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博弈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极博弈原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读者:“这些看法有调研不?”
笔者:“我不需要直接证明。”
读者:“是调研不是证明。”
笔者:“我能不能认为调研是浅浅的证明,证明是深深的调研?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区别?”
读者:“!!!……”
……
笔者只关注三点:怎么能看得准!怎么能看得深(透)!怎么能看得远!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一本通书是读不到老的,读者不要奢望你能读一本书就能够运用在你生命中的所有阶段。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包括你生活的所有一切。
这本书是不能替代其他书的,同样,其他书也无法替代本书。
有些基础知识,我们必须去认识了解。按照百科归类图来看,这本书是一本上层的书,它起一种导向性的作用。
武功绝学都是有招无式的,告诉你一个框架,剩下的就是你亲临对敌时候,你对每一个细节感知和反应。这是没有一本书能够完整告诉你的。
故而“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抽象…演绎的思维非常重要
一个人够不够聪明,抽象…演绎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AB两个人, AB就是一种抽象的表达;而“两个人”,就是从AB演绎出来的具体事物。有些人如果缺乏这种思维,那么就只能分别认得AB,和“两个人”。如果你告诉他“两个人”,他们是想不到“AB”的(即,想不到“AB”和“两个人”有什么联系)。
再比如说“你没有性格本身就是一种性格”和“世上只有变化本身就是不变(的道理)”这是相同的抽象所演化出来的。如果你理解不到这个相同,那请读者补充一下数学知识,也同时反复阅读本书“太极归宗原理”以及“太极建模”两章的内容。

○《命运玄机录》的重要性
有读者可能会说,“我对作者的故事并不感兴趣,所以觉得这些内容没有必要写进去吧。”
的确如此,但是笔者这么安排,是希望借以引导大家去回忆自己的过去。

为什么要取名为《命运玄机录》呢?
——其实笔者经历的不多,有不少人认为笔者的领悟远远超越了同龄人。也有人认为笔者拜了不少名师,其实不是的,只是笔者常常回忆过去,总结过去。
知史可以鉴兴衰,同样了解自己的过去就能知道未来的起落变故。只要对人对事的思维认识没有改变,历史必定会重演,这便是命运的玄机所在!
有位读者反馈:“看了你的书后,我采用了你所说的静思闭眼,然后脑海回忆起自己往事,居然真感觉到,很多情景就像放电影似的——在很多时候,有很多的岔路口,但由于家庭的因素,父母会直接给你选择他们认为对的路,当然这是父母的苦心,再来是自己的独立选择,还有一些类似冥冥中的伏笔,就形成了命运。虽然知道某些改变很难,但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顿感清晰了很多,也逐渐清晰该往哪个方向走……”

另外,最了解你的人未必是你自己,但是最容易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
你通过某些渠道获取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唯独你自己的经历,才能把所有的问题完整地呈现出现,要从一个例子中获得收益,最好的就是自己的例子。
举例说:你英语差,不少人建议你早上读英语会比较好,并且举了不少例子去证明这个方法。你就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天天鸡都没有叫就去读英语了。
但是后来这个方法没有达到你预期的效果,你是不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果你回忆以前的经历:当年读语文,晨读,边读边默写,晚上再看一遍……
你把你记住一篇文章的所有细节都回忆起来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得出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当你不停地仰望他人的故事的时候,其实你忽略了故事背后的很多很多细节。
不过当你需要传授这种经验给别人时,为了方便陈述你很有可能会说“早上多读书就行了”——我们从第二个人接收过来的信息,都是很难还原全貌,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的情况。

或许你一生中最终没能遇上在人生中给与你指点的贵人,剩下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处在历史中的你。请你把你们的故事记住!
也请你们一边读这本书,一边回忆你们的过去。带着这些问题去读:
你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性格?
你们为什么会有现状的情况?
什么是你们的转折点?
转折点是怎么样出现的?
……

○做人,就要做真诚的人
与一位友人已经认识多年了,有一天酒席间在同伴面前盛赞笔者:“他是一位很值得交往的人,能把事情和人心看得很透,但是又不会把做事的技巧手段包装起来,所以会让别人感到很放心。不是那种虚伪的人,是很真实的人,无论是真小人还是真伟人,都使人愿意亲近。”
笔者记得当年跟他无所不谈,其中有一段话是:“其实人与人之间很简单的,由利益共同维系着,会怎么想,会怎么做,都离不开这个思路。大家都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都是一样混口饭吃而已,如果只是想到自己一个人的利益,别人就受委屈了,这会失去很多的朋友,你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共赢很重要——你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需要换位去考虑别人,替别人着想。同样有很多手段的运用也是如此的……”
在你们学完本书之后,你们会发现,生活是有很多捷径可以走的,有很多手段可以使用的,但是请你们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场合。
不怕一个人势利,最怕一个人是伪君子——披着羊皮的狼,因为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他会把你骗/损得体无完肤。

所以请我的读者慎用以下无比虚伪的话语:
“与我深交的人才会明白,我从来不欺骗任何人。”;
“我从来只真心帮助人而不求回报。”;
“我赚钱的标准仅仅只有人格。”;
“我最大的特点是:视钱财如粪土!”;
“我从来不喜欢交酒肉朋友的!”;
“能与我交上朋友的人,首先是道德,然后才是才能!”;
“我最大的缺点是从来不虚情假意,对事直来直往。”;
……
也请我的读者尝试使用以下话语:
“我会骗人,但是我希望对方知道我在骗他,并且他也愿意被我骗。”
“我帮助别人,只是为了自己心安理得。”
“赚钱,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与酒肉朋友在一起,某一方面上能合得来!”
“朋友是一种缘分,无论是否有德有才,总有相似的一面,大家仅仅是生活中的人而已,本质上没有区别。”
“希望你能看懂我的表演。”
……

○阅读本书需要的前提知识
本书信息量比较大,而且跳跃性也比较强,因笔者对这本的定位比较高,希望读者能融会贯通自有的知识,所以不会花很多篇幅去阐述某一个词语或者观点。所以有些读者初次阅读,会感觉很吃力,有不少的骨头要啃。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读者:
1。多听听别人的故事,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周围的人有什么一个经历。如电台的谈心节目。
2。补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行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销售心理学。
3。看看权谋类书籍,如《孙子兵法》,《谋略八字诀》,NLP运用等等。
4。了解自己的思路,看一些思维类型的书籍如《思维导图丛书》,特别要说的是请注意平时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记下来,描绘成图表的形式。这方面可参考本书的建模一章。
5。尝试使用抽象的思路理解生活:如辩论学类,哲学类,《工具论》,《逻辑学》,《道德经》等。

2。阅读本书不适宜与适宜人群
本意见适用于绝大部分正常情况,仅供参考。

○不适宜:
☆经历极少
如小学生。如笔者在谈“人性本无”,“投石问路”等话题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关于这方面经历与认识,本书所有的说法你未必能在短期内得到理解(三年以内),与其在后来的日子中慢慢淡忘本书,倒不如现在就不要看了,浪费时间。

☆背景比较优裕,自我感觉良好,未来没有担忧的事情出现
所谓的背景不是独独指家庭背景,而是指你感觉到当前的情况不错,各方面没有忧虑,对未来不需要担心,或者你觉得自己已经定型了,在往后的日子里面,没有多大风浪,没有瓶颈。这是很好的状态,是一种典型极致的“幸福感”。
那么这本书显然是对你是没有用的,笔者也不建议你看这类书,因为我们活着就是要生活,如果当你的一生已经有结论了,尽管安心快乐地生活,不必要让一本书给你带来原始的痛苦,因为突破现状,需要克服阻力,何其容易?!
(但笔者认为能真正看到自己一生如何的人是极少的。)

☆觉得自己能力差并且心态上可以调整过来
人,活在世上,面对的一切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种形态:
第一,能力;第二,心态。
你要么有能力把问题解决了,要么问题改变了你的心态。正如你刚出社会,意气风发,信誓旦旦要闯出一番事业;就像你计划要在半年内存有一定的储蓄。可是当事与愿违呢?而且当一次又一次这样呢?那你慢慢就习惯了——“没完成就没完成咯,不影响我睡觉。天蹋下来当被子盖”,“我只需要简单的生活,不想得太复杂。”……
这叫做傻有傻福。 
虽然很多人,称之为不求上进,甚至鄙视之。但是笔者认为,我们绝少人是能够做“大事”的,这是“时也,命也,运也”的结果。有些人并不需要花费什么功夫就能成就一段辉煌的成就,或者他们有一个好爸爸,或者他们不意间买了六合彩中了头奖……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结合的结果。
这类人,也不需要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会让你们失去了这份福气,会让你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你不再快乐了,这是一种间接的损失。

☆年老者
因本文深入性强,突破传统观念,因此作为一位思想已经成型数十年的年老者来说,要一个人尝试去重塑自己的思想,甚至要否认自己的思想,这无疑是一种自杀,且身体并不如年轻者强壮,因此笔者恐防本书影响过大,担心有所闪失。
故,年老者禁!!!

○适宜:
☆困惑于人生有很多矛盾不可解释的人
人对问题的困恼,源自于不同信息的取舍。比如自小开始,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但是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一定说过了不少的谎言,你也一定纠缠过这是虚伪呢?还是善意的谎言呢?
有些我们可以取舍得轻松,我们可以不管,有些说要放下,却谈何容易。比如你介入了三角恋情的漩涡中,感情,道义,责任……这些的矛盾会让你很难找到平衡点,很难找到突破点。
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去理解这些取舍,如何去做,如何去找到这些突破点。

☆希望成功的管理者
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管人——给你一些人,让你去安排做事。这是我们很容易明白的直接意思。
其管理的结果怎么样,则是另外一层次的学问。
我们的一些手法,很多是在不断地套用别人的经验,比如我们说日本的5S管理,很多管理者都去模仿,而实际带来不了什么效果。当他们听到讲师或书本上有这么一条经验会带来怎么样的效果之后,我们就沉溺在这种良好的幻想中,忙于运用在自己的团队里面。
可是效果远低于期望,即对效益性的事情没有起到推动改善的作用。为什么?
因为你不知道5S的起源是何时何地何种场合下使用的,你也不知道这种强劲的效果在什么情况下是完全不起作用的。
你没听过5S还好,听过了,崇拜了,可是运用不了,那就更麻烦。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你要运用它,总得要花时间精力吧,你花的时间精力越多,意味着你寻求另一个合适自己团体的管理方案的机会就越少。这好比如你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走的却是一条悬崖断路,回头时,已是百年身!
所以最终管理上的情况是:一直在改革,一直像没有改革;一直有问题,一直解决同样的问题。
本书告诉你们如何把实质问题看透,看深,从而能做到适时应变,步步为营。

☆迷信者
在文化上,现代的中国人是很忘本的。很多人宁愿相信西方的一套,而不愿了解本国的文化,前者我们简称为科学,而对本国的学问简称为迷信。
很多年前,西医一直被我们大多数人崇拜,而后来呢?中医越来越得到认同,原因是什么?西医治不好的,中医却能医好。但是科学到现在还没有能力去证明出中医的科学性。
所以现在国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境地,就是科学证明不了的,就称为迷信(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论证精神),有效果了,那就默认它的地位,然后灌之于“应该是有点道理”,“应该是有点科学的”。
其实中国千百年下来积累的文化何止一门“中医”?只是我们定了一个潜规则:要是西方“科学”的思维方法没办法证明的,这些文化都不能光天化日之下传播,以至于慢慢失传,尤其是素有帝王之学的一些学问,聪明的读者应该开始有点启发了,在一定制度下,团体里面不需要太多的有能人,更需要愚人,还是老子最明白中国千百年来的管理道理。与之相反的,中国港台方面做得非常好,学术很自由,创造力也较强。
比如说我们谈打通任督二脉,练气功可以治病。有一部分人就非常抵触了,会如此质问道:“任督二脉的直径是多少,任督二脉的生理功能什么,由什么组成的,会不会成仙,会不会成为武林高手?”。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医的经脉学问,也根本不知道气功的原理,也根本抗拒去了解是否有这种成功的案例。
——他们既知识贫乏,思维又固化,又缺少他们所信奉的“科学”的态度。一味地去信,一味地去不信。这就是正宗的“迷信”。
说中医好,一群人大声的宣扬中医无用论,感冒都治不好,旧社会死了多少人;
说西医好,一群人大声的宣扬西医毒人论,都是残余,治此诱发彼,治标不治本;
说古代好,一群人大声的宣扬封建阶级论,打倒万恶的封建社会,不把人当人;
说现代好,一群人大声的宣扬现代末世论,天怒人怨。
……
本书绝大部分的内容传承自中国文化,融合西方的思辨方式,你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例去验证。但是,笔者深信,我们目前都没有能力从科学的角度去论证——但生活已经是最好的论证。因此本书能给到大家一种科学的完整思维观念,正视存在,执而不迷。

☆哲学家
通常这类人有足够的理解能力,但是有一个通病,就是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能虚不能实。难以把理论运用在生活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
本书内容不仅具有完整理论性,而且具有极高的实践性。实践才是理论最终的检验标准!

☆各专业行业
知识分两种,一是我们通常所谓的领域知识,即专业知识。二是关于我们的大脑吸收知识的机制的知识,即通识。运用这类知识,能够指导着我们学习其它所有的领域知识。通识对应的能力,叫做通识能力。
笔者一般建议别人多看一些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当你学好它们的时候,你便能对其他学问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如你做销售,你学了关于贸易商,代理商方面的知识,如果你补充了心理学的知识,无疑能加深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就明白如何沟通,为什么这样沟通。
如果你工作上要转行,那么你所有的专业知识可能就用不上了,那么接下来你就需要靠你的通识能力去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适应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