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两个字:麻烦。
“刚吃完饭就有事情,又哪里出情况了?”距离传真机比较近的张晓龙站起来,嘟囔着,不紧不慢走了过去。对于他们来说,再大的天灾人祸,这些年都看淡了,只要不涉及到自己和家里人,甭管遇上什么,基本都能保持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状态。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天塌下来,有大人物顶着。再者说,这年景太平盛世的,天压根儿也不可能塌下来。
走到传真机旁,拿起文件一看,见上面有夏俊龙的批示,张晓龙神色一肃,总算不敢再有怠慢的心思。
他连忙联系到李省长的身边人,说了一下情况。
那头回道:“把传真发到省长家里来,等会儿到家了再看。”
过了几分钟,张晓龙办完了麻烦事,坐回到赵骁虎跟前。
赵骁虎好奇地问道:“什么事情?”
“一份传阅材料。”张晓龙抖了抖手上的稿件。
赵骁虎伸手要过来,随便看了一下上面的内容,不由惊讶道:“秦风?这事情都闹到省委来了?”
“你认识?”张晓龙问道。
赵骁虎笑道:“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张晓龙听得一愣。
能让省委里的秘书说出这种话,通常对方来头不会太小。
张晓龙讶异道:“什么人这么厉害?”
赵骁虎反问道:“你有没有用过微博?”
“有听人说起过。”张晓龙道。
赵骁虎笑着道:“这个秦风,就是微博网的总裁。今年18岁,才上大一。”
张晓龙马上道:“家里很有钱吧?”
赵骁虎摇了摇头,表情略微有点佩服道:“听说是白手起家。”
张晓龙表示怀疑,笑道:“这个有点信不过啊,18岁白手起家,做到一家公司的老总,难不成他小学毕业就出来打工啊?”
“过程我就不清楚了,听说是瓯投的投资。侯聚义嘛,你也知道,这个人脑子有点问题的,什么事情都敢做。给一个小孩子投钱,我倒是觉得挺正常。”赵骁虎算是道出了大半的实情。
张晓龙对侯聚义的事情不甚了解,只是轻轻点头道:“这么说倒是说得过去……”
这个夜里,秦风的事迹就这样通过省委各位老板秘书们的嘴,润物无声地传遍了整幢省委1号楼。莫名其妙的,就在省里挂了号。
到了晚上7点半,李省长终于回到位于杭城近郊的家中。
刚一进屋,家里人就把半个小时前从单位发来的文件拿了出来。
李省长显得有点累,但也没说什么。
这种回到家还得被逼加班的事情,从他年轻时这么一路走来,中间就没有断过。
他很淡定地先看了眼文件的大概内容,见不是什么要紧事,就让老伴儿先把文件放回到书房里,然后节奏很慢地先去洗了个澡,然后吃饭。就这么悠哉悠哉地到了8点出头,李省长才总算坐到书桌前坐下。老伴儿给他泡了杯热茶,叮嘱了一句早点休息,就出了房间。
李省长戴上老花镜,然后跟毛守疆一样,先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
他这时的时间很有富余,于是对夏俊龙发来的东西,看得也比较认真。
光是王鑫的导读前言,他就看了有足足十几分钟,对于王鑫天花乱坠的修辞功力很是赞赏,只可惜最后记住的名字并非王鑫,而是秦风。
“是这个小朋友,小关有跟我提到过一次……”李省长念叨着。他虽然老了,但记性却没变差。今年瓯投成立之前,关朝辉特地拉着侯聚义,到他家里来拜访过。聊天的时候,关朝辉提到两个名字,一个是秦风,另一个是狄晓迪,说是她从民间搜罗到的年轻俊杰,过些年就能成为她宝贝儿子的左膀右臂。狄晓迪是体制内的人,不过现在还嫩得很,李省长估计自己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他在曲江政坛翻云覆雨了。不过秦风这个18岁的小孩,能这么快就冒出来,倒确实是大大出乎李省长的意料。
毫不客气地讲,这特么根本就不科学。
“嗯……第二作者,姜文。”这个名字,李省长也听过。
侯聚义千方百计从曲江大学挖走的人才,现在也不知道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
李省长希望是在国内,不然这种人组团去了国外,肯定会坑害国际友人。
带着种种对“熟人”的印象,李省长从第一篇开始看,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暂时看不懂的东西,就先记下来,打算明天让年轻的秘书再给他解释一下。
就这么一口气看了好几个小时,到了11点出头,他终于翻到了最后一篇,就是被夏俊龙圈圈画画了好多的那一篇。
身为一位老同志,李省长是今天唯一不需要给一把手交作业的班子成员。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这份作业的好奇和热情。
被人视作吉祥物的老省长,到了这个点却依然精力充沛,越夜越抖擞。
常年陪同在他身边的生活秘书,这时却推门进来,轻声提醒道:“省长,到点了,该睡觉了。”
“再等一下,马上就睡。”李省长这么答应着,屁股却没有半点要挪一下的意思。
好在最后这一篇,他真的只是打算“看一看”,而非像前面两篇那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
花了大概20分钟,李省长一口气把文章看完。
闭着眼睛凝思了片刻,提笔在上面写了批语:“思路高瞻远瞩,观点格局宏大,对我省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请刁书记阅。”
写完之后,站起身来,指了指文件,对一直站在门口没走的生活秘书道:“帮我把这个传真回省委值班室,让值班室小张明天一早送去刁书记的办公室。”
生活秘书等老省长回房睡觉后,才进书房去处理那份文件。
他走到书桌旁,先是好奇地看了看老省长的御笔朱批。
虽然这些年来他已经看过不少次了,但每次看新的内容,还是觉得又荣幸又兴奋。
辨认着老省长龙飞凤舞的行书,生活秘书小声地逐字念出来。
读完之后,表情颇为惊愕。
像“对我省发展有重要意义”这样的字眼,老省长平时用得极少,非常严谨。而通常能写出这种文章的年轻人,受到提拔的速度,都不会太慢。
“这回又是哪个要走运了?”生活秘书往下面又读了几行,看到“秦风”这两个字,又是懵逼了两秒。
像他们这种整天伺候领导吃喝拉撒的,看着好像挺忙,其实却有着大把的空闲时间。
他这两个月来,一旦闲下来没事,就会玩一款网页小游戏。
而这款游戏的名字,恰好就叫作开心菜园……
………………………………
第六百零一章
杭城比东瓯市纬度更高,所以过了秋分,早上太阳升起的时间也越晚。
进入12月,这座被联合国誉为人类最宜居城市之一的绿色家园,也多少显出点不宜居的瑕疵。前些天冷风过境后,杭城仿佛提前进入了寒冬。
清晨6点出头,杭城大地仍是一片漆黑。
在凌冽的寒风中,一辆挂着没有更牛逼只有最牛逼的车牌的红旗轿车,在前后四辆警用摩托的开道下,稳稳驶入了曲江省的政治中心。
坐在车后排的那个他,脸上没有半分倦意。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取得的。
对于他来说,即使生在那样的家庭,走到今时今日这一步,也同样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几年前当他从隔壁省份被调入曲江省任职时,全国上下但凡是稍微有点新的,都已经看出了最上面的意思。他的背景,他的晋升路线,他的年龄,种种远称不上蛛丝马迹的光明正大的迹象,无一不透着最最上层的意思。预备接班人的光环,从他步入曲江省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戴在了他的头上。如无意外,等他完成了在地方上的最后一站的政治资本积累,下一站应该就是去沪城或者京城再镀上最后一层金身。然后只等年龄一到,便要立地成佛。
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明白,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中,他终将成为那个大大。
而在那个目标达成之前,他不能有半分的懈怠和软弱。
主政一方其实很辛苦,一年365天,即便是正月初一,他的日程也被安排得十分紧凑。
为了能多干点事情,他从前年开始,就一直坚持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锻炼半小时,然后洗澡出门。通常到单位的时间,都在6点20分之前。
省行政中心的食堂是早上7点开始上早点。
中间的这40分钟左右的时间,他刚好可以拿来处理各种琐碎的事务。
……
武警敬礼,起杆放行。
车子开进大院,片刻之后,他在一干随行人员的陪同下,来到1号楼顶楼的首席办公室。
办公室里的灯早就亮了。
清洁工早早地就把里面擦拭得一尘不染。
他走进屋,他的秘书忙站起来,向他报告今天一整天的行程。
秘书语速正好地说着,他认真地听着。
等正事说完,秘书又告诉他,昨晚深夜,老省长传来了一份材料。
主要内容是三篇论文,关键人物是一位近几天来在网上名噪四方的18岁总裁。
他听完觉得挺有趣,让秘书把材料拿了过来。
和之前所有经手这份文件的人都不一样,他看东西很快,脑子反应更快,有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他只看一下标题就直接跳过去,个别比较绕脑子的地方,他就在下面画条线,放着等日后再对照现实情况,做理论准确度的比对。如是很快地只用了不到15分钟看完前两篇,但翻到第三篇时,他的阅读速度,稍稍放慢了下来。
由于材料是传真过来的,所以文章上圈圈画画的痕迹都在。看字迹,有些很明显是老省长的手笔,还有一些应该是夏俊龙的,其他另外的两三处,则是周国清给出的注脚。
这篇文章显然已经被解读得很深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它几乎就是自己昨天给常委班子布置“作业”的标准答案。
他微微呼出一口气。
这篇文章,算是来得刚刚好。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井喷式的土地开发项目,几乎拉动了全国近半的GDP。而在曲江这个经济大省,地产业更是眼见着已经成为了经济支柱,房价的飙高,极大地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繁荣,全省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前些日子从东瓯市发出的一份调研报告,却像一桶液氮一般,淋在了所有人的头上。实话实说,写文章的那位林教授,完全也是出于对工作的认真,文章本身也并没有针对任何一方利益集团。但问题是,它却否定了国家最高机构的的工作计划思路。自然而然,曲江省也没能躲过那个究极地图炮。
好在那份调研报告来到曲江省的政研室后,就没能再往上走。
而且出于文件的机密性,也很幸运地没有外传。
事件的始作俑不蠢,自己老老实实引咎辞职,算是把事情冷处理掉。只是终归,在省里各高层的心中,还有东瓯市市委的那个小圈子里,他还是扎下了一根刺。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搞政治的人会不明白“师出有名”的意义。所以在那之后,他就急切地需要一个能支持曲江省经济沿着这条大拆大建的路,继续走下去的“名分”。
等了将近半个月,现在,这个“名分”终于出现了。
如果再往下拖,他甚至都打算向上头求援了。
“秦风……”他念着这个名字,脸上露出微笑。
然后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了最后一条批示:“文章意义重大,请全省各级政府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统一思想,紧跟大局。交省委、省政府各分管领导传阅。发全省各级党委主要领导阅。”
写完之后,喊来秘书,收工搞定。
再一看时间,早上7点整,刚好下去吃饭。
……
当清晨时分方思敏等人还在熬夜苦喷“秦三篇”的时候,“秦三篇”却已经登堂入室,并且带着强而有力的声音,如雪花一般,飘进了曲江省各级政府部门的主官办公室。
8点过后,全省上下各级的头头脑脑们,陆陆续续看到了已经在网上热传了很多天的“秦三篇”。
政治觉悟比较高的,一眼就看出了老板的意思,接下来该怎么办事,自然心领神会。而稍微底层一点的,便想着是不是该组织个学习会,先把文件从头到尾读一遍,再写几篇不痛不痒的心得,留点文字和照片存档,算是应付应付学习任务。
每个一把手各有想法,相关的小道消息,也随之流传出去。
《曲江日报》就在杭城办公,近水楼台,8点半左右就收到了风声。
对于网上连日来关于微博和秦朝科技的口水战,他们这些媒体单位其实一早就盯着,只是一方面觉得这种事情根本不值得写,另一方面则是即便有这个想法,却也完全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派个人去东瓯市,采访一下这个秦风!”总编辑大清早就把报社里的头头脑脑都喊了起来,拍着桌子激情澎湃道,“18岁的总裁,还是白手起家,我们曲江省有这么积极正面的杰出青年,为什么不报道?还有那些在网上对他抹黑构陷的人,我们也不能睁着眼睛继续纵容,作为媒体单位,我们就应该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在真相最模糊不清的时候,发出最正面最响亮的声音!我们应该……”
眼见着总编辑越说越激动,专门负责联系东瓯市的主编忙插嘴道:“老总,让安靖去吧,她国庆节才去过东瓯市。刚才听她说,她跟秦风认识,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叫出来……”
………………………………
第六百零二章
日出东方,当人们陆陆续续走出家门,杭城终于焕发出了作为准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活力。8点半的国际机场人头涌动,昭示着这座城市日渐迅速的生活节奏,安靖身处喧嚣之中,觉得人生真是既荒诞又充满意外。原本两个月前,在东瓯市的大礼堂会议中心的主席台上,见到那个当时甚至都还未成年的小孩子,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发表了一通振聋发聩却不合时宜的演说时,安靖就觉得隐藏在这个社会背后的真相,或许比她理解得要更为复杂。
可她却怎么也无法想到,短短两个月后,那个小孩又搞出了更大的动作。
事实上她一直都在暗中关注着秦风的动向。从10月中旬微博网正式上线运营,到11月底网络上大规模爆发出的“造假门”,安靖始终注视着秦风的一举一动,观察他如何应对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压力。因为安靖觉得,如果自己将来打算给别人写传记的话,秦风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对象。至少从他这两年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个小孩简直就是一部活着的传奇。
这几天随着“造假门”的愈演愈烈,安靖心里多少有点担心秦风会被舆论击垮,传奇人生止步于18岁,并就此将星陨落、泯然众人。然而当她早上去到单位,亲眼见到了那份带批示的材料复印件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一个能在一年之内融资数千万的小孩子,他的命有多硬,命中又能有多少富贵,显然已经不是她所能揣测的了。
某人的御笔朱批,让整个曲江省的在编体制大清早便闹腾起来。
安靖当时几乎是在报社所有领导的注视下,给秦风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