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对赵韪怨念很深,自己在蜀中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局面,被赵韪这个混蛋弄得一团糟,最可气的是,这家伙还想拿自己的家眷做要挟,这是刘璋最不能忍的。
“放心,我已令巴郡和汉中方向,就近提供支持,人力物力装备,都全力配合。而汉中的李严部,已经在着手准备攻占上庸,很快就将直接威逼新野襄阳。”
刘璋听徐庶这么说,点了点头。想了想,又想起来一件事,随口问道:“元直,我怎么听黄公元卓他们说,新军备定型量产,是你暂时给叫停的,为什么?”
徐庶闻言苦笑一声,看来主公肯定是听了工科院那些人告状了。
“季玉,看来你这两天肯定没少去工科院,没少去关心雷神项目的进展。确实,我也去过,也听取了兵曹和军方测试人员的意见。我个人觉得,现在想要大规模量产还有些问题。我也正想找你商量这件事情。”
刘璋有些不悦,问道:“都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能大过新军备量产?你们不要总是斤斤计较那点儿钱粮投入。”
“我知道你对这个项目很关心,不过,现在想要大批量生产我觉得还是不太合适。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徐庶看刘璋有些生气,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道:“首先,当然还是财政问题。户曹关于每年军方的费用是有规划的,而兵曹每年关于军队的发展,费用使用,也是提前规划好的,现在要立即量产新装备,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财政支出问题。当然,如果只是超出一点半点,那也无所谓,但是这个火枪,在成本上,已经超出了原来的弩箭的数倍以上。这就不是超出一点半点的问题了,而是财政能不能负担得起的问题了。”
财政问题,是刘璋预料之中的问题,刘璋沉着脸,听了以后也没有过多表示。关于这个问题,立项之初他就有过结论了,就是再花钱,这火枪也是要弄的,这是不容置疑的。
“其次,新军备换装量产,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巨大,不是简单的一句话的事情。”徐庶继续道。
“利益?”
“对,利益。原来的军工生产,已经形成产业链了,已经形成利益链了。比如说用的最多的弩,涉及到原材料的供应,如竹子,如生丝,如钢铁,要是换成火枪的话,原来的那些材料供应商,大部分都要倒闭。还有,换成火枪的话,原来制作弩的军工作坊,也就没用了,作坊关闭,匠人失业,这些军工作坊,也是很大的利益团体,而且还都是亲近主公的商业利益团体。”
“这些问题,应该不是那么难解决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去了,新的还不是一样需要人来做?还是一样要建作坊建工厂,老的军工作坊可以改造成新的军工作坊,原来的工人可以重新培训成新的工人。这些都不是问题。至于说原材料供应商的利益,你怎么不说,没了这些材料,那不是又多了很多新的材料吗,火枪制作中用的材料,比弓弩用到材料还要多。再说了,竹子之类的供应,随着我们各地建设的大力开展,各种基建项目,竹子作为原材料一直都是供不应求。还有生丝,除了做弓弦,我们军用的各种绳索才是大头吧,我们军用的绳索都是用生丝编织而成的,我们从来不用麻绳。就算我们换产火枪了,生丝的军用需求也不可能少了。至于钢铁之类的,就更不用提了,火枪需要的钢铁量,远超原来弓弩。”
刘璋对徐庶说的第二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反驳。
新的东西出来,总会带来某些方面的反对,总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
要总是谨小慎微的话,那干脆什么也不要干好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问题是这些人大部分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大部分是支持我们新政的,所以我就有些犹豫。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三点,也就是来自军方的意见。军方对新兵器不满意,换装意愿不强烈。”
“军方不满意?”
第76节 弓长8()
(ps:看书的亲们,来几个订阅支持一下可怜的作者吧,多谢啦!)
“军方的测试人员认为,这个火枪有几个缺点:
一是动静太大,不适合飞军用。飞军都是遂行的一些特殊任务,对隐秘性要求比较高,这个火枪一开打,声音很大,不利于飞军隐蔽作战。
新军也不会太喜欢,一支枪就声音很大,新军结成军阵,成千上万人,那打起来肯定是吵死人了,金鼓号令估计都听不见了;
二是射速不快,射击一次就要重新装弹一次,这个要花费不少时间,还不能连发,效能不如强弩,也不如连弩好用。新军现在作战,都是追求的弩箭压制,通过连续的弩箭射击,压制对手无法冲锋,让对手无法冲到近身肉搏的距离,这就需要有连续不断的武器打击能力,也就是主公经常说的火力压制。但是这个火枪,明显就难以胜任。别说连弩了,连强弩都不如。强弩,一扳一扣,就能上好一支弩箭,而火枪则要一拉一扭,退掉弹壳,然后换上新子弹,再一扭一推,重新上膛。测试人员经过严格精确的测试计算,统计下来,火枪换子弹的时间,平均是强弩换弩箭的时间的两倍左右。至于连弩的对比效果,就更不用提了。
换弹时间长,又不能连发,而且还反冲力很大,新军和飞军都是很不满意。
第三点,这个新火枪,比原来的强弩可是重了很多。这个枪,子弹,手雷,匕首,水壶,头盔,加上工兵铲,再加上加上行军被服,一个士卒,七七八八的,得有负重几十斤了。增加一点点重量他们都会觉得不高兴,更何况一下子还增加这么多。”
刘璋听了半天,嗤然一笑:“我们的军方测试人员,难道都是些废物?只看到这些缺点,就没看到优点吗?只能发现问题,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吗?难道就没看出来这火枪的优点,远远大于其那几个小小的缺陷吗?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
刘璋因为自己寄予厚望的火枪被人如此吹毛求疵,而且还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军方,就忍不住怒火中烧。
“季玉你先别动怒,先别着急。军方的测试人员,也不是说没看到这个火枪的优点,比如射程较远,威力较大。但是这个射程和威力,相比之前的强弩,总的来说,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跟黄公他们讨论过,他们说,想要增加威力,增加射程,也不是不可以,那就需要增加子弹里面装药量。但是还会带来新问题,比如成本还会上升,火枪的反冲力会增大,而且,一些组件,如撞针等的故障率就会增高。他们觉得目前这个威力,已经能满足我军的需求了,不需要再提高威力了。”
“黄公他们还是有些太老实了,太实诚了。”刘璋有些哭笑不得,摇了摇头道:“黄公他们还是不太了解那些军伍之人。既然是样品,完全可以把样品弄的威力越大越好,先把那些土鳖测试人员震住再说。等你火枪在测试人员眼里威力巨大的时候,其他的缺点,那些小毛病,都会被他们自动忽视掉的。那个时候,他们只会自动放大火枪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军方,最喜欢的就是威力巨大的兵器。你现在整的枪声大,威力小,军方当然不太满意了。你要是几百丈开外,嗵的一枪洞穿几层铁甲,你看看军方会不会哭着求着让你赶紧量产换装。”
“那,主公的意思是,难道还要再重新测试一次?”
“重新测试与否我不管,反正,新军备定型、量产、换装势在必行,我不管你们什么财政困难,还是利益纠葛,亦或者什么测试不满意,有问题就给我解决问题,没钱就找钱,找不来就预支。当然,军方不满意的地方,能解决的尽量解决,能改善的尽量改善,解决不了改善不了的,那就军方自己要改,自己要想办法适应新装备。我已经跟黄公他们说了我的一些改进意见,近期我们可以再和兵曹、军方测试人员碰一下,把这个事情彻底定下来。像什么声音大,射速慢等,这些以后都会改进的,连发的火枪以后也会继续研发的,这些都不能成为新兵器量产的阻力。
我不管你们有什么问题,我要看到的是这个火枪近期内就要定型量产。
当然,为了配合新兵器的换装,军方现在就要测试新的战术战法,以适应新的装备。比如,原来的承自以前汉军的那套金鼓号令可以考虑全换了,已经早就跟不上我军的实际情况了。再比如,换了火枪以后,匕首可以套接在火枪前面,就跟我们原来军中用的长枪差不多了,用来近身肉搏也是可以的,远比以前抡工兵铲要强得多。这样的话,大部分一线部队可以考虑把工兵铲去掉,减轻一部分负重。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军方提的那些问题,都可以想办法改善或者解决。
那些都不能成为阻碍新军备定型量产的理由!”
刘璋决不能容忍有人出来动摇自己既定的,强大军备的决心。
“要不要这么着急?”徐庶却有些迟疑,质疑道:“我军现有的战力,现有的军备,已经很不错了。从最近几次大的战斗来看,基本都是压倒性的胜利,我们需要这么急迫的更换新军备吗?我们这么急切换装新军备,直接把以前的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强弩连弩都弃而不用了,然后花费巨资换装火枪,这会不会太虚耗民力财力了,虚掷国力,不是上策啊,不是长久之计。”
“元直,你多虑了。你之前都说了,军工,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链利益链,这里面也是要出效益的,也是会给财政带来收益的。那些军工作坊、匠人,材料供应商家,等等,他们也是受益的,他们也要交税。而且,你这些军备产出来,军方是要花钱买的,军方花了钱,军方就得交出相应的成绩单来,也就是战绩,要不然我们干嘛每年给他们那么多军费,干嘛每年给他们砸那么多钱粮。另外,淘汰下来的军备,老旧的军备,回头我们可以再卖了。总之,是不会亏了的。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想发大财,那就得高投入。
现在是乱世。
乱世是什么?
乱世就是看谁的拳头大,看谁的拳头硬。
军队就是我们的拳头,军备就是拳头的硬度!
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没有强大的武力,一切都是空谈!”
第77节 弓长9()
(ps:看书的亲们,来几个订阅支持一下可怜的作者吧,多谢啦!)
成都。
某世家。
“看来我们之前想要离间刘璋和徐庶,彻底失败了。刘璋这竖子,还真不可等闲小视,还真能容得下这个徐庶,真是佩服。”
“你错了,是我们想得太简单了。刘璋不是能容不容得下徐庶,而是因为他需要徐庶,他离不开徐庶。难道你们没发现,刘璋就是个纨绔吗,他根本就懒于政务,根本就不耐管事,他需要有徐庶这样的人帮他做事。只要徐庶没有反叛之心,那么徐庶再是如何专权擅权,刘璋估计都会视而不见。否则的话,没了徐庶,刘璋少不得要亲力亲为。”
“…,有道理。”
“唉,还是我们过于想当然了。这两天老夫又认真想了想,我们这次所以会失败,还是操之过急了,还是没有抓住重点。如今是乱世,真正的实力还是在于军队,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我们就算是有再多钱,再多人,再多的官员,掌握不住军队,最终还是会像这次一样功败垂成。”
“可是军方的渗透总是很难的,我们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但是收效甚微。”
“既然我们知道军队重要,刘璋徐庶自然也是深知的,想要渗透自然不易。唉,这次我们蜀中世家几乎遭受灭顶之灾,想来今后只能做长期打算了,只能水磨功夫了。而且,我们这些世家,树大招风,刘璋徐庶都是外来之人,想要在蜀中扎根深植,自然是会刻意针对我等。这次,徐庶对我们举起屠刀,大杀特杀,恐怕也是早就蓄谋已久了。”
“我就是奇怪,以徐黑子这样擅权的,有哪个主公能容得下?没想到,偏偏刘璋就能忍下,这等心胸,也不得不佩服了。”
“换了你我是刘璋,也得容下这个徐庶。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没有备用人选,拿掉徐庶,后继无人。之前,刘璋把徐庶调到西凉,还是从南中调了石韬回来,才接替的徐庶。可是后来事实证明了,石韬比徐庶差了很多。除了徐庶,眼下刘璋并没有什么真正信任的,又能掌控大局的贤才干才。
说到这里,我想,这倒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如今,我们想要离间刘璋徐庶已无可能,想要除掉徐庶也很是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几个能够接替徐庶的,培养几个徐庶的副手。反正现在我们元气大伤,短期内也无力对抗徐庶刘璋,我们只能做长期打算。就看关西这发展势头,必不会局限在这小小的川蜀之地,徐庶的权势只会越来越大,到时候我们的布局也必会起到奇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接过了徐庶手中的权势,到那时,刘璋就是花架子了,是不是主公都无所谓了。”
“想法是不错,可是眼下并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刘璋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自己也在培养自己的大弟子庞龙,培养自己的嫡系,庞龙现在这么年轻,就委任为西州代理州牧,很显然刘璋是早有打算了,又怎么可能让我们钻这个空子。就算以后没有了徐庶,也会是庞龙接班,庞龙肯定是萧规曹随,我们这些世家照样还是没有说话的余地。”
“所以,某刚才已经说了,我其实早就说了,蛰伏蛰伏,你们就是不听,就是想跟刘璋斗一斗,这下好了,刘璋没斗倒,我们自己反倒先倒了。先是汉中张鲁,这又是赵韪以及我们蜀中这么多世家,这次可算是覆巣之祸,而且,徐庶现在还要公审张松,听说吴懿也很快将会押回成都,我们蜀中这些世家,千百年的根基,只怕要毁于一旦,万请诸位,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唉,其实,死几个人倒是算不得什么,但是眼下徐庶刘璋,却是从釜底抽薪,彻底断了我们这些世家的根基。从州衙传出来的最新消息,衙门很快就会发布公告,将会把这次犯事的世家的联行股份收回,重新发卖,而且,认购的条件已经把原有的股东给排除在外,这等于是直接断了我们的根基了。”
“就是,刘璋徐庶这些龟儿子太狠毒了,这是绝后计,毒辣得狠呢,这是要彻底把我们这些世家弄绝户了,让我们在蜀中难以立足了。远的且先不去管他,这个才是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若是应对不好,我们这些大家族,恐怕今后在蜀中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也说不上什么话了。”
“勿急,勿急,万事总有破解之道。既然刘璋徐庶没有赶尽杀绝,说明他们还是心存顾忌,刘璋徐庶不可能在蜀中待一辈子,刘璋是峥嵘之辈,徐庶是治世之才,总有离开蜀中的日子。眼下他们在蜀中,正是积蓄力量,蓄势待发的时候,所以才会对我们没有斩尽杀绝,这个时候,就如飓风过岗惟草是伏,我们得学会顺应这个势。之前,我们受了赵韪的蛊惑,眼下再不敢行差踏错了。”
“说的轻巧!可刘璋徐庶却没打算放过我们,这次联行股份的发卖,把我们排除在外,这已经是再明显不过了。这等狠毒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你还让大家勿急勿急?”
“治平理乱,总是要有人哭有人笑,刘璋把蜀中当做发家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