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议论纷纷,皆云徐世绩“畏战”,奇怪的是,身为主帅的李靖居然不以为意,根本不去追究。
此刻,云集高昌的隋军也已超过十万,众将纷纷请战,要求收复焉耆。
可是主帅李靖却突然病倒,连李大亮、宇文成都这样的副总管也不见。
连西都………我而今已经“移驾”在此,都有人在参奏弹劾李靖了,说他“畏敌如虎,虚糜巨万”。
西域军需,几乎全部要从内地转运,虽然朝廷已经在陇右储备,但自陇右转运高昌,的确耗费巨大。
这一日,一帮言官御史又在旧事重提。
“十余万大军西征,未战便损数万,此皆统帅不能运筹之误。”
“大军悬于西域,一日便耗费数百万钱,久不与战,不能不揣度其情。”
……
“军情在万里之外,变化莫测岂是庙堂可预?朕意已决!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将边事赋予李卿,西域之事,众位爱卿便不要非议了。”
大臣中还有人欲言,我面色一沉:“若有哪位爱卿自觉可胜李靖,敢立军令状,朕自可将玉门关外之事,尽托与之。”
此言一出,果然再无有敢于出声的了。这帮子言官,多数属于“清流”,讲起大道理个个出众,真要说到领兵打仗,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个”。
不过我自己心中,其实也忧虑得很,连牙都急痛了。随驾的后妃们虽是常加宽慰,可是我心中焦灼,却是与日俱增………李靖也是的,已经一个多月了,西北居然连个战报都没有过来,也难怪西都众说纷纭了。
这一日,正是八月十五,随驾的妃子们,便要依东都旧例,也在西都赏月。于是便有皇后和沈莺来说,我却心不在焉。
饭我都快吃不下了,还看什么月亮。
皇后和沈莺见状,知我烦恼,道个安正要出去,却见太监刘云跌跌撞撞地跑进殿来。皇后见状,轻声呵斥道:“刘云,你也是宫中老人了,何以如此没有规矩。”
只见刘云跪倒在地,将手中的信札高举过头,声音颤抖:“皇上,西域……西域大捷了。”
我闻言,立时伸手将刘云双手举着的信札抢了过去,而皇后和沈莺,也不免面露喜色。
我看着手中的战报,不由喜极而泣:“徐世绩将军拿下龟兹了!刘云,传……传诏,朕要在大兴宫设宴群臣,正四品以上官员、诰命,全数赴宴。敬天大兴府张灯结彩,共庆佳节!”
战报是六百里加急传回的,而此时,距离大捷,已经是将近半个月了。
七月,李靖的骑兵只是与肆叶护可汗的西突厥骑兵在高昌与焉耆之间发生过几次小的骑兵交锋,互有胜负。不仅如此,因为李靖不许主力出战,阿史那社尔和阿史那思摩已经领着自己的部属北走,说是要各归本部。
八月初四黄昏,从前哨传来的紧急军报传进高昌城。李靖的“重病”立时痊愈了。
点兵,出击。
众将领诧异之间,得到一个费解的消息………肆叶护可汗已经在当日早晨放弃了焉耆,向西面退走。
因为就在七月三十日,隋军久未露面的飞虎军,突然出现在龟兹,此时龟兹只有大约五千守军,大半还是战斗力低下的龟兹人。
李靖还在接到任命的时候,就立刻派人赶赴鄯善的徐世绩处,定下了一招“奇兵”………以飞虎军和左屯卫骑兵主力从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出发,穿越图伦碛(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奇袭龟兹(今新疆库车)。
飞虎军配有一批其他部队没有的“战略物资”………八百余峰骆驼,当日契苾部的回赠,也都在其中。而飞虎军,主要由适应当地环境的突厥、吐谷浑战士组成。
飞虎军出发的日子,定在了七月二十日。
秋天,比起酷暑,要利于进军一些。而当时的塔克拉玛干,自然环境比起现在要好一些,沿途还可以找到些许水草………相比而言,初秋也是水草丰美的时候。
尽管如此,十天的穿越大漠,依然是困苦的,飞虎军将士在付出损失三百余人、战马近千匹的代价之后,终于出现在龟兹城下。
龟兹王白苏伐叠率领龟兹、突厥联军出战,但飞虎军是朝廷暗中训练的一支精锐,虽然双方都是五千,可是锐不可当的飞虎军岂是白苏伐叠的二流队伍可比,何况还有徐世绩亲自领兵。
龟兹王白苏伐叠很快选择了投降,掉过头来和隋军一起打突厥军。到了日落,突厥军已经或被歼或逃走,隋军占据龟兹城。
龟兹是肆叶护可汗的“后方基地”,距可汗的“牙帐”三弥山很近。八月初四天还没有亮,在焉耆的肆叶护可汗得到了从龟兹传来的消息,大惊失色,慌忙召集兵马西返,企图夺回龟兹。
八月初七,肆叶护的大军前锋已经抵达龟兹城外,三万骑兵对龟兹城发动了进攻。
然而,突厥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抵抗。
仅仅在三个时辰前,左屯卫骑兵一万五千已经赶到。
徐世绩没有太过相信“投诚”的龟兹人,他把龟兹军全部安排“守卫”王宫,并“以龟兹王伴左右,须臾不离”,实际上是以龟兹王作为人质。
突厥军前锋首攻不克,退至三十外,等待肆叶护可汗大军到来。
初八晨,肆叶护可汗主力十余万众抵龟兹,隋军据城力战。
初九日,李靖以骑兵四万追至,肆叶护可汗回战,徐世绩以一万五千众出城助战,双方杀成平手。
就在肆叶护可汗与李靖等在龟兹对阵之时,八月初八,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等及由东突厥调来的两万骑兵,共计约六万众,从北面杀来,很快在今天的昌吉一带击破肆叶护可汗留在北面的三万人马。
大业二十七年(公元六三一年)八月十一日,在疏勒东北(今巴楚一带)的都陆可汗阿史那贺禄领所部两万两千户约七万口归顺大隋,被册封为“诚敏可汗”,设帐于于今阿瓦提一带,辖境包括今天新疆的巴楚、图木舒克、柯坪、阿克苏、温宿、乌什、阿合奇、阿瓦提、阿拉尔。
阿史那贺禄的归附,使得张士贵在疏勒的数万兵力可以从西向东往龟兹而来。
八月十五日,龟兹城外的肆叶护可汗领残部四万余骑往西北逃遁,其部大多归降或逃走。
第二百零九章 西巡河西
这里要说说西突厥,历来,突厥都是东强西弱,西突厥的实力,远不如东突厥。
虽然西突厥控制的地域,向西可达今天的咸海,东北达到阿尔泰山,西北达到巴尔喀什湖,南抵葱岭、图伦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其实有限。
西突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突厥本部,人口不过数十万,另外还有数十万被突厥征服同化的部族,此刻也算突厥的“嫡系”。
铁勒,如契苾、薛延陀等,有二三十万,其时契苾败亡,薛延陀远走,尚余些小部落,依附突厥。
龟兹、疏勒、河中(今中亚)的“昭武九姓”等以农业为主的小国,有一定的独立性。
肆叶护可汗为了与隋对抗,“起兵三十余万”,仅靠突厥族,远远不够,只好补充了许多其他民族。而这些人,一来本身战斗力的问题,一来忠诚度的问题,作用有限,肆叶护以近二十万不能克高昌,这也是一个原因。
肆叶护败走后,西突厥大有“树倒猢狲散”之势。
八月十九日,册封阿史那尼孰“归化可汗”,除其原部,更以投降的肆叶护可汗的部分部属给他,有约十万人口,拥兵近三万,立帐于三弥山,管辖今伊犁河一带(包括今喀什、博乐和哈萨克斯坦的一小部分,这里堪称西突厥的精华之地)。
同日,册封契苾何力为契苾部归命可汗,将被肆叶护掳去或依附于西突厥的契苾部数万及其他铁勒部众,共计十万余众,有兵近三万,设帐于今奎屯一带,其境在艾比湖以东、天山以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南。
九月初一日,册封阿史那贺禄诚敏可汗。
九月初九,莫贺咄设叶护阿史那弥射领部众四万乞降,封顺命可汗,其地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湖以西与阿拉湖一带,西抵夷播海(今巴尔喀什湖)。
九月十五日,阿史那欲谷归顺,这阿史那欲谷是东突厥始毕可汗的儿子,东突厥灭亡后,领数千部众投奔西突厥。肆叶护将北部军事交给他,而月前在昌吉一带被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等击败的就是他。阿史那欲谷归顺后,被封为顺卫可汗,管理西突厥北部部分地区,设帐于今新疆塔城一带,有部众近四万。
十八日,葛禄逻部八万余口归顺,封其首领诚嘉可汗。葛禄逻部的地域,大致在今天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以及俄罗斯、蒙古国各一部分。
至于龟兹国,改龟兹郡,设库藏、轮台、拜城三县,两万口,白苏伐叠封县公,世袭太守,归高昌州。由汉地迁入两千口,设一屯田校尉府。在龟兹设龟兹镇(今库车),归安西都护府。
在契苾地东设北庭镇(今吉木萨尔),在伊犁河设弓月镇(今伊宁),在今昌吉一带设昌吉镇,今布尔津置福海镇,归北庭都护将军府,每镇一千五百步军,一千骑兵,将军府直辖骑兵一千。另设八所屯田校尉府,各驻军五百,移民一千八百口。
朝廷分封可汗,依次为“忠归诚顺敬”五个等级,相当于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和侯爵。
得到龟兹大捷的消息后,八月十八日,我将后宫、百官留在西都,虞世基、魏征等辅佐皇后坐镇,而由尉迟恭领五千近卫护驾,只领裴矩等亲信大臣十余人和皇妃阿史那氏(栗氏和阿史那氏也均已进封为妃,阿史那氏是突厥人,比起其他后妃,更能适应旅程),离开西都西去。
离开西都的途中,册封阿史那泥孰、契苾何力。
九月初一,我在金城府(今甘肃兰州)得到了西域大捷,肆叶护逃亡的捷报,下旨册封阿史那贺禄。
此后西行途中,不断接到西突厥部族首领归附的消息,朝廷的册封,便也在我的旅途中不断发布。
至于当时刚结束的东征倭国之役,我尚不知情,不过离开东都之时,便已谕旨皇储杨侗全权处置。
九月初八,抵西平郡(今青海民和)。
二十日,抵武威郡,此时西北已入冬季,下起大雪,众臣劝我回鸾,但我一意西行:“昔日周穆王西行万里,会西王母于瑶池,朕岂不如古人焉?”
二十八日,抵张掖郡,册封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欲谷。李靖请东来觐见,以西域初定,肆叶护未擒,诏命李靖“留驻高昌,以尽其责”。在张掖,我特地去了酒泉“缅怀汉之骠骑将军(霍去病)”。
十月十三日,抵敦煌郡。当时已经有了“莫高窟”(虽然此后仍有兴建),我自然要参禅礼佛一番。朝廷虽然限佛,但于西北还是“尊其俗”的。十四日,在敦煌册封葛禄逻部首领,并下旨设置龟兹郡、北庭都护及新增五镇。
十月十八日,出玉门关。二十六日,抵伊吾郡(今新疆哈密),在此接见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等,予以嘉赏。
十一月初九,抵高昌府。李靖、徐世绩等西征众将及高昌、与他、龟兹、疏勒王(而今都是总督、太守)见驾。
二十三日,抵龟兹。
十二月初三,返抵高昌。初五,宇文成都等随驾东归。早在十月间,西征军已经开始分批撤回陇右。
但是李靖依旧留在高昌,包括他直领的三千骑兵,是从我带来的近卫骑兵………包括骁果卫、千牛卫中调来的。宇文成都的火器营,也调归李靖。
其他留在西域的,还有徐世绩和五千飞虎军,已经从右屯卫中抽调的一万精锐骑兵,一万精锐步兵。
当然,李靖可以指挥的,还有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的汉军。
西突厥虽然相对较弱,可是也有数百万人口,此时归服中原的,不过四十余万,除掉在战争中损失的,绝大多数仍然没有归顺。
肆叶护可汗西逃途中,收罗部众,和他西逃的突厥“嫡系”部众,有真珠统俟斤等首领的三十余万众,仍然可以组成一支近十万的军队。如果算上河中(今中亚地区)、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的“属国”,则远远超过百万人口。肆叶护可汗在千泉(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以北)重立汗帐,自然有着卷土重来的野心。
可以说,肆叶护可汗仍然具有和隋在西域叫板的势力,而归顺的西突厥首领中,仍然有反复的可能。
所以,李靖肩上的担子,有两个,一是要安抚地方,建设兵镇屯府;二是要继续扫平肆叶护可汗的残余势力。
此时的李靖,已经封为卫国公,领兵部右侍郎,署理西域军政。而徐世绩则加封英郡公。其他程知节、侯君集、杜伏威等,也都加封郡公。
十二月二十三日,我返回敦煌,接到了周法尚等平定倭国的消息,自然是喜上加喜,诏命普天同庆,天下刑徒,减罪一等,加封周法尚为“定国公”,张镇周“安国公”,李世民“虞国公”。
然而,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回到张掖,却得到了周法尚归国途中病故的消息,不胜唏嘘,命代王杨侑至北京迎接周法尚灵柩回东都,下旨荫其子袭爵,追赠兵部尚书衔,葬于“显陵”之侧。
在张掖,我度过了大业二十八年(公元六三二年)的新年。因为新年,圣驾在张掖耽搁了些许日子。不过,李靖那里倒是很快又好消息传来………西突厥别部之突骑施部(活动在今伊犁河下游,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地区)脱离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前来归附,有两部,约七万众。我立即下旨,以突骑施索葛莫贺部置鹿都督府,突骑施阿利施部置絜山都督府,两部首领出任都督,并各加顺信(鹿都督府)、顺德(絜山都督府)可汗号。同时,下旨在突骑施西部之地设“碎叶镇”(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防肆叶护窜扰”,归北庭都护。在碎叶镇附近也设置两所屯田校尉府,移民一千户,两千余口。其后,突骑施部与隋军“协力”清扫西突厥残余的过程中,也得以扩充实力,吞并了五咄陆部(突骑施原为五咄陆之一,不过归隋之前,就已经吞并了一些其他部落的部众),达到十万余众。
大业大业二十八年二月十九日,我终于返回了西都,与皇后、沈莺等会合,在三月中旬回到了阔别将近一年的东都。
诏命闽海总督褚遂良还京,任京兆尹,王世充卸任后,京兆尹已经空缺很久,一直是杨侗代理。
此前,我已经任命长孙无忌出任工部侍郎兼谒者大夫(接替房玄龄)。刘文静出任民部侍郎兼理番司大夫(接替杜如晦)。
而长孙无忌治书侍御史的空缺,则由一个新晋的青年才俊马周出任。
闽海总督府下置晋安府(原晋安郡,今福州)、南安郡、龙海郡、建安郡、台湾郡一府四郡,归江南西道。闽海总督兼领江南西道副观察使,外放岑文本出任此职,以为历练。
设第十五道………西北道,划陇右的且末、鄯善、伊吾三郡,及高昌州(高昌府、交河郡、田地郡、南平郡、焉耆郡、龟兹郡)、于阗州(于田府、毗沙郡、莎车郡、疏勒郡),在北庭镇扩建“庭州府”,增加移民一万口,共计三府十一郡(但其实人口不足百万,是各道中最为地广人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