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将见状,却不知何故,有人劝阻道:“大将军,敌军今并未败,何以撤军,恐是诱兵之计,望大将军慎之。”

    杨玄挺大笑道:“众将不必忧虑,此乃本大将军的奇兵奏效也。”

    杨玄挺的确在交战之前派出了一支奇兵………迦摩波降将那答。这那答,算来也是迦摩波国的王族,其祖父与是迦摩波王的叔父。而杨玄挺开出的条件很诱人………只要那答肯合作,就立他做新的迦摩波王。原本废立之事,权在朝廷,不过此时万里之遥,事事请旨,的确不可能,也只能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那答本是降将,能够保留荣华富贵,已属庆幸,此番闻说能够继承王位,自然大喜,欣然从命。而奔那伐檀那王又觊觎迦摩波王位,那答理所当然有了“同仇敌忾”之心。于是杨玄挺将被俘的三万多迦摩波军放归,加上那答原有的人马,也有五万之众,趁着奔那伐檀那主力在北线与隋军对峙,国内空虚之机,由南路偷袭,几天下来,不仅收复了不少被奔那伐檀那占去的失地,还进入到奔那伐檀那本土,竟然弄得奔那伐檀那王城(今孟加拉国瑙岗附近)震动。留守的王子慌忙派人给奔那伐檀那王报信,奔那伐檀那王闻说,哪里还敢逗留,急急引军回援,其他几国见状,各自引兵散去,杨玄挺领兵追击,奔那伐檀那军大败,半道又被那答袭击,连国王也险些做了俘虏,逃回王城的军士,不过十之三四。过得几日,杨玄挺大军进抵奔那伐檀那王城城下,奔那伐檀那王只好派人送上降书降表,表示愿意归降。

    南亚次大陆到东都洛阳,山高水长,杨玄挺派出报捷的人,快马在路上走了两个多月,倒比先走了将近一个月的迦摩波国王室一班人还先到了东都。

    我得到捷报,自然大喜,下旨封杨玄挺“康国公”,其子三人,长子为未来的国公继承人,次子封侯爵,三子封伯爵,麾下将领,进爵者十余人,又令户部拨银百万,犒赏汉夷有功将士。

    不过,我此时关注的重点,西南的天竺还远远排不上号,所以,不想在西南再大动干戈,遣使宣谕杨玄挺:“……当筑寨垦殖,牢立根基……归降之国,益以安抚为上……许大将军康国公自主和议……”

    而此时的杨玄挺,也的确难以继续西进了,大军从缅北打到恒河流域,已经千里,所经又多高山激流,国内转运不便,战损也难以补充,已经是强弩之末。接到圣旨,杨玄挺立即开始与天竺诸国议和,而此时,双方已经成对峙之势。

    当时的古印度,出了一位戒日王曷利沙伐弹那,本是萨他尼湿伐罗王国(即坦尼沙国,在今印度昌加迪尔一带)的君主,公元六零六年即位,对外用兵,降服了北印度的许多邦国,以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坎普尔一带)为中心,建立起戒日王朝。大业十五年(公元六一九年)初,戒日王已经成为了北印度最有实力的君主。

    此时,面对着隋的势力进入恒河流域,北印度各国出现了分化。摩揭陀等国纷纷与戒日王达成联盟,希望借助戒日王对抗隋朝。而位于东部的高达王国(即前面说到的羯罗拿苏伐剌那,王城在今印度的比哈尔邦恒河西岸,而三莫旦讬、羯朱温底罗是他的属国),与萨他尼湿伐罗王国素来有仇,自然愿意在大隋尊重其主权的前提下,与大隋结盟。

    而被杨玄挺灭掉的迦摩波国,却是戒日王的盟友,只是隋军攻打迦摩波时,戒日王正全力对付另外一个夙敌摩腊婆国(今印度中央邦博帕尔一带),无暇东顾。此时打着为迦摩波国复仇的旗号,不费一兵一卒当上了北印度四十余国的盟主。

    于是,南亚次大陆上,展开了一场没有刀兵的角逐。

    那答如愿以偿坐上了迦摩波新国王的王位,不过,现在的迦摩波国已经大为缩水,隋军以王城以东五十里为界,界西(今阿萨姆邦大部和梅加拉亚邦全部)归迦摩波,界东,大隋已经新设了“都护天竺将军府”,统辖新占领的土地,将军府设在得胜镇(即因帕尔),在迦摩波王城以东约百里,置天竺镇(今印度阿萨姆邦提斯普尔),由得胜镇向西至天竺镇,置屯田校尉府八座,连同原先的八寨,一共十六个屯卫,计划移民十万,又在整个都护天竺将军府境内,先后封了四十多个土著土司。

    而归降的奔那伐檀那王,继续做他的国王,连同羯罗拿苏伐剌那、三莫旦讬、羯朱温底罗、耽磨里底和迦摩波等共六国,都成为大隋的藩属,接受了大隋侯爵乃至县公的爵位。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北印度邦国泥婆罗(今尼泊尔),遣使向大隋进贡,成为隋在印度的一个“友好国家”。

    至于戒日王,虽然打着抗隋的旗号,却没有与隋军打过一仗,而是集中兵力打击摩腊婆国,羯罗拿苏伐剌那(高达)虽然是摩腊婆国的盟友,不过此时对着强大的戒日王,只能看着摩腊婆国亡国。亡国的摩腊婆王提婆笈多侥幸同着数千遗民逃到高达王设赏迦那里。不久,杨玄挺送摩腊婆王及王室近百人至东都,朝廷封摩腊婆王提婆笈多伯爵,在洛阳赐第居住,至于摩腊婆遗民,则迁到都护天竺将军府下辖的屯卫。

    被俘的老迦摩波王拘摩罗被送到东都后,也受封伯爵,赐第安居。

第一百零一章  鼹鼠的情报
    这里多些嘴,先题外说说隋与“四夷”的关系。

    第一类,是大隋的征服后新并入本土的土地,设置了都护大将军或者将军府管辖。少数民族首领继续实行“高度自治”,但必须接受大隋的册封上至都督,下至土司,得到大隋的官职才能够确立其统治的合法性,其继承人的也必须先取得大隋的认可。而隋向这些地区派驻官员,设立兵镇和屯卫,移民屯垦。比如契丹、靺鞨、党项等等。

    第二类,是“属国”,或者称“藩属”,比如文单、骠国、高昌、迦摩波等,他们奉大隋为“上国”,接受隋王朝的册封,和隋结成以隋为主导的政治…军事同盟。隋朝平时并不派驻军队,也不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但隋人在该国的享受权益优先的待遇。

    第三类,是“贡使之国”,即隋的友好国家。隋完全不干预其内政,这些国家定期不定期向隋遣使进贡,隋也会给他们礼遇和赏赐。比如赤土、盘盘、泥婆罗。

    第四类,是与隋尚没有什么联系的国家,比如倭国暂时还是这个样子。

    第五类,则是敌国,比如高句丽、百济。

    新罗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他是隋的“盟国”,但并非接受册封的“藩属”,而是经常遣使进贡。

    突厥曾经是隋的藩属,但现在的东突厥已成敌国,西突厥和南突厥虽然都是有“藩属”的名义,但南突厥的处罗可汗、西突厥的西突厥阙达可汗更接近第一类,统叶护可汗却不那么可靠。

    还在大业十五年(公元六一九年)的一月,东都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朝廷对突厥阿史那咄吉用兵的准备,已经在大举进行了。

    首先,朝廷的军队已经进行了扩军。

    禁军仍然是十六卫,但是除开预备留守两都两京的左右御卫和左右屯卫,仍然是三万人的编制(骑兵一万,步兵两万),其他十二卫,已经增至五万人:

    步军前后左右四营,每营步军五千,计两万;马军前后左右四营,每营马军三千,计一万二千;中军马步各一营,计八千;合计马军(骑兵)一万五千,步军两万五千。另有辎重后勤军两营共一万。每营由一名中郎将统领,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两人。

    其次,皇帝的亲军也得到了扩充:

    御林军增至四卫,在原来的左右御林卫以外增设左右金吾卫,每卫马步军各一万,由四名中郎将统领,每卫设大将军、将军各一人。

    骁果卫分设左右两卫,每卫三千,各设将军一人。沈光任骁果左卫将军。

    千牛卫分设左右两卫,每卫六百,千牛左卫是皇帝的近卫,右卫则是特务机构,各设中郎将一人。

    以上的“中央军”,已经有八十万零七千之多。

    其他诸如军械、粮草的准备,自然更是充裕。各地转运到金城郡、延安郡和临汾郡的粮食,已经有数百万石。

    不过,朝廷依然在等待最佳的时机。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皇上,”御书房内,杜如晦奏报,“漠北‘鼹鼠’有密信来了。”

    “鼹鼠”是我给漠北宣抚司最有分量的一个间谍亲自起的代号。

    “速奏。”我急不可待,东突厥是我最为关心的问题。

    “阿史那咄吉病笃,将不久于人世。”

    张须陀在旁闻得,喜道:“皇上,此正是天赐良机!平灭始毕,正是时候。”

    我心中也甚是高兴,不过却说道:“不急,再等些日子也无不可。”

    此时,正是冬季,我觉得在北方用兵,对南人(相对于突厥而言)是不利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玄挺在天竺的捷报一批批传回东都。闰二月,迦摩波王拘摩罗送解到东都。杨玄挺随同送来不少天竺珍宝,比如象牙、犀牛角之类,更挑选了几个天竺美女,其中拘摩罗的小女,正是十五六岁,出落得最是美丽,比起中国女子,自然又多有不同。我不由心动,不过想想,身边已经有了九个美女,自己算起来也是五十出头的人了,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硬下心来将几个异域美女都送出宫,回西恭伯府(也就是拘摩罗的府邸)。虞世基等几个朝臣自然又是歌功颂德一番,魏征等一班耿介之臣,自然也大加赞成。

    然而北方突然传来警报: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起兵四十万犯灵武。朝野一时大震。

    “鼹鼠”的存在是朝廷的一级绝密,所以阿史那咄吉得病的消息,除了我与几个亲信大臣,无人知道。阿史那咄吉犯边的消息,一时使我不得不对“鼹鼠”的情报产生怀疑。朝廷只能立即调动六卫大军往灵武救援。

    但“鼹鼠”的情报是十分准确的。

    阿史那咄吉的确已经得了重病,不过经过一个多月的诊治,已经大有起色。阿史那咄吉知道,虽然这次病有好转,可是自己的日子已经不会太多了,他要完成自己最大的心愿………打败强大的隋朝。

    可惜,给阿史那咄吉看病的,应该不是中医,不知道中医里面有个词,叫做“回光返照”。

    三月初三,阿史那咄吉病死于灵武东北三十里。

    突厥军内无主帅,外有强敌,主动撤回。隋军追击突厥军殿后的部队,斩杀千余人,俘获千余人。不过双方并没有展开大的战役。

    阿史那咄吉死后,其子阿史那什钵苾年幼,阿史那咄吉的弟弟阿史那俟利弗自立为可汗,称处罗可汗(与南突厥阿史那叱吉的称号相同),并娶义成公主为妻(算起来,义成公主已经嫁给了启民、始毕、处罗父子两代三个可汗),而以阿史那什钵苾为泥步设,分封到东部,其实形同流放。

    阿史那俟利弗的作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首先是他的两个兄弟:南突厥的处罗可汗阿史那叱吉、东突厥的小可汗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这两位很快都表示,自己才应该是大可汗。

    于是,东突厥内部的一场争斗开始了。

    阿史那俟利弗派忠诚于自己的弟弟步利设在南边对付阿史那叱吉,自己领兵往西边对付阿史那咄苾。阿史那三兄弟陷入内斗,其他铁勒等部趁机扯起独立、半独立的旗号,而阿史那三兄弟既然已经都自称为“正宗”的突厥大可汗,自然不能对“叛乱”不顾。那阿史那叱吉人在南方,倒也罢了,阿史那俟利弗和阿史那咄苾一方面自己互掐,一方面又都不得不与铁勒诸部或结盟,或征伐,草原上一片混乱。

    大约是嫌乱得还不够,五月,一部分突厥贵族拥立泥步设阿史那什钵苾为可汗,阿史那什钵苾力量弱小,遣人向大隋求援,表示愿为“臣属”,我赐号“达头可汗”。

第一百零二章  大军北伐
    如此良机,再不动手,我便是傻子了!

    五月底,隋军已经完成了军事动员。

    中路,以吏部尚书张须陀为主帅,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行军总管,左武卫大将军罗士信为前军主将,领左翊卫、左武卫、左骁卫、左武侯卫、右骁骑卫五卫,并云内、马邑、雁门、娄烦、定襄五镇和稽胡左营,三十余万大军。河东道观察使王威、检校镇守使尧君素领河东诸郡郡兵、鹰扬府为后援。

    西路,以礼部尚书杨义臣为主帅,左骁骑卫大将军屈突通为行军总管,右武卫大将军秦琼为前军主将,领右翊卫、右武卫、右骁卫、右武侯卫、左骁骑卫五卫,并榆林、夏州、银川、云中四镇并稽胡右营,三十余万大军。关内道观察使、镇守使领关内道诸郡郡兵、鹰扬府为后援。并令西突厥阙达可汗阿史那达度派兵两万助战。

    东路,以兵部侍郎窦建德为主帅,左龙虎卫大将军薛世雄为行军总管,领左右龙虎卫和燕山(今张家口)、临榆(今山海关)两镇,十余万大军。北京留守张衡领河北道及北京诸郡郡兵、鹰扬府为后援。并令南突厥阿史那叱吉部协从。

    北路,以兵部尚书韦云起为主帅,检校兵部侍郎李子雄为行军总管,领泸河、朝阳、红山和那河四镇(平定室韦后,朝廷在当地分封了九个都督,并设置室韦都护将军府,归安东都护大将军节制,下设那河镇【今黑龙江肇源】、室韦镇【今俄罗斯布拉申维斯克】和六个屯田校尉府;升契丹奚霫都护中郎将府为都护将军府,加设红山镇【今内蒙古赤峰东北】和三个屯田校尉府,进行小规模移民),并调动契丹、奚、霫和室韦夷军十五万。辽西、燕郡两郡为后援。达头可汗阿史那什钵苾也归北路节制。

    四大统帅,各拨给亲卫马步军各一千为扈从。

    四路大军,合计夷汉近一百二十万,其中隋军八十万,号称两百万。

    在做好进攻准备的同时,我还做了一些防御部署。

    对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我近年已经大有防范之心,在伊吾郡设立了陇右护卫中郎将府,下设哈密镇、阳关校尉府和玉门校尉府,驻军八千,此时,我命鱼俱罗、吐万绪前往金城,加上陇右道诸郡郡兵和鹰扬府统一协调陇右道的防务,并且谕令高昌国和西突厥阙达可汗所部协防。

    东北方面,以新任安东都护大将军李密为统帅,领怀远、通定、白山等镇和屯田校尉府(大业十三年,升靺鞨都护中郎将府为都护将军府,增设白山镇【今吉林省吉林一带】和五个屯田校尉府),以及动员靺鞨军十万,防范高句丽。

    黄海方面,以来楷统一节制军民,与新罗结盟,防范百济、高句丽和可能出现的倭国威胁,周法尚的北路水师驻扎东莱,以备策应。

    魏征为东都留守,越王杨侗为副,领左御卫守洛阳。

    卫文升为西都留守,代王杨侑为副,领右御卫守大兴(长安)。

    张衡为北京留守,燕王杨炎为副,领左屯卫守涿郡。

    王世充为南京留守,滕王杨诜为副,领右屯卫守丹阳。

    四王各给亲卫马步军各五百为扈从。

    各留守下设“尹”,洛阳为河南尹,大兴为京兆尹,涿郡为北平尹,丹阳为建业尹,负责地方行政事务。设长史管辖税收、财政、转运,设司马负责地方治安和军事。这些官员虽说是留守的下属,但都由吏部直接任免,其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