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农女忙种田-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雨时期,虽然天天都被困在家里头,却人人都不得闲。经过这一段时日,日日为兔子擦野草水珠子,连桩子都恼了。这一日大早上,当张二娘再次随口提起,要把这一窝大大小小的兔子卖钱时,桩子居然第一个举手赞成。

    自从去年家里开始养兔子,每日都要去打草,虽然这兔子也给家里填补了一些家用,却也没有派上大的用场。

    现在每个月都有八百个大钱的稳定来源,就光这个钱也够一家老小的吃喝了。因此这兔子,如果桩子不愿意养,那不养也罢了,现在家里的光景,再不是去年的那副模样了。

    村里这几日,天天都很忙碌,李大山每日都要出去给村民帮忙整修房子,因而一日三顿饭,日日都不曾在家吃。随着夏日天气越来越炎热,张二娘的胃口也再一次变差,肚子却跟吹气的球一样,一日比一日大。

    这一日大早,一家人吃了早饭,大山去隔壁借了驴车来,拉了张二娘就往镇上去了,顺带着把家里的兔子也带走了。张二娘这几日胃口不好,脸色也难看,大山怕有个闪失,带着她去回春堂找大夫看看去。而至于这兔子,也是前几日就商量好的,卖了省心。

    桩子还是提着他的小桶和鱼篓子找村里的小伙伴野去。

    转眼间,前前后后的茅屋里,就只剩下海棠一人。

    如果真只是十一岁的孩子,海棠是待不住的,自然也要找些同年纪的孩子,一起玩耍,然而她毕竟不是真的小女孩,这样一个人,她无所谓,毕竟再来这里之前,她也是一个人呆了二十多年。

    海棠前前后后把家里要洗的衣裳,沾了油腻的瓦盆,罐子等都扒拉出来,一一清洗个遍,洗干净之后再放到院子里晾晒。

    很快,家里四处都飘荡起皂角独特的香味儿。

    海棠很喜欢闻这个味道。

    她又把前前后后打扫了一遍,看着屋里屋外,到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海棠这心里才算真踏实下来。

    女孩子都爱干净,前世的时候还好说,家里都是地板瓷砖,好打扫,脏了也不容易看出来。现在不成了,家里都是黄泥巴地面,又加上前一段日子连绵大雨,屋里屋外还养着家畜,因此只要一个不注意,这家里的地面就都是泥泞,有时候甚至还混杂着鸡屎。

    海棠刚刚做完大扫除,正拿了水壶倒水喝,门外叫门声就起来了。

    是杜鹃的声音。

    海棠欣喜去开门,迎杜鹃进来。

    又是十来日未见,杜鹃带着笑,穿着一身清凉的绿色罗裙,抱着小铁柱来她家串门了。

 第110章:串门

    “杜鹃姐姐,你怎么来了?”海棠惊喜交加,亲热抱起她胳膊,拉她进屋。

    五月天气燥热,前院已经不能待人了,倒是后院的葡萄架下还算凉爽。

    两姐妹穿过堂屋,亲亲热热进了四合院。

    杜鹃倚坐在石凳上,嗔笑道:“不欢迎我来啊?连日大雨,怪挂记你的,今日来看看。”

    海棠笑道:“哪能啊,我喜欢还来不及呢,就为了看看小铁柱,我也高兴着呢”

    说话的工夫,她抬手就往杜鹃怀里的小奶娃摸去。

    日头大,小铁柱早已睡着,胖乎乎的圆脸躺在杜鹃淡绿色的衣裙上,显得越发清秀可爱。

    小家伙生的好,又是个细滑白嫩的,海棠来回摸着他的嫩脸,心下欢喜不已,越是舍不得这孩子。

    “你这丫头,就是嘴甜。”杜鹃抿嘴笑一笑,抬眼四处打量这新盖的房子。

    六件茅屋修葺的整整齐齐,把这院子包裹的严实。

    葡萄架起半个院落,树下石桌石凳井然有序,院墙下无名野花簇簇绽放,野趣儿十足。

    说起来这还是她头一回细看这新院子,往日里还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同,现在坐在这葡萄架子下,是如此凉爽惬意,这才觉出一丝好来。

    心里不禁生起一丝羡慕。

    “大叔婶子咋没看见呢?”杜娟笑问道。

    “我娘这几日胃口不好,随着我爹去看大夫了,没旁的事儿。”

    海棠打起蒲扇,轻轻为小铁柱扇风,眼神还没舍得离开铁柱的小脸。

    杜鹃淡淡点了点头,又抿嘴笑了笑。

    她今日来,是揣着心里话对海棠说的,这大白天的,她有些说不出口。转眼看看四周,不知不觉,她的眼神又落到了西面的墙上,一墙之隔,那里就住着他日日惦记在心里的人,又是多日未见,此时此刻,也不住他忙活些啥?

    自己日日把他牵挂在心里头,那人呢?可有想她?可有这般魂不守舍,日日惦念着她?

    杜鹃想着想着便出了神,发起呆来。

    她怀里的小人受不住海棠的摸摸捏捏,皱着眉头,翻了个身。

    海棠越逗越有趣,喜欢得不得了,正要打趣这小娃娃几句,抬眼又见了杜鹃似喜似悲,又跟丢了魂一样。

    海棠不由得长叹口气。

    隔壁这倔驴柱子哥还真是个害人精,不仅时时把自己气的一肚子火,还把杜鹃的魂都勾走了。

    “杜鹃姐姐,”海棠轻摇她一把,摇头道:“好好的怎么又走神了。”

    杜鹃蓦然回神,脸上慢慢爬上了红晕,她羞涩的低下头,轻声道:“让妹妹笑话了,我也是也是”后面的话是死活说不出口了。

    海棠怎么不知杜鹃想说什么,她也多少能猜出来杜鹃来她家的目的,不为别的,准是又为了隔壁的柱子来的。

    海棠有自知之明,这几年来,自从在这小山村生根过日子,她一直是个老成在在的德行,没有半点小女孩该有的活泼开朗。

    村里女娃不多,但她这年纪的也有四五个,小屁孩子感兴趣的过家家把戏,她也从没参与过。

    当然也就没有哪一个女孩儿能跟她玩到一块儿去。

    明知杜鹃每次上她家门,大部分时候都是抱着目的来的,要么是为了接近柱子,要么是为了向她打听他的消息,可海棠也不恼怒,反而还有些暗暗佩服她。

    清水村大多数姑娘后生都是盲婚哑嫁,成亲之前压根连对方是圆是扁都不知道,全凭父母做主了事。

    杜鹃多少还有些胆识,愿意为自己的幸福来争取,比起村里大部分姑娘家,她强多了。

    就算杜鹃存着这一份利用她的心思,为了柱子而亲近她,她也认了。

    “海棠,你说,你说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海棠正胡思乱想着,这边杜鹃终于说到了正题上。

    杜鹃眼神没有落到海棠身上,依旧盯着西面发着楞儿,似乎要把那墙面看穿个洞才罢休。嘴里说出的话似乎也轻飘飘的没了力气,像是问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杜鹃这一句话可让海棠犯了难,这该让她怎么回答啊?

    她之前撮合过两人,可是被柱子无情回绝了。依照那时的情形,柱子是一点都没有把杜鹃放心上的。

    然而自那之后,杜鹃送他的鞋子,香囊,他又都收了去,这可把海棠又整糊涂了。

    依这木头的倔强性子,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断然不会不喜欢的人送他东西,他还收的。

    既然他这么做,应该多少存了点心思,慢慢把杜鹃往心里头放了。

    “要说柱子哥哥心里没你,也不可能。”海棠仔细琢磨了一番,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你送他的东西,他不都收了吗?前一段时日,我还见着他穿着你给他做的鞋呢。”

    “当真?”海棠的话把杜鹃从恍惚中拉了出来,她喜得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语气里带着十二分的惊喜。

    “我还骗你不成。”海棠摇摇头笑道:“柱子哥那人小心眼,脾气又大又臭,就你把他当成一个宝贝,日日惦记着,我才不稀罕他呢,前几日还把我气死了。”

    话里提到自己的心上人,杜鹃这回终于是来了精神,舍得把眼睛往海棠身上放了,央着海棠把那日两人斗嘴的事儿,一五一十都给倒了出来,乐得她边听,边忍不住笑弯了腰。

    好不容易说完了这一茬,杜鹃终于得偿所愿,相思之苦得到纾解之后,脸色也好看了许多,整个人精神许多。

    村里这些日子遭灾的人多,两人不知不觉又叹气一回。

    “这回下雨,我家西头的屋子也漏水,淋坏了不少东西。好在睡觉的铺炕还没有被淋着,不然我跟妹妹就得跟爹娘挤一个床了。”

    杜鹃长叹一声,半是庆幸,半是无奈,“还是你家好,去年修好了屋子,前前后后都踏实,你是不知道,村里最近来找我爹,都是家里受了灾的,最惨的秋婶家,听说连粮食都被淋湿了,秋婶哭的眼睛都要瞎了。”

    “啊,怎会这样严重?”海棠疑惑说道,“可找你爹哭也没用啊,你爹有啥办法?”

    “我爹这几日跟我娘商量着能不能跟上头提提,村里受灾这般严重,如果能让镇上给减点赋税,严重的那几家,或许还能帮他们一些忙的”

    原来还有这个说法,难怪都要诉苦,海棠心下了然。

    想不到这黄羊镇当家的,居然还是个宅心仁厚的,这可真是农家人的福气了。

    “那可真是好了,如此一来,这村里人的日子也好过些,总不至于越过越苦的。”海棠欣喜说道。

    “那是自然,不过也有些没脸没皮的,也叫的欢呢。”杜鹃不屑的扬扬眉毛,轻声说道。

    “啊?这是谁啊?”海棠问她。

 第111章:客来

    “还能有谁,不就是二癞子那家的吗?去年还跟我爹娘吵架,说我家算错账,多要了他家的赋税,今年可好,那天雷虽然劈去了他家半面墙,可是我听人说,他家那屋里住的是两个老的,可他偏来跟我爹说那是他家的仓房,一屋粮食都泡水了,今年连口饭都吃不上了,还让我爹给他去镇上说和说和,免他家三年的赋税呢。”杜鹃气愤说完,郁闷的把手里的罗帕扭成了一个麻花。

    海棠听得目瞪口呆,眼界大开,这还真是头回见识这么厚脸皮的一号人。早就知道他是那没脸没皮的,可没想到,这没脸没皮到这地步。估计整个黄羊镇,也就他家这一份了。

    两人又断断续续说了一通,越说越投机,转眼日头已经挂到了头顶。

    小铁柱睡了一个上午,终于醒了过来,一睁开眼睛,就急哄哄的往杜鹃怀里钻,估计是饿的慌了,把杜鹃当成了娘。

    杜鹃红着脸抱起他,跟海棠告别后,急匆匆往家回去了。

    海棠目送她远去,今日说了一上午的闲话,她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哎,谁让她年纪不大,可是也有一颗不死的八卦之心啊。

    海棠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她赶紧洗了手脸,准备生火做饭。

    张二娘提心吊胆看了大夫,得知只是气候变化造成的脾胃不和,并没有别的大毛病。大夫给开了些芳香醒脾的药材,让张二娘一日三回,吃上三五副药,应会有好转。又嘱咐她多休息,别多操劳。张二娘都一一点头应了。

    两人赶着驴车回来时,海棠的饭食已经熟了,桩子也准点回了家,没让人满村子寻他去。一家人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吃了顿饭。

    下午张二娘午睡,海棠也去了自己房里休息。太阳跟炭火炉子似的,晒得人焉焉的没精神,大山也就没下地,守着堂屋里打瞌睡。

    谁知家里居然到了客人,张家村的姥姥来了。

    老太太带着孙子铁头,提着一篮子鸡蛋,风风火火满腹心思的来了。老太太这时候上门,让大山很意外,这非年非节的,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大山急忙把老太太迎进家门,又去东屋把张二娘叫起。

    见了闺女,老太太欣喜万分,张二娘的肚子大了许多,人反而白白胖胖比前几个月更精神了,老人家高兴的直叫好。张二娘陪着说了些贴心话,问了些家里近日的事情。

    提到这回大雨,老太太忍不住掉了眼泪,才把这一次登门的目的说了。

    原来经了这一番大雨,家里早就漏的不成样了,屋里屋外都快住不成人了,家里的屋子要修,实在没钱,也找不到借钱的人,只好上闺女家来问问。

    张二娘很意外,忙问老太太:“不是说今年头就要修房子的,怎会成了这样?”

    老太太擦了把泪珠子,哽咽的道:“是要修房子,谁知铁头他爹又遇了风寒,咳嗽了一个多月,把点老底都换来吃药了。”

    哎,张二娘长叹一口气,弟弟家的情况她是再清楚不过了,两个弟弟没啥大能耐,又都是病秧子,生的娃娃还多,这样的一家人,怎么可能过好日子。

    张二娘又嘘出一口长气。

    老太太的哽咽声,声声都让她难受万分。

    几个月不见,老太太又黑瘦了许多,脸上皱纹多的跟枯树皮一般,眼眶也浮肿深陷,看着病怏怏的,没个好气色。

    张二娘越看越难过,想到自己的两个老的,年纪一大把了,一辈子就是操心儿女,连个安生日子都没过上,到了现在,还得帮扶着带孙子,这苦难日子还不知何时是个头。

    张二娘一番长吁短叹,又是如此忧心的模样,老太太瞅着心疼,以为是闺女犯了难,没钱借她,忍不住开口道:“二娘啊,娘也知道,你日子也不好过,娘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谁让你的两个弟弟这般没用”

    张二娘赶紧拉着老太太的手,打断她的话,道:“娘娘,我家里有钱我有我只是见着您这样儿,我难过。”

    “娘你坐坐,我这就给你拿去。”

    她站起了身,胡乱擦了擦眼角,拉了大山进了东屋。

    两口子在东屋没呆片刻,张二娘就出来了,手上还拿了一个小布袋。

    其实经过这一番买铺面置地,家里的现成银子已经没剩下几个了。

    张二娘把布袋子里的银子倒出来道:“娘,这半钱银子是昨日卖了那一窝大小兔子得的。”她又掏出个稍微大些的布袋,没有打开,轻轻推到老太太面前。

    说道:“这里是七两现银,我家里房子都是新的,一家人也安安生生,不缺吃喝,暂时也用不上,您赶紧带回去,给两个弟弟把屋子修修,看家里还能不能添些钱,盖几间新的,那旧屋都住了二十来年了,就算还住,也怕是住不上几年就得重新盖了。”

    老太太哆嗦着手,接了过来,又拉着张二娘掉起了眼泪。

    张二娘给她娘擦干净泪珠子,问铁头吃了饭没有。

    小人点点头,乖巧坐着,也不哭闹,也不嚷嚷。

    得了钱,了了心事,老太太又记挂家里的家务事,急着要回去。

    张二娘留不住,只好让老太太候着,她紧着拿了个背篓进了仓房。

    家里现成的腊肠还有许多,张二娘扯了七八根,放在背篓下头,板栗和核桃,张二娘也捡了些出来,给装进去。松蘑好吃,也能长放,张二娘也包了一个荷叶包,看着能做三五顿的,小心放在背篓的最上头。简单的三样东西,就把背篓装满了。

    想了想还觉着不够,张二娘又从厨屋里拿出个小陶罐,这陶罐里头不是别的,装了小十斤盐巴。

    这盐巴金贵的很,以前张二娘断然不会送这样的物事给她老娘,但现在家里已经熬上了盐,没有销路,自己吃不完,留着也是留着,还不如让老娘省下大把买盐的银子去。

    陶罐不大,张二娘用布巾子包好之后,放进一个小背篓里给铁柱背上,也没有告知老太太里头是什么东西。

 第112章:进山

    张二娘把大背篓递给老太太,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