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是巧匠,居然能从图纸上,就能看出这玩意儿更适合取盐卤,看来郑广不仅打水井,而且还挖过盐井。
郑广认为高升之前也是个田舍汉,没什么文化,怎么会想到如此巧夺天工之物?
高升接过图纸,神情一凝,道:“那是数年前,某在田间劳作,一游方老道”
好吧,这个借口虽然很苍白,但是这厮就是喜欢用。
郑广陷入了迷糊状,很明显,他是第一个相信高升说辞的人。
反应过来,他当即就对高升叹道:“这道人,果然是高人啊。”
郑广这挖井老把式只关心技术,却忽略了这图纸上的墨迹,明明是近期的,与数年前没什么联系。
高升翻翻白眼,而后正色道:“郑叔,若我家的井上层为人力挖掘的大井,而下层用这小口深井的开凿方式直抵地下水脉,能成否?”
郑广点点头,道:“看了县男这套图纸,让俺耳目一新,早就想与县男说明,若是上层用大井蓄水,而大井下用小口深井深钻,就算打通地下水脉,只要保持高家的用水与水脉出水一致,这井大有可为啊。”
高升点点头,郑广看了图纸之后明显意动。
小口深井深入地下几十丈,这种挖井方式颠覆了郑广这个匠人的认知,产生兴趣是一定的。
一个十里八乡的挖井老把式,对高难度的井都有挑战的欲望,何况这还是用到小口深井的水井,不试上一试,郑广死不瞑目啊?
连下河县男都不怕,他又怕什么?
郑广道:“县男不怕俺从高家这口井,将小口深井其中的诀窍偷学了去么?”
高升哈哈大笑,将图纸在郑广面前晃晃,道:“郑叔学去便是,这图纸上的小口深井之法,待我将图上之物准备妥当,郑叔尽管拿去。”
本来是劳动人民的结晶,还给劳动人民也是应当,让大唐的老百姓多打几口深井、多得些盐卤,也不错啊。
郑广激动的拜谢,高升却依旧托住他的身子,让他拜不下去。
其实要不要图纸,对郑广挖井的关系都不大,只要实际操作过一次小口深井的运作,他敢打包票,这小口深井他就能复制出第二个来。
与高升又商议了一些打井的事宜,而后郑广在老爷子的带领下在高家转悠,仔细研究高家的用水水量。
一时间,抽水马桶,自热的澡堂子,以及热水循环的供暖管道,让郑广大开眼界。
老爷子介绍之后,知道这些新奇玩意儿都是高升制作的,郑广心里直叹下河县男真乃神人也,这也让他心中开始怀疑“游方老道”之说的真实性。
等到郑广估算好高家的用水量,与小口深井出的水量大体相当,他就急忙拜别了高家,返回上河村召集人手。
挖井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幸好他还有儿子和媳妇儿帮忙,虽然此刻是冬季,土地冻得僵硬,但挖井人不讲究这些。
何况,高家答应的费用还是寻常的两倍,他也能从中学到小口深井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若是高家这口井打成,还能在十里八乡给他带来莫大的荣誉。
高家这口井,一旦挖成简直是一举数得,因此,由不得他不着急开工
第133章 章133 热闹的工地()
魏元忠是工部的官员,本最适合居中调度河堤修缮之事,但只有他和狄仁杰掌握了钢材的淬火工序,为了农具以及工具的铸造,他只能和狄仁杰寸步不离的在工作室里忙碌。
而王孝杰和程处弼二人,负责回火工序。
王孝杰这人是个武夫,寻常天天练武,不仅有把子力气,身体素质也好,回火工序之后按照高升的要求锻造农具,就全由他一人承担。
而程处弼负责将农具送到河堤上,让下河村的庄户们装配木杆。
天寒地冻,开挖冻土,锄头、铲子几乎不行,所以前期锻造的都是钢镐头。
就在四人忙碌的时候,高升亲自挑选了一块粗钢锭,让四人停下手头的工作,他亲自给钢锭做热处理,而后锻造卓筒井的钻头,圆刃锥。
圆刃锥的热处理的淬火工序上,狄仁杰和魏元忠像两个听话的学生,在一旁观看老司机的他亲自操刀。
不时的,高升说些淬火的经验,二人也不时的提些问题,高升都一一解答,让二人受益匪浅。
等到圆刃锥淬火处理完成,又到回火处理,王孝杰和程处弼二人也受益颇多。
王孝杰更是按照高升的要求亲自锻造,口径为十多公分圆刃锥,而且一次成功。
至此,四人全部可以出师,特别是王孝杰,还能顶上一个铁匠用。
当然,农具的要求不高,不论合格不合格都可以使用,总比木制的农具要强。
至于卓筒井需要的蜀地大楠竹,长安城就能采购到,让管家孙有福入城采购就是。
而根据杠杆原理,人力踩踏式的卓筒井,高升也有所改动,改成了牛拉牵动式,而老爷子为耕地,花了两贯多买的那头壮牛,也派上了用场。
郑广也带来了自己的帮手,三个儿子和两个媳妇儿,一起按照高升的图纸要求,在高家的院中做着准备工作和挖掘。
按照高升的要求,高家的院中左右分布两个井。
第一个井,四丈方、一丈深,用平整的大青石砌好,更像个小型池塘了。
当然,这口“井”高升就是拿来建池塘了。
而另一边,才是蓄水用的井,方一丈余、深三丈余,全用平整的大青石砌好,而后在蓄水井底部,才架设卓筒井设施,钻一口小口深井直达地下水脉。
蓄水井联通池塘、以及高家各种生活用水设备,这番设计让郑广叹为观止,又庆幸自己学到了东西,直叹下河县男乃是非常人。
高升锻造好圆刃锥之后,将卓筒井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设备安装全交与郑广一家摸索,他却马不停蹄的前往河堤之上。
下河村规模不算大,也不算小,百来户庄户,抛去老弱病残,只能凑出两百多名劳力,就连高家的奴婢,除了厨娘以及管家孙有福,剩下人等全部上阵。
就连老爷子、老太太都带着农具来到工地帮忙,虽然二老肉疼修缮河堤的花费,可耐不住修缮河堤乃是全村的大事,加上又是儿子出资修建,岂能不来瞧瞧?
掌管修缮河堤的花费的是田氏,而主力挖土的是田氏的丈夫张大柱。
高升专门按照张大柱那变态的力气,让狄仁杰四人铸造了一把三十多斤的钢镐,专门让变态的张大柱使用。
村里的一线青壮年,各个都有一把子力气,虽然比不上张大柱,也不容小视。
这些青壮年全部使用钢镐,作为修缮河堤的第一梯队使用。
这些青壮,用手中的钢镐挖开冻得僵硬的土地,而后让使用锄头的第二梯队将松动的冻土挖开,接着才是使用铲子的庄户,铲了泥土装上筐,最后由人挑到河堤上。
老爷子和老太太也在工地上劳作,这让下河村的庄户,人人佩服。
高家不得了,不仅出钱修缮河堤,而且家里老人和奴婢都来上工出力,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东家。
于是,庄户们一边劳作,一边和老爷子、老太天和高家的奴婢说话,工地上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老爷子,你家三郎都出了修缮河堤的用度了,你和老太太又一把年纪了,还跟咱们一块修河堤,这不是让全村的庄户羞愧么?”
“就是,您和老太太在家享三郎的福就好了,修缮河堤这种事情,咱们庄户干得完。”
“就是,就算三哥不来,咱们也服他,老爷子,您带着老太太还是回去吧,累着您二老,咱还有脸见三哥么?”
“”
听到众乡邻的劝解,老爷子虎着脸,大声道:“别叽歪整那些没用的,有力气多干些活多好?”
其实老爷子心里已经极度膨胀了,没想到全村的庄户都对他和老太太那么关心,就算当初高升封爵,这些庄户都没此刻热情。
看来免费出资修缮河堤,确实不错嗯,不对,还亏着一大笔钱呢。
听到周围劳作的庄户,爆发出一阵和善的笑声,老爷子不忘为儿子树立威信,又道:“就算俺孩儿升爵了,俺和孩儿还是下河村的人,下河村修缮河堤这么大的事,孩儿忙营生脱不开身不来,俺老汉可不能不来,这可是咱下河村第一等的大事。”
田氏有文化,听到老爷子的话,知道老爷子的心意,就道:“三哥给咱修缮河堤,这叫‘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对、对,三哥这事干得‘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劳作的庄户纷纷兴奋的附和着田氏的话。
修缮河堤的工地上热火朝天,谁也没来来得急注意,前面的道路上,停着一队车马队伍。
而两个人下了马车,冒着寒风远远的看着忙碌的工地。
这二人正是一身寻常老百姓衣衫的李治和王伏胜。
李治为什么会对坐牢的高升网开一面,其实是高升在大理寺牢房里,巧遇陈硕真那翻表现,让李治有了想法。
群臣对如何安抚江南道百姓、消除陈硕真的洗脑,束手无良策,而高升破除陈硕真的“邪术”,让他心里一动,似乎打开了窍门。
或许这个调皮捣蛋的田舍汉,真有什么办法解决江南道的问题也不一定呢
第134章 章134 微服私访会上瘾()
对于几乎没有机会与老百姓交谈的李治来说,微服私访这种方式,很新鲜,也很有趣。
百姓不知道他的身份,不把他当皇帝,让他能从中了解更多身为皇帝,却不知道的事情。
火热的河堤工地不仅吸引了他的兴趣,让车队停下来一看究竟,而且让他大为好奇,是什么原因,让这群庄庄户冒着严寒在劳作。
等到靠近了,依稀听到众庄户与老爷子对话,他从这些对话中大概摸清楚了原因。
“想不到这田舍汉居然舍得出资修缮河堤?”李治像是在自问,也像在问身后的王伏胜。
王伏胜没有回话,这个时候,李治心中已有了答案,他再多嘴就是画蛇添足了。
一个皇帝身边宦官,还是深懂圣心的宦官,他知道该什么时候回答皇帝老儿的问题。
“伏胜,陪朕看看去。”
李治视乎对劳作的工地兴趣很大,不顾寒冷,下了马车,直接走了过去。
王伏胜紧紧的跟在李治身后,始终保持两步的距离,一幅波澜不惊的样子,却暗中提起了十二分精神,若是发生意外,他会在第一时间将李治挡在身后。
见到身穿昂贵毛皮袄子的两个陌生人走过来,工地上的庄户纷纷闭嘴不言,都是一脸警惕的看着李治和王伏胜。
幸好,老爷子上次见过微服私访高升的“王晋”和“王老奴”,对二人舍得花钱的印象还不错,当即一边笑着上前,一边对周围庄户大大咧咧的道:“这位是王郎君,俺家三郎的老相识,人家在长安城里可是做大买卖的贵人。”
老爷子一脸得意的介绍着,那神情明明就是说,他的儿子认识的全是达官显贵,富贵着呢。
众庄户一脸的恍然大悟,对李治和王伏胜纷纷放松警惕。
李治有些哭笑不得,对老爷子道:“老丈,数日不见,您老不仅记得我,还健谈得很呦。”
“哈哈。”老爷子让李治这话一捧,当即开怀大笑,上前将李治和王伏胜二人迎进工地。
庄户们见二人是高家的老相识,当即撤去一脸的警觉,都纷纷在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
“老丈,这冷天的,庄户们在干啥呢?”
李治虽然已经猜到了答案,可还是想从老爷子嘴里确定一下。
毕竟一个权贵,自己掏腰包主动承办水利建设,放眼整个大唐的勋爵还是极少有的。
更何况高升还是一个刚刚鱼跃龙门的县男,几乎是在倾家荡产的修建水利,这种事情在大唐还没真没出现过呢。
如此种种凑到一块儿,由不得李治不好奇。
“还不是俺家孩儿,怕到了春、夏汛期小河泛滥,庄户们受损,要冬修缮河提,还自掏腰包,真不知道钱粮难来呦。”老爷子一边说着话,一边脸漏肉疼之像。
“难得下河县男如此体恤庄户。”李治微笑着点头,脸上却闪过一丝嘉许的神色,又安慰一脸肉疼的老爷子道:“钱财乃身外物,下河县男冬修水利,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如此其下河县男的美名定能远播。”
“美名又不能吃,不如粮食实在呐。”老爷子一脸肉疼的嘟哝了一句,惹得李治哈哈大笑。
李治隐瞒了高升坐牢的事实,询问了老爷子自从他上次离开高家之后的事情,从老爷子的嘴里得到了高升的第一手资料。
而后,又找了几名庄户,从高升寻常的为人处事、邻里关系,到这次冬修水利,事无巨细,李治都了解了个遍。
让他有些郁闷的是,这些庄户无一例外,都对高升交口称赞,而且对高升充满了发自心底的崇拜。
甚至连高升小时候东家一口吃的,西家一口喝的,到现在,给东家借些钱财,给西家匀些粮食,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李治都知道了一清二楚。
上次是匆匆一述,而这一次,却是李治深入实地的感受“三哥”在庄户中的魅力。
连数年前高家兄嫂如何挤兑高升和陈氏,又如何霸占了高家祖屋以及耕地,这些庄户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这位叫“王晋”的郎君。
最后,老爷子与众庄户邀请李治、王伏胜二人在工地一同午饭。
李治为了多知道一些高升的事情,便答应下来,让旁边的王伏胜频繁眨着眼睛示意他,万金之躯,怎能和草民一块用膳?
李治懒得理会哈哈一笑,与老爷子、众庄户一同入席。
自从郑王府公布了碱水的配方,用草木灰配置碱水和面的方法,迅速在民间普及。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幕后主使,但逃不过王伏胜的眼线,李治自然也会知道。
吃着去掉老面发酸的面饼,就着肉汤,看着众庄户埋头吃喝,一脸享受的神情,李治感慨万千。
面饼、肉汤自然是管够的,而且这肉汤里面,堆着一块块大肉,不用核算,高升绝对是下了血本了。
连官府征集民夫也只能保证一日二餐,早上一餐,晚上一餐,更是难得吃一次的肉汤,就算有肉汤,也就是些肉沫星子,油油肚肠聊以**。
就连大唐底层的府兵不到战时,亦是这个待遇。
这小小的下河县男,居然敢让帮工的庄户敞开肚皮吃喝,饼肉管够,足可见其难能可贵的一面。
李治也有感于底层庄户的不易,心里对高升的看法,已经完全跳脱出了原来的局限。
这不仅仅是个只懂些奇淫巧技、调皮捣蛋、不受约束的田舍汉,还是一个有着真善美、大是非的田舍汉,能堪一用啊。
高升早就到了工地,走了一圈修缮河堤的工地之后,他发现点问题,而后匆忙赶往位于上河村的石灰作坊。
作坊还在建设,李明月按照高升的嘱托,将地一圈,而后让工匠开工,张屠夫主管。
张屠夫作为石灰作坊的管事,冒着严寒领着他的小兄弟前来帮工,李明月要求建成作坊的时间太短,他只能带着小兄弟一起上,加班加点的拼命。
李明月这个县主亲自交代的事情,他就算有天做胆也不敢马虎,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