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农女忙种田-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也因为这份燥热,没了一丝精气神。

    前头河沟里的水位也眼见着浅了下去,以往浅水处都裸露出来,张开了寸大的皲裂口子。

    气候如此恶劣,紧张的情绪蔓延开来。

    大部分村里人学着海棠家的样子,在前后院里挖池子,没日没夜的往屋里担水。即便是平日里懒散些的人家,也不敢这时候偷懒耍滑了。

    村南头的盐矿也停产撤人了,听说城里干渴死了许多人,闹了民乱,官衙里的人手不够用,便把开矿的,守矿的都调走了。

    南头只剩下光秃秃的几面围墙,以及空落落的几栋屋子,没了这些官衙老爷,村里人说话都敢伸直脖子了。

 第172章:旱情(二)

    旱情太过恶劣,官爷们的撤走,在清水村里并未掀起多大的波澜,农人的心思都被旱情所牵,日日忙着取水,浇地,哪里有心思管其他。

    倒是便宜了村里的野小子们,往日里被家里长辈耳提面命,走路都绕着南头走,只道这矿场里藏着什么吃人妖怪似的。现在好了,没有了凶神恶煞的官爷把守,这群孩子便跟一群野鸭子似的,日日翻墙爬院,跑矿场里嬉戏打闹,吃了竹鞭炒肉也阻拦不住小子们的热情。

    桩子也参和了进去,日日都要野出去,都快玩疯了。

    张二娘阻了他几回,明面上拦住了,转眼一个不注意,又让他跑没影了,家里事务繁多,又有个小娃娃要照看,哪里能时时盯着桩子,如此几回之后,张二娘便也作罢,随他去了。

    现在地里已经干涸,寸大的裂口处处可见,田野里荒芜一片,没有半点生机。

    只有家里的菜园子,还能见着些葱绿,这还是张二娘一日三次浇水抗旱的结果。如若有丝毫惫懒,可以肯定这三分地的菜园子也要保不住。

    张二娘不得闲,家里的主力大山更不得空。除了跟着张二娘一起担水,灌蓄水池,灌菜地,还要祭祀。

    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长久不下雨,这肯定是得罪山神爷和龙王爷了。

    不止男人这么想,连村里妇孺都这么认为。

    祭祀便被提上了日程,顶着大太阳,全村的男人都虔诚跪拜,就指望着能够感动神仙,迎来一场久违的大雨。

    这样大型的祭祀隔几天就来一次,比起往年频繁了许多。

    祭祀照样和女人没关系。

    有一次海棠偷偷透过院子门往旷野处张望,远远见着远松穿着繁复的大袍子,裹得严严实实,一板一眼的走着奇怪步伐,唱着奇怪的词语,做着祈雨的仪式,男人们呼啦啦跪了一地,虔诚呼应着他

    海棠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这个时代对巫术神灵的信仰极为强烈,简直到了极致。平日盖房,婚嫁,出行都要占卜,更不必说现在这百年难遇的旱灾了。

    每日祭祀前,大山都穿着正式,规规矩矩生怕得罪神灵,顶着烈日,一场祭祀下来,他头发湿透,汗水也润湿了外衣,脸上神色疲惫,似有中暑之象。像他这样的壮年人都扛不住,更不必说哪些老翁。

    但依旧扛不住心里那份虔诚的渴望。

    祭祀三日一次,从未间断过,即使有中暑的老人被抬着回来,依旧还是打不断这份坚持

    海棠心生无力,明明知道他们这样的举措没有丝毫意义,只是寻求心理安慰,却也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她一个小女孩,人微言轻,即便说了,也没人会听她的。

    即使真有人信她所言,这一番言语下来,也是让人心生绝望,也没有丝毫益处。

    海棠叹口气,望着满天白晃晃的日光,心里的压抑更甚几分。

    晚间,太阳落山,火烧云铺满整个天空,整个清水村都被印染成了诡异的红。

    石头媳妇上了海棠家门,进屋找了个借口,就要拉了张二娘往门外去。

    小阿福刚洗完澡,已经迷迷糊糊要睡了,张二娘赶紧把娃娃往海棠怀里放了,随着石头媳妇出去。

    村里家家户户院门大敞,希望能多迎些风进屋。

    张二娘摇着蒲扇,驱赶周身的蚊虫,忍不住拉了前头的石头媳妇,问道:“嫂子,这急冲冲的叫我来,是何事啊?”

    石头媳妇左右张望一番,见周围没人,压低声音,小声说道:“上一回,你不是拜托我去打探那周家孩子吗?我给你问啦。”

    “哎,哎,是咋样的人啊?”张二娘心喜,也好奇,赶紧追问。

    “好倒是好,家事,样貌都成啊,只是我听镇上刘媒婆说啊,这孩子有个腿脚不灵便啊”石头媳妇叹着气,遗憾说道。

    张二娘这话听完,心里咯噔一声,这火气就上来了。

    “该死的王媒婆子,安的什么心眼子,我家好好的闺女,她要配个瘸子给我儿,不行,下回她再登门,看我不打瘸她的腿。”

    张二娘生气,手里的力道便使了个十足十,蒲扇被她摇晃的呼啦呼啦直响,自个的头发都被吹得满头飞舞。

    “弟妹消消气,消消气这媒人也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啊。王媒婆估摸着也是不晓得这事儿呢。我听那刘媒婆说了,这王媒婆作事还是个靠谱的,她要知这周家儿子是个瘸子,也该给你说个明白的”石头媳妇出声安慰,轻拍着张二娘后背给她顺气。

    “说个屁,我怕她这心眼子是被银钱给堵上了。”张二娘愤恨难平,说出的话依旧难听。

    “好了好了,别气了,咱们现在不是给孩子张罗着吗?你要真气啊,还不知要气多少回呢。”石头媳妇笑哈哈说道。

    张二娘跟她本就要好,骂过一通后,又听了她这贴心话儿,心里便平复了几分。

    “哎,你说这周家的人,也是怪了,从哪里打听到我家孩子的,海棠可是好长时候没往镇上去了”

    张二娘叹口气,不知不觉就把这问题给抛出来。

    “那谁知呢,这周家是绣庄,倒是收些针线女红,想是村里人去卖绣品,给说了的。”石头媳妇回道。

    张二娘恍然,这应该是最大可能了。

    幸好自己按了心眼,没有糊里糊涂,图人家的钱财家世,不然这真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了。

    想到这,张二娘不由得握紧了石头媳妇的手,轻轻说道:“可真是得亏你了,嫂子,没你,我这还不知道向谁打听才好呢。”

    “都是自己姐妹,还跟我客气啊”石头媳妇轻轻回捏了她的手,笑哈哈说道。

    “那是,那是”张二娘不好意思的捋了捋满头乱发,心里也责怪自己这暴脾气了。

    真是关心则乱,以前可没有这么失分寸的时候。

    两人沿着村前小路闲逛,走到一处纳凉的地儿,那里有几处石块,是村里常歇坐的。

    石头媳妇坐了,张二娘也紧挨着她坐下来。

    “哎,这好日子眼看着就到头了,这往后可怎么办啊?”石头媳妇叹口气,摇着蒲扇说道。

    “可不,也不知道龙王爷啥时候能给下一场雨,今年这庄稼,是白瞎工夫了。”

    张二娘接了话,提到收成,她的心情也沉重下来。

    突然想到一茬,张二娘赶紧追问道:“你家的蓄水池可挖了吗?往后指不定能派上大用场啊”

    “挖了,还敢不挖啊,万一真断了水,这蓄水池也是个指望了。”石头媳妇回了话,似想到什么难过事一般,叹了一口气,耷拉着脸接着道:

    “我这几日回了一趟娘家,催我爹娘买米蓄水,他们也不当回事,哎,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说的话一点用都派不上了”

    张二娘握着她的手紧了紧,无声安慰她。

    月亮慢慢爬上来了,星光铺满整个大青山。微风徐徐,带来一丝凉气。

    明天还是一个大晴天

 第173章:挖地窖

    张二娘为女儿盘算,那是尽心尽力,全然没有丝毫自私之意,倒是当事人海棠被全盘蒙在鼓里。

    自从连着几个月,滴雨未下,海棠这心里便再没有松快过了。

    她到底是从现代社会过来的人,这古代交通不便,农作物产量又分外低下,如此天不时地不利,那么最终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她再清楚不过

    农民是最淳朴的,只要有口饭吃,这日子再怎么窝囊,那都还能凑合过下去,如果一旦揭不开锅,食不果腹,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还有什么事情他们干不出来?

    历朝历代,春秋更替,归根结底,也逃不出这个理去。

    海棠有些后怕了。

    辛苦了几年,好不容易有了些薄产,好不容易过了几年舒坦日子,可到了这一天,她才后知后觉,

    原来她一直以为的舒坦日子,居然是建立在云霄上的空中楼阁,经不起丝毫风浪。

    如今只是一个旱灾,眼见着高楼也有坍塌的风险,这如何不让她心焦?

    当然,她的这些疑虑,她的心焦,她也不敢对任何人述说。

    现在大家还有一口粮食,心心念念的也是求得老天爷开眼,降下一场大雨,断然不会如她这般,想得这么长远。

    她也更希望,自己的这番胡思乱想,最好也仅仅止于胡思乱想,杞人忧天,只让她自己一个人当个杞人便也罢了,就当是白操心一场

    转眼间半个月便过去了。

    天边的太阳日日准点报道,便连那打鸣的公鸡,这些日子似乎也焉了神,声音都不如以往高亢了

    祭祀变得越发疯狂,远近闻名数里的“神算子”王仙姑,这几个月来,门庭若市,宾客满门,她那一条占卜的本事更是被传的神乎其神。

    附近村民更是花了高价,求她出马去行那一套施云布雨的仪式,解这大旱之急,清水村也不例外。

    虽然提前了一个预约,然而这法事日子还是被排到八月初了。

    众人求雨求的心焦,老天爷却还生怕这地界不够热,每日里都要晒够时辰才舍得落山。

    如今仙姑还没请来,地里的庄稼已经没救了。便是连小些的沟渠里,也干裂开了大块的口子,只有家家户户门口的那一大块水塘,还剩下小半池子水。

    这一日早,海棠去河沟里洗完衣裳,端了木盆来院里晾晒,河沟的水还算清澈,只是再没有以往那份灵气,死沉沉的,也不知还能撑得了多久。

    天气炎热,连孩子都没了消遣地方,处处都是干涸一片。

    张二娘和大山便把堂屋里的桌椅板凳等一干家什都收拾到了后院,偌大的屋子也打扫的干干净净,再铺上厚实的芦苇席子,给阿福玩耍。

    此刻阿福随着桩子在堂屋里打滚翻跟头,稚嫩欢畅的童音不时透过门楣飘进海棠的耳朵里,也算是这死沉沉的酷暑里难得的一股清凉了。

    衣服一件件拧干晒好,便是这拧干之后的水也没舍得丢,都积攒在木盆子里,等到衣物都上了晒杆,她才把盆里的水洒进菜地,滋润滋润这些焉巴巴的菜蔬。

    洗好衣物,收拾了棒槌和木盆,海棠穿过堂屋,进了后院。

    西边小仓房前头,张二娘和大山正在忙活着挖地窖。

    黄羊镇没有挖地窖的习俗,他两个也不知为何一定要挖这地窖。

    半个月前,海棠一再在他们耳边叨叨,吵的张二娘耳朵都要生茧子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挖就挖吧,何况海棠坚持的事情,一向都有她的道理,断然不会做那无理取闹之事的。

    上辈子海棠也没有干过这活计,只把大概思路跟爹娘说了说。只想不到,她爹大山居然是这方面的行家,海棠只说了个大概,大山便带着张二娘,把这地窖挖了出来,海棠进去查看过,里头宽敞,透气,看着就牢固。

    如今经过这半个多月的打磨,地窖已经接近完工,只剩下些收尾工作了。

    “爹,娘,天热,出来歇口气儿!”

    “哎!”

    片刻后,夫妻二人灰头土脸从地底下钻了上来,脱了身上的破烂衣裳罩子,洗净了手脸,接过海棠递过来的温水喝起来。

    张二娘捋了捋耳边散乱的碎发,抬眼望向海棠,满脸疑惑问道:“海棠,爹娘这日日挖这什么地窖,到底是为何事啊?你多少给爹娘透透气啊”

    大山把一碗水咽下喉咙,也抬眼看着她,脸上的疑惑与张二娘如出一辙。

    海棠寻了个小杌子坐下,收了她爹大山的空碗,连同自己的摞在一起,往地面的青石板上放了,这才长叹口气,轻声说道:

    “爹,娘,再这么旱下去,咱们这好日子没多久了”

    这话一说,张二娘和大山的脸色都变了。

    爹娘心里怎么想的,海棠是门儿清,都不是吃干饭长大的人,以往填不饱肚子的时候居多,现在禾苗处处枯萎,连野草都生不起来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海棠不认为自己的爹娘会真的如此心大,如此天真,还幻想着地主家里有余粮,日子照旧过,天不怕,地不怕。

    她都能想明白的理,他们一定早想到了。只是谁都还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不想早早捅破那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如今地里没了收成,城里水源也断了,人心惶惶,流民往后都会多起来,咱们这地界生的偏,现在还能安生几天,保不准啥时候就遇到那不开眼的了。挖了这地窖,把粮食存起来,别摆在明面上,也安心些”

    “哎!”

    海棠话刚落下,张二娘便重重叹息一声,人也如同那漏气的皮球,焉巴萎靡下来。

    大山看了她一眼,有些担忧,他抬手轻轻放在她肩膀上,好似要给她些力量。

    感受到大山的情绪,张二娘转头与他对视一眼,嘴角勉强抿起一点笑意。

    “爹,娘,莫太过担心,女儿这也是作最坏的打算,但愿咱们这番准备是多余的。”

    见爹娘被自己吓唬到了,海棠赶紧出声安慰,只是这安慰有些无力,没有派上太大用场。

    “孩子,你做的对,爹娘没想到的,你倒是想到了,”张二娘强打精神,说道:“这法子好,回头我要跟你姥姥家说道说道去,以后啊,做什么事,先跟爹娘说清楚,你看爹娘被蒙着这些天,这哪成呢?”

    张二娘话语里的责备,海棠都听了出来,当下也只好笑着应付了。

    都到这时候了,这丧气实话说出来,她娘都担心受怕的,如果是半个月前说,还不得多让她担心些时日?这样不划算的买卖,海棠不愿意干,她倒是情愿一家人都乐呵呵过日子,有啥苦难,让自己一个人知晓便好。只是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呢?

    现在受她娘点点嗔怪,也就不算什么了

 第174章:进城

    中午简单吃过午饭,张二娘便拉着大山往娘家去了,留海棠在家看着两个小的。

    这一趟出门,张二娘只简单带了些吃用的东西,再不敢像平日里那样多带。

    张家庄离这里一个多时辰的脚力,太平日子里,她一个人上路没啥,如今这干旱时日长了,保不准有那些急红了眼的坏人,让大山跟着,这心里头踏实些

    正午时分,日头火辣辣的,连蝉鸣声都小了许多。

    爹娘走了之后,海棠便让桩子去西屋午睡,怀里的小阿福也焉嗒嗒的没了精气神,海棠赶紧端了热水来,给他洗了个囫囵澡,抱进了自己房里。

    现在这水用的省,但一日给阿福洗两回是无论如何都省不了的。

    天热,孩子爱出汗,生了痱子之后也没有什么痱子粉之类的可用,为今之计也只有在源头上下工夫,尽量让他干净清爽不生那些乖张东西。

    晚些时候,天上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