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很高兴,当然就笑纳之。
结果,曹操去南阳受降的时候,一激动,多喝了几碗猫尿,老毛病又犯了,连张绣的叔叔张济的老婆邹氏也一起笑纳了。张绣闻听,勃然大怒,立即又反了,把曹操带的几百侍卫全杀了。曹大大硬是被手下人,舍生忘死,才保住了一条小命,曹操的侍卫统领,典韦身殉,侄子曹安也战死。
曹操狼狈逃出南阳,回到许都,立即又再起大军讨伐张绣。
结果,张绣听了贾诩的建议,又要投降。
还得是曹大大,不愧是一代枭雄,心胸太宽广了,竟然出人意料的二次接受了张绣的投降。于是张绣、贾诩,都加入了曹操阵营。
张绣一投降,刘表这边立即就蔫了,从此不敢再有北进的想法。
天下各地的大事,汇总到刘璋手里的时候,刘璋都没有过多在意。他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如今这天下乱局,早就不是他原来那个时空的剧本了,太多东西改变了。曹操提前了两年,完成了讨伐张绣。
当然,刘璋还是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地方。
刘璋得到曹操讨伐张绣的详细情报后,最吃惊的不是曹操的色胆包天,也不是张绣的反复无常,也不是毒士贾诩再次浮出水面,更不是天下第三条好汉典韦典君明的死,刘璋吃惊的是,曹昂竟然还活着。曹昂按照剧本,应该是给曹操站岗放哨,跟着典韦一起被干掉的。现在曹昂根本就没去什么南阳,曹昂在长安待的好好的,老曹没有曹昂的保护,也一样死里逃生,父子俩都没事。这让刘璋很失望。
总之,建安元年,天下各处都在乱。(未完待续。)
第2节 乱世枭雄()
凉州战事刚一结束,刘璋就想离开凉州,回成都去。结果,左耽搁,右耽搁,总是走不开。
凉州的战事虽然结束了,但是民心还不稳。
等到民心稳定了,官府结构还不稳。
等到官府架构稳定了,州衙还不健全。
总之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徐庶是给刘璋输送了大量的后备官员来凉州,但是就是偏偏没有州衙官员的名单。州衙的官员,六曹两署一主官,徐庶的意思很明显,那是留给刘璋自己去任命的。这一下把刘璋给难住了。
再有就是,凉州的州衙治所问题。凉州整个是个狭长地带,从敦煌到天水,得有几千里吧,把治所放天水,刘璋觉得有些不太合适,但具体选哪里,却又一时定不下来。
所以说,出征凉州,完全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可惜徐庶不能分身,刘璋已经习惯于把所有事情都扔给徐庶去处理了。
刘璋最后还是觉得把石韬从南中调回来,让白墨接替石韬,任益州郡太守。石韬在南中搞经济搞得不错,刘璋准备把石韬弄到成都,作为益州长史,接替徐庶署理益州政务。然后把徐庶调到凉州,这样自己就可以脱身了。
在徐庶到来之前,刘璋只能自己先勉为其难的处理政务了。
许都。
丞相府。
曹操正在设宴款待刘备。
“玄德公,自虎牢关一别,已有数年矣,当年十八路诸侯,如今已不知还有几人安在?昨日惊闻马寿成、韩文约也相继仙去,老夫心有戚戚焉。今日你我故旧,尚能把酒言欢,当是人生幸事,来来,且饮胜。这可是刘璋小儿弄出来的好酒。”
“谢曹公,饮胜!”
“玄德公,你乃汉室苗裔,天子甚器之,呼以大汉皇叔,当为朝廷多多效力才是。”
“天子推重,实乃备所料不及。备才疏学浅,不堪驱使,曹公笑话了。备今只念徐州百姓,只念陶恭祖所托,受人所托,忠人之事。今备唯愿朝廷能早日发兵,讨伐吕布,解救徐州百姓于水火。”说到最后,刘备已经是泪流满面。“悔不该轻信了吕布贼子之言,致有今日之祸,备万死莫赎。还望丞相以徐州黎庶为念,力促朝廷,早日发兵讨伐吕布为宜。”
“玄德勿乃太过伤心,朝廷定然会善加斟酌,不使吕布贼子嚣张。”曹操说到此处,话锋一转,“吕布不过是癣疥之患,如今刘璋崛起于关西,政令又自成一体,这才是朝廷真正的心腹大患,不知玄德公可有良策以对。”
刘备心下一动,看来这曹操怕是要用刘璋做搪塞了。可叹自己的徐州牧,可叹徐州这富庶之地,自己屁股还没焐热呢,就又丢了,实在是心有不甘呢。提起这个刘璋,刘备是既羡慕嫉妒,又有些怨恨。羡慕嫉妒,当然是刘璋这小子如今混的不错,羡慕刘璋有个好爹,给他留了一份偌大的基业。自己也是堂堂中山靖王之后,也是正宗汉室苗裔,为啥自己就是个卖草鞋的呢。怨恨,这就得说到吕布了,都怨刘璋那小子,给自己说要团结一切反对曹操的力量,结果倒好,吕布狼子野心,把自己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徐州,这么快就抢走了。
“曹公,刘璋虽据有益凉,然则都是偏远蛮荒之地,又有钟繇据关中,朝廷不必过于担心。雍凉之地,自两汉以来,从来都是叛乱频仍,刘璋且得花些功夫,能否治平都很难说,更不要说想要大举东向了。曹公过虑了。”
刘备虽然是在搪塞,却也说的是实情,凉州这个地方,自西汉到东汉,从来就没有真正太平过,不是这个叛乱就是那个叛乱,要么就是胡人来犯,或者异族不服管教,反正就没怎么消停过。想要把凉州治理好,绝对比治理益州,难度要高上很多。
但是曹操不这么想。
凉州战局的详细情报,曹操都看过了。
曹操自认,易地而处,自己若是马腾韩遂,也未必就能做得更好。
但是马腾韩遂却是脆败。
曹军很多谋士也有异议,说马腾不该去奔袭刘璋,说那明显就是个圈套,就是陷阱。
但是,曹操现有的两个军师,郭嘉和荀攸,皆无异议,觉得奔袭乃当然之举。
曹操原来的大军师,戏忠戏志才,已于数月前不幸病故。戏忠临死前,推举郭嘉和荀攸任曹军左右军师祭酒。戏忠另外还告诫曹操:长安决不能丢。言下之意非常明显,那就是需要严加防备刘璋。
关于不久前的凉州战事,就连曹操自己,也觉得奔袭西城,是当然之举,是西凉军方面能逆转局势唯一出路。只可惜奔袭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从获得的情报来看,说是西凉军最后业已攻进了西城,刘璋授首在即,若不是突如其来的天雷,马腾就奔袭成功了。可惜,功亏一篑。
在曹操看来,马腾之败,非战之罪,实乃运气欠佳。
“非是老夫过虑,实在是刘璋常有惊人之举。今玄德且勉为其难,请代老夫,代朝廷,详为筹划一番。”
曹操非要让刘备出主意,刘备很有些疑惑。
他不相信曹操手下那么多智谋之士,会需要他一个外人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来出谋划策。
难道这曹阿瞒想试探自己什么?
刘备斟酌着言辞,看来想随便糊弄是不太可能了,于是道:“刘璋再是如何,也是汉室苗裔,想必其多少还是有些分寸。观其在蜀中几年,尚算勤勉,勒兵凉州,也是被情势所迫。以备看,此子甚少进取之心,曹公和朝廷其实不必太过在意。若是曹公还是不安,不如继续效仿凉州之事。”
“凉州之事?何讲?”
“据闻,刘璋当初请兼领凉州,不过是玩笑之词,是曹公将计就计,给刘璋套上了凉州这副枷锁,这才使得他在这几年不能分心他顾。备说得可对?”
“不错。玄德的意思是?”
“自然是再给他找些事情去做,让他没有余力旁顾即可。”(未完待续。)
第3节 乱世枭雄2()
刘备离开相府以后,曹操又接着和手下谋士们继续商议。
“诸位先生看这刘玄德如何?”
“观刘备此人,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程昱道。
“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不知文和先生如何看?”曹操向新入阵营的贾诩问道。
贾诩今年将近五十了,面容清瘦,肤色较黑,为人有些木讷少言,显得有些阴沉。然而,曹军征讨张绣的几场失利,都是败于此人之手,曹操对其才华甚为赏识。传闻贾诩甚少出谋划策,然每谋必中。
“回丞相,刘备居平原得其民,居徐州得其地,今居许都则得其名,其人乃乱世枭雄,逢乱而生,实为丞相之劲敌也。”
曹操的好几个谋士,都对刘备甚是忌惮。这让曹操颇感意外。
其实也不奇怪。
谋士看人,和人主看人,是不一样的。
谋士看人,首先看其领袖能力,其影响力,其志向野心等。
人主看人,则重在看其能力,看其才华。
几个谋士,都觉得刘备这个人,深具领袖潜质,有号召力,有影响力,是个大敌。
曹操倒是没觉得刘备有多大本事,虽然刘备也不错,从卖草鞋的混到现在,也不容易,但是,前面跟袁术打,大败,跟吕布打,又是大败。这样的人,又能厉害到哪里去?显然用兵不行啊。常败将军,有啥好怕的。曹操有些不以为然。
于是,曹操又问道:“诸公觉得刘璋如何?”
“刘璋狡诈,然颇为惫懒,性子暗弱,易为臣下所欺,乃至左右。”程昱道。
“刘璋乃异类,不可以常理测度之。观益州之军政,颇有蹊跷,实非三言两语可轻易断之。不过刘璋本性,确不合雄主之像。”郭嘉道。
“攸倒觉得刘璋还好,虽然惫懒,但胜在不专断,能用人。”荀攸。
曹操又看向贾诩,意思是贾诩如何看。
贾诩无奈,只好道:“刘璋出身宗室,难免有些纨绔。其才虽高,然风评不佳,想要对付其实不难。才高之人,难免目下无尘,行事乖张,特立而独行,日积月累之下,此为人主大忌。刘璋目下虽风光,但隐患实多,想要荡平天下,领袖群伦,甚难。”
众位谋士的看法,都觉得刘璋不咋地。刚好和对刘备的看法,形成了反差。
这也和曹操对刘璋的看法很不一致。
曹操反倒觉得刘璋比刘备厉害多了,平南中驱张鲁,两征凉州,那次不是打的有声有色,反而刘备打一次败一次。这怎么大家都看好刘备呢。
其实,大家也没有否认刘璋的战绩。就是觉得刘璋做主公,做领导,这方面的特质差些。
站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就不一样。
因为曹操心里,现在不担心刘备,就担心刘璋,所以他才觉得刘璋很麻烦。
于是,曹操又问道:“诸公觉得刘备之策如何?”
刚才曹操非要刘备出主意,问他如何对付刘璋。
刘备出的主意很简单:那就是按你以前的老办法呗,你让刘璋当凉州牧这个方法不是挺好的吗,至少刘璋三年来基本上都很消停,都在忙凉州的事情。刘备的意思就是,给他找点儿事情做,让他没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去想要东顾。
让刘璋兼领凉州,这个将计就计的妙计,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洋洋自得,认为果然是妙计。结果现在,刘璋真拿下凉州后,曹操又觉得不爽了。但是你再不爽,也无可奈可,即便没有凉州牧这个头衔,人家要是真的打下来的话,目前的朝廷也是无能为力,干预不了。所以,曹操眼下也就是心里酸酸而已。
至于接下来给刘璋安排些什么工作,老曹自己还没想好,只能先征求征求大家的意见。
“彧觉得刘备之策甚好。目前中原尚未明朗,急切之间,必不可使刘璋东顾。虽说刘璋初定凉州,千头万绪,短期定然无心关东,然则时间一长就难说了。是以,是得再给刘璋找些事情干了。”
“益凉之间,关中卡在节点,很难保证刘璋不会打关中的主意。即便刘璋惫懒,但其麾下徐庶庞龙等,都是深谋之士,以现在局势看,关中危矣。”荀攸说出了大家心里最害怕的事情,也是曹操最担心的事情。
从地形上看,益凉之间,关中刚好死死卡在两者的连接点上。刘璋出兵凉州,还要租借关中的右扶风,由此可见,关中对于如今拥有益凉的刘璋集团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合格的谋士,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打关中的主意的。这也是曹操为啥不敢现在跟刘璋提收回租借的右扶风,就是害怕因此提醒了刘璋,害怕因此激怒了刘璋,引得刘璋回头来打关中的主意。
“凉州,北面匈奴两败,已经势弱,难以为助。听说右贤王刘去卑也生死不明。所以,匈奴人指望不上了。南面,羌氐经故太尉段颎的强力打击之后,至今尚未恢复元气,也很难指望得上。如今看,只有西域了。西域自桓灵起,逐渐与中国隔绝,不如让刘璋去重建西域长史府吧。有西域诸事纷扰,料想刘璋三五年内,必无力他顾。”郭嘉建议道。
“这个主意不错。西域各国,与中国隔绝多年,现在刘璋既然说凉州太平了,那么也正是该重建西域长史府了。既然他兼领了凉州,这西域长史府由他来重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想来刘璋也说不出个什么来。”程昱附和道。
曹操又转向贾诩,“文和先生如何看?”
贾诩只得又躬身答道:“其策甚好。观刘璋蜀中新政,渐有东侵之势,若其此时注意力东向,必然为祸甚巨,若是其注意力西向,则关东无忧矣,只需慢慢消化蜀中新政,或参考或借鉴或预防或应对,异日即便刘璋再东顾,也难生波澜。诩看刘备献此策,其意还是想让朝廷集中精力,助其夺回徐州。”(未完待续。)
第4节 乱世枭雄3()
刘备离开相府,带着关羽张飞往回走。
曹操在许都给他安排了个小院子,还算清静。不过刘备受不了这清静,刘备现在最需要的是回到自己的徐州,而不是朝廷给的各种头衔,什么左将军,什么豫州牧,什么大汉皇叔,通通都抵不上一个徐州。
可恨吕布这个贼子!
“大哥,姓曹的答应出兵了没?”张飞问道。
张飞今年也三十多了。张飞虽说长得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燕颔虎须豹头环眼,但也不像后世有些人猜测的那样,温文儒雅白面书生。
张飞长的,脸黑眼大,满脸的连鬓络腮胡子,脸型周正,身材魁梧高大,典型的北方汉子。
张飞是北人,涿郡人,即便会些书法绘画,也不可能如有些人说的,是个面如冠玉的白面书生。再说,古人不剃发刮胡子,张飞再怎么着也得有胡子吧。所以,后人很多猜测都是胡猜八猜的。再说了,张飞被人称为万人敌,熊虎之将,又嗜酒,性子又比较暴躁,再怎么也跟儒雅不沾边。即便张飞善书法,也是善草书。至于说张飞善工笔画,则不可考,难为力证。基本上,三国演义里的燕颔虎须豹头环眼虽然艺术化了些,但还是比较准确的。
刘备对这个三弟还是很喜欢的。
张飞性子耿直,却又不失童真,为人向来好恶分明。
关羽就不会这么直接,关羽只一看大哥这神情,就知道又是没戏。自从他们归降曹操以来,不知道来相府多少趟了,每次都一样。这次好不容易等到南阳战事一了,想着朝廷总该可以腾出手了吧,结果又是一样。
“大哥,难道曹贼又有了新的托辞?”
“此是许都,二位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