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石传-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狂暴的大雨终于倾盆而下,雨水之密、之急,仿佛颗颗断了线的玉珠,砸在地上劈啪作响,眨眼间地上已是沟壑横流、泥泞不堪!

  骁骑军上下无论人、马,此刻都是苦不堪言,本就个个精疲力竭,再被狂风暴雨吹打,真个是吃不消了。几个体力差些的一时没拉住缰绳,“呼”地自马上坠落,消失风中;一匹马不小心踩到了泥泞的深坑里,悲鸣一声,轰然跪倒,马上骑士尖叫着飞了出去。。。

  段随终于下达了停止前进、下马休息的命令——没办法,再这么跑下去,也不用邓羌动手,自己就把自己累死了。

  这是一处谷地,两边的山丘不算高,坡度也很平缓,光秃秃的毫无遮挡。大伙儿只好躲在马肚子底下将就一下,好歹先把这场瓢泼大雨对付过去。

  雨水打在段随的头上、脸上,汇成一条条小溪,他却毫无感觉,只是死死盯着来时的路,寻思:如斯大雨之下,我骁骑军固然是跑不动了,你邓羌那里,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罢?

  。。。。。。

  大雨依旧磅礴,远方犹如深邃的星空,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清楚。段随就这么出神地看着来路,已经良久了。

  刘裕上前一步,说道:“兄长,到这边避避雨罢!受了凉可不好!”见段随不理会,正要开口再说话时,却霍然发现段随的脸色变了!即便在这昏暗的光线下面,刘裕也瞧得分明,那是一张失去了血色、变得煞白的脸!

  没等刘裕开口发问,他自己便惊觉起来——不光是他,一大半骁骑军将士都钻出马肚子底下,站起来向着来路遥遥望去。

  隆隆之声夹杂在风雨声中一波波袭来,震得大地都为之颤抖!那绝对不是天上的雷声,骁骑军将士们对于这声音再熟悉不过——这是千军万马奔袭而来的马蹄声!

  这样大规模的骑兵队伍,整个蜀中别无分号,只可能是邓羌来了!骁骑军所有人都变了脸色——真的被追上了吗?真的走投无路了吗?可是为什么?为什么秦军能够无视风雨,无视疲惫?我不甘心啊!

  段随的脑海中也闪过同样的疑问,但他一瞬间便把这疑问抛到了脑后——现在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算想通了又能如何?事已至此,战罢!

  秦军已近,这么近的距离若还想着返身逃命,那么下场无疑只有一个——被秦军轻松追上,轻松虐杀。所以眼下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死战!

  骁骑军五千弟兄身经百战,自然知道目下的局势是:战是死,逃也是死。既然如此,那么这道选择题就分外好做了——所有人默默地爬上战马,紧了紧手中的长刀或者铁槊,在夜雨中,傲然挺直了自己的胸膛!

  


第一百一十九章 伏击


  来者确实是邓羌与其麾下的秦国铁骑!不过并无两万人之多,而是一万。

  一开始的时候,邓羌被段随牵着鼻子到处瞎转悠,有时甚至要段随故意放慢速度、显露踪迹,他才能追得上来。后来,正好有一日邓羌经过五城,躲在此处的姚苌赶忙设宴为他接风。席间说起此事,姚苌便建议邓羌留一万兵士在五城,那么另一万骑兵就可变成一骑双马,如此一来,那小贼段随可就插翅难逃了!

  邓羌也是追杀段随心切,一时鬼迷心窍了,连这个不算复杂的点子都没想到,其部下又被他的凶狠模样震住,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多话。这下子经姚苌一语点明,邓羌顿时眼光大亮,连连点头。

  事不宜迟,邓羌三口两口吃食完毕,随即带上一万骑士与两万匹战马匆匆而去。果然其效率直线提高,而段随与骁骑军将士则一下子变得狼狈不堪,好几次差点被追上,亏得弟兄们咬紧牙关,这才熬到了眼下。然而天降豪雨,终于将骁骑军弟兄们的最后一丝气力给浇灭得无影无踪,邓羌带领的一万秦军虽说也累得够呛,终究还有一战之力,何况他们还有人数上的优势。。。

  如雷般的马蹄声越发响了,眼睛尖的甚至已经可以看到秦军隐隐绰绰的身影。段随脸色肃穆,冷冷举起了手中的铁槊——这谷地并不狭小,大伙儿业已排开了冲锋阵势,只待他一声令下,就会加速冲上,与秦骑来个生死对冲!

  。。。。。。

  许多年以后,刘裕偶尔从梦中惊醒的时候,还会清晰地回忆起这场大雨。。。

  是的,那是多么狂暴的一场大雨啊!当雨水急速打在刘裕的脸上,竟然像被柳条抽到那般隐隐生疼。但是刘裕连眼睛都不曾眨过一下,而是凝神屏气看着段随高高举起的长槊——没错!当那杆长槊落下的时候,就是五千弟兄并肩赴死的时候!刘裕觉着自己好不争气,心脏扑通扑通跳得简直像要爆裂开来,气得他在心中大骂自己:不就是一死么?与兄长、还有这么多好兄弟一起死,难不成还亏了你刘裕?

  一万秦骑穿透依旧磅礴的大雨,露出了一张张狰狞的笑容。段随的长槊也终于开始下落,刘裕觉着自己的心给提到了嗓子眼上,于是提气开嗓,想用尽全身力气大喊出来。仿佛只有这样,他那空空如也的胸膛才能再次充实起来。

  可刘裕这一声大喊终究没有喊得出来,只见他张大嘴巴,霍然傻在了当场——几乎是在一霎那间,踏足山谷、奋勇冲锋的秦军铁骑忽然掀起了一阵大乱!盔重甲厚的秦军骑士好像突然变成了纸片人,一个个在疾风暴雨中飘落马下,消失无踪!

  “有伏军!”“是我们的人!”“是竺将军与桓将军的大军在此!”“这下好了,我等有救了!”骁骑军弟兄们爆发出一阵阵惊喜的呼声——这,的确是太出乎意外了!

  段随也呆住了,眼睁睁看着两边山坡上那些了无生气的大小石块后面,霍然立起无数的人影来!他们用力将那些石块沿着山坡推将下去,滚滚砸入秦军阵中,一扫就是一片;训练有素的强弩手不惜体力地在那里呲呲漫射,而秦军密集的阵形简直就是活靶子,不知多少人惨叫着消逝在这场大雨之中;片刻之后,两边坡子上各自晃动起写着“竺”、“桓”大字的将旗来,士气高涨的军士们发一声喊,高高举起钢刀长矛,漫山遍野冲杀下来,犹如一只只脱笼猛虎!

  段随与五千骁骑军弟兄固然是惊呆了,比他们更吃惊的还属邓羌与其麾下的秦军骑士。他们发现,这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晋军伏兵极其狠辣,占着居高临下之势,一出手就是滚石、劲弩。。。无不杀伤力极重;而秦军竭力向上射出的羽箭,却在狂风暴雨中打着旋儿,化作了田里的秸秆。

  骤遇突袭的秦军陷入了一片混乱,邓羌嘶声大吼,努力收拢着队伍——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让秦军快速冲击的势头变得荡然无存。当山坡上军旗招摇,晋军排着整齐的方阵,厚盾如鳞、长矛林立、步步下压的时候,邓羌情知大势已去——一支失去机动力的骑兵,与数量超过自己两倍的重甲步兵揉在一起混战,那么结果可想而知——靠区区一个“万人敌”肯定是不够的,恐怕非得“亿人敌”出手才有转机。

  于是邓羌迅速变阵,呼啸声中,秦军朝着来路狂奔而去。谷地其实相当平缓、亦不狭窄,尽可高速跑马,但是慌乱的秦军互相倾轧,还是造成了极重的损伤。即便如此,邓羌的当机立断还是挽救了这支队伍——顷刻之间,晋军重步兵那沉重而有韵律的步伐便给甩在了老远的身后。。。

  。。。。。。

  如果这场伏击战就这么草草结束了,那么这场大雨绝对不会在刘裕心中留下如斯般深刻的印象。

  邓羌挥一挥衣袖,轻轻的走了,潇洒得都不曾招一招手。这事干得就有些不地道了——你老邓想追杀我们就追杀我们,想走就走。。。所以,你当我们骁骑军是空气,不存在咯?

  段随与骁骑军五千弟兄每一个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本已枯竭的身体里蓦然间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骁骑军此刻的状态比老虎还要像老虎,风一般突了出去,追着秦军的屁股就是一通连砍带杀。

  秦军再次大乱!多数人憋着一口气拼命打马,脑子里这么想着:只要我不曾落在最后,那就应该没事了罢。却渐渐发现,身后的同伴们一个接着一个堕入尘埃。终于刀光闪处,自己的背后多了一个脸色狰狞的骁骑军将士。。。有勇敢的秦人想回身作战,却发现骁骑军将士们并不理会自己,自顾自往前冲杀去了。可是紧接着,也许才轻轻喘了口气的功夫罢,无数长矛向着自己狠狠刺了过来--晋军步兵大踏步跟随在骁骑军身后,但有落伍的、抑或是被缠住的秦军骑兵,皆成了他等争先恐后抢夺的便宜战功!

  大雨之中,秦军以惨败收场,邓羌仅带了千余人马逃出生天,差不多一万两千多匹战马为晋军俘获!如此,秦军在蜀中空有骑士,却无坐骑了!

  


第一百二十章 天命


  段随带着刘裕等人上前向竺瑶、桓石虔致谢,大笑着说道:“两位将军的斥候好生厉害,如此大雨之下,居然将我军乃至邓羌军的行踪摸得一清二楚,算到我等会走这条无名谷道!这次设伏更是妙到毫厘,早一刻、晚一刻,抑或是换个地点,恐怕皆无寸功也!而我骁骑军则危矣!”

  不料话一出口,竺、桓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一起笑了起来,弄得段随莫名其妙。就听桓石虔清了清嗓子,嗡声道:“嘿嘿,我两个军中可没有擅马的斥候好手。。。从石,实话与你说了罢,我两个确实收到消息,说是你被邓羌追杀甚急,于是便领兵出击,意欲伏击之、并救你多困。然而上天突降豪雨,视线全无,加上涪西附近我等也不熟捻,到后来我等自己都不知走到了哪里,全然迷失了方向,更不知你那里的情况。。。”

  说到这里,桓石虔看着一脸惊愕的段随,苦笑着道:“于是我与竺将军决定,就地设伏!若是不成,我两个也总算尽了人事,可不曾对不住你;若是成了,我两个也绝不矜功,权当是老天爷护佑你了!”

  什么?这样都可以?

  段随只觉得天雷滚滚,砸得自己直不起腰来——竺、桓这次堪称全胜的雨中伏击,压根就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其成功率估摸着连百分之十的都到不了,这不是拿自己与骁骑军五千弟兄的性命开玩笑么?不过话说回来,桓石虔说得没错,他两个到底已经尽力了,除此之外,还能怎么办?

  桓石虔的话儿落在段随耳朵里那是后怕不已,落在年轻气盛的刘裕耳朵里,却全然是另一副光景了。瓢泼大雨中、高头大马上,刘裕挺着胸,张开大口,仰天吞咽起豆大的雨滴来,心中热血沸腾:兄长!天命在你,天命在我!

  或许,这才是刘裕牢牢记住了这场大雨的缘由罢!

  。。。。。。

  在涪西附近被伏击、以至于惨败亏输的邓羌一路逃回了五城,惶惶进入城中,见了姚苌,竟是无言以对。

  姚苌好言相劝,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当释怀云云”。邓羌苦笑一声:“也只好释怀罢了。。。诶!这一下算是把老夫打醒了,杀段随乃是私仇,平益州才是公利。老夫为了报私仇,却忘了公利,此番真是有负天王所托啊!”

  姚苌正色道:“将军戎马一生,乃是天下名将,些许挫败算得了什么?如今将军麾下仍有四万精兵,又明了公利大于私仇的道理,何愁不能平定益州?到时候再行捉拿段随小贼,当易如反掌!”

  邓羌听得连连点头。两人合计一番,都觉得成都那边的张育以及巴獠人人数虽多,却不过是疥癣之疾、无足为惧,反而晋国正军连连得胜、士气正高,需得小心应付。

  姚苌道:“张育与巴獠人的关系,仿如三国时候的袁氏兄弟,攻之则合;缓之则离;既然如此,将军不若置之不理,转而专心对付涪西的晋军。只要破了晋军,则益州定矣!”

  邓羌重重颔首,说道:“老夫也是此意!成都定然是无虞的,杨伯全岂能对付不了区区的张育与巴獠人?对了,我军三万步兵本已取下涪城,正要南进绵竹。既如此,待我赶紧快马传令,命大军转道东南来五城驻守,且卡住涪西晋军与成都城下贼军的汇合之路!”

  姚苌接腔道:“正该如此!晋军远来,士气必不能长久。我军无需急躁,但能固守相峙,徐徐图之,总有破敌之机!”

  。。。。。。

  雨中伏击战发生过一天之后,涪西城里,竺瑶、桓石虔与段随三人正为缴获来的一万多匹战马争得不可开交。

  段随的意思,竺、桓二人帐下并无骑兵,亦缺少通晓骑战的教官,却要这些马匹何用?不如尽数给了骁骑军,那么以后不但扩充兵力可行,就是一骑双马、乃至三马都有可能——不得不说,这一次邓羌一骑双马追杀骁骑军,的确给段随好好上了一课。

  竺、桓二人哪里肯答应?有骁骑军珠玉在前,他两个对于骑军可谓眼馋久矣!既然有了马,骑士慢慢培养就是,这么大好的机会放在眼前焉容错过?

  于是乎,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理,总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好二一添作五,一家拿一份算数。段随难得大气了一把,只取五千战马,剩余的七千来匹战马则归了竺、桓二人。

  竺瑶如今的官职乃是益州刺史,而桓石虔则为梓潼太守。那就是说,一俟夺回益州,他两个是要长驻蜀中的,可不会再回荆襄,于是便把七千多匹马尽数迁往垫江,先好生喂养起来。段随这边就简单了,五千骁骑军弟兄直接上了“高配”,一骑两马,好生威风!

  马匹分赃一事总算尘埃落定,段随也觉着有些乏了,起身告辞时,突然又想起这一次没看到老周的踪影,便开口相询。

  竺瑶随口答道:“周仲孙?当日你离开垫江后不过一两天,他便启程往江东去了,如今已有一个半月之久。想必,想必他已经到了建康罢。”

  。。。。。。

  晋军大胜之余士气高涨,稍事休整便从涪西城开出,直扑五城。

  其实以双方目前的兵力对比而言,依旧是秦军占优,差不多就是四万秦军比三万晋军的样子。然而秦军毕竟新败,士气不高,加上其中还有一万没马的骑兵,那战力真是比一般的步兵还要渣。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看来就差不离了,这也是晋军敢于主动出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晋军可没自信到觉着五城也可以一鼓而破,而是做好了长期对峙的打算,再不济也要把四万秦军死死拖在五城这边,万万不能让他等去往成都。只是晋军不曾料到的是,秦军心中存的居然也是相同的意思,就是不使晋军前往成都增援!

  蜀中的乱局渐渐被梳理到两处节点之上——一在五城,一在成都。在这两处节点上,竺、桓的巴东军、段随的骁骑军、邓羌的长安军、张育杨光的“义军”、张重尹万的巴獠军、杨安的成都军,共计四方六军,互有忌惮,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以至于蜀中一时变得风平浪静起来。

  


第一百二十一章 队友


  感谢老天爷帮忙,运气好到爆的晋军在雨夜里莫名其妙一战击败了邓羌,把来势汹汹、占着攻势的秦军愣是赶回了五城里头、变作了守势。接下来,竺瑶、桓石虔乃至段随,人人都心心念念盼着成都城下的两支友军能够有所作为。这也是无奈之举,五城这里的晋军士气虽盛,实际上兵力却占着下风,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