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也不容易。

    而我,又并不想和吐蕃翻脸,事情只好先拖着。

    于是松赞干布在东都,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到了五月,松赞干布突然再次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到沈莺的住所“拜见”。

    沈莺出宫,图的便是“自由”,她的住所虽然也有护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皇宫的森严,就是比许多王公的府邸,也还逊色………因为边上就是沈光和宇文成都的府邸,我倒并不太担心安全。

    可是宇文成都此时奉旨去了西域,而沈光,也不在府中。

    护卫们不知所措:来的不是强盗,而是朝廷的“贵宾”,更是带来大批的礼物。

    当我在皇宫得到报告时,松赞干布已经进了沈莺府邸的客厅。(顺便说说,其实隋唐之际,远比后世开放)

    松赞干布当然是已经做好了“功课”,知道大隋还有一位不是公主的“公主”,芳龄十七……

    这一次会见,松赞干布居然很快赢得了沈莺和巧儿的好感。

    要知道,这一年的松赞干布,刚刚十八岁,年青、英俊,更透着一种英武豪迈的王者气度,这样的人物,就是那些洛阳的“五陵少年”中的凤毛麟角者,也是难以匹敌,即便是杨侗,在他身边一比,也要逊色几分。

    而松赞干布在东都的这些日子,看来很是恶补了一番汉文化,先是一口汉话,虽然不能算流利,却已经绝不影响沟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居然也都可以说上一些………后来我才知道,松赞干布为了能够“面试及格”,重金聘请了几十个“老师”传授自己汉学。

    有一句话,叫“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好看”,何况松赞干布,的确算是人杰。

    至于巧儿,情窦初开,涉世不深,自然更轻易被“俘获”芳心。

    此后半月之间,松赞干布日日到沈府拜访,就是沈光,也对他颇为嘉许。

    在沈莺面前,松赞干布显出的是文质彬彬,而在沈光面前,则是显露出一身好武艺。所谓英雄相惜,那沈光几日下来,便也与松赞干布成了莫逆之交。

    不仅如此,松赞干布为了表达诚意,还提出了新的条件:

    松赞干布将自己的两个妹妹,分别许配给皇太孙杨侗和天南郡公、天南军节度使张耀明………后一桩,自然是得到了沈莺的首肯,从辈分上看,似乎有点乱,不过看看唐宋以前的历史,就知道当时的人对此并不介意;(我可以举个例子,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病己是汉武帝的曾孙,娶得是霍光的小女儿,而他的前任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的幼子,论辈分是爷爷辈,皇后却是霍光的外孙女,你看着辈分差的,有三代了。至于唐高宗“娶母”,唐玄宗“纳媳”,更是人所共知了。)

    吐蕃此后每年选拔贵族子弟百人,到中原学习三年,回到吐蕃后一律“重用”;

    此后历代吐蕃赞普,均向大隋皇室求婚,公主嫁到吐蕃后“位居贵妃,与王后同,位在其他妃子之上”,若吐蕃裔王后无子,则“以贵妃子为嗣”,也就是赞普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如不能继承赞普位,则“封亲王,领北部”(北部与大隋的境界比邻,同时接受大隋国公爵位的册封);

    吐蕃出兵,帮助隋军从侧后打击逃到吐火罗的阿史那薄布的西突厥残余势力。

    除了最后一条。其他几条都令我动心,尤其是第二、三两条。

    吐蕃与其他地方相比,要想纳入中华版图,更加困难,更需要循序渐进。

    而这两条,将会加强吐蕃与中原的联系,我自信,中原先进的文化,必定可以在长期的进程中,缓慢而深刻地对吐蕃产生深远的影响。

    于公于私,我都难以再拒绝这桩婚事了。但是对于吐蕃出兵的好意,我婉言谢绝了………我可不想让吐蕃的势力出现在西域,何况现在阿史那薄布那里,也根本用不着吐蕃帮忙了。

    六月初一,朝廷颁旨:封杨巧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六月初六,松赞干布先行返回吐蕃………他离开吐蕃已经大半年,虽然有另外“三贤臣”秉政,也是该回去的时候了。皇家的婚礼,也非儿戏,光是准备,就得大半年。

    大业三十二年(公元六三六年)二月,和亲的队伍,开始从东都出发,送亲的队伍,有近万人,其中有高僧法师近百人………吐蕃原本信奉苯教,包括禄东赞在内的不少吐蕃大臣,都是苯教的信徒,而尺尊、文成公主相继入吐蕃后,佛教开始盛行,其中尺尊公主带入的是比较正统的印度佛教,文成公主带入的则是一定程度上汉化了的中原佛教(不过在那个时代,中国佛教的“本土化”仍然在进程之中,与印度佛教的差距,并不像我们今天认为的那样巨大)。

    冠军县公沈光和天南军节度使张耀明(此时尚未到任),分任送亲队伍的正副使。

    从东都去吐蕃,道路艰难,足足走了四个多月,才到了吐蕃边境,松赞干布已经率领近万人的迎亲队伍在此等候………当然也带来了他的两个妹妹。只是张耀明生于大业二十一年,本年不过十二岁,而松赞干布的小妹,是囊日论赞收服苏毗后,与苏毗妃子所生,在大业二十年囊日论赞被害之时,不过三个月大,本年也才只有十三岁,两个娃娃,哪里成得了婚事?不过是因为一种政治上的需要。直到又过了六年,张耀明到天南军节度使就职上任之后,才“遵先皇遗旨”在天南镇完了婚。

    九月,文成公主抵达逻些,松赞干布已经仿照中原样式,建好了行宫。

    唯一的遗憾,便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没有儿子。松赞干布与他的吐蕃王后之间,也没有子嗣,唯一早夭的儿子贡松贡赞,是其他妃子所生。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进军吐火罗
    现在,我们回头再说说阿史那薄布。

    先顺带提一下,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六三三年)冬,归化可汗阿史那尼孰病故,根据阿史那尼孰的遗愿,朝廷册封其弟阿史那同俄(汉名那同俄)继任归化可汗。

    大业三十年(公元六三四年)四月,在平静了大半年后,西域终于烽火再起………李靖统领隋军主力万人,阿史那同俄等部、拔汗那和“昭武军”五万,攻打铁门关。

    不过,铁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守将又是西突厥名将真珠统设,而隋军虽众,却是以西域少数民族为主体,尤其拔汗那和“昭武军”,长期以来,对突厥人还是深为畏惧,李靖虽然是一代名将,也未能取胜,两军就在那铁门关前对峙下来。

    在西域,两军对峙的时间,比起真正捉对厮杀要长的多,因为李靖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后勤保障上。

    八月,隋军突出奇兵,杀了西突厥军一个措手不及。

    早在数月前,一支隋军主力,悄悄失去了踪迹。

    这支人马,只有五千人,却是西域隋军中最为精锐的飞虎军。

    飞虎军被秘密调往盘陀驻扎。七月,在飞虎军将军郭孝恪(在徐世绩北调后,郭孝恪成为飞虎军的最高统帅)带领下,做出了一次匪夷所思的行动………穿越葱岭。

    在阿史那薄布看来,葱岭地势,根本不利于大军行动,所以,他只在葱岭以西留下一万军队,便认为是高枕无忧了。

    对别的军队,也许是这样,对飞虎军,却不是这样。

    虽然道路艰险,但飞虎军本就是为了应对西域复杂的环境而建立的一支“特种部队”。

    经过半个多月的跋涉,飞虎军在付出数百人伤亡的代价之后,突然出现在西突厥的属国护密(又称休密、达摩悉铁帝,在今阿富汗东北境之瓦汉),一万西突厥军猝不及防,很快被击溃,隋军随即迫使护密王投降(后被册封为鸟飞州都督)。

    乙毗都陆可汗阿史那薄布闻讯,大惊失色,立刻亲领五万主力前往护密迎敌。

    但是飞虎军之后,朝廷已经另外派出一员大将。

    徐世绩率领一万隋军,尾随飞虎军,穿越了葱岭,虽然比郭孝恪晚了十余天,却还是赶在阿史那薄布大军抵达的同时赶到了。

    九月,隋军派出骠骑将军刘黑闼率领三千人,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赶到了护密,增援徐世绩、郭孝恪。

    与此同时,将军单雄信率领的五千隋军和契苾、突骑施等部一万骑兵赶到铁门关,李靖恢复了对铁门关的攻势,迫使阿史那薄布不得不把准备西援的最后两万主力北调。

    九月十二日,隋军单雄信部五千、昭武军一万向西绕过铁门关,攻击穆国,迫使穆国归顺,那穆国“都城方三里,胜兵二千人”,哪里能够是隋军对手?穆国王归顺后,册封为乌浒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也归入昭武军。隋军开辟“第三战场”,迫使阿史那薄布不得不强令各部“征召战士”。然而各部首领都明白,手里有人有马,才有自己的地位,“皆虚与委蛇,不肯以精兵付乙毗都陆”。

    突厥的传统,是兵民不分,牧民平时生产,战时出征,与中原实行“常备军”制度,成本上当然小。

    但是这样的兵制,绝不是先进的,反而是落后的。突厥战士平时缺乏统一训练,战争中往往凭借自己的能力,缺乏战术,更重要的,是胜时更勇,败了,却比中原将士更易畏怯。而突厥的兵制,更不适合长期的战争………当然,这也与其人口较少有关,就拿阿史那薄布来说,其在吐火罗的所有部众………不论嫡系旁系………不过数十万人口,集结十万大军,就已经是几乎把十五岁到五十岁的适龄男子全部抽走,从事放牧的,只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时间短还罢了,时间一长,生产大受影响,按照突厥惯例,自己的产出不足,便要外出抢掠,可是现在的西突厥余部,自保尚且补给,哪里能够出击?已经是人心惶惶的时候,阿史那薄布又要“增兵”,自然不得人心。

    随着冬季的到来,西域的战事又暂时平息下来,两军对峙着,迎来了大业三十一年(公元六三五年)。

    三月,大雪刚刚融化,中郎将丘行恭率五千军马和大批粮草辎重,抵达盘陀。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支支援徐世绩的新锐力量。

    然而,我在派出这支兵马时,却是别有所图。

    这支人马进入葱岭之后,不是向西,而是向南。

    几乎与此同时,徐世绩却派出刘黑闼领精兵一千五百人,秘密向东,进入葱岭。

    一个多月后,两支军马突然出现在胡恩扎河谷。

    这里,当时由一个小国………小勃律(今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

    大兵压境之下,小勃律国王赶紧遣使求和。

    根据我的指示,隋军的方略,本就是“降者抚,不降者战”,小勃律归降后,仍然自成一国,国王“授侯爵”,成为大隋的“藩属”。

    随即,隋军立刻马不停蹄,继续东进三百里,迫使东边的大勃律国(今巴控克什米尔巴勒提特)也成为大隋的“藩属”。

    其实大小勃律,原本是一个国家,史书中又称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曾经大败勃律国,只是当时的吐蕃,正致力于吞并女国诸部,还没有吞并勃律的实力,或者说兴趣。战后,勃律国一分为二,一部分西走,迁移到胡恩扎河谷,建立小勃律,大部分仍然居于故地,称大勃律。勃律虽然只是小国,但是扼印度、中亚和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据史书记载,吐蕃正是通过控制勃律进入西域。虽然大隋与吐蕃已经签订和约,但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此刻,吐蕃虽然在泥婆罗取胜,但是也损失重大,阵亡数万,正要休养生息,一时间无力西进,松赞干布更是好在东都,吐蕃群龙无首。

    至于戒日王,兵败之际,已经无暇北顾。

    而勃律向西,便是阿史那薄布的吐火罗,此时阿史那薄布被几路牵制,根本顾不上勃律。

    相反,隋军一旦攻取勃律,更是可以在阿史那薄布后方,开辟一个“第四战场”。

    勃律归顺后,朝廷在葱岭择要害而又有谷地可农耕之处设置钵罗…护密都护中郎将府,以刘黑闼为中郎将,属安西都护将军府。但是隋军在葱岭以西驻军,负担重大,其地贫瘠,又不适宜大规模移民屯垦。不到两年,朝廷准刘黑闼所请,将钵罗…护密都护中郎将府易名葱岭都护中郎将府,东迁盘陀,升盘陀校尉府为葱岭镇,驻军三千,而在钵罗…护密都护中郎将府改置岭西校尉府,屯兵八百,移民百户。

    随着勃律归顺,加湿迷罗(又称箇失密,在今印控克什米尔斯里那加)国王很快遣使到了丘行恭、刘黑闼军中,表示愿意“称藩”。

    随后,漕矩吒(今阿富汗加兹尼一带)也和隋军达成协议,脱离了阿史那薄布的阵营。

    大业三十一年(公元六三五年)十月,在大隋的策动下,加湿迷罗、漕矩吒等国组成了“笈多联盟”。

    还是十月,单雄信部渡过乌浒河,乌那曷国王归顺,受封乌那曷都督,也归入昭武军,封节度副使。

    阿史那薄布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地步,险峻的铁门关,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

    一片新的土地,展现在大隋将士们面前:阿富汗北部是兴都库什山脉山麓的倾斜平原、阿姆河平原以及巴达赫尚和瓦罕平原,总之地形利于大军征战,无论是蒙古还是苏联的铁骑雄师,无不从此浩荡经过,就是美军,也选择此地作为陆上进攻的突破口。

    中部的兴都库什山地,有着许多易守难攻的地形,但同时,这里有十多个可以贯通山脉的大山口,经过这些山口往东到帕米尔和中国新疆,往北入中亚草原,往南更是肥沃膏腴之地印度河和恒河平原,自亚历山大大帝到苏联,无不对此要冲之地在所必争,当然,这里的地形也摧残了一支支常胜于平原的大军;南部和西部则分布着大片的荒原和沙漠,东南靠巴基斯坦边境则是平均海拔3000米的苏莱曼山脉,虽不及兴都库什山脉雄峻,但在制造凶险战场方面毫不逊色,当年英国远征大军从位于中部的首都喀布尔往南面边境撤退途中,一路遭到不断的游击,最终竟然全军覆灭。所以从地理来说,要克服中部和南部地区,困难多多。

    而阿富汗,更是被称为“帝国坟场”,十九世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二十世纪令整个欧洲为其战栗的苏联帝国,都在这个“落后”、“分裂”的国家折戟沉沙,就是二十一世纪一家独大,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USA,也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所以,对于阿富汗中南部的那片土地,我并没有太大的野心。

    只要成为大隋可以发挥一定影响,大家可以做生意,也就行了,如果可以“结盟”、“藩属”,自然最好,不能够,便也不必强求。

    但是北部不同,那里,还有突厥最后未能臣服的一支余脉。

    现在,隋军已经在吐火罗周边,形成了“四大战场”:

    北路,李靖一万隋军主力,西域诸部五万为主力,兵临铁门关;

    西北,单雄信率隋军五千,昭武军诸部一万余,与李靖遥相呼应,颇有夹击铁门关之势;

    东面,徐世绩、郭孝恪隋军主力一万六千余,虽然兵力不多,但五千飞虎军,却是主力中的主力;

    东南,丘行恭、刘黑闼的隋军六千余人,以及加湿迷罗、漕矩吒等国,此路隋军虽然是守势,但无异于扎在阿史那薄布背后的一把短刀。

    最要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