎署磨练一下,然后再经过选拔,才能委以重任。
实际上,吕布并没有照搬举孝廉的那套老办法,因为经过考试选出来的人才即将到任的位置都是地方六曹衙门,是地方长官的属官,而举孝廉后被任命的都是地方长官,地位有很大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再者,七个州下面的许多郡县的要害衙门的官员都查出有贪腐问题,都被绳之以法,地方政务仅仅依靠几个地方长官顶着是不行的,这些新选出来的贤才是没有可能再在郎署里面磨练几年才下放,他们必须要尽快去各地就任,越快越好。
这些新晋官员最大的缺陷是他们没有治政经验,但各地的行政一把手都是仕宦多年的,可以手把手地培训他们,而且这三年来一应政务也算平顺的,这些新选出的基层官员到达任地以后,开头的几个月是焦头烂额,但忙过开头的几个月后,他们也全都驾轻就熟了,本来各地的政务都大同小异,触类旁通。
而吕布为了防止自己的门生们沦为后世某些官僚那样贪得无厌巧立名目地坑民、害民、残民、虐民,不定时地让这些门生回到邺城或到军中接受吕布的训诫。
吕布不止会给他们讲大道理,还给他们机会去体察下层民众的疾苦,让他们感同身受。
吕布要让他们知道感谢,若不是吕布一力主导这次选拔考试,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会像那些贫苦百姓一样艰难度日,一生都没有出头之日。
吕布更要让他们知道畏惧,若是他们不能做到清正廉明,那他们迟早也要落到比那些穷苦百姓困苦的下场,那些建设兵团劳改大队里面苦苦做工的劳役便是他们的榜样。
吕布心里十分清楚,光是不断地训诫,并不能让他们永远保持清廉,这个国度的贪渎文化过于根深蒂固,政治权力笼罩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权力的制约乏力,腐败机会遍地皆是,想让官员不贪,几乎如“渴马守水”、“饿犬护肉”一样不现实。
吕布可以监控在自己眼皮子地下的官员让他们保持清廉,但距离吕布大本营数百里数千里外的郡县官吏,吕布是很难监控到的,必须要靠其他办法去限制他们不断膨胀的权力,让他们不得不慎独。
明朝朱元璋为了反腐,规定凡贪污六十两的,就剥皮填草,摆在衙门前示众,对贪污之官,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由于诛戳过甚,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行政官吏,从洪武元年到十九年竟没有一个做到任期满的,往往未及终考便道到贬黜或杀头。虽然惩贪措施如此严厉,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大的腐败案消失了,小的腐败却仍然层出不穷。锦衣卫报上来的贪污案件,每天都堆了满满一桌子,以至于到了最后,朱元璋悲哀地说出:“我欲除贪赃官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
某个朝代亦是如此,搞倒了一个贪官,却起来了一批,贪腐是前赴后继,一浪接着一浪。
吕布不想重蹈朱元璋的覆辙,也不想像某个朝代那样搞的制度不是在遏制腐败而是在保障腐败,他要想出全方位的遏制腐败的举措,不能光是以杀止贪,不能沦落得反腐只是某些人权力斗争的工具。
在反腐之前,首先要确保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