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纪事-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闹那么一出,让吴王恼恨不已,天知道他会不会恼羞成怒,对自己动手,虽然盼晴和云际的武功在一般情况下足以让她全身而退,现在霄云回来了,她就更不怕了,但她可不会去冒那种没有必要的险,吴王若是想在唐国公府对她下手,那也要看看他的人有没有那两把刷子,闹出动静来,他就给自己惹上了一身麻烦。更何况,若是反被她捉住了把柄,那她就要好好敲诈一下吴王的剩余价值了。

另外皇帝显然对她没有死心,多出去一趟就容易给人以可趁之机。唐国公府虽然不是什么权倾朝野的豪贵之家,但皇帝还要顾忌李湛这个封疆大吏,况且他也不敢直接从唐国公府把一个一品外命妇弄走。除非他想跟抢走大臣之妻封为皇后的著名昏君宇文享有同样狼藉的名声。

涵因一直在等吴王会有什么动作,过了几天听到消息说吴王封了杜三姑娘为孺人,吴王妃很喜欢杜孺人,虞二奶奶以新孺人的姐姐,常被邀到吴王府中做客。

她给各家送礼,自然也收到回礼。吴王府的回礼还单有涵因一份,是以吴王妃的名义送来的。涵因打开来看,附在礼单的上的祝言并不仅仅是惯常的客套吉祥话。而是在后面单加了一句:“夫人所出之难题已解,唯祝夫人新春大禧勿念。”字体笔风与前面不同。涵因猜应该是吴王的笔迹,字大而张扬,隐含着一种挑l衅和炫耀的意味,就好像在像涵因示威一样。

看来吴王已经解决掉虞二奶奶这个难题了。结合之前虞二奶奶跟吴王府来往密切的消息,涵因心里便有了数。

陆寄悠初六的时候来看她,两人坐在一起聊天,笑问道:“宫中大宴你怎么没去?”她没有诰命在身,自然没有资格参加大朝会,不过作为宰相的孙女,虽然已经嫁了人太皇太后仍然不会忘了在宫里的大宴给她留个席位,特别邀请她去。因为这件事,她的妯娌和小姑没到这个时候就对她各种羡慕、嫉妒。陆寄悠从小经历这种场合,本来没觉得有什么,嫁了人才知道,这居然也能成为压住夫家那些女人们的资本。

“大朝会我也告假了,一大早就要起来上妆,大冷天的在宫门外头候着站着等的时间比行礼的时间还长,我受得了,孩子也受不了……”涵因笑道。

“我可听说好几位夫人挺着肚子坚持去呢。偏你这么娇气。”陆寄悠轻快的笑着她只是调侃而已。大年三十的宫中大宴和正月初一的大朝会是每年最隆重的典礼,也是百官、命妇彰显身份地位的场合。因此,不少夫人即便是怀了孕、生了病,也仍然坚持参加,有些体质弱的,一场下来就流了产。

“我可不想为了虚面子跟孩子过不去。”还有一点涵因没有说,她受惯了别人的跪拜,而这种对别人跪跪拜拜的仪式对她没有丝毫吸引力。

更何况那里毕竟是皇帝的地盘,能不去还是不去了。如今虽然没有刘胜帮皇帝想那些馊主意,但她还是小心些好。

陆寄悠笑道:“太皇太后还念叨你呢听说你在家养胎,不知道这次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她说等你生了,她给孩子选个名字。不知道你可乐意。”

涵因笑道:“太皇太后要是赐名,自然是孩子的福气了。”

“哎,我觉得太皇太后的精神越发不如往年了······”陆寄悠说道。

“这次我回来也有这个感觉听说一个风寒就病了好几个月呢……”涵因说道,太皇太后年迈,不知道哪天就有可能驾崩了。到时候又是一件大事。

陆寄悠支着腮帮子说道:“若是太皇太后不在了,宫里我也就去不成了……不过也没什么好去的……”

涵因笑道:“萧贵妃不是对你很好吗?”

“以前还好,因为萧贵妃开始想让我嫁她的侄子······不是萧家大哥哥,人家早娶妻了,而是跟我哥哥整天一起玩的那个······后来我嫁到张家,她就对我冷淡了。”陆寄悠把她的私事都跟涵因说了。能跟陆寄文关系铁磁的,那必定也是纨绔。陆宪怎么可能把宝贝孙女嫁给那种人。陆寄悠叹了一口气:“我虽然不会看眼色,但是也有自知之明,何必去讨那个不自在呢。

“宫里也就那么回事,去不去有什么分别,还不如在家里呆着自在。”涵因这些日子待得懒了,觉得能找借口推掉那些应酬也是一件好事。

陆寄悠笑笑,又说起大宴的事情:“对了,这次皇上带着诸位皇子倒命妇这边的席间给太皇太后敬酒,之后还让众位夫人作诗贺新禧呢,不过后来感觉兴致又不高了,随便点评了两首就回群臣的宴席上去了。”

涵因并不关心皇帝的心情,问道:“对了,这一次的应制诗传抄出来了吗?怎么评的?”

“呵呵,已经有抄本传出来了,不过世面上要到上元节之后,跟上元节应制一起出,这大过节的,哪个书老板能找到人抄这个。”陆寄悠笑道:“不过我已经拿到了。回头我派人送来给你看。”

那个时候这种宴席的场合,参与的官员文人们都会做应制诗,这是一个展现才华的好机会,之后这些诗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流传到坊间里巷,被人传阅。

涵因笑道:“早些看晚些看倒没什么我就想知道今年谁最受好评。”

陆寄悠笑道:“今年被评最好的是张九龄。此人才华不错,却总是受排挤。”

“为什么?”

“说起来还跟你有关系,他之前的时候帮唐国公说过几句公道话……还被人当成唐国公一党弹劾,不过皇上知道他素来忠直,并没有怪他什么·只是每每考评都不好……我夫君也劝他别那么执拗,不该插嘴的事情就不要说,可是他却不听,觉得自己说的是真言·所以仕途总是受阻,好几次,差点被踢走。”陆寄悠说道。张九龄就是在涵因的安排下和张家本家搭上线,把回族谱的事情解决的。他跟涵因的三哥郑钦关系很好,所以也因这个缘故为李湛说话。

涵因想起张九龄曾经对她的想法,有些叹息,笑道:“没想到我家承了他这样的情·只有以后好好回报了。不过,他若是有得罪你家的地方,就多担待些吧。”

“放心,夫君其实很欣赏他这个脾气的,祖父也夸过他,还说过两年把他外放出去,再回来之前的事情就平息了,也不会有人记得这些事跟他为难。”陆寄悠笑嘻嘻的说道。

涵因一笑·就知道陆宪明面上虽然并不待见李湛,但也会暗中支持他,谁让他才是这条走私线上最大的幕后黑手呢。当年·为了跟柳正言火拼,损失了大部分西北的实力,也只能跟李湛合作,若李湛被王通的人换走,他的损失只会更大。

所以,张九龄这种为李湛说话的人应该是他保下来的,皇帝则需要不同的声音,所以张九龄看起来不受待见,但也不会被人一脚踹下去。

陆寄悠又说道:“还有几个好的,我都记不得名字了·回头你自己看吧。皇子里面拔得头筹的自然又是晋王了。他的诗得了不少夸赞呢。”

涵因笑道:“晋王一向文采出众,最受赞誉也是理所应当的。”

“呵,今年拍马屁的尤其多,除了赞皇帝的,就是他了。”陆寄悠冷笑:“他那首诗我看了,意境用词的确不俗·不过也没到他们说的那个地步。我跟你说吧,最近说晋王会做太子的传言更盛了,这些人还不就是因为听说了这事,才舔着老脸往上贴的。”

涵因垂下眼帘,难道吴王真的按照自己的所说的开始捧杀晋王了吗……她笑道:“晋王可能要作太子的事情已经说了不止一两天了吧。”

“今年议论的人特别多,甚至有人言之凿凿,说皇上本心就是属意晋王作太子,听说已经有人奏请皇上考虑立太子的事情了,不过被王相压下了。”陆寄悠说道:“总之,叫你家唐国公小心些······”谁都知道李湛和王通的矛盾,即便是陆寄悠这样的内宅妇人。

这件事是吴王帮忙造的势,王通应该清楚皇帝忌惮甚么,但他却并没有阻止自己人跟着推波助澜。因为他一力推动减税,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大,那些世家如今还肯支持他,无非就是因为晋王。他想要晋王低调,但其他的人却顾不着这一点,有人起了头,他们自然会跟着附和,这是王通想挡也挡不住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压下那些奏立太子的上疏。不过,他也只能压一时,上奏的人多了,他想压也压不住。

涵因笑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陆寄悠怕涵因太过担心,主动转移了话题,笑道:“,不说这些了,朝堂的事还是让男人们去操心吧。”然后她压低了声音,说道:“你知道吗,吴王和那个虞二奶奶果真有问题。”

涵因做出惊讶的样子:“真的吗?不会是以讹传讹吧?”

“千真万确,现在虞二奶奶经常去吴王府,说是去看妹妹,谁不知道她做什么。听说她在另一个宴席上跟一个妇人吵起来了,据说那个妇人是之前吴王的私通的,自从虞二奶奶入了吴王的眼,她几乎见不到吴王了。所以……”

“竟有这样的事。”涵因一面做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一面心里暗暗觉得好笑,吴王果然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搞定了虞二奶奶,还对自己炫耀呢。不过,即便这样,他仍然会加快对付王通的步伐。

VIP卷 第五百八十五章 暗斗

涵因收到李湛的笺纸已经是上元节之后了。她本以为李湛会长篇大论的把她骂一顿,结果打开一看,笑了,字条上只有短短几行字:

“回去我再好好教训你,长安事乱,务必小心,所嘱之事已安排,一切有我,勿念。”

涵因靠在榻上抻了个懒腰,把笺纸放进了自己的小匣子里。李湛果然生气了,不过看样子现在已经气消了。要不然他不会这么直白的说要教训自己。李湛这样直白的说出来,说明他还是信任自己的,要是信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一些问候的套话,那么就说明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真的出大麻烦了。

至少现在李湛仍然对她用亲昵的口气说话,这表示李湛还是愿意把她当自己人。

信使是先回来的,张毅带着的私兵应该正在路上。涵因命人把自己的庄子收拾出来,准备给这些“马球队”的队员们用。

当节日过去之后,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最新一轮的政治角力就在酝酿之中了。梁王主持编修的舆地志》编修成功,梁王在文人中的声望愈发高了起来,被人称为贤王,也便有人动了心思,认为梁王也是太子的适合人选,何况他还是皇帝的长子。

梁王的风议一起,让晋王的人很紧张,愈发为晋王造起势来,王通也拦不住,只能反复叮嘱晋王身边的人行事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人抓住把柄。

其实王通心里明白,是晋王自己坐不住了,梁王是长子,且现在编修了舆地志》,在儒林中声望又高了一筹,本来儒家就有立长不利贤的规矩。现在这贤名上面梁王也不差在哪了。

梁王跟晋王相比最大的劣势是母妃身份低微,原来不过是皇帝在藩邸时候的婢妾,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但许氏虽然出身低微,资历却老,现在也已经熬到了正二品昭仪,九嫔之首,在宫中位分第四,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现在皇后位置和贵妃位置都空着。若是皇帝有一天把他的母妃封为正一品妃,那么晋王将连最后一点优势都会消失。

他的母妃王淑妃已经去世了,现在王家的这位充容也没有抚养过他。就算格外恩宠,获封一品妃位,顶多能帮他在宫中增加一些势力,却没有办法让他的身份得到提高。因此晋王的心思愈发急切起来。

王通也明白他心中所想,他也需要晋王声望更高一些。来聚拢人心,他分明知道陆宪在伺机而动,一旦他露出颓势,就会打蛇随棍上,把他掀翻在地。因此,他明知道晋王这样高调。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和反感,但却始终下不定决心阻止这些人。

两边开始的时候只是各自传扬梁王、晋王的名声,之后。难以避免的就出现了比较,有比较就自然而然开始相互较劲,最后就止不住戳对方的痛处了。

当然,双方都是皇子,说话的都是文人。争得再厉害,也不可能像泼妇一般破口大骂。顶多就是酸一酸对方,不着痕迹的揭一揭对方的丑事。

而真正的战争则是在下面,先从打击对方的手脚开始,这才是真正实力的比拼。寒门虽然力量弱小,但是几乎所有的寒门都站在梁王的一边了。

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晋王的母妃品级比梁王高,但说到底都是妾,这个“贵”也是有限的。况且若皇帝真有意愿立梁王把许昭仪再提一级就是了。

皇帝也自然也察觉出梁王和晋王两派之间矛盾正在激化。一些折子虽然并不是直接指向对方的,但脑子再多转几个弯就能看得出来他们里面夹带的私货。一些小事上,两方就会针锋相对,纠缠不清,然后趁机引申,相互攻讦。

“真是不让人省心。”皇帝把奏章一扔,冷声说道:“哼,朕要是一天不立太子,他们就安生不下来。现在大事小情一律上纲上线,夸大其词,什么宠妾灭妻都在朝堂上大论特论,居然还引经据典上了……我倒要看看他们想怎么折腾!”

太子这种大事,刘公公才不会轻易插嘴呢,皇帝现在自己也在犹豫,太监的权势完全来自皇帝,所以就算他想对继承人的人选施加影响,也不是现在,于是他弓着身子不说话。

皇帝并不需要刘公公回应,他只是想要发泄一下心中的闷气,想了想又问道:“皇子们最近怎么样?”

“王相还是经常出入晋王府,梁王和侧妃娘家走的近……”刘公公垂着眼帘,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尚未说完,皇帝一下子火气盛了起来:“又是那个王良娣!呵,他一个皇长子,被人弹劾宠妾灭妻,脸上很好看是怎么的!”他对刘公公说话声越来越大,喝道:“你叫人,把那个弹劾折子甩到他脸上。我看他是猪油蒙了心,连体统都不要了。”

刘公公笑道:“皇上,这后院的事情,还是给交给娘娘教管吧。”

皇帝愣了一愣,想想他直接去责问太落梁王的面子了,况且他一个皇帝也不该去管后面的家事,气平了一平,说道:“把这事交给贵妃去处置。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王良娣,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别想着妄图恃宠僭越皇家规矩!”

刘公公也知道皇帝这是借机撒火,甚至想要警告一下后宫,别搀和立储的事情。他拣了那份奏折,说了声:“是。”

皇帝又问道:“楚王怎么样?”

“一直在府里,听说是在钻研学问。也就偶尔打打马球。”刘公公老老实实的答道。

皇帝又问:“跟什么人联系了?”

刘公公笑道:“没有,一直是大门紧闭,拒绝见客。”

“她去过吗?”这话说的语焉不详,含含混混,若是平常,谁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但刘公公却知道皇帝问的就是楚王的姨母涵因,有没有和楚王来往。

刘公公笑道:“郑国夫人一次也没去过……”

皇帝表情微微有些放松:“他们也太小心了些,至于避嫌避到这种程度吗?朕又不会把她怎样……”想到那个身影,皇帝也不像刚才那样暴躁了。

“应该是因为唐国公得罪了王相,怕他家反而拖累楚王吧。”刘公公的语气微微一变,便让人感觉楚王可怜兮兮的。

皇帝心里软和了下来,笑道:“哪里就要小心成这个样子……”他想了想早逝的郑贵妃,死人永远比活人完美,又想了想涵因,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里对这个孩子也不由亲近了几分。

干脆把奏章全放下,对刘公公说道:“走,去马球场。把楚王叫过来……”皇帝又一想,说道:“罢了,把梁王、晋王还有嘉宁公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