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王妃驯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小王妃驯王爷-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友,孩子都会跑了,自己还没有成亲,还在等着这个小姑娘长大,他当然不会满意。

再看一眼垂首坐着的真姐儿,安平王突然发现,这孩子象是长高了,不象去年来的时候,标准还是个孩子,今天身量儿象是有什么变化。

“我要进京去,你生日赶不回来,先来说一声儿。”安平王一般年年都是在真姐儿生日那天来,今天有所例外就是这个原因。

然后安平王把一个礼单拿在手上冲真姐儿递过去:“给你庆生的东西,你看看喜不喜欢。”真姐儿这才站起来过来接礼单,黑幽幽的眼眸对着安平王看一眼,道:“多谢王爷。”然后心里对自己一个白眼,又喊错了。

安平王微微一笑道:“你喊错了,真姐儿。”这个称呼来一次纠正一次,自己一年见真姐儿不过一次,难怪这丫头总是会喊错。看着她不好意思地伸手来接礼单,两个人手指相碰,安平王皱皱眉,刚才还抱着手炉手指还没有什么温度,这丫头身子骨儿未必好。

真姐儿接过礼单来,这才想起来自己应该是不认识字的,如果这个时候会看礼单,那就让人奇怪了。她走过去把礼单递给沈吉安。安平王又皱起眉头,对沈吉安道:“真姐儿不认识字?”他自己也明白这句话是白问了。

沈吉安看着礼单上的东西笑着回话:“只让她认了几个三字经上的字,我们真姐儿在针指上下着功夫呢。”会做针指就行了。

不能不想象一下,连年征战,我在战场上的多,以后要是给她写封信,她都看不明白。一直以来把眼前这个小孩当成小孩来看,今年身量儿一长,象是姑娘家初长成,让一下子联想许多。

安平王想一想,对真姐儿道:“把礼单拿过来。”真姐儿从父亲手上接过礼单,重新送到安平王手上,安平王借机又碰了一下那柔腻的手指,果然是凉冰冰的。

“你认识哪几个字?”安平王喊住真姐儿,把礼单拿在手上给她看,声音缓和不少:“你念给我听一听。”

真姐儿接过礼单来,只把数字念了两个出来:“这是壹,这是叁,还有……”再念错两个,让安平王实在是啼笑皆非,这就是母亲给我找的小媳妇儿,不知道我名声在外,文武双全吗,看着真姐儿皱着小眉头,实在为难地在认字。

安平王觉得自己不必再为难这个孩子,正要让她不要再认了,真姐儿手指着上面的字问道:“这是什么字?”然后一双黑幽幽的大眼睛看过来。

这孩子眼睛真好看,见惯女人的安平王心里也有一丝荡漾,把她指的字念给她听了,看着她又指着别的字,安平王也告诉了她,心里叹一口气,看着还站在身边的真姐儿,问她道:“你愿意念书吗?”

把刚才礼单不认识的繁体字都问完了的真姐儿着实惊奇一下,不是女子无才就是德,就是老好人父亲沈吉安也是只让自己学认几句三字经,就觉得很对得起人了。

“我,愿意。”真姐儿赶快就答应下来,看到认识的字总是装不认识也是件难过的事情。安平王看着身旁站着的真姐儿惊奇的眼神看着自己,也是淡淡一笑,只认识壹贰叁这可怎么办,以后给真姐儿写信,难道只写壹贰叁不成。

至少简单的信要能看能写,安平王再看一眼真姐儿,发现她眼睛里居然有几分讨好地看着自己,先想一下,才道:“表哥,让我认字吗?”

就为了这个就要讨好人了,安平王问真姐儿:“你愿意认字吗?”真姐儿心想我当然愿意,不然怕哪一天不一小心把这些字都念出来可怎么办,回答的口吻也是讨喜的:“愿意,”听安平王再问一句:“为什么愿意?”

真姐儿认真的想一想,才回答安平王的话:“出门买点心去,就记得那牌子上写的字了,不会再把玫瑰糖当成桂花糖。”

就为了这个想学认字?这是安平王听到的最不靠谱的学认字的理由。然后接着真姐儿的话往下问:“自己出门买点心吗?”

真姐儿往身后的诸人脸上看一眼,秦妈妈赶快带笑回话:“姑娘平时是不乱出门的,过年才出去一次。”

安平王慢慢“哦”上一声,再想想沈家这小小的院落,沈家是个生意人,进出人一定是随意,我的这个小媳妇儿就整天抛头露面地外面买点心去,而且还会把玫瑰糖认成桂花糖,真是了不起。

第三章,多个火盆也有人看

这位安平王赵赦并没有坐多久,他是一身行衣要赶路。让真姐儿还坐着去,这才思忖一下,对沈吉安道:“给真姐儿请个先生吧,简单的字会写会看。”

虽然有些愕然,可是沈吉安还是先答应下来,必竟这位贵婿在两年前封王后,成了自己这块地的实际统治者。

“王爷,”跟着安平王的小厮赵吉走进来躬身道:“此地的县尹戴康德求见。”王爷行色匆匆,刚来还没有半个时辰,这个戴大人倒是眼力好,赶着要过来巴结了。

沈吉安在这样的时候当然是觉得很有面子,至少这位贵婿封王后,沈家位于他的封地之上,也是有一些好处,比如有些大生意人也会登门来坐一会儿,有一些生意经也会相互谈一谈。不过沈吉安读多了书,酸文人骨气还有一些,没有在背后拿过安平王府这层关系做过什么文章。

安平王听完赵吉的回话,漫不经心的道:“回了他,我一会儿就要走了。”特地往这里拐一趟是为了看真姐儿,真姐儿是一生出来就和自己订了亲,年年来看,都看成习惯了。

说完要走,安平王就站起来,沈吉安和真姐儿也站起来,真姐儿送到房下,安平王淡然只在她身上看一眼道:“外面冷呢,回房里去吧。”就转身在沈吉安的陪同下往外走了。

每一年都是这样,是在生日时过来,有时候上午,有时候下午到,坐下来吃一顿或是两顿饭,住上一夜就走。安平王一来,沈家还要特意给他腾出房子来,可以说是来住一天鸡飞狗跳,当然安平王自己感觉不出来,到了哪里,别人用心招待,还不是应该的。

沈怡真转回身去回房里,先把手炉交给秦妈妈道:“把这炭熄了吧,我要点这个,姨娘们又要开始同父亲闹了。”整个儿来说,姨娘们的眼睛都看着大姑娘的吃用,她有什么就跟着要什么。

沈家不过是一年进个几百两银子的小生意人,在穷人家里看起来或许是不错。其实一个月才只得几十两。

真姐儿有时候自己算一算,自己一个月能有二两银子的月银,比妹妹们要高,比弟弟一个月一两银子还要高,沈吉安看在亡妻份上,对自己实实在在也是不错的。

沈吉安陪着安平王走到府门口,安平王随身只带了两个小厮,赵吉和赵祥,取的名字是吉祥。给王爷带过马来,府门口一乘小轿旁走过来一个人,跪下来口称:“卑职戴康德参见王爷。”这位戴县尹王爷不见,他就候在门口想法在安平王面前露个脸儿来。

安平王只是嗯一声,从赵吉手上接过马来上了马,对沈吉安道一声别。浓眉下是一双严峻的眼睛,这才看一看戴县尹,戴县尹赶快躬身道:“卑职送王爷。”

直到安平王马去远了,戴县尹这才直起腰来,对着沈吉安也是一脸的笑容:“沈老爷,王爷来了您也不知会我一声儿。”差一点儿错过一个露脸的机会。

沈吉安自己举业不成,对于十年科举的这位父母官还是很有草民的礼节,并没因为自己有一个订亲的贵婿就看不起人,忙对戴县尹道:“王爷是刚到的,小女生日王爷不得来,是以前来说一声儿。”

戴县尹很是高兴,道:“沈翁的大令爱生日,当然王爷是要拨冗前来。就是不能来,也是要亲身来说一声儿才是。

府上大姑娘生日我记得是在三月份,我是一定要来的。”

沈吉安当然是笑脸相迎:“大人请进房里一述吧,在这里说话实在是我礼节不周了。”

戴县尹也就顺势道:“正想和沈翁作一席闲谈,打扰打扰了。”然后随着沈吉安一起往沈家里走。

房里真姐儿把手炉递给秦妈妈笑道:“哪里还有香饼儿去,我记得不是用玩了。”还是过年的时候,买的手炉里的炭,怕冷的真姐儿坐在房里对着火盆还是觉得抱着手炉更暖和,早就用光光了。

秦妈妈把手炉接过来交给花开去熄掉里面的香饼儿,对真姐儿笑道:“就剩这几块了,怕倒春寒的时候姑娘冷,我有意留下来的。”

“有这一个大火盆也就行了,把更外一个熄了吧。”真姐儿重新坐到榻上去,房里有火盆,窗户关着,时间久了,总是有几分炭气,不过也比冷的时候好。

秦妈妈出去喊人来把另外一个刚刚搬过来的火盆准备挪出去,真姐儿坐在榻上看安平王送来的东西,三姨娘和四姨娘一起都进来了。

时间真是准,每一次都是这样,安平王前脚一走,后面姨娘们就来看他送什么东西,有什么是自己能够要到手的。

三姨娘总是说艰难:“我带着少爷呢,大姑娘以后是要做王妃的人,有什么不要的,给弟弟也是好的。”最后总要顺一样走。

四姨娘就要比一下,大姑娘用什么,再想着法子去沈吉安面前要来,有时候也能要得到,当然在沈吉安银子比较宽裕的时候。

此时两个人一起来了,真姐儿只能觉得是好笑,榻上堆着半榻的东西,有衣服也有首饰,首饰当然不能给,三姨娘自己看过来也讪讪道:“这首饰大姑娘要带出来给王爷看。”

衣服当然是好,只是大姑娘身量儿未成,王府这衣服也象是那裁缝长眼睛,正长身量儿的小姑娘穿一年也就短了,二姨娘有两个女儿,倒是还能穿得上。

但是两位姨娘还是另有主意地,有时候有衣料送过来,就可以想着法子要了,要不到大姑娘的,就把沈吉安缠的有点儿烦,重新给她们做一件,免得总是盯着女儿房里。

今天一来,第一件话就是看着那个多出来的大火盆,四姨娘有几分不快了:“大姑娘房里倒要有两个火盆呢,这天气我也觉得冷呢。”

三姨娘当然也不会不说话:“少爷小人儿家,才是要暖和一点儿呢。”看着秦妈妈回话:“这是王爷来的时候说房里冷,让新加的,姑娘正让搬出去呢。我们还是只有用一个火盆。”

“三姐,你抱着少爷还怕冷呢,人都说小人儿家火力壮,又是男孩子,更应该暖和才是。”没有孩子的四姨娘刻薄三姨娘道。

真姐儿坐在榻上,这两位姨娘要是单独来,就要各各击破,要是一起来,她们自己先要拌几句,真姐儿每天的生活这就是几点色彩。

“花开,”真姐儿喊一声丫头花开:“那两盒子点心,给父亲留下来的送去,再剩下的我留几声儿,再给姨娘房里分一分吧。”不让她们来一回,占一点儿好处就是不走。

这两位贪婪的姨娘这一点儿东西也贪,只能说明太贪婪。三姨娘一面道谢,一面对真姐儿道:“王爷这一次只给衣服,不给衣料和银子吗?”

早就把礼单看过的真姐儿装作不知道:“衣料如果有,会有这里。银子就是有,我也是交给父亲。”不管如何,沈吉安对自己照顾的还算是不错,礼单上还有两百两银子,一向有银子是给父亲。

根据自己一个月的二两银子来算,真姐儿觉得王府里一次只给两百两银子象是不怎么多吧。不过在这小城里,也算是不少了,这城里最富的商人家里娶个亲事,也不过是破费五百两。所以这钱是多还是少,倒真的不知道。

看着两位姨娘出去,真姐儿笑一下,为什么不给衣料,以前是给衣料的,有一次安平王来给真姐儿过生日,四姨娘为了把自己打扮的美,就把那衣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了,从此以后,安平王府再也不给衣料,就是衣服也是算着真姐儿身量儿做出来的。

但是一年四季没有少过,从安平王府四时送的东西来说,真姐儿可以说是安平王府一直在养着,所以真姐儿月银那么多,也是沈吉安尽尽自己的养育之心。

“姑娘也大了,王府里再送银子来,老爷要交给姑娘,姑娘就收着吧。”秦妈妈让人把多的那一个大火盆送出去,重新进来对真姐儿道:“哪怕给我们五十两也是好的。姑娘一向节俭,用过了头又不愿意问老爷张口,可是咱们手里有钱还是好一点儿。”

真姐儿赶快回答:“知道了,我知道了哦。”自己一向节俭,嘿,只是指自己用光月银从来不会往家里伸手要来说的,自己的月银,每个月被自己出门时买零食,买好玩的东西,月月都光。

沈家不过是个小生意人,可以出门去逛,想一想如果穿到一个正统古板家庭里,女孩子未必能出得去门。

想想秦妈妈刚才还为自己遮盖一句:“姑娘几乎是不出门的。”真姐儿又是一笑,几乎是三、两天出门一次,所以月银才光光。

------题外话------

仔仔有话说:…。喜欢看的朋友们收藏了

第四章,当沈家的女儿可以出门玩

真姐儿过完三月的生日,天气就有几分暖和,可以不用那么怕冷。开着窗户坐在榻上的小桌子,真姐儿正在低头写自己的字。

沈吉安为自己的女儿请的是隔壁的赵先生,一个落第秀才。沈吉安自己功名不成,与赵先生又是邻居,而且王爷也只说能写能看简单的字就行了,不如照顾一下这位落第秀才。

只中了秀才就再也没有中过的赵先生,也是本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心思来教沈家的这位大姑娘,所以功课很轻松,也不指望着这位大姑娘成为才女,想来让她认几个字是怕她嫁过去以后被夫家看轻的原因。

赵先生去京里过,知道大家的姑娘有不少是学写几个字的,这也是一种大家风范吧,至少赵先生是这样想的。

“真姐儿,”一个小丫头先是探头进来,看到房里只有两个丫头坐在椅子上做针指陪着,这才笑着进来,这是赵先生的女儿赵如兰。

真姐儿一看到她很高兴,两个人年纪相仿,就是真姐儿不跟着赵先生学的时候,也是经常和如兰一起去逛集市去买点心吃,当然是真姐儿请的比较多。

赵如兰在榻上坐下来,笑道:“你倒能学写字,我爹还不教我写字呢,说没用,跟我妈学绣花更重要。”

真姐儿丢下笔道:“我正写得累了,你来正好陪我说说话,说明天外面有集市,我正要约了你去玩呢。”真姐儿和如兰还有另外邻居的小丫头一直是一起出去玩。

“我刚来的时候,象是看到有人来找沈老爷,说是什么京里来的,我就跑着来告诉你了。”赵如兰先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说出来。

没有想到真姐儿全然不放在心上,对如兰道:“这天暖和好些,象是院子里的柳条都发芽了,我们去看看去。”

两个人往房外走,两个丫头跟在身后跟着,看着只是院子里,也就不跟了。真姐儿这才对赵如兰道:“你等一下我,我去听一听去。”

前面就是沈吉安的两间书房,一向会重要的客人是在这里,既然是京里来的,想来是京里的姨妈那里来的,也就是安平王的母亲。

赵如兰在一旁放风,真姐儿跑到书房窗下呆着,不是太淘气,只是有关自己的事情总是想先听一下。

房里传来沈吉安的声音,很是诧异:“这话是怎么说的,王爷平时来我肯定是恭敬着他……”

听着另外一个陌生的声音劝道:“沈老爷不用多心,太夫人是担心才让我从京里跑来看一看。”

真姐儿觉得这里面的谈话象是和自己有关。

沈吉安是有几分气愤:“这门亲事呢,是真姐儿母亲与太夫人年青时相厚这才订下来,不过依我看,虽然这亲事尽人皆知,如果王爷有退亲的想法,我也不会觉得奇怪的。”沈吉安的本心一直觉得这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