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并没有因为窦建德的“仁德”和拉拢之举就欣然真心归降窦建德,而是一心要离开窦建德回到李唐。 他聪明地看到了窦建德优柔寡断的弱点,也有些不耻与那些隋朝的旧吏遗老们同朝为官,在他看来,窦建德必败,李唐必兴。
但是,李世勣并没有采取逃走的法子离开窦建德,而是想采取立功的方法回归李唐,他想找机会杀了窦建德,带着整个大夏的地盘向李唐献礼。 在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手段和军事行动博得了窦建德的信任后,李世勣准备好了一切。
然而,天不遂人愿,以后对突厥和高丽人无往不胜的李大将军,眼下对上窦建德却是屡战屡败,连设计好的计谋也因为窦建德的妻子难产而流产了。 计谋未成功,杀人灭口行动不彻底,于是,预谋被揭穿。
危急之下,李世勣连通知老友和接走老父的时间都没有,孤身逃之夭夭。 结果,与李世勣一起策划反夏的李文相被窦建德抓获,斩杀,而李父则因为窦建德的仁慈侥幸保住了性命。
窦建德这种不分敌我一律优待并给予信任的特点既让他获得了一部分人的忠心,也让他失去了打天下的资格。 慈不掌兵,对敌人过于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两年后,正是李世勣的努力,将窦建德的大军堵在虎牢关外,从而使得这位隋末舞台上的仁王大败于唐军,丢掉了性命。 这却是后话了。
李世勣逃到长安后,被李渊大加赞赏,这种宁死也要回归的忠臣自然要赞赏和重用,被委任为行军总管,归秦王李世民统辖,马上参与和刘武周宋金刚的大战。 他这次奉秦王将令回长安向皇帝李渊禀报前线战况并押解军粮等物资回前线,知道秦母等人已到长安,特意前来看望,却与唐瑛擦肩而过了。 两人真要碰上,唐瑛能否离开长安,可就难说了。
唐瑛他们来到柏壁的时候,两军对峙已经有五个月了,在此期间,双方在外围展开了一些列战斗,互有胜负。
武德二年十二月,宋金刚手下猛将尉迟敬德和寻相打了一场非常漂亮干脆的截击战,将奉旨前往夏县消灭投降刘武周的叛将吕崇茂的唐军李孝基部全歼,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等人全部被擒获。 独孤怀恩逃跑成功,而李孝基也想逃,却失败了。 逃跑未果的李孝基最终被刘武周斩杀。 他算是李唐一统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人物,也是李家亲王中牺牲的第一人,李渊对此悲痛万分,为此辍朝三日为他招魂哀悼。
武德三年一月,拿下唐军偏师的尉迟敬德和寻相却接连两次遭受到秦王李世民的狠狠打击,真是一报还一报,报的非常快。 勇猛的尉迟敬德在秦琼和殷开山的联手打击下,只能落荒而逃。 而能在李世民设下的伏击和两员猛将手中逃出生天,尉迟敬德的能力也真厉害,李世民从这日起,开始注意尉迟敬德这个人。
武德三年二月,唐将秦武通终于拿下了威胁唐军身后的重要城池蒲坂,彻底解决了李唐大军前行的障碍。 同月,李唐皇帝李渊亲临前线慰问将士,并在黄河岸边将意图谋反的独孤怀恩设计擒获斩杀,为新兴的大唐和儿子李世民消灭刘武周的势力消除了一大隐患。
三月,李渊和李世民在蒲坂会晤,父子俩在对敌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李渊最终同意了李世民定下的继续与宋金刚对峙的策略。 武德三年三月底,固守浩州近一年的唐将李仲文派手下骠骑将军张德政,率军突击了宋金刚的运粮部队,并成功占领张难堡,彻底切断了宋金刚的军粮道,唐军反击的时机就要来了。
瓦岗三年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追击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追击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山脊上的时候,唐瑛已经站在小山坡上了。 这座山坡位于唐军大营的西侧,与宋金刚大军之间隔了一条不宽的小山谷。 昨日到达柏壁军营外的时候天色已晚,唐营的火把清晰可见,唐瑛就没有冒失前往军营寻找秦琼等人,战争状态下,她不想弄出什么动静来惹人注目,就带手下宿营在小山坡的北侧山脚下。
天色微亮后,唐瑛独自离开宿营地来到小山坡的坡顶上,她是被晨曦的美景吸引来的。 然而到了山坡顶上一看,竟然将唐军的军营看的清清楚楚。 唐瑛一乐,趁清晨无人注意,她决定先观察一下唐军扎营的能耐。 结果,唐军的阵营没观察到,她的目光却被一阵喊杀声吸引,循着声音一看,一场小规模的追击战就在山坡下的山道中发生着。
站在山坡上,唐瑛能清楚地看出双方人马的盔甲。 很快,她从追击的百余人中发现了好些具有明显特征的人。 这些人的身材都是大块头,具有突出棱角的五官异于中原汉人,唐瑛马上做出了判断,这些骑手都是突厥人,刘武周的部队中有突厥人,而这些人熟练的骑射功夫也在佐证唐瑛的判断。
奔逃的人也是十几个骑手,看衣着和盔甲,绝对不是普通的骑兵或斥候,而是唐军中的精兵或将领。 他们一边打马前奔,一边回身射箭还击,在敌人的追击和羽箭威胁下。 不见慌乱,却显得十分从容,仿佛是在和对方进行一场狩猎游戏,而不是生死博杀。 一方追,一方逃,双方人马距离这个小山坡越来越近。
在看清双方人马后,唐瑛半点犹豫也没有。 拍马向下走了数十步,选了一个非常好地角度。 摘下弓,引上箭, 瞄准了追击而来的突厥人——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她不管谁是敌,谁是友,帮汉人杀突厥人,这是她本能的选择。
唐瑛此时并不知道。 这些奔逃而回的唐军中不光有唐军的精骑兵,还有好几名大将军,其中不仅有她熟识的秦琼和程咬金,还有堂堂的秦王李世民。
昨晚半夜以后,李世民又一次带领十余名心腹护卫和秦琼、程咬金、殷开山等大将悄悄地前往宋金刚地大营前侦察敌情。 李世民每次制定作战计划前,都习惯亲自前去侦察敌情,查勘地形等等,他不止一次对劝阻他的手下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身为统帅,他必须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制定出详细地战略,才能打败敌人。
李世民的运气一向不错,似乎这也是老天爷的偏袒。 三月底。 得知宋金刚的粮道被李仲文部截断后,李世民就知道,他一直等待的决战机会就要来了,因此,更是频繁前往敌军军营前进行侦察。 只是,这次运气不好,天快亮的时候,一名护卫的坐骑被草丛中突然窜出地兔子所惊,嘶叫声引来了敌人的注意,数百名敌军骑兵冲出军营向李世民他们扑了过来。
李世民他们虽然都是能征惯战的大将。 但绝不会因此就傻到去和数百敌人搏杀。 一声令下,十几个人是拨马回身就跑。 一场小型追击战就此展开。 李世民一边拍马前跑。 一边回身射箭,阻击敌人的追击。
李世民的箭法是多年训练出来的,他的臂力和目力超乎常人,他的弓都是专门制作地强弓,比一般弓大而长,铁弦每一次拉满,放松后的铮音都会伴随出一声惨叫,全是一箭毙命。 以骑射见长的突厥骑兵在这种凌厉的攻击下,也选择了缩头放缓追击速度。
一边奔逃,一边紧追,两股人马很快分出了坐骑上的优劣。 唐军这些人的战马都很精良,奔逃地速度超过大部分敌人的战马,敌营里出来的追兵很快就被甩下一大半,剩下的百余名以突厥骑兵为主,他们精于骑射,也看出奔逃的唐军绝对不是一般的小兵,面对如此明显的大人物,彪悍的本性加上丰厚的赏赐激励着他们紧追不舍。
尽管甩下了大部分敌人,但人数上的劣势让李世民他们本应该选择快逃,尽快逃回本部阵地,特别是李世民地这匹特勒骠,四蹄撒开,真是如风似电,有腾空飞跃之感,要想追上这匹马,那是不可能地。 但双方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却是李世民故意制造出来地。
李世民没有让战马加速奔跑,而是控制着奔跑的速度,和追兵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那些敌人在他的弓箭射击距离内,方便他练习箭法。 统帅这样做,下属自然也不好逃的太快,因此,双方人马就这样保持着一箭的距离玩起了我逃你追的“游戏”。
箭囊中的箭矢有限,当再一次探手却什么也没拿到的李世民反应出箭已经射完时,他发出了遗憾的叹惜,叹惜紧随其后的敌兵不能当他的活靶子了。 山道的尽头就在眼前,越过这座低矮的小山坡,后面就是唐军的大营。 李世民虽然叹惜了一声,却也庆幸他们都能安全回来。 长笑中,李世民一抽战马,率先冲过了山道口。
跟在李世民身侧不远处的秦琼对自己发誓,当李世民的笑声传入他耳朵中时,他在那张坚毅冷酷的脸上看到几许得意,就像一个孩子成功捉弄了别人后的顽皮之笑。
李世民的战马刚刚跃过山道口转弯处,在他的斜前方却突然响起了弓箭声。 李世民一愣,猛抬头望去,在距离山道口不远的山坡上,一人一马背对朝阳而立。太阳的光芒撒在那人那马的身上,棕色的战马和那人身上青黑色的藤甲上泛起薄薄的光雾,淡淡的金色光辉将一人一马轻柔地裹在怀里。
如果不是有一支又一支长箭连珠般地从那人手中飞出,快而准地飞向敌人,如果没有战马时不时地甩一下头,让鬃毛飞扬起来,李世民几乎怀疑他看到了一副画,蓝天白云下,青草坡地上,淡金色光芒包裹的人和马,美丽而神秘的画。
李世民停下了前冲的步伐,他勒住战马,转过方向,定定地看着那人那马,那幅画面。 那一刻,他产生一种幻觉,梦幻中的战士,梦幻中的人,梦幻中的马,这种幻觉让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他要去触摸一下,摸摸那人那马。 仿佛是为了证实眼前到底是自己的梦幻还是实实在在的画面,李世民下意识地拍拍战马的脖子,慢慢地向坡上的人走去。
唐瑛知道有人在向她走来,但她并没有看,她的双眼紧紧盯在突厥骑手身上,她的箭全部瞄准了突厥人。 这一年多,她虽然不上战场不打仗,也不去校场专门训练,但对箭法的自我训练却没有停止过。 现在,她的箭法已经非常娴熟,臂力和目力也达到了顶点,速度上的提高也使得她的箭能精准地射中目标,虽然说不上百发百中,但目标是活靶子一般前冲的大块头突厥人,每一声弦响,就会有一名突厥骑手应声坠马,例不虚发。
勒马站在唐瑛身侧,亲眼看着一支支长箭从面前的人手中飞出,准确无误地收割着一条条敌人的性命,竟是无一虚发。 李世民终于确定,他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一名神箭手在阻击敌人。
李世民并没有因为眼前的画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而失望,相反,他在确定了这是真实的人后,马上就被年轻人的箭法所吸引。 拉弓引箭,松弦放手,伸手取箭,再拉弓引箭,射出的每一箭没有过多的瞄准动作,只是灵巧地稍稍变化一下角度就能精准地射中每一个目标。 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的动作一气呵成,让他看的赏心悦目,竟是舍不得把眼睛从那双灵活的双手上挪开。
精于骑射的李世民只需多看两眼就发现,眼前这人的臂力并不强,他的箭法走的是快而准的路子,与自己的箭法以力量为主完全不同。 作为箭术高手,李世民很清楚,这一套看似简单轻松的动作,却需要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才能做到,而做的如此熟练,这般自然而然,更是需要长常不断地训练才能累积出来。 这种练习的强度和毅力也绝非一般人能办的到。
射出去的箭已经有二十多支了,射箭人的双手依旧灵活,身体依旧稳健,出去的箭矢依旧精而准地插入敌人的身体。 李世民越看越喜爱,越看越佩服,不由自主地赞了一声:“好箭法。 ”
发自内心的称赞在唐瑛耳边响起的时候,唐瑛才寻空扭头看了一眼走到了她身边的人。 没有时间和身边人交谈,唐瑛继续完成给自己下的阻击任务,箭囊里的箭继续飞向敌人。
此时,唐营里的人马分出一部分向这个地方冲来,冲过山道口迎向了追击者。 而先前被追击的将士们已经越过了山道口,此时又跟随大队人马反身向进攻的敌人杀了过去。 追击的敌人赶紧拉马转身就逃,就像追击过来一样,逃的也不慢。 追逃双方变换了角色,很快就跑出了箭矢能达到的距离,没了目标,唐瑛这时才放下执弓的手臂,翻身下了马。
瓦岗三年 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识
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识
李世民也下了马,含笑看着眼前的年轻小将。 一场小型战斗结束了,他的箭射杀了不少敌人,但,他在他的脸上却看不到没有任何表情,甚至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一点胜利的兴奋,似乎眼前的战斗是件很无聊的事情,过去了就算了,没有值得他骄傲和回忆的东西。
“小兄弟是哪位将军的部属?我没见过你。 你叫什么?”
唐瑛知道这人来到她身旁已经有一会儿了,也能感觉到这人一直在观察她,除了那声称赞外,这人也没有再说什么。 唐瑛一贯冷漠,对方不说话,她更不会说话。 此时听到这人再次发话,唐瑛甩甩有些发酸的手臂,慢慢抬头看向身边的人,先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先上下打量此人一番。 这人把她看够了,也该换她来观察他了。
挺拔威武的身躯包裹在青黑色的铁甲中,头上金黄色的铜盔上红缨飘舞,左手牵马,右手持一张大弓低垂在身侧,看着她的脸上有淡淡灰尘痕迹,而刚毅的线条,两道分明的唇线,挺直的鼻梁,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组合在一起,给唐瑛一种面熟的感觉,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年轻、傲气,这是唐瑛得出的第一印象。
再仔细看一眼此人的表情,脸上的表情虽然显得有些严肃,但他看向自己的目光却包含着笑意和一丝赞赏。 把人看清楚了,第一印象也有了。 唐瑛开始快速地将此人与她见过的名将进行比较:此人很年轻,年龄应该与罗士信差不多;此人很傲,他地傲气也与罗士信差不多;此人很自信,他的自信一点也不必秦琼少。 但此人身上却有罗士信和秦琼都不具有的气质,那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气质。 唐瑛从心里给出一个上等评价,这位应该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大将军吧?至少,比罗士信更有名气才对。
歪头想了想。 唐瑛快速搜索了一下记忆,没与历史上的谁对上号:“我不是你们的军士。 ”应声回答了此人地提问。 唐瑛又好奇地看了看此人,就刚才所见,这个人的箭法也不错,他到底是谁呢? 会不会是那位著名地军神李靖?
李世民含笑站在那里,任凭唐瑛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来回移动,如此大胆的军士让他感到有趣,他在想。 是不是马上把他任命为自己的贴身护卫,慢慢培养一下,应该能很快成为一名年轻的将领。
然而,唐瑛的回答却让李世民有些意外,这人居然不是自己手下的军士,他立马有种淡淡地失落。 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手下的部属,他都要延揽到自己帐下。 不仅仅是这手不错的箭法,还有对方这种淡泊的气质更引发了他的喜爱。
“哦?原来是位义士,失敬。 请问义士尊姓?”
“在下王英,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