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时将刀放在何处?”
“他是随身带的。可他成天到处走,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去过哪里,我们怎么知道有哪些人见过他那把刀。不过……”那弟弟忽然顿了顿道,“他自己倒是怀疑几个人。”
徐士清一听马上来了兴趣,忙问:“他都怀疑谁?”
“有三个人。第一个是附近客栈的常住客人,名叫钟四。那人平时常向我哥讨教武功,好像挺喜欢他那把刀,每次我哥去那里喝茶,他总要向我哥要那把刀玩。这人在我哥的刀失窃后,便不知去向。第二个是他过去的徒弟,名字我不知道,就听他说,那人好像是隐瞒了自己原有的武功投到了他的门下,结果被我哥发现了,我哥就把他赶走了。第三个叫罗信,是我们的邻居,此人什么都好,就是专爱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对了,你刚才问我,我哥可有仇家,他应该算一个。
这人懂点拳脚功夫,自他知道我哥是‘蓬莱四子’之一后,便经常跟踪我哥。过去,我哥也常在后院练功,就是因为他,后来才换了地方,可谁知换了地方后,还是给这小子找到了。就在我哥那把刀失窃的前三个月,他被我哥抓到偷窥他练功,我哥一气之下,便打断了他的腿。
这小子当时还扬言说,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后来,我便没再见过他。”
“这罗信可是他的真名?”
“不知道。他也是外乡人,一旦离开便无从查找。”觉乘的弟弟说到这里,便叹了口气道,“只怪我当初多嘴,我要没告诉这小子我哥是什么蓬莱四子,他后来也不会缠着我哥。”
“那你可知这罗信是什么地方的人?”
“我问过,可他说得含含糊糊的,不过……”觉乘的弟弟顿了一顿,道,“我听他的口音倒跟老爷你有几分相像。”
难道此人是宿城人氏?徐士清心中一凛,忙问:“你可确定?”
他这么一问,觉乘的弟弟倒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我只觉得像,也没准是我听错了。老爷,你就当没听我说过这句话吧,不然诬赖了好人,我倒罪过大了。不过……我们这里是有不少人跟宿城有生意往来,刚才我说的那个钟四,他就是长年跑宿城的。我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但他也会说宿城话。”
徐士清又是一惊,此刻他真想一抬脚就回到家,但又一想,先不急,该问的事还多着呢,于是又稳住心神,问道:“这三个人分别多大年纪?”
“也是赶巧,这三个人年龄相仿,均是二十上下。至于相貌嘛,我就不太好说了。那个徒弟我是没见过,罗信和钟四都留着胡子,两人的身材也差不多。”
“要是再见到这两人,你能认出来吗?”徐士清问道。
觉乘的弟弟点头道:“肯定能认出来。我跟这两人都打过交道。”
徐士清听他这么一说,便让徐庆拿出二十两纹银,放在桌上。
“老爷,你这是何意?”觉乘的弟弟盯着银子,眼睛一刻也不肯离开,徐士清便趁机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因那两人都跟宿城有点关系,保不齐两人的家都在宿城,也没准宿城有人认识这两人,也或许两人都已经回家,所以他想请觉乘的弟弟跟他回宿城一趟,好去认认人。
“事成之后,我必当重谢。”徐士清一边说,一边将银子朝觉乘弟弟面前一推。其中一锭银子从桌子上跌落,正好落在觉乘弟弟的手里,徐士清便顺势道:“既收了银子,就是允了我了,在下先谢过。”说罢便起身向其拱了拱手。
那觉乘的弟弟见事情已定,也不推托,嘀咕了两句,便应承了下来。
徐士清让徐庆在甫中留守,一来给觉乘的弟弟——姚祖洪看家,也好让他无后顾之忧,二来也是为了等觉乘回来。徐士清觉得,虽然凶手不是觉乘,但既是他身边的人,他必然认识凶手。所以临走时,他特别关照徐庆,觉乘一旦回来,便说服他到宿城去接弟弟。待所有事情安排妥当后,当日傍晚,徐士清便与姚祖洪一起返回宿城。
当晚,两人夜宿客栈,徐士清还特意给姚祖洪安排了一间上房。
两人在客栈楼下简单用过晚膳后,便各自回房。徐士清很清楚地记得,那时已经过了亥时。他还记得,他临睡前,只喝了一杯清茶,可万万没想到,竟就此一觉睡到中午。等他洗漱完毕,来到姚祖洪的房间,却发现空无一人;再跑到楼下,店小二却告诉他,这位客人出门了。
徐士清在客栈等了近两个时辰,也不见姚祖洪回来,他心知不妙,便立刻快马加鞭赶回甫中。守在姚府的徐庆见他独自返回很是惊讶,徐士清得知,姚祖洪并没有回来。两人都觉得事有蹊跷,当晚便又折返他们前一日借住的客栈。
经仔细盘问,客栈老板想起,当日早晨,曾有人来找过姚祖洪,两人还在房内密谈了一会儿。那人走后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姚祖洪也走了。因为出门时,他并没有带着自己的行李,所以店家也没打听他要去哪里。
徐士清再问来人的长相,店家却怎么都说不清。
“那人穿灰色布衣,脸黑黑的,又低着头。”
徐士清又想起自己前一晚睡得如此之沉,实在有些离奇,以他平日的习惯,他必会翻来覆去到半夜方能安睡。他估摸着,自己的饭菜茶水中可能被人下了药,可这问题倒不好问,店家岂会承认自己提供的饭食茶水有问题?但能下药的人,必是店里的人,不是伙计,便是店里的客人。于是,他问店里最近可曾雇用新的伙计,店家说没有,又问最近店里可曾来过宿城口音的客人。店家仍说没有。这时,徐士清忽然想到,那人既把姚祖洪劫走,就说明他已知道自己跟姚祖洪之间说过些什么,既如此,他说话时肯定会故意隐藏口音。另外,姚祖洪贪财,那人定是许下什么好处,姚祖洪方肯就范,所以姚祖洪这一走,必是要跟他在什么地方会面。假设他真是店里的客人,他岂会继续留在店里?他会不会在姚祖洪出门后,结账走人?
徐士清将这问题丢给店家,没想到立刻有了下文。
店家回忆说,在姚祖洪离去后不久,的确有个客人结账。但是,无论是店家和店小二都无法说清此人的长相。“他戴着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任谁都看不清他长什么样。”他们只记得,他是个身长六尺、年纪不大的男人。
徐士清见再也问不出什么来,只得跟徐庆一起打道回府。
一回宿城,他便派山庄两名武师前往甫中。他希望他们能在那里等到姚祖洪或是觉乘,他自己则在宿城查找这个身长六尺的年轻男子。
然而,派到甫中的两个武师始终没等到姚家两兄弟,而他也始终没找到那名男子。
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去过甫中好几次,他去找过姚祖洪说的那家客栈,也找过租房给罗信的房东,但不晓得他们是不是事先商量好了,他第一次去找他们,他们都借口有事让他改天再来;等第二次再去,则发现这些人都已不知去向。徐士清再向周围人打听他们的下落,却无一人知道,再打听罗信和钟四,所有人都说,不曾记得他们的长相,即便他们来了,也未必认得出来。而觉乘的徒弟,更是如同虚幻之人,所问之处,竟无一人见过。
徐士清万般无奈,只得再托人致信白志远,向他讨教破案良方,不料送信人却把信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原来,白志远自那日他去过箫馆之后,便关了店门搬走了。没人知道他搬到了哪里。
所有的线索都断了,徐士清不免也有些气馁,再加上庄里事务繁忙,他一概置之不理,整日东奔西颠,日子长了,文蕙也不免劝他:“你已经尽力了,我爹在天之灵一定能看到,而且此事岂是急得来的?”
徐士清听了,虽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承认,他查了大半年,竟是白忙一场。不仅此案一点头绪都没有,连师父平日教他的功夫,也荒废了不少。于是,从那以后,他一面派人继续找寻岳母的踪迹,一面干脆收起心,在家专心练起功来。
他把师父教授的女子易学的雷震轻功、雷震剑法悉数教给妻子。
文蕙先还学得颇用心,但后来一颗心全放在小孩身上,未免在练功方面就懈怠了。加之家大业大,繁琐事多,对武艺一道更不上心。有道是“不进则退”,她的功夫就大不如前了。而徐士清恰恰相反,买卖上的事他一律交付半为父执的陈南城,自己则一方面刻苦练功,一方面尽心教授儿子。徐滨十分聪明,一点即通,他自是欢喜。
这期间,他与连襟家也时有往来。成亲两年后,文兰诞下一女,徐士清夫妇也去喝了满月酒。这女婴生得异常娇媚,集父母优点而又过之,林涌泉抱着女儿得意非凡。众贵宾发自内心地连声赞美,让这位少庄主更加眉飞色舞。徐士清夫妇是带着徐滨同往的,徐滨见小妹妹只觉好玩,旁边的宾客见到这对表兄妹,都喝起彩来,齐夸这两个孩子是天生一对,况又是姨表兄妹,将来亲上加亲可般配呢。徐士清只装作不闻,倒是文蕙,笑嘻嘻地说“恐怕高攀不上”,然后看着小女孩不停地啧啧赞叹。
小徐滨却拉着徐士清的手问:“爹,什么叫‘亲上加亲’?”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徐士清尴尬不已。
林涌泉笑道:“外甥,这是个大好事,你现在还小,再过十几年你就会知道了。你喜欢小妹妹吗?”徐滨使劲点头,还大声说:“喜欢,小妹妹真好看,我让妈抱回家玩几天行吗?”徐士清方要呵斥,这时那女婴却似听得懂话的,小手小脚拼命舞动,小嘴也咧开了,顿时一张小脸犹如春花绽放,秀美无比。
箫声咽 第八章 八年之后
时间转眼过去了八年。
某日下午,徐士清正在山庄的梅花厅悉心教几个徒弟练功,跟班徐庆突然疾步走了进来。徐庆跟了徐士清多年,他知道这些年主人的心思几乎都花在了武功上,平时最讨厌在练功时被打扰,所以他一进门便先赔罪:“庄主恕罪,小的有急事禀报。”
徐士清确实讨厌练功时中途被打断,但也知徐庆若非真的有急事不会如此莽撞,再看他的神色,兴奋中又带了几分紧张,心里也不免好奇起来,问道:“什么事?”
“有庄主的一封信。”
徐士清刚想说,有信丢在书房不就行了,却见徐庆已经偷偷从衣袋里抽出那封信递了过来。徐士清接过信先看了信封下缘的落款,心头不由一跳,竟是一个“白”字。这个白字的写法有点古怪,就像是在画圆圈。他认识的人中只有一个姓白,也只有一个人如此写这个“白”字,那就是白志远。
这些年,徐士清一直都在等白志远的消息。虽然当初白志远不告而别,但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白志远终有一天会跟他联系的,想不到,今天竟真的等到了他的来信。看来,还是徐庆最懂得他的心意。
“庄主,可是白先生的信?”徐庆轻声问。
“正是。”他也不隐瞒。徐庆绽开笑容,长舒了口气。
这时,十岁的儿子徐滨奔了过来。
“爹,爹,我想跟三师弟练习雷震剑法的第三招,可是他使来使去都使不好,我怎么教他都不会,爹你教教他吧!”
徐士清现在哪还有心思教武功?他招手叫来另外两个弟子道:“师父现在有事要出去一下,你们几个自己好生练习,不可懈怠,明白吗?”
“是。”几个弟子抱拳唱道。
他又对十二岁的大弟子展鸿飞道:“鸿飞,你是大师兄,雷震剑法的招式你使得最熟练,你就代师父教教你三师弟。”
“是。”展鸿飞沉稳地应道。
徐士清这才放心地丢下他们,回到自己的书房。
一进书房,他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先看落款,果然是白志远写来的,再看内容,他又是震惊,又是难过,看到最后,竟有种泫然欲泪的感觉。他怎么都不敢相信,原来这些年,白志远从没忘记岳父的案子,一直都在默默调查。这次来信,白志远是告诉他,他已经发现了可以直接指认凶手的重要物证。徐士清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物证,以白志远这样的个中高手,竟要花费近十年的时间才能找到,不过找到总比没找到强,想到此,他又不禁心中感慨万分。
白志远在信中邀徐士清“来寒舍小聚”,但在见面之前,他又给出三个问题,请徐士清“略费思量”。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文夫人是否喜欢用茉莉花香膏?”“文镖师是否嗜喝绍兴女儿红?”“文镖师最后一趟接镖,随身携带了多少银两?”
可惜,这三个问题,徐士清只能回答其中一项,岳父文镖师的确好喝绍兴女儿红。岳母平常是不是用茉莉香膏,妻子文蕙应该很清楚。
至于第三个问题,恐怕只有岳父和岳母自己知道了。如果小莲还在,大概还能从她嘴里探得一些讯息,可惜,自到山庄后,这丫头就一直郁郁寡欢,后来便得了重病,虽然文蕙也为其请来了郎中,但终究回天无力,她在山庄仅住了两个月便去世了。
听说她病死的时候,还嚷着想见庄主一面,可恰逢那时徐士清在外奔波,所以这最后一面竟没赶上。不过,徐士清听文蕙说,小莲迷迷糊糊的时候,曾唠叨过两个字——茉莉,旁人都以为小莲是想喝茉莉花茶,可是沏好了,她却连连摇头,嘴里还是不停呻吟着这两个字,“茉莉……”当初文蕙将此事告诉徐士清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事透着古怪,现经白志远一提醒,他更觉得这事不简单,不由得心里深深懊悔,当初应该多留意这丫头。只怪自己那时只顾着到处寻找姚祖洪和觉乘,却把她给忽略了。如今联想起来,两人口中的“茉莉”很可能指的是同一件事。
白志远没在信中提及当年不告而别的原因,只是在信的末尾留了一句话,“为恐生变,阅后请即刻烧毁”。这句话旁边是一个新的住址。
让徐士清意外的是,这新的地址不仅仍在无锡,而且跟原来的箫馆竟还在同一条街上。难道白志远从未搬出过那条街?徐士清一想,这也不是没可能,这些年,他托陈南城东打听西打听,单单就没再去那条街上查问。想来白志远还是要比他们更精明一些,深知远避不如近躲的道理。这样也好,小心谨慎的人更值得托付。当下,他便吩咐徐庆准备行装,预备第二天一早便赶往无锡。
谁知第二天,他跟徐庆才刚出门,文蕙就拉着他们十岁的儿子徐滨急急赶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丫环彩琳。彩琳手上则提着个小包袱。
“娘,快点,快点,不然爹就要走了。”只听徐滨在不断催促文蕙。
“知道了,知道了。”文蕙一迭连声地应着,说话间已经赶到了徐士清的马前。
“夫人,你这是……”徐士清话还没问完,徐滨已经大声回答:“爹,我也要跟你去闯江湖。”
徐士清看看妻子,后者怜爱地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我本不想让他跟你去的,但他非要去,我一想,小滨毕竟是男孩,跟你出门见识一下也好。你就带上他吧!”
徐士清心想,我这趟出门可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去跟白仵作商讨案情的,带个小孩在路上岂不麻烦?但刚想拒绝,就见妻子已经将儿子抱起塞到了他的马上。
“夫人,还是让小滨留在家里吧……”他说是这么说,双手却已经接过了孩子。
徐滨听他这么说,大声恳求道:“爹,让孩儿跟您一起去吧!孩儿早就想跟爹出门见识见识了,孩儿一定乖乖听话,决不给您惹祸。”
徐士清还在犹豫,文蕙又道:“你就带上他吧,一个孩子,能有多麻烦?只是要记得平安把他带回来就好。”她说着便将彩琳手里的包袱丢给徐庆,“徐庆,老爷事忙,也许照应不到,你替我好生看着少爷,别让他乱来。”
“夫人请放心,在下一定照顾好小少爷。”徐庆接了包袱,笑着说。
徐士清见事已至此,也不再推托,又叮嘱了文蕙两句后,几个人便上了路。
三天后,他们来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