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悍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悍爹-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官府的参与,仅靠下河村并不富裕的庄户,修缮河堤无异于痴人说梦。

    幸好,下河村出了个鱼跃龙门的高家三郎,不仅营生日进斗金,而且获封下河县男,最重要的是飞黄腾达的高家三郎没有忘记这些同村的父老乡亲,一力承担下修缮河堤的费用。

    村正和几个村老离开高家之后,就冒着寒风在村里走家窜户,告知庄户高升的决定。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下河村要修缮河堤,高家三郎一力承担费用,这个好消息像病毒一样在下河村迅速扩散。

    往年庄户受汛期水患之苦,都是深有体会,若不是没钱,早就修缮河堤了。

    现在有人出资修缮河堤,他们出力,还有工钱可拿,午饭可吃,这么美的事情当然心中欢喜,都是跃跃欲试。

    天寒地冻,也降低不了他们报名参加修缮河堤的热情。

    张大柱的家顿时围满了来报名的庄户,有些小媳妇、大娘也来报名,田氏按照高升的要求一概收了。

    年龄老点的为大家做饭,年轻的和男人一起上工,年幼的端茶送水。

    修缮河堤,群力群策,多多益善。

    其实唐朝对修建水利还是比较热衷的,只不过官府都是盯着大江大流,像上下河村这种以山而畔的小河却管理甚少。

    而这种依山而畔的河流,每到汛期,山洪倾泻,小河的河床根本就容不下,以至于淹了庄稼,甚至淹死人畜。

    老爷子带着上河村挖井的老把式郑广回来,一进村就看到了反常现象。

    冬季,天寒地冻,若没什么事,庄户们宁可在家烧火取暖,谁愿意往外跑,感受刺骨的寒风?

    可是现在,村子里的男女老幼,甚至是携家带口,冒着寒风纷纷往张大柱家而去。

    老爷子好奇,让奴婢拉停马车,下了马车,就问旁边刚好路过的三婶:“老何家的,咋大伙儿都往柱子家里走干啥呢,这大冷天的,莫不是柱子家有甚好处?”

    老爷子心想,若没有好处,怎么可能让庄户大冷天出来受冷?

    “呦,这不是三郎他爹么?”三婶回头,就看到老爷子,笑眯眯的过来叙话,道:“你还不知道呢?”

    老爷子纳闷,瞪眼问道:“俺知道啥了?”

    “哎呦,你家三郎为了咱们这些庄户,干了件大好事啊!”

    三婶嬉笑眉开的先拍上一阵马屁,好歹老爷子的儿子是下河村的东家,以后与老爷子攀些交情,说不定以后交租子,都能往回扣那么一两把出来。

    “好事?”

    老爷子继续纳闷邹眉,一听高升干好事,他就想起当初高升免费派送馒头,心里就有些心惊肉跳,还有赔钱的预感。

    “你家三郎与村正、村老可商议好了,他出钱物,咱们庄户出力气,把这年年汛期淹庄稼的小河给治一治呢。”

    三婶的话刚刚说完,老爷子的脸就变了,阴沉得可怕。

    老爷子离家之前,听高升说过一嘴“修缮河堤”,没想到当真是这样,而且还要出钱、出物,这不是败家又是什么?

    “三郎他爹,你家三郎真是顶呱呱的好人,咱下河村的庄户都在心里感谢他呢”

    三婶没察觉到老爷子的脸色变化,絮絮叨叨的说着好话,希望将来给高家缴租子的时候,能少缴一些。

    老爷子那还听得下三婶的絮叨,连马车也不上了,抬脚大步流星的往自己家走去,将三婶和挖井的老把式都晾在一边。

    “老主人”赶车的奴婢有些傻眼,慌忙赶着马车跟上老爷子的步伐。

    而三婶则是瞠目结舌的看着老爷子的背阴,嘴里嘟哝:“这老东西,咋没听俺把话说完就走咧?”

    庄户报名,都交给张大柱和田氏去应付,高升此刻在家中,拿着挖掘深井的图纸反复琢磨,就怕有错落,或者不完善,多琢磨琢磨,很有必要。

    就在这时,他就听到了老爷子暴跳如雷的声音。

    “瓜怂瓜怂”

    不用想老爷子的火气不小,连“怂娃”都不叫了,直接叫“瓜怂”。

    好像是一个意思,唉。

    “瓜怂”这个称呼,在高升没成亲之前,老爷子如此称呼他,自从他成了家,还真没听过老爷子叫他“瓜怂”。

    真是有日子不甩脸色,这老爷子就蹬鼻子上脸了。

    若老爷子不是他爹,就老爷子这狗脾气,他非捶上一顿不可。

    高升出了门,看着老爷子,道:“阿耶,好歹您孩儿是县男,你也不怕‘瓜怂’、‘瓜怂’的让左领右舍听到,让您孩儿弱了下河县男的威风!”

    “呃”老爷子立刻脸色一僵。

    自从高升封了爵,老爷子成天寻思的,就是不能弱了自家孩儿的威风,说话行事都喜欢摆谱。

    若不是高升要出资修缮河堤,这亏钱的买卖,让他实在是想不通,也不会叫高升“瓜怂”。

    老爷子慌忙左右看看,前厅里忙碌的奴婢也识趣,慌忙装作没听见,继续做事。

    见老爷子没话可说,高升叹了一声,道:“阿耶,你也不想想,孩儿既是下河县男,下河村的庄户都是孩儿的庄户,若来年汛期下河村发生洪灾,庄稼、人畜,这损失可都是你家孩儿的,你说说,这修缮河堤的钱物,孩儿该不该出?”

    “俺”

    老爷子刚想说话,高升抢在他之前又道:“这修缮河提,修一次就可以让水患数年、十数年不出现,您老想想咱们村这些年,每五年下河村必有一次山洪大涝,若非如此,孩儿的婆姨怎会”

    说到这里,高升表情哀伤,再也说不下去了。

    “唉,修缮河堤这事儿,你自己拿主意吧。”老爷子见到儿子难受,也不好说什么了。

    当年陈氏身怀六甲,恰好小河汛期的时候连降暴雨,一下数天,终于山洪爆发,淹没庄稼,冲倒农舍,等到山洪一过,陈氏没被山洪冲走,却患了病,挨到生养女儿高悦的时候,更是雪上加霜,最后再也支撑不住,撒手归西。

    古代就是这样,大灾之后,紧接着就是大疫,加上古代医疗设备落后,灾之后死得人比灾时死的人还多出数倍

第131章 章131 家有大水() 
一日之后,下河村要冬修河堤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

    一早,程处弼、狄仁杰、魏元忠和王孝杰四人,就将准备出去的高升堵在家中。

    “三哥,某已经将回火步骤掌握纯熟,若是三哥没甚事,修河堤某当去出一份力。”

    程处弼一甩纨绔的做派,居然向他嚷嚷着要参加下河村的冬修河堤。

    高升看着程处弼,翻翻白眼,道:“你抡过锄头么,你运过土么?”

    程处弼傻眼皱眉,从小到大,这厮皆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真没参加过什么劳动。

    狄仁杰、魏元忠也和程处弼差不多,家庭背景都挺不错,唯有王孝杰是从底层拼杀上来的。

    四人一脸的跃跃欲试,高升清楚,想不让四人去修缮河堤,可能性很小。

    只不过,四人必须留下,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让他们干。

    “先生,下河村修缮河堤乃是利在千秋的好事,岂能少了我等?”魏元忠上前便对他道。

    “三哥,让我们去吧,反正淬火、回火咱们四人已经掌握纯属,此刻修缮河堤缺少人力,我等怎能无所事事的,而不去出力?”

    矮胖子狄仁杰笑眯眯的看着他,说话倒是委婉了许多。

    “下河村的庄户,修缮河堤的农具多为木制,此刻天气寒冷,土地冻得僵硬,木制农具干活效率定然低下。”

    高升没有直接和四人说明不能去的原因,而是说起了庄户们的农具,和冬季修缮河堤的实际情况。

    魏元忠点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寻常铁制农具最少都要五十文一把,钢制工具价格更高,寻常庄户如何用得起?”

    狄仁杰接过话茬,也道:“如此,下河村的河堤修缮,若是庄户以木制农具劳作,恐怕到了开春也修缮不了河堤。”

    而少话的王孝杰只是点头,目光炯炯的看着高升,等着他定夺。

    聪明人总是容易解释,狄仁杰、魏元忠和王孝杰三人,似乎理解了高升为什么说这番话。

    高升继续道:“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庄户们尽快用上好钢制成的工具,可就靠着你们四人了!”

    四人里除了程处弼后知后觉,其他三人都算是聪明人,也免得他浪费口水多做解释。

    魏元忠感叹着,鞠躬作揖,对他道:“先生一句惊醒梦中人,我等知道自己更适合干甚了。”

    高升笑笑,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新农具图纸,递给四人,道:“按照图上所示,尔等去锻造些镐子、锄头、铲子,以及铁锤、钢钻,钢凿,供庄户们使用。”

    “好,我等这就去!”

    魏元忠这个曾经的刺头,却变成了高升的脑残粉,率先应答下来。

    之前他最多是佩服高升的才能,此刻却是佩服高升的人品,一个人承担下修缮河堤的用度不算,而且还提供钢制农具,便利庄户施工,这得是多大的情怀才有这等豪气?

    一个县男能为庄户做到如此,难能可贵,自然获得他的尊敬。

    在工部为官的他,非常了解修缮下河村河堤需要的用度,虽然他不清楚高升的家财有多少,但这一次,仅仅是修缮下河村沿岸河堤,没个上百贯钱的花费绝无可能。

    这是一桩赔大钱、搞不好还能将高升耗干的“善事”。

    眼看魏元忠、狄仁杰和王孝杰三人,拿着图纸走向工作室,程处弼凑过来眼巴巴的对高升道:“三哥,真不能打个商量,让某去抡锄头修缮河堤?”

    高升睹了程处弼一眼,冷声道:“听说午饭厨娘会做红烧羊排,少郎君是不是不想吃了?”

    程处弼愣了一下,带着一脸的无奈慌忙转身,屁都不敢放一个,追着三人而去。

    高升看着四人的背影,无奈苦笑摇头,正准备去看看刚开工的河堤,刚出门,就看到老爷子和上河村的挖水老把式郑广,在院中叙话。

    见到他出门,老爷子领着郑广迎了上来,介绍郑广与他认识。

    四十多岁的郑广祖祖辈辈除了种庄稼,还给十里八乡的富户、财主看些风水,定个**,挖井赚些钱粮补贴家用。

    郑广知道自己面前这位,就是十里八乡传颂的大好人下河县男,吓得脸都白了,慌忙要给高升下跪。

    高升眼明手快,抬手拖住他的身子,不让其跪不下去,这才笑道:“都是庄稼汉,郑叔不必在乎那些虚礼,某这下河县男最烦的就是这套。”

    郑广唯唯诺诺的应诺,哪见过这样的权贵,看来上河村坊间对下河县男的传闻果然是真的。

    这下河村的东家下河县男,从不与庄稼人摆架子,现在又出资修建下河村的河堤,让上河村的庄户都羡慕死了,好多上河村的庄户都恨自己不是下河村人。

    虽然郑王别院对他们也不错,可也不像这位下河县男,金口一开,一年免租,二三年租子减半,这份豪气就不是寻常东家能有的。

    高升见郑广不太敢说话,主动问道:“郑叔,某家的院子可探明了**位置?”

    郑广见高升主动与他说寻水挖井的事情,顿时来了兴趣,这可是他的老本行,当即人也不畏缩了。

    “下河村背靠丛山,前临河流,定是有地下水脉的地势。”

    郑广这句话说得高升点点头,这是毫无疑问的。

    说完,郑广对他作揖,而后抬起手指着高家后的山峦,对他继续道:“县男请看,高家畏于下河村后山山坳之地的前方,当是地下积水充沛之兆,只不过”

    高升微微一怔,道:“郑叔有何难处?”

    郑广叹道:“高家院子下,当有不可估量的水脉,若是挖穿了水脉,喷涌而出,别说高家,就连下河村皆一片汪洋。”

    高升和老爷子都傻眼了,父子两异口同声惊道:“这么严重?”

    郑广苦笑道:“这只是其一。”

    “还只是其一?”高升郁闷了,自己家居然建在地下河流之上。

    “其二,高家地势高,也不知道要挖多深,才能见水。”

    “人力挖井,开口定要一丈见方,一旦挖穿地下水脉,如此一丈见方的开口,地下水脉的水将喷涌而出。”

    “如此水量,与村前河流汛期泛滥相当,岂是人力能堵住的?到时候不仅下河村遭殃,连毗邻的上河村也将变成一片汪洋,如此寒冷的天气,汪洋一片,两村庄户怎生是好啊!”

    听到郑广说得如此严重,高升与老爷子直接傻了眼。

    郑广哭丧着脸,最后道:“不是俺不接县男家这挖井的活儿,而是俺不敢挖啊。”

    

第132章 章132 小口深井() 
听明白原因的高升邹眉问道:“若能在挖掘水井的时候,辅以小口深井,郑叔以为如何?”

    郑广叹道:“除非挖掘的深井井口只有碗口粗细,而且深度能达几十丈,这样才能控制住深井挖捅水脉之后的喷发,否则,这井俺可不敢挖。”

    高升点点头,嘴角上翘,碗口粗细的深井么,他早有准备,之前他早就将关于小口深井的设备,以图纸的形式画了出来。

    当然,他并不是为了穿越而特地去学过这些知识,而是平日闲暇,他喜欢看某视的探索。发现栏目,每期都不错过,里面就有一期节目让他叹为观止。

    咱老祖先在宋朝时,利用简单的工具,就能挖掘深达数十丈的小口深井,到了清朝道光年间,这种小口深井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能挖上千米的深度,跟现代石油钻井的方式差不多。

    这种小口深井就是取盐卤的卓筒井。

    历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揭开了大口井盐开发盐卤的序幕。

    包括唐朝的盐井,也一直沿用大口盐井的开采方式,这种盐井就像挖掘水井一样,受技术的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径很大。

    到了宋朝,小口深井的卓筒井出现,才结束了一千多年大口盐井开发盐卤的方式。

    现在,为了能在院中打上一口井,供给整个高家用度,高升将自己从探索。发现上学来的卓筒井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全部画下,还稍微加工了一下,让这种小口深盐井变成挖掘地下水的小口深水井。

    当然,改动前人的智慧结晶,没试过,当然不知道行不行,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手段。

    高升对郑广笑道:“郑叔,别忙着下结论,某这就让奴婢取来一样东西让郑叔过目,或许郑叔看到这东西,能改变主意也不一定呢。”

    郑广点点头,昨天他随着老爷子就来到高家,免费吃了高家两餐,却打不出井,不仅有损他信誉,而且让他心里愧疚。

    既然高升让他瞧瞧东西,他只能答应下来,根本想不到高升会有什么好东西让他瞧。

    等到奴婢将高升这几天抽空画的图纸拿出来,递给郑广一瞧,郑广就挪不开眼睛了。

    看着郑广脸上时而出现吃惊,时而又出现不解,时而又一脸佩服的神情,高升知道,这个没什么文化的挖井人,看懂了他的图纸。

    老半晌之后,郑广从图纸上依依不舍的挪开眼睛,抬起头看着高升,将图纸递还给他的同时,问道:“敢问县男,这图纸出自何人之手,实在是巧夺天工,这小口深井的图纸,若改一下,当可用于取盐卤,简直妙不可言。”

    果然是巧匠,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