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立刻请旨东都。

    毕竟是先斩后奏,褚遂良是想有个“捕逆”的名义………阿来一直是朝廷通缉的钦犯,朝廷真要怪罪,也好有个回旋。“捕逆队”是以闽越人为主,薛仁贵不过是个从九品参军校尉,所领汉军只有一百,真有闪失,也好交代。至于水师,并不登岸,只需说是出海操练便可以了。

    军队调动,特别是战船还要从厦门镇开出来,而“捕逆队”又要从南安登船,难免又要耗费些时日,不过林那见褚遂良、裴元庆等竟如此帮忙,甚至调动战船水手,心中自然极是感激。

    朝廷在吐谷浑册立四汗之后,四汗各自组织起军队,协助隋军作战,而精于骑射的突厥军的加入,更加弥补了隋军机动的不足,吐谷浑的局势,立刻大变。

    恰在此时,吐蕃的一场变故,加速了慕容德允的败亡。

    囊日论赞吞并了苏毗、白兰等部以后,进一步向西扩张,企图征服女国、羊同(在今西藏阿里一带)。

    其实苏毗与女国,有相同,也有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苏毗就是女国。

    但囊日论赞吞并的苏毗,或者称孙波,只是女国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先说说“女国”名字的由来,女国,就是“女儿国”,统治者是女人,意味着女国还处于母系社会。

    女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它由若干个小政权(部落)组成的“联盟”,各有“小女王”,联盟是首领称“大女王”,其地东达今青海省东南部,也就是苏毗,西达西藏阿里,与天竺、大小勃律(今克什米尔一带)、象雄(在今西藏阿里)接壤。

    当囊日论赞吞并苏毗时,女国的“大女王”,正由苏毗女王墀蚌苏担任。

    此时的吐蕃,南到雅隆、达波,东到达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北到苏毗,有近十万户(在高原上,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力量了)。囊日论赞雄心勃勃,企图向西吞并大小勃律、羊同、象雄,向北包括吐谷浑在内的整个青藏高原,再东向与隋争夺党项、附国、薄缘、嘉良等。

    然而就在大业二十年(公元六二四年)二月,吐蕃发生宫廷政变,以父王三臣和母后三臣为代表的旧贵族先后叛乱,并毒死了赞普囊日论赞,刚刚统一的吐蕃,立时四分五裂,陷入动乱,苏毗与达波、娘波等被征服的地区,也纷纷反抗吐蕃。

    吐蕃内乱,援助吐谷浑叛军的万余吐蕃军尽数撤回,慕容德允的叛军在隋军的强大打击下,立刻无法支持,原本依附慕容德允的两个吐谷浑部落,见风使舵,倒戈相向。

    四月,慕容德允领残部南走,企图逃入吐蕃,翻越昆仑山时,又遇大风雪,冻死数千人,部众不愿背井离乡,纷纷哗变,慕容德允仓皇而走,在雪山中失去踪影。

    残部北回后,朝廷予以招抚,“反正”的两部首领,也加以“可汗”封号,只是另立了一个“伏”字头,分别为伏恩、伏威可汗,比起“忠归诚顺”,又低一等(侯爵),各有部不足万户,其他叛军残部一万四千户,慕容顺领五千户,其余三汗,各领三千户。

    侯君集升任西宁都护将军,辖制积石、临羌、雪岭(今青海德令哈)三镇。

第一百五十四章 登陆流求
    趁着吐蕃内乱,我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削弱最强大的潜在的对手的机会。

    首先,自然是鼓励其他部族的反吐蕃运动。

    五月,位于苏毗旁边,在苏毗被吞并后不久也被吐蕃吞并的羌人小部落多弥部(在今青海玉树一带)酋长率部众约两千余户、近万人归隋,被封为“多弥都督”,授伯爵。

    五月,流亡于隋的苏毗贵族在程知节的汉夷联军支持下,返回苏毗,逐走吐蕃势力。六月,由隋返回的苏毗贵族与留在故地的苏毗贵族发生冲突………大家都要争王位。七月,在隋的“调解下”,两派苏毗贵族达成协议,分苏毗故地为东西孙波两部,“海归”贵族统治东部,“土鳖”贵族统治西部,两部合设“大小女王”各一,东西两王轮流担任大、小女王,每年七月一轮。八月,隋册封两部女王都督,授侯爵,苏毗(孙波)一万六千余户近十万部众归隋。

    五月,隋支持流亡到若羌的白兰人返回故地,六月,白兰四千余户附隋,隋以其首领为都督,册封为伯爵。

    不仅如此,六七月间,吐蕃东部的达波、娘波两部数千户也附隋,首领也都分别被封为都督、伯爵。

    七月底,附国、薄缘、嘉良、达波、娘波诸部与隋会盟于定泸镇,形成对抗吐蕃的“东线”。

    八月中,吐谷浑、党项、孙波、白兰、多弥诸部与隋会盟于积石镇,形成对抗吐蕃的“北线”。

    而在吐蕃,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被推举上赞普的王位………此时的吐蕃,自称赞普的竟有三四个,而还有一些贵族,虽然没有称赞普,却在实际上进行着割据。

    这个七岁的孩子,是囊日论赞(论赞索)的儿子弃宗弄赞。如果大家对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我可以告诉大家他的另外一个名字………松赞干布。

    而在形成了对抗吐蕃的两条战线后,隋在高原上的活动暂时平静了下来。

    毕竟,条件恶劣的西藏高原,激不起汉人的多少兴趣………那里的土地不能种庄稼,那里的氧气低得可以憋死人……就是吐谷浑人、附国人、党项人,也对那片土地不感兴趣。

    而隋在高原上,仍然是采取“以夷制夷”的方针。毕竟,在那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平原里来的汉军,不要说打仗,连行军都很困难。

    当然,其实在西藏也有可以耕作的土地,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今天的亚东等地,都有小江南之称。

    可是,从北面往南,要穿越好几座海拔六千米的大雪山,由东面向西,则是极难行走的横断山脉。

    庞大的帝国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转移我的注意力。

    比如东南面的那个海岛。

    三月底,林那等从南安乘船出海。十几天后,我在东都接到了褚遂良的奏折,很快批准的闽地的这次“擅自行动”,并且承认了对林那、薛仁贵的临时任命。不仅如此,流求已经正式被列入了朝廷大业二十年的“发展纲要”里。

    不过林那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正式升官的消息。

    船只在茫茫大海上漂了七天,第八天,瞭望的水手发现了前面的海岛。

    行近了,船上的人才发现,这里不是一个,而是许多个海岛。

    岛很多,但是林那觉得,能够藏人的,只能是比较大的海岛,于是他们决定先在最大的一个岛上登陆。

    在这个岛上,很快发现了一个只有几百土人的小村落。面对着如此一支“庞大”的军队,土人们显得惊恐万分。

    隋军尽力显示出友好,并且派出随船的“翻译”(大业六年,陈稜等由流求掳回土人万余,此次出发前,褚遂良特地从这些人中挑选出二十人,每船两人,作为翻译),可是很显然,这些土人和翻译的语言虽然相近,却绝不相同。

    隋军只好自己找,面对武力,数百土人根本不敢反抗,好在隋军只在找人,并不想抢东西………这些靠打渔为生的土人那里,也没有什么好抢的。

    用了一天时间,隋军就得到结果………阿来不在这里。

    “搜,把所有的岛都搜一遍,一个也不放过。”林那恨得咬牙切齿。

    十条船分作十组,六七天的工夫,将上百个小岛都搜了一遍………阿来只有十几个人,其他的岛上看来也不会有更多的土人,百余个战士自卫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搜查的结果,除了那个村落,连一个人也见不到。

    搜查还是有结果的,在一个有淡水的小岛上,士兵发现了有人暂时住过的痕迹,从留下的一些东西来看,不可能是岛上的土人。

    也许阿来他们真的在这里呆过,补充了淡水,继续向东。

    “是不是先回去?”薛仁贵试探着问。

    林那摇头,斩钉截铁:“要回你们回,我要继续找下去。”

    正使不回去,副使当然也不好回去。于是船队在岛上加了淡水,薛仁贵派最小的一条船,载了十几个人回去报信,自己和林那领着其他九条船继续向东。

    这一次,只用了三天,他们就又发现了陆地。这一回,林那和薛仁贵都傻了眼。

    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岛,漫长的海岸线,一眼望不到边,倒像是又回到了大陆。

    林那只知道东海之中有个大岛,阿来可能逃到岛上,可是这个岛有多大,他根本不知道。

    随船的“翻译”们全都跪下,对着陆地磕头,哭泣。

    林那和薛仁贵心中再没有疑问了………这就是流求。

    这么大的地方,上哪里找去。

    既然来了,找不找得到,都要上去看看。

    一千多人带着疑惑上了岸,薛仁贵让把随船而来的物资尽可能集中到五条船上,将其他四条船遣回大陆。

    一千多人,还有水手,一天得消耗多少东西?回去几条船,就可以少一两百张口。再说,有人回去报个信也好。

    林那却不以为然,东西就留给你们汉人用好了,我们闽越人向来打猎为生,只要有山有林,就饿不死猎人。

    找了一个港湾泊船,留下一百来人护卫,林那和薛仁贵领着一千一百人的队伍和十个翻译向内地进发。

    往里走了不过数里,丛林中突然冲出许多土人,将隋军围住。

    薛仁贵赶紧派出翻译,说明来意………我们是来找人的。

    这一回,大家都听懂了。

    很快,土人就讲了一个故事。

    几个月前,一条小船就在离隋军战船登陆处不过一里左右的地方靠岸,船上下来十几个人,其中还有两个年轻女子,那些男人却用随身带的刀砍船,有两个看来是驾船的上前阻拦,却被那十几个人砍倒。

    流求的土人,不少有“猎头”的传统,这个部落也是如此。当时,部落的二十几个男子正在附近,见有外人,立刻赶上去想要把这些外来人杀死“猎头”,不想那十几人中,颇有几个身手了得,所用的钢刀,也比土人用木棒、石块、鹿角制成的武器厉害许多,二十几个土著男子,反被他们杀死,只有两个逃回报信,等部落里大队赶到,只剩下一些尸体还在海滩上,那十几个男女已经没有了踪影。土人只好将被杀的两个船夫的头颅割下带回。

    林那听了,立时兴奋起来,土人所说,必然是阿来一行无疑。

    而薛仁贵却听得心惊………“猎头”之行,实在是血腥。

    薛仁贵张弓搭箭,一箭射出,空中两声哀鸣,却有两只海鸟,被射落下来。薛仁贵这样一手,的确震慑住了这帮土人,就是林那,也不禁在心中赞叹一句:好箭法。

    “我等乃是大隋官军,到此正是要捉拿你们所讲的那些人。湾中所泊船只,是我等所乘,尔等倘敢妄为,休怪大隋军手下无情。”薛仁贵道。

    其实部落的土著战士,也还不到两千,所持武器,极其原始………当时的流求土人还没有金属武器,比起从前闽越人的武器,又要简陋许多。而“新府军”投效朝廷后,已经配备了与隋军同样的腰刀、长枪(长枪比矛要短些)和弓箭,堪称“鸟枪换炮”,而薛仁贵的汉军,更是装备了陌刀、连弩………弩是汉族军队和少数民族作战的“杀手锏”,所以只装备汉军,就是如阿史那达度、阿史那大奈的部属,也还没有装备。真打起来,土人不是隋军对手,但薛仁贵顾忌港湾中只有两百水手和百余护卫,恐被土人袭击,故而射箭立威,出言恫吓。

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政
    林那等离开土人部落,试图去寻找阿来的下落。

    可是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又没有向导,要寻找十几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搜寻了将近一个月,虽然又遇上了两个土人村落,打听到一些关于“外来者”的线索,但是都是些若有若无的信息,除了增强林那对于阿来逃到流求的判断,并没有什么实用的东西。

    更要紧的,是“捕逆队”里,已经开始出现水土不服。虽然隋军作战,一向备有医生,但面对疫病,医生在大多数时候,也是束手无策。

    已经有三名汉军病亡,染病者十余人,闽越士兵的情况好些,二十余人染病,却没有死者。

    为了不让疫病扩散开来,医生建议将生病的士兵隔离。

    或者说,遗弃。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医生也很无奈。

    但是薛仁贵不干,抛弃自己的袍泽弟兄?这怎么行?

    商议过后,林那也不得不决定先撤到海边再做计议。

    回到港湾,薛仁贵建议回大陆,但是林那不肯,他不甘心。

    经过一番争执,两人总算达成了妥协。

    薛仁贵带着汉军、部分新府军和病患乘船回大陆,疫病看来对闽越人的影响要小些,林那领八百新府军,十来个翻译和几个随军医生留在岛上,建立一个基地。

    薛仁贵把几十个患病的人和医生集中在一条船上,自己带着十名健康者上船照顾,并且命令船上的水手不能到底舱,而其他人不许上甲板,以免疫病传播。

    几天后,薛仁贵的船队驶抵了先前经过的小群岛,在这里,遇到了张镇周的大队水师战船。

    朝廷已经下旨:开发流求。曾经到过流求的张镇周,自然成为首选,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流求将军”,领厦门镇水陆两军,经略台湾,又封曾经到过流求的朱宽为从四品“招抚使”,随张镇周行动。而薛仁贵先前派回的两批战船,也已经把沿途所见,向上禀报。

    此番,张镇周带了战船三十余艘,水陆军三千,以及翻译、医生等近百人。

    然而两军相会,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薛仁贵病了。

    不仅是薛仁贵,就是那条船上其他人,也已经又病倒了十几个………所有上船时还健康的士兵,甚至船上的几个水手………尽管他们不曾直接接触过患病的士兵,已经又有七八个士兵死亡了。

    张镇周立刻命令,将薛仁贵的那条船驶回,途中不许上也不许下。而战船也没有直接靠上大陆,而是在厦门镇外一处无名小岛登陆。

    在那里,张镇周建起了一座“后方医院”。

    在闽的文武官员中,张镇周对流求最有经验,他在那上面打过几个月的仗,流过血。当年他的士兵,有许多也染上了疫病。

    不过,正因为张镇周有经验,他准备的也更加周全。

    张镇周挑选的医生,大多来自久居闽地沿海的汉人、靠海的闽越土著,甚至还有一些“昆仑客”(马来人),这些人对于流求的疫病,比褚遂良仓促挑选的那些医生,更能对症。

    考虑到届时患病者可能很多,张镇周除了随军医生,还在厦门镇跳了一处荒岛,建起“后方医院”,之所以挑选荒岛,是避免疫病可能在大陆上传播。

    张镇周也得到一个信息………闽越人似乎对岛上的疫病更能适应。

    当年陈稜、张镇周带的将士,大半是岭南人(大业六年征讨流求,是从义安郡,也就是今天的广东潮州出发的),而此番的厦门镇军士,大半还是岭南人,一部分是久居闽南的汉人,从经验上看,岭南人比薛仁贵带的江南、中原籍军士更能适应,但比起…闽越人似乎还是差些。

    于是张镇周决定先在岛上驻扎,请褚遂良设法征召一千闽越人来助战。

    当然,这段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