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尘有幸识丹青-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罢饭,拿起茶杯喝了几口,照影收拾碗筷来了。丹青一边道谢一边嘀咕:看他样子在王府地位不低,难道没有别的事,专门伺候自己么?这么说自己的待遇级别相当高啊。
〃照大哥,不知这会儿求见王爷可方便?〃
〃王爷有事出去了,恐怕过几日才能回来。丹青的日常起居都由我负责,有什么事和我说就是,不必客气。〃
昨天表现得那么急切的逸王居然不在家,丹青有点意外。要知道,那画原来究竟如何样貌,还得他这个主人细说一番才行。
〃总要向殿下请教一下原画的样子,才好动手。〃
〃这个倒不用担心,殿下已经吩咐赵让大人,问他就可以了。〃
咦?不说是王爷最钟爱的画么?怎么让手下人转达?
丹青当然不知道,王府上下真正见过《四时鸣玉山》的只有赵让。因为当初是通过确定蒋千里的身份来确认画的真伪,再加上路上太不好走,外人没有功夫在身很难顺利往返,所以府里对字画最在行的贺焱和照月都没能跟着。就连赵让,也只是在蒋千里交出画之时检视了一次,依照贺焱的叮嘱核对了几处关键地方而已。
心中犯疑,面色却如常,丹青躬身道:〃那便劳烦大哥通传。还有,请把昨晚的草稿和原画遗下的部件一并给我。另外,容许我在府中寻一处合适的地方作画室。〃
赵让把自己记得的所有细节一一说给丹青。这些他之前都已向承安汇报过,贺焱、照月也在场,反复确认无误,才让他来见丹青。也考虑过由承安出面解说,到底不如亲眼见过的人有把握,终究打消了这个念头。问题是,他们没有想到,普通人觉得足够细致的特征,在专家听来却太过粗疏。所谓隔行如隔山,此之谓也。
丹青看赵让一副言尽于此的表情,忍不住直视着他,问道:〃大人方才说此画天款矜有椭圆朱文篆书印一枚,敢问字体是大篆、小篆、方篆、角篆、石鼓篆、金文篆还是虫草篆?〃
〃呃,这个。。。。。。〃赵让恨不能仰天长叹一声:殿下啊,我虽然多才多艺,总归只是个侍卫,知道篆书两个字怎么写已经很有学问了,哪里答得出这样高难度的问题。想一想,道:〃线条很圆,笔画简单的字看起来像虫子似的。〃
〃那应该是金文篆了。〃丹青拿过纸笔写了两个字递过去。
〃没错,就是这样。〃赵大人松了一口气。丹青低头翻个白眼:诡异啊诡异,这位大人对字画完全就是外行嘛,怎么叫他来?逸王殿下的想法可真独特。
〃据我所知,鸣玉山人从未用过金文篆印,这是不是一方收藏章或品鉴章?还请大人告知印章内容。〃
赵让如释重负。这个问题殿下和三才先生讨论过的。虽然自己实在不认得那几个弯弯曲曲的……叫啥来着?对,金文篆字。三才先生却说反正死无对证,干脆杜撰了一个……这些文人有时候胆子大起来真叫人乍舌。
〃是某任画主的一方收藏印,刻有‘传之子孙'四个字。〃
〃嗯。。。。。。〃丹青一只手托着下巴,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用一种志愿者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语调说道:〃金文篆书,前朝海西王爱其华丽典雅,他的所有收藏印都用了这种字体。自此在宫廷贵族官僚士绅中流行不衰,民间也趋之若骛。所以,前朝后期字画收藏印几乎都有这一款。本朝崇尚简约古朴,自太祖以来,印章喜方不喜圆,字体以铁线汉隶为主。由此看来,这位画主应是前朝人士。〃
〃正是如此。〃赵让颔首赞同,心中对面前的小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据载和顺帝事母至孝,其母惠慈太后闺名遄,遂将此字定为国讳,子孙代代遵守。同音字‘传'一律改为‘流'、‘达'之类意义相近的字。鸣玉山人卒于顺明帝章和八年,按说收藏者理当避讳。。。。。。〃
这下赵让彻底听明白了:原来小先生挖好陷阱就等着自己跳呢!
第 31 章
〃江家弟子果然名不虚传!〃一个文士抚掌大笑着走进来,峨冠博带,很有些上古遗风。
赵让露出一个哀怨的眼神,起身行礼道:〃三才先生。〃他早听出贺焱到了门外,非要等自己出丑才来救场,真是过分。不过贺先生总算来得及时,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赵让忙不迭地告退,留下王府首席顾问继续和小先生过招。
昨日贺焱因为有事不在府里,错过了晚间丹青的精彩表演。今天回来便听照月绘声绘色描述了一番,再听说赵让正在给丹青讲述原画细节,立刻暗道糟糕。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贺焱看见那四页草稿,马上断定来的是宗师级高手,原先定下的策略只怕行不通。也是自己等人孟浪了,看轻了临仿一事,想得太过简单。事到如今,想不坦诚也不行了。
〃丹青公子,在下贺焱,别号三才居士。〃
〃三才先生。〃
〃实不相瞒,我们机缘巧合之下偶然得到《四时鸣玉山》,却又遭遇意外落入水中。只有赵让侥幸见过全貌,偏偏这位又是个外行!上天不公,有时真让人无可奈何。〃
这番话看似真诚,其实一点实质性内容也没有。旁人未曾见过全貌,那原画主何在?〃机缘巧合〃,〃遭遇意外〃,再联系那位赵大人头天显露的功夫,丹青心里有底了:逸王府这幅画不定是偷的还是抢的呢。于是不做声,等贺焱说下去。
〃原本觉得‘传之子孙'四个字比较私人,符合此画藏于民间的情况。而且留一点模糊的地方,不容易出现漏洞,没想到。。。。。。唉,贻笑大方啊!〃
丹青微笑:〃先生过谦了。不在一行不识一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贺焱趁机虚心求教:〃丹青觉得这个收藏印用什么字眼好?〃
〃确是四字椭圆印章么?〃
〃赵让虽然外行,有几个字还是不会看错的。〃
〃大凡用椭圆印,通常只有两个字,为的是便于安排笔画疏密。四个字的话,首尾二字得比中间两个笔画少一点才会好看。。。。。。〃
贺焱想起自己杜撰的那四个字,当时还颇为得意,却忘了笔画整体协调的原则。〃传之子孙〃,首尾密当中疏,只适合细腰葫芦印,椭圆形就没法看了。
〃先生是否知道原画主的字号?〃
〃当初此画本该收归大内,画主冒着杀头的危险私藏起来,哪里敢把字号留在上面。〃
丹青听贺焱给了一个迂回的答案,不再追问,略想想,道:〃不如还用先生拟定的意思,稍微改一改,‘子孙重之',如何?〃
〃如此甚好。〃
一席交谈,宾主尽欢。贺焱虽然不是临仿专家,却是热情的艺术爱好者,又清楚这幅画的来龙去脉,当下二人充分交流磋商,把有待确证的所有细节都定了下来。两个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闻弦歌而知雅意,凡属不能明说的地方,便心照不宣的一带而过。谈话末了,彼此都生出敬重相惜之意。
十天后,逸王回府。
隆庆十年秋末,益郡太守曾派人前往西蜀寻访失踪的〃漱秋斋〃学徒瘦金。领头人是现今的掌书记,当时任府衙签判的宁七。逸王府顺便安插了两个侍卫在寻人的队伍里,以便进一步了解接触西南少数民族。
没想到这一趟大有收获,不仅得到了举大事必需的〃乌青草〃,路过酉阳时,还察觉当地苗寨竟然在私开金矿。王府随即派人进山打探,发现金矿面积不大,成色却极好。这里偏僻隐秘,盐铁转运司的官员手再长也伸不来。可惜开采者技术落后,只炼出粗糙的马蹄金。几番接洽,双方建立起合作关系,由逸王府提供技术,苗寨提供人力,所得三七分成。承安做事一向公道,苗人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
不过前些时候矿上出了点事故,死了几个工人。苗寨寨主处理不当,引起躁动。情况紧急,干系重大,承安于是带了赵温,亲自前往酉阳善后。事后赵温便作为王府一方代表留在当地,兼任技术总监。
返回时承安对赵温说:〃你多年闯荡江湖,已经留了名号,不适合露面。这里的事正好由你来做。至于有多重要,毋庸赘言。〃
酉阳金矿,已是逸王府这两年的经济支柱。殿下对自己如此信任,赵温心中不是不感激的。他当然知道,把自己调到这偏远之地来开矿,也是为了避开丹青,免得因为和江家的旧交情,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让手下不犯错误的办法是,不要给人犯错误的机会。殿下永远这样周到体贴,赵温心悦诚服。
来酉阳之前,曾经偷偷去了一趟〃漱秋斋〃。店内一片狼藉,几个泥水匠正在干活。原来白掌柜举家回乡,店铺兑给了别人,伙计也都散了……赵温想:动作真快,他还是那样干脆利落,滴水不漏。这样看来,那两个字他应该猜出来了。只是明明意料中事,真正面对,却依然苦涩难当,这一段十多年的交情,就此画上句号。
隆庆十三年春,江家分号在短短几天之内全面撤出南方,其他分号也停止一切临仿作业,只经营正常的字画生意。两大临仿基地:越州王宅和銎阳湖东大宅都搬到雍州乾城。这里是江氏故里,当年江留渡起家的地方。江姓在当地根深叶茂,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容易应对。
王梓园、张开、林下以及楚州分号撤回来的供奉胡不归,四个老头子安心颐养天年。几位老先生早已看惯兴亡,乐天知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只是王梓园常常挂念丹青,江自修赌咒发誓,说一定竭尽全力接应,让他安然返回,才哄得老人家放下心来。
承安洗去一路风尘,刚刚坐定,贺焱和照影已经等着了。
照影手里捏着一叠梅枝水印素笺。承安接过来一看,一笔写经小楷,十分火候,筋骨挺拔,血肉丰润,满纸端丽妩媚。
丹青本来并不喜欢这样装饰性很强的字体,水墨却说:〃小楷最为实用,写经字体好看却难见个性,讨人喜欢,不漏底细。你总有人前动笔的时候,用它最合适。〃师兄的话,那就是圣旨,所以丹青颇用心练了练。这不,果然用上了。
〃明胶二斤、朱砂二两、雄黄一两、赭石二两、蛤粉五钱、珍珠粉三钱、云母三钱、铅粉五钱、鸽血红粉三钱、星光石粉三钱、泥金一钱、泥银一两、黄栌木一斤、栀子一斤、茜草半斤、花青二两、胭脂二两。。。。。。〃头三页都是调制颜色的原料,很多还在后边注明了种类、产地或者专售店铺。
翻到第四页,是所需工具和其他材料:〃八尺青檀双层夹宣纸一张,象牙色斜纹水云绫一丈,三寸田黄石料两块,寸半青玉石料一块,铜碾子一套,乳钵一套,天平一杆,中号白瓷碟十个,小号白瓷碟十个。。。。。。〃
虽然种类繁多,倒也不算难办。承安想着,翻到最后一页:〃白色细纱精纺棉布长衫两套,纯色白玉环珠文士冠一顶,水滴紫晶镇纸一对。。。。。。〃有的还在旁边画了一个样子。
承安不禁笑道:〃这个丹青,画画难道还要规定衣服帽子不成?莫不是到王府打秋风来了?〃
〃丹青公子说最后这些东西,若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类似的也可以。先把前边的备齐了再张罗不迟。〃照影答道,〃只是一样也少不得。〃
〃先生也看看。〃承安把一叠素笺递给贺焱。
贺焱逐页翻看一遍,道:〃除了最后这页有点特别,都是该用得着的东西。小葛和阿蒲通文墨,交给他俩采买即可。〃
〃恐怕还得请先生费心指点指点。〃
〃份内之事,殿下放心。〃
〃清单都开出来了,这么说,赵让都跟丹青交代清楚了?〃
贺焱叹口气:〃是我去交代的。〃当下把那天丹青如何逼出真相的过程说了。
听到赵让出糗的窘况,承安实在憋不住嘿嘿两声。待到贺焱说完,却沉默了。贺焱等了半天,见王爷没反应,试探道:〃当初赵温问的时候,殿下说事成之后就放人。。。。。。〃
〃先生觉得呢?〃
〃这孩子。。。。。。太聪明了。。。。。。可惜。。。。。。〃
这样聪明,怎么敢放?
承安在王府后花园里散步,沿着黛湖慢慢往前走。湖形如眉黛,故得此名。
不知不觉走到了〃藏珠小筑〃。湖既是眉黛,湖后假山楼阁自是眉里藏珠痣一点。
〃藏珠小筑〃 是一栋江南风格的小巧建筑,坐落在半山腰上。以青白二色为主,尖尖的檐头屋角悬着铜铃,别致出尘。一层没有墙,四面栏杆通透,类似凉亭,沿着木梯上楼,直入二层厅堂,东面镂雕隔扇门后是个暖阁,真正冬暖夏凉。西面伸出去一个平台,映入眼帘的恰好是半边山水。
丹青把画室定在了这里。
承安停下脚步,望着小楼笑一笑。他可真会挑地方。也好,这里相对独立,平时就格外清静,现在吩咐一声,闲杂人等更不会来打扰。
只是……你霸占了逸王殿下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呀。承安习惯性的欲抬腿上楼,想起如今已经换了主人,悻悻作罢。绕过〃藏珠小筑〃,顺着青石台阶往假山另一边踱去。
承安一转弯,就见前方并立的两个圆形单柱亭子顶上,一个人正趴在上面不知扒拉什么。当初为了显得天然自在,这两个亭子顶上铺的都是茅草。当然了,这草也不是一般的草,那是又长又韧的白丝茅,拿竹条层层扎好铺平,周边齐刷刷垂下,好比高超出世的隐者满头鹤发银丝。
承安走近一点,亭子一边架着梯子,底下摆了一圈铜盆,看顶上那人的动作似乎在往草里注水。看了一会儿,甚是莫名其妙,抬头道:〃丹青,这是做什么呢?〃
第 32 章
丹青工作的时候是很专注的,也没想到会突然来人,不由得一惊。回头看时,竟是王爷殿下大驾亲临,光想着赶快爬起来,却忘了脚下是个斜坡,手里还拎着一壶水……稀里哗啦锵啷咚隆就从亭子顶上滚了下来。
这景象落在承安眼里实在太具有娱乐性,〃哈哈。。。。。。〃放声大笑。不过他仍然十分仁义的箭步上前,把丹青捞到怀里。也亏得逸王殿下虽然不是江湖高手,却多年坚持习武健身,身手甚是敏捷,才免了丹青屁股摔个八瓣的悲惨命运。
承安低头看时,丹青还紧闭着双眼,长睫微微颤动,两只手抓着自己衣袖,显然吓得不轻。一壶水兜头浇下,发梢衣襟全是,兀自滴滴嗒嗒。几根白茅草凌乱的挂在额前,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承安笑意不减,手底却很有分寸,扶着丹青慢慢站稳。看他乌黑鬓角上支楞的茅草屑,忽然觉得怎么那么碍眼,伸手就拂了去。
丹青睁开眼睛,正对着一张笑嘻嘻幸灾乐祸的脸,还拈了自己头上的茅草取笑,忽然就忘了对方身份,红着脸,一个眼神剜过去。
呀!承安只觉得那双眸子流光溢彩,勾魂夺魄,整个人都明亮起来。粗头乱服,难掩国色,原来是个动感美人,平时那副木木的样子把魅力都掩盖了。
正想多看几眼,丹青退后两步,正正衣衫,一躬到底:〃请殿下恕丹青冲撞冒犯之罪。〃
承安也收起笑容,摆出一贯的和蔼姿态,道:〃你到底在上边做什么呢?〃
〃取茅草漏汁。〃
〃哦?〃承安不禁好奇起来:〃这个有什么用?〃
〃以多年老屋顶上茅草漏汁反复沾染,可使纸张绢帛呈古旧之色。我寻遍王府,才找到这两个顶上铺着茅草的亭子,幸亏年头不短,色泽正好。只是听三才先生说近日无雨,所以。。。。。。〃
看看地下的铜盆水壶,再看看丹青单薄的身段,承安道:〃怎么不跟照影要人帮忙?〃
〃没做过的人不知道深浅,取得的汁水怕不合用,还是我自己慢慢来吧。〃
承安脑中灵光一闪,猛地意识到丹青为什么不肯找人帮忙……自己随口问的,都是人家的行业机密呢。这样一条秘诀,也许是几代人的心血,价值千金。王爷开口垂询,又不能不答。。。。。。心下颇为过意不去,道:〃我随便问问的,丹青若不方便就不必说了。〃
〃没什么,毕竟要靠手上功夫。〃
承安想一想,笑道:〃反正已经知道了,不如我给你帮帮忙罢。你放心,我总不至于要和你抢饭碗。〃
〃多谢殿下体恤。〃丹青扬起脸,却忽然变作一个古怪的表情,道:〃殿下,今日只能半途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