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劝降信,对不对?”

    “对。”

    唐瑛没点头也没摇头:“到城下再说吧,现在说这些,还早了点。”

    见唐瑛又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刘黑闼也不恼:“好,总要将军知道,李世勣是守不住洺州城的。”

    唐瑛很认真地点头回答:“如果真守不住,劝劝他不要执拗下去的信,我还能写。”

    “那就好,那就好。”刘黑闼满脸都是笑褶子:“那,就请将军跟我们一起上路。”

    “好。我的盔甲和战马能带吧?”

    “当然,当然,请,请。”

    从宗城到洺州,一路很顺,唐军大败后,基本上这边的势力都丧失干净了,自然也没有人敢用鸡蛋碰石头来试试运气。刘军一路上又拿下数个小城池,粮草给养也补充的差不多了,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洺州城下。

瓦岗三年 第二百六十三章 坏消息

    第二百六十三章 坏消息

    “笨,都是一群傻蛋。”长安太极殿内。李渊是气的直冒火。

    杀窦建德的时候,李渊绝对没有想到河北的造反大军有这么强悍,一个未听说过的刘黑闼居然连败大唐军队,杀的他们丢盔卸甲,将整个河北都丧失殆尽。更让他悲痛的是,很多能干的官员也在这场烽火中丢掉了性命。

    在河北大乱之初,长安城里所有的人都没想到会乱到现在这种地步,李渊那个时候的心思也没放在河北,而是眼望着江南,因为,在长江以南,一个个捷报频繁传来,很是让他心花怒放。

    就在刘黑闼将河北搅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李孝恭和李靖联手已经将江南的萧铣拿下了,耗时四年的江南之战宣告结束,大唐又收复了一片广大的疆域。就在押解萧铣夫妻的囚车北上长安的时候,江淮的杜伏威也干净利索地收拾了盘踞江淮,一直和他作对的隋末义军中仅剩的李子通部,将李子通押送长安请功。

    武德四年十月中旬,征南大军胜利凯旋,李渊重赏李靖和李孝恭还有杜伏威的同时。也让萧铣夫妻做了刀下之鬼。然而,李渊并没高兴多久,仅仅过了几天,一个震惊长安的消息传来:李神通在河北饶阳一战中被刘黑闼打的大败,五万兵马损失殆尽,几乎是全军覆没。

    这一喜一惊的两件大事在短短几天里发生,打的李渊半天都没缓过劲来,怪不得他在朝堂上难得的怒气大发了。

    “陛下息怒。老臣以为,淮安王只是一时失察,大意兵败,并不一定就是打不过那刘黑闼。眼下河北局势混乱,各种谣传满天飞,应速速弄清情况才好图谋良计。”关键时刻,裴寂赶紧出来说话。

    李渊使劲让心中的恼怒平息下来。裴寂说的对,李神通败了,可李艺和李世勣那里的消息还没过来,特别是前两天刚刚收到了李艺的报捷上奏。

    “来人,命兵部速速派人前往河北,弄清事实真相。传议义安王李孝常速速带兵进入河北支援李神通,再传谕李艺和李世勣,务必将刘黑闼消灭在饶阳。”

    整个朝会期间,李世民并没有说话,虽然他的眉头一直紧锁。散朝之后,李世民匆匆回到他的新官衙——天策府,召集天策府所有官员,召开了一个小朝廷会议。

    天策府是武德四年十月成立的,这是李渊给二儿子的奖励。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李渊终于决心要好好考察考察几个儿子,特别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面对两个在不同领域表现的同样出色的儿子,李渊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既能考察一下二儿子的治国能力,又能激励大儿子更上一层楼。

    武德四年十月,李渊下旨,封秦王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加封陕东道大行台,还宣布,这个天策上将的地位在三公之上,也就是朝臣第一人,并赐予李世民建天策府的权利,而天策府里可以设置自己的文官武将。

    李世民在得到这样的赏赐后,可以说是大喜过望,这一下,他算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而且还有自己的属地,两个大行台就管辖了数以百万的民众。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地盘。如果唐瑛在长安的话,面对天策府,她一定会调侃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

    李世民虽然不知道后世的这句经典,却实实在在地奉行了其内涵,他在接到旨意后没两天,就将秦王府里的中坚力量全部封为了天策府里的官员,同时,他也向李渊禀报后,立刻将筹划已久的文学馆成立在了天策府里。天策上将从这日起,手下可就是文武双全了。加上早两个月获得的铸钱权,李世民真真正正地获得了人权、财权、政权了,他的政治生涯跨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虑,秦王府上上下下兴高采烈地为天策府的建立而忙略,东宫里却是愁云惨淡,人人唉声叹气。位在三公之上的天策上将,能任命官员实施封赏的天策府,这已经不是暗中的敌人,而是摆在光天化日下的威胁了。

    太子和秦王的明争暗斗即将拉开帷幕,可武德四年的这个时候,双方却没有精力顾及争斗之事,所有人的心思都放在了一统全国的战争,和河北的乱局上。东宫忙的焦头烂额,秦王府也是一样。

    李世民忙着建立自己小朝廷的时候,一直关心河北那边的局势,他手上不缺情报,不仅有他自己派出的人马源源不断地将前方的消息传回来,还有唐瑛每十天派一名信使回来汇报情况。因此,在李世民接到唐瑛发回的李神通拒绝了李世勣的请求,而是让他带兵前往宗城的这封信时。就有不好的预感了。

    李世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是马上去找他的父皇进言,请李渊下旨责令李神通不得轻敌,并采纳李世勣的建议,分兵三路,在李艺拥兵南下与李神通夹击刘黑闼的同时,让李世勣带兵迅速进往山东,切断刘黑闼与徐元朗的同盟。

    长孙无忌拦阻了李世民,在长孙无忌看来,皇上此时并不想让他参与河北之战,而且,唐瑛发回的消息太详细了,恐怕李渊自己都没收到如此详细的情况汇报。李世民拿着这样的消息去见李渊,岂不是不打自招地承认自己时时在窥视兵权,明明远离战场,却还想指挥战争,这可是太过明显的夺军权行为。

    李世民在提建议和自保中徘徊了两天,最终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一直劝说下,放弃了向李渊提出建议的想法,只是在私下觐见李渊的时候,或多或少地表示了一下自己对河北战局的担忧。

    李渊没有怀疑李世民的用心,他对李世民表现出的担忧理解成了征战多年的统帅,出于习惯的那种对战争的关注,从而忽略了李世民偶尔说出的一星半点的谏言。那时的李渊。绝对不会相信,一个不知哪儿冒出来的刘黑闼能打败李神通、李世勣和李艺这三个身经百战的大将。

    “来人,速去找长孙无忌前来。”

    冲回天策府,李世民下令将长孙无忌叫来的同时,一路小跑地跑进了议事厅,一眼看见房玄龄埋头写着什么,李世民着急地询问:“玄龄,这两天可收到唐瑛的来信?”

    房玄龄抬头看见李世民焦急不安的神情,他也不安了:“没有,还没到十天吧?”

    李世民一屁股坐在主位上,眉头紧皱:“河北有消息过来了。李神通五万兵马,败的只剩下不到一万,他本人和秦武通等人眼下还不知道是死是活。”

    “什么?李神通怎么会败成这样?”房玄龄也是大吃一惊。

    “本王也没想到。”李世民狠狠地一拳击打在案几上:“一场败仗下来,只怕河北局势无法控制了。”

    “陛下怎么说?”房玄龄考虑的问题不一样。

    “父皇命李孝常带兵支援李神通,并命李世勣和李艺形成夹击刘黑闼之势。”

    房玄龄一惊:“秦王,根据唐瑛的上一封来信,李世勣手下只有五千步卒,怎么可能与李艺形成联手之势?”

    李世民在议事堂上来回走动了:“李世勣绝对不敢离开宗城,若是本王,也只能选择据城以守,静观其变。至于李艺,此人见软就上,见硬就躲,怕是李神通一败,他也会撤回幽州了。真如此的话,河北完了。”

    房玄龄急的搓手:“秦王,真要如此,定州首当其冲,而李世勣怕也守不住宗城了。是不是立即给李世勣和唐瑛去函,让他们立即放弃宗城,回撤黎阳?”

    “只怕来不及了。”李世民的眉头紧锁,很是后悔前段时间没有给李渊进言,让李世勣率一路主力北上山东。

    长孙无忌等人匆匆来到天策府,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素手无策,他们倒是有兵马可以速往河北,可皇帝不开口,他们也不敢擅自行动。商量了两日都不得要领,李世民也只能下令天策府的将军全部做好出征准备,一旦事态恶化,朝廷必起征讨大军。

    李渊在后宫中也是坐立不宁,虽然下了旨意,可他也是将军出身,一生经过的大小战役也不少,深知河北局势之危。此时的他,只但愿李神通只是一时大意,在李孝常的支援下。还能和李艺、李世勣将战局扳回来。

    李渊的幻想并没有成为现实,河北局势是急剧恶化,各地沦陷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地飞落在李渊的案头,望着一封封文书,看着一个个封疆大吏被杀,李渊的头都大了!

    最坏的消息终于在十二月处来到了长安。望着李世勣从洺州发来的紧急军情禀报,李渊的一张脸,也变成了锅底,黑的不能再黑了。瀛洲、定州、翼州失守,刘黑闼数万大军逼到宗城,李世勣无奈之下,不得不弃宗城回保洺州。

瓦岗三年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策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策

    李渊能够想像,刘黑闼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洺州。而再下一步,可能就是黎州、卫州,甚至河南诸郡也会落入刘黑闼之手,去年打了一年的洛阳之战,转眼就可能便宜了刘黑闼,再不派兵,别说洺州难保,李世勣危险,就是长安,也会面临战祸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渊已经不可能指望河北、山东幸存的州县派出剿刘大军了,必须要在长安派大军征讨了。

    烦躁地听着下面的群臣七嘴八舌地讨论河北战事,李渊是越听越烦。这些臣子们,在这里高谈阔论,绝大多数人谈的不是如何挽回败局,如何收拾局面,而是在那里攻击李世勣弃宗城,解散军卒,只身逃回洺州的行为。在这些人眼里,一个将军放弃士兵,自己逃亡。简直不可原谅。所以,虽然这些人都知道李世勣深受李渊的喜爱,还是忍不住骂成一片。

    李渊在刚刚看到军情邸报的时候,也恼怒了一阵,但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就凭他对李世勣的了解,他能想到,李世勣这么做,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他隐隐觉得,李世勣解散军卒的行为,很可能与唐瑛有关,因为唐瑛离开长安时曾经对他说过几句话。

    “李世勣孤身撤回了洺州,五千军卒全部解散,洺州守军薄弱,眼看不保,你们说,朝廷该怎么办?派人去征讨刘黑闼?”环视了一下大殿,李渊皱了一下眉头,不疾不徐地开口询问。

    李渊问的很清楚了,可还是有人不看眼色,不看时机的。代表人物,倔老头萧瑀。

    听到皇帝在问话,萧老头站出来了:“臣有本上奏,弹劾李世勣,身为主帅。解散兵马,丢城卸甲,只身逃跑成何体统?简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李渊白了他一眼,你们这群人呀,除了说大话,还能干什么,你又不了解实际情况,再说,眼下的关键是派不派兵,不是处置在外的将领:“萧大人暂且退下吧,先商议出兵之事。”

    李渊的声音不温不火,却让萧瑀打了一个寒颤,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上奏有点不择时机了,赶紧退回了原位。萧瑀都碰了一鼻子灰,别人想弹劾李世勣,也不敢出头了。

    裴寂还是最会看眼色的,知道现在不能再玩左右逢源的把戏了,赶紧出列上奏:“陛下,河北战火烧的太旺了,朝廷要派兵马前去方为妥当。”

    李建成也赶紧回话:“父皇,儿臣也以为。当立即派大军前往河北,征剿刘黑闼和徐元朗。”

    李渊微微点头,把眼睛看向二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却给他来了一个眼观鼻,不说话。李渊笑笑,知道二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对自己有所不满,所以不说话。成,你不说话,我来点名:“二郎呀,你说呢?”

    李世民抬头看向李渊:“回禀父皇,刘黑闼在河北已形成气势,徐元朗又控制了山东大部,朝廷要征剿,兵马不能少。”

    “朕知道。这么说,你也同意朝廷派大军去河北?”

    李世民点头:“是,儿臣同意裴大人和太子的意见。”

    李渊点头,眼睛继续盯着李世民看,嘴里却征求大家的意见:“各位,派谁去河北最为合适呀?”

    李世民装作没看见李渊热切的眼神,依旧板着脸,不说话,也不主动请缨。李世民不说话,别人却都明白李渊的意思,眼睛都有意无意地飘向李世民。

    裴寂和太子近臣们已经交换了几道眼神了,他们不想捋皇帝的逆鳞,又巴不得李世民在皇帝面前吃瘪,因此,既然李世民不说话,他们绝对不会好心地提醒李世民赶紧去请缨。

    太子的人不说话。其他大臣也不说话,这些人打仗的本事没有,猜测皇帝心思的本事都属上层。他们心里都在想,这场大仗,非秦王领军不可。可是,当初秦王就不赞成皇上杀窦建德,当着群臣的面都争过,可皇上一意孤行,眼下事情闹大了,谁也不敢说秦王对皇上是不是有意见,会不会拒绝领军出征。一时间,大殿上各人想各人的,都不说话。

    李渊见没人说话,而李世民又闷头不响,他也有些郁闷,再看了李世民一眼,宣布散朝:“秦王、太子,跟朕来一下。”既然当着众人不愿意说,那就去拉拉家常吧。

    “儿臣遵旨。”李世民这次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走进两仪殿,李渊也不客气了:“二郎,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一言不发?”

    李世民一反在太极殿上的沉默,跪坐在李渊面前,皱眉回禀:“父皇。儿臣一直在思考李世勣解散军卒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确定前方战事以后的走势,派兵与否,怎么派,派多少兵马,这些问题也不好解决,所以,儿臣才没有回话。”

    “哦?”李渊看了一眼侧耳倾听的李建成:“大郎,你想过这点吗?”

    李建成很诚实地点头:“儿臣想过。依儿臣对李世勣的了解,他不该是那种丢卒保命的将军。此举一定有其用意。只是,儿臣没想到他这么做的原因。”

    李渊点点头,看来,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是比那些朝臣强:“二郎,你说说你的想法。”

    “是。”李世民也不客气:“父皇,儿臣想来思去,觉得李世勣此举实属无可奈何,他解散军卒不是为了丢卒保命,恰恰相反,正是为了保存这些军卒的性命,保存我唐军的实力。”

    李渊一听,捋须微笑:“二郎,唐瑛离开长安后,跟你有联系吗?”

    李世民一愣,在说李世勣,怎么突然转唐瑛身上了?没时间多思考,李世民诚实地点头:“有。儿臣也正在为她担心,她一直跟在李世勣身边,原本每半月给儿臣来封报平安的信,可,这次李世勣的军情邸报来了,她的信却没来。”

    李建成也赶紧说:“父皇,儿臣也有近一月没有收到唐瑛的信了。”

    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