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逆天-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李皋重重的哼了一声,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旁边的徐仲雅却笑道:“拓跋大人却是过滤了,李大人早已过问了神医王大夫,王大夫说过,大王确实是有感风寒,邪风入体,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王病情尚未痊愈,面色差些,实属正常。可大王病情未愈,强起参加大朝礼,心中想的都是国事民生,而拓跋大人此时却危言耸听,却不知是所谓何事呀?”

徐仲雅这话说的极有水准,轻飘飘的三言两语,即说明了李皋忠心为主,不辞辛劳,又替黄皓解释了一下,还说了自己对楚王的关心,更吹捧了楚王,最后话锋一转,夹枪带棍的暗指拓跋恒居心不良。

拓跋恒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他淡然的一笑,说道:“王大夫是国中神医,既然他说大王身体安康,那自然是无事了。大王尚未痊愈,便如此关心国政,老臣,心中真是感慨良多,心怀愧疚。”说着,他还噔噔磕了三个响头,继续说道:“大王身负大楚百万百姓厚望,臣请大王要多加休息,大王身体健硕,则百姓幸甚,大楚幸甚。”

拓跋恒这话差点没把李皋的鼻子气歪,这本是他想说的话,没想到却被拓跋恒给抢了去。

楚王眨了眨眼睛,这不对呀。这拓跋恒今天是唱的那出戏啊,这完全不是他往日的风格啊。

却见拓跋恒继续说道:“大王文治武功,天下闻名。诗集一出,登时是洛阳纸贵啊。而我大楚又是蒸蒸日上。在天下一片混乱之中,我大楚俨然就是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这都是大王勤政之功啊。臣原本想上奏大王,召集楚王儒士,在岳麓山上,畅谈治国之道,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以古证今,以史为鉴……”武将到没什么反映,这文臣们各个开始交头接耳起来,看来他们对这个建议,很是有兴趣。

马希范是文人,他听了这话,当时就有点按耐不住,还没等拓跋恒说完,他就插口道:“爱卿所言甚至,这真是一件好事啊……”他还没说话,就见群臣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他,楚王这句话中气十足,又哪有病恹恹的样子……

马希范一时兴奋漏了马脚,讪讪的住了嘴,又装成了有其气无力的样子。

拓跋恒心中一喜,继续说道:“可是,五王爷,听说大王病重,心中挂念不已。昨夜写来奏章,还请臣代为说项,五王爷,他准备在江陵主持这样一次儒学大典,一来为大王祈福,二来也是恭贺大王治平之功,他还恭请大王赏诗题字。大王要是安泰,那自然要由大王主持,不过眼下大王偶然风寒,不易操劳,倒不如就准了五王爷的奏章。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正文 第九章 典军使

听了拓跋恒的话,李皋和徐仲雅不由自主的对视了一眼,上当受骗了,弹劾刘彦竟然是个幌子,证实楚王不是身染重疾也只是顺手牵羊,他真正的意思原来是要给那个远在荆南的马云创造一次机会,可这次机会却大得足以消弱马光亮祭祖对群臣所产生的影响了。

拓跋恒实在是着实的可恶。可现在李皋、徐仲雅两人却无话可说,怒火只能憋在肚子里面回肠荡气,反对举行这个盛典,他们没有胆子,刚才楚王是大声叫好,赞成之意是群臣皆知,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必然是应者寥寥,而且还是大违王意。至于说反对马云主持,那就要推出楚王来,可是楚王现在生病了,刚才拓跋恒口口声声体谅君父,劝慰楚王好生休息,他们此时跳出来,力主楚王主持,不就反被拓跋恒扣上居心不良、不爱君父的大帽子了吗?至于推荐马光亮来主持,不说别的,这党争之意就太明显了。看楚王今天装病的样子,可不像选准了马光亮做世子,说不定他正是在试探自己的兄弟儿子们。

马云上奏主持儒家盛典的这一招。想的实在是太妙了。这招是一记擦边球,它虽然没有祭祖那么明显的寓意,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了反对马光亮当世子。治理国家,要靠的还是士子们,主持儒家的学术讨论会,岂不最是吸引士子们的心声。马云要是真的承认了马光亮的世子地位,还要收买人心做什么?!

就在李皋、徐仲雅又急又无奈,眼看着楚王就要下旨同意拓跋恒的提议的时候,马希崇却笑道:“大王,说起来,云儿的这个想法是极好。这次大典办好了也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啊。咱们大楚虽然地处偏僻,比不得中原和江南。可举行了这么一次儒家的大盛典,可就压过他们一头了。不过,臣弟有些担忧,这个……”

李皋神色一动,忽的想到马云这个家伙不学无术,由他来举办儒家盛典,岂不是贻笑大方了吗?他正要出列反对。

却听马希广“噗嗤”一笑,说道:“七弟,你过滤了。云儿就算学问不好,可荆南有范质、石文德这样文采非凡的大臣做帮手,有他们在。大王尽可放心。说起来,范质还是从中原来的。中原虽然动乱,可是朝廷礼仪俱在,有这么一个熟悉大礼的人在荆南帮着,臣弟想,这次盛典一定办的不负大王心愿的。”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又堵着了即将借机大放厥词的李皋,让犹豫再三的楚王终于同意了拓跋恒的建议,准许马云举办这次盛典。

拓跋恒赶紧替马云谢恩。搞的楚王倒是在宝座上一笑,他装作无力的样子,说道:“云儿,是我的儿子,难得他有这份上进之心。人不读书,则不明。他能认识到读书的好处,寡人心中大慰啊。”

等拓跋恒回到了队列之中,楚王看了看欲言又止的李皋、徐仲雅,似乎觉得还不太牢靠,又缓缓说道:“不过,这事关重大,云儿的学识有限,范先生的文采,寡人是知道的,可是此事重大。李皋……恩,这样吧东野,你就替寡人去一趟江陵,帮一把云儿。”楚王本想派李皋走一趟的,可想到李皋和马云关系不恰,去了以后,说不定反而误事,于是就改派徐仲雅去江陵。李皋心中一松,嘴上却微叹了口气,不知在想些什么。

“微臣,遵命。”徐仲雅赶紧答道。

看群臣再没有了意见,楚王微微抬了下手,刘彦会意,大声喝道:“大王有诏令。”

就在众臣愣神的功夫,黄皓已经从怀中取出一份诏令,大声的念道:“大楚立国乃将士百战之功,现天子暗弱,契丹横行,诸侯林立,南有刘氏之忧,东有李唐纷扰,西之孟氏,大逆不道,妄称尊号。天下混乱,非文教昌盛,不足以教民,非兵强马壮,不足以安国。江湖节度使马云,英武不凡,治军有道,典兵不足三月,擒破国朝宿敌。南平之灭,足正其典军之法。现特允马云之奏章,任马光亮为内军典军使,依法整顿,尽复昔日之精锐……”

这奏章居然是任命马光亮为内军典军使。典军使这个官职看来是楚王临时起意,才设立的一个官职。

念完奏章后,马光亮赶紧谢恩。李皋和徐仲雅对视一眼,神色都是一轻,今天最重要的一步终于达到了目的,有了典军使这个职务,有了楚王在大朝会上的任命,马光亮就可以着手整顿内军。

好不容易,大朝会结束了。许多大臣都走过来向马光亮道贺一番,接着又向拓跋恒也顺带恭喜了一下,恭维他教出了一个好学生。

其实,楚王有意任命马光亮整顿内军的消息,这几天都传遍了。虽然楚王没有下达明诏。可不少官员,都跑到李皋那里名为新年的走访,事实上是抢先的一番祝贺。因为一些大臣们觉得,大王这次算是下定了主意,准备册立马光亮做世子了。

可今天拓跋恒早不搅合,晚不搅合,偏偏抢在楚王颁布明诏之前,先给远在荆南的马云抢到了一份任命。从楚王的表现上来看,群臣大部分都已经明白了,大王心里还是在犹豫啊。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要立哪个人做世子。

因此,昨天还极为亲热的一些大臣们,口头上虽是恭喜恭喜,态度上却再次回到了不偏不倚的立场上去了。李皋看在眼里,心中的恨意就不禁增加了几番。要不是刚才有拓跋恒这个搅屎棍胡乱搅合,今天的大朝会对马光亮一党来说就堪称完美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马光亮刚刚就任典军使,也不知会声李皋、徐仲雅,就迫不及待的跑到了许可琼的军营。准备在许可琼军营下刀立威了。他揣着刘昭禹从荆南偷来的账本,就准备拿账本上这些马希广的人先开刀。

可是拿着楚王的旨意,还不容易进到了军营,命人敲了半天的聚将鼓,才稀稀拉拉的来了几个人,指挥使这些高级点的军官们居然一个都不在,就连许可琼也不在军营。

马光亮一时不明所以,诧异的问了问原因。

一个留守的军官说道:“秉王爷,刚刚左将军下令,在天策将军府聚将商议军务。将军们都骑快马去了天策府,这留下我等在这里守营。”

什么?马光亮立马明白了,自己的这个五叔早不聚将,晚不聚将,偏偏自己下来巡查整顿的时候,他聚将了。呼啦一下子,把主要将领全部招去开会了。让自己对着几个大头兵发号施令。这是在给自己下马威啊。

马希广他开得什么会,居然把军中的将领抽了一干二净。帅营里,最大的官就是一个800人的卫副指挥使,还是因为这人前天骑马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跌了脚,才临时请假没去开会的。剩下的全是些都头、队正一类的小官,看样子,从来都没进过帅帐的,正贼头贼脑的四下乱瞄,好奇的很。

马光亮大为光火,却是无可奈何,虽然他是典军使,可马希广论公,那是天策府左将军,级别比他高,论私,他是叔叔,自己是侄儿,辈分比他高。马光亮还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还没处儿发作。至于,借机发作军中的将领,那更是不可能的,主要的人都去开会了,自己对这着群人发号施令,这不是寒碜自己嘛。

这些小军官虽然基本上都是大头兵出身,没几个识字的,可也不是傻子。马光亮来军营,自己的上司却全都不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不咋地嘛。再加上,进了帅帐之后,这马光亮就只是发愣,什么话也不说,一个个心中都颇为鄙夷。

马光亮沉默了半晌,他心里忿忿不平的说道:“既然你们的将领都不在,你们都回去吧。明日,本将军再来整顿。不过,军伍之中讲究什么,讲究的是令行禁止。主将他们不在,你们就军中大将,怎么到了帅帐还是如此的放肆,难道你们就没见过主将吗?哼……”马光亮本来心里有火,还想趁机立威,可从来没喝大头兵打过交道,一时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见下面的军官们不住的东瞄西看,他心里是既想立威,又想树恩,最后却是怒火横烧,这话说的就更是不伦不类。

这些小军官,大多为人粗狂,听了这话不痛不痒的,就想耳旁风一样,基本上全部过滤到了,马光亮说了等于没说。

从军官们的表情上,马光亮也知道自己的话是白说了,心中怒气冲冲的出了军营,骑马直接就去了天策将军府。

到了之后,他也不等人通报,就冲了进去,将军府的议事厅里正百余名军官正热热闹闹的聊天喝酒。马希广看到马光亮进来,连忙站起来,招呼道:“亮儿,来来,我刚派人去叫你呢,今天是大聚内军将领。你这个典军使,又怎能不来呢?”

“马左将军,你大聚内军将领,万一,要有什么变故,来不及指挥军队调动,你负得起责任吗?”马光亮阴冷的问道。

正文 第十章 茅山道士

马云陪着紫英她们去了开元观,又去了玄妙观,还游玩了城外的掷甲山,落帽台等名胜古迹。上次赵普在的时候,马云觉得他卖弄学识,甚是聒噪;这次赵普甚有眼色的没有再当跟屁虫,马云反而觉得气氛有些难看。刚开始在道观里,紫英她们忙着拜神上香,顾不上问东问西的,等到了掷甲山这些地方后,她们就自然的问起这山名的来由等等。

这玩意儿,马云哪里知道啊。好在昨日刚刚举行完祭孔大典,有些尚未归家的士子们便相伴来这些名胜古迹之处游玩,随意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掷甲山,相传是三国时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自襄阳还救不及,听说守将糜芳已经投降,愤而掷甲于此而得名。而那个落帽台,则是东晋人孟嘉参加荆州刺史桓温的宴会,帽子被风吹落而佯为不知,桓温使人作文嘲讽他,他随即作文以答。据说其文甚美,四座叹服,后人遂将此地取名为落帽台。

孟嘉是谁?马云不认识。可吕蒙白衣渡江这段,作为三国迷的马云,却是滚瓜烂熟,当即他就鼓动着三寸不烂之舌,添油加醋的加了起来,一时兴奋还把这个十有**是后人牵强附会的掷甲山的故事也给添加了进去。

京娘听的津津有味,惠文却只是嘴角微笑并不怎么说话。至于紫英,这个曾经闯南走北的女侠,对眼前土包子似的小山,显然提不起什么兴趣来,外加上心中还在想着求子的事情,对这打打杀杀,有违天和的故事心里还颇有点反感。

只有巧娘忽闪忽闪的眨了眨眼睛,问道:“王……,公子,你既然这么清楚,怎么刚才听到这个山的名字,却想不起来它的来由呢?”

“呃……”马云吐沫横飞,正讲的开心,被巧娘这么一说,马云登时住了嘴,这个圈绕的太大,马云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怎么圆话。倒是惠文止住笑,在一旁打岔给马云解了围。

天色刚濛濛黑的时候,马云终于回到王府。紫英她们是各有所得,津津有味,而马云却累的要死,暗暗打定主意,以后还是从和妻妾们一起出去的好。

用过晚饭,马云就自会书房去批阅、处理荆南各地的报文。不过没多久,李二狗就在窗外说道:“王爷,赵大人带着下午您要找的那位道长一起来了。”

下午马云在开元观看到小道童们燃放鞭炮似的东西,突然想起火药来。南方少马,对抗骑兵的话,不可能学汉武帝那样以骑制骑。如果能从火药这方面想出办法来,那就事倍功半了。所以,他当时就命令李二狗去通知赵普,打听打听这鞭炮的来历。

听说赵普来了,马云连忙合上报文,说道:“请赵兄进来。”

门帘一挑,就见赵普闪身来了,其后还跟着一个道人。这人迈左腿,挥左手,起右脚,抬右手,居然走路是个顺拐儿。他竖着朝天髻,插着褐色桃木簪,一身淡灰色的道袍,衣服上缝缝补补,油性点点。这人大概四十多岁年纪,宽额头、高鼻梁,脸型消瘦,显得眼睛极大,双手关节凸显,看样子这修道的日子过得甚是清贫。他紧跟着赵普,满脸的褶子微微颤动,神色间似乎颇有些局促不安,见了马云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如何施礼。

马云连忙站起身,问赵普道:“这位道长……”

“王爷,这位青游子道长,就是那位制作爆竹的人。道长,这位就是我们大楚五王爷,现任荆南节度使。”

那道长低眉垂目,赶紧唱了一个诺,说道:“贫道,见过五王爷。”正要躬身施礼。马云连忙一把扶着,请他在一旁坐定后,吩咐下人上茶,然后自己也在那道人身旁坐下,方才说道:“久闻道长大名。今日能请道长到此,真是蓬荜生辉。”

那道长本就心中暗暗打鼓,不知道这王爷找自己有什么事情,见马云如此客气,方才略略定了下心。

马云见他神色放松了些,才徐徐问道:“道长可是自幼在开元观出家的吗?”

这话问的极没水准,刚才自己还在说久仰大名,现在却问起别人的来由。

青游子略欠了欠身,方才说道:“在下是出家于茅山,五年前游历到此……于是就留在了此地。”

茅山道士?马云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