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万五千兵马,蒋国柱也应该选择等到御营渡过长江、靠近南京后再动手,这样御营就会深陷江南腹地,皇帝也更难以逃脱陷阱。
御前的军官们七嘴八舌乱纷纷地议论着,那些有军事经验的人很快就压倒了年轻军官们的胡乱猜测,他们指出,蒋国柱选择在高邮发动叛变,只能说明他缺乏对江南军队和官员的控制力,无法号召他们明目张胆地叛乱,与蒋国柱在主持今天乱事的前提相矛盾。
还有人提出或许是周培公或梁化凤谋反了,这个有一定的道理。现在他们正领兵堵截邓名,身边有集结的军队,但是蒋国柱和林起龙为何没有发现他们的举动?若是蒋国柱和林起龙也牵扯到其中,那问题转了一圈又回到老路上——既然江南官场已经如此有力地控制住了军队,那他们为何不选择在南京动手,而是要千里迢迢地跑来高邮动手。
没有人能完美地解释上述的矛盾,至少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不到。而这时御营周围的战斗变得更激烈了,有两座蒙八旗的军营已经陷入了火海,看上去外围的部队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皇上。”一个有经验的八旗军官见到外围营地正迅速地土崩瓦解,心急如焚地向顺治提议道:“是不是让御前出营支援?”
“这怎么行?”索额图嘴唇哆嗦着,虽然听他父亲讲述过很多次大战的经过,但他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战争;听父亲回忆往事的时候索额图总是听得很带劲,但当他亲眼看到周围都是大火时,索额图感到心脏都快从喉咙里跳出来了,惊慌地说:“御前侍卫都是皇上的奴才,怎么能让他们出去拼命?”
索额图的话代表了很多御前官兵的心声,按理说满洲兵都是皇帝的亲奴才,而御前来自上三旗,能到皇帝身边当差更是亲奴才中选出来的好奴才,凭什么为了救蒙古人而牺牲这些皇帝最心腹的奴才?
不但索额图等御前官兵不愿意,就是顺治本人也不愿意,御前两千满洲八旗都是皇帝的心头肉,再说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放他们出去增援外围营地,那皇帝的安全岂不是要削弱了。
因此顺治否决了让御前出营增援的建议,命令他们严守皇营。
“朕绝不相信林起龙、蒋国柱都参与到了乱事中。”刚才那些有经验的军官的分析对顺治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他立刻紧紧地将其抓住:“黑夜中敌我难辨,部分营地里可能是受惊的官兵正自相残杀,应以坚守为上。”
就是一部分资深的御前军官也赞成持重的方案,认为在这一片混乱中,出去增援蒙八旗未必是什么好办法,还不如静观其变,等天亮后看清敌我形势后再做打算。不过还有人认为,眼下一片混乱或许是一个机会,反正皇帝是唯一重要的,两千御营应该全体出击,掩护顺治趁乱杀出去,索额图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主张突围的人自己还在为该向什么地方突围争吵不休,有人认为应该去高邮城,但乱党或许也猜到了这一点,而且没有人敢担保高邮没有参与乱事;向北逃也是一个选择,不过乱党在这个路线上可能更会布置重兵伏击;还有人主张兵行险招,向扬州突围,那里城高池深,而且还有大量的两江和河道官兵。不过即使有人敢担保林起龙和蒋国柱没有牵扯其中,顺治也不敢拿自己的姓命开玩笑。说不定还有大批乱兵正从南边赶来,向南跑岂不是自投罗网。
御前争议不休的时候,邓名正指挥着部队肃清清军的外围营地。攻入外围蒙八旗的营地后,明军并没有立刻向纵深展开突击,而是沿着壕沟和营墙展开争夺,不断扩大己方的控制区。
“留神鞑子皇帝突围!”
邓名在战前就反复强调过,这一仗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击毙顺治,如果被顺治逃走,那么即使歼灭了五千御营也得不偿失。
只有将顺治杀死,才能打断皇帝的亲征计划,为张煌言和马逢知消除压力;如果能够让清廷陷入暂时无主的境地,对郑成功远征台湾的计划,对云南李定国的坚持也会有间接的帮助。除去这些对盟友的益处,一定要击毙顺治也是东南满清督抚的共同要求,顺治死亡他们才能得到喘息的机会。
一个多月前,张朝、董卫国向邓名托孤时,邓名就劝说他们反正——既然都是身死族灭的下场,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但江西巡抚和布政使直到那时仍是不敢。他们告诉邓名,虽然他们二人是江西的一、二把手,但并没有机会和时间培养绝对效忠于他们的心腹,对江西官场和军队的控制力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朝廷。张朝私下对邓名讲:若是他公然亮出反旗的话,估计凝聚人心的能力连金生恒都不如,尤其在顺治亲征这种背景下,一旦听说皇帝渡过长江,亲自来讨伐江西,估计就有不少人想要立功,会把张朝绑起来交给顺治。就是董卫国都说不定会心存侥幸,指望靠出卖张朝为自己的家人谋一条生路——如果张朝不公然造反,告密未必能救得了董卫国。
于是邓名在苦苦思考后拿出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明军乔装打扮去突击顺治的御营,而两江、湖广为此提供方便。
对于这个计划,张朝和董卫国倒是能够接受。虽然他们慑于满洲八旗的威名,畏惧甚深,但既然已经走投无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为何不垂死挣扎拼一下呢?
绝望的蒋国柱和林起龙也支持邓名的第二套方案。和张朝、董卫国一样,他们都认为自己无法煽动起足够多的绿营去进攻御营,而且也不能保证对这种涉及到人数上万的叛乱行为保密。但利用职权为邓名的军队遮掩行踪,向化妆成绿营的明军提供粮草,或是帮助邓名打探消息,他们还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远在武昌的张长庚最后得知这个计划,收到周培公的秘信后,张长庚也表示了完全的支持。在参与密谋的诸位督抚中,张长庚是动员能力最强的。得知顺治必定要亲征后,张长庚甚至认真考虑过投奔明廷的可行姓——张长庚经营自己势力的时间最长,清洗工作最彻底,而且手里还有一笔积蓄可以充作军费。不过投明对张长庚来说是最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样他势必会被川军和夔东军要走大片的地盘,而且张长庚也不敢说湖广到底有多少人会跟着自己走——这只是比身死族灭要强一些。
顺治必须死,参与密谋的督抚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对邓名来说这也是最好的结果。如果顺治逃脱,清廷不发生大动荡的话,张煌言、郑成功和李定国的压力就不会明显减轻,而且参与密谋的督抚在绝望中会做出什么事来也很难说。
“占领壕沟,严防鞑子突围。”邓名重申道。明军全力夺取着每一座外围营门、每一段壕沟和营墙,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对内的防御线。
第十二节 围困(下)
明军的进展相当的顺利。遭到突然袭击的蒙古八旗一开始就被打得晕头转向,明军不但有熟悉地形的巨大优势,而且还拥有三比一的兵力优势,尤其是在各个关键地点,攻击一方对防御者的优势都在十比一以上。
“我们可以从此战中得到什么教训呢?”战斗展开一个时辰后,各条战线上捷报频传,得知明军已经控制住营地外围而顺治还没有开始突围后,邓名对身旁的任堂开玩笑道:“以后无论多忙,我军都得自己扎自己的营地。”
八千明军披甲已经在营地的外围形成了包围圈,后续的辅兵也正在赶来,不过在黑夜中辅兵对战斗部队的帮助不会很大。任堂向邓名提议道:“让部队转入防御吧,我们没有必要立刻进攻鞑酋,天明后我们再攻击,伤亡会小很多。如果我军伤亡过大,江南那些督抚说不定又会起别的心思,说不定会主动攻击我军来向虏廷邀宠。”
“任少校说得不错。”在邓名的原计划中,明军会发起连续的攻击,直到杀死顺治为止。但执行这个计划的前提是顺治尝试突围,这样明军就要攻击皇帝的御前侍卫和中军大营,牵制突围清军的兵力,同时尽快制服抵抗,让局面变得简单明了,以防顺治金蝉脱壳。
既然现在清军采用比较保守的战术,邓名也就倾向于稳扎稳打,以便减少明军的损伤。江南的几个督抚不过是与明军合作,是敌人而不是盟友,唯一能够阻止他们进攻明军的就是实力的差距,邓名对此非常清楚。
当明军转入防御后,顺治也感到压力顿减,乱兵并没有继续向皇营进攻,给了御前侍卫从容部署的时间。
“坚持到天亮就好了。”不少御营的军官都大声地鼓舞着士气,给那些初次上阵的御前侍卫打气:“一旦到了天亮,周围就会有大批的援兵赶来护驾!”
直到现在,顺治的亲卫们仍然认为这是一场绿营的叛乱,虽然不知道是谁煽动的这场叛乱,但他们都深信叛将无法完全控制住军队。有的军官还认为,此时有一些叛军可能受到蒙蔽,还不知道他们正在攻打御营。只要等到天明,把顺治的皇旗高高地竖起来,并宣布对胁从既往不咎,给倒戈反正的官兵论功行赏,就可以动摇叛军的士气和战斗意志。
外围的三千蒙古八旗被击溃后,有一部分人向皇营靠拢,已经登上营墙开始防守的禁卫军毫不犹豫地向他们射击,阻止任何人靠近皇营的城墙。
“不许靠近,否则一概视为乱党。”禁卫军军官在墙头向着溃兵大喊着:“如果你们是皇上的官兵,就转身向外,为皇上保卫营门,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在禁卫军无情的攻击下,溃散的蒙八旗不得已停止了脚步,转身向着外围,成为皇营营墙外的第一道防线。幸好明军并没有尾随追击,这些人没有受到持续的攻击,混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不再叫嚷着继续向皇营涌过来。
“皇上,”一个御前军官跑过来向顺治报喜:“御前戒备森严,乱党无法趁虚而入。”
“好。”顺治的心情此时也放松了一些,周围的喊杀声较之前已经小了很多,在他看来这是局面不断转好的征兆。
即使是那些有战斗经验的八旗军官,大部分也因为局面趋于平静而喜悦,在他们看来敌人没有混在乱军中一起冲击皇营,这是乱党犯下的巨大失误。不过也难怪,毕竟在一片漆黑中,乱党也难以在短时间里察觉皇营的位置;兵荒马乱的时刻,再有本事的统帅也无法控制全军,发起协同攻势。
只有极个别的人有些不安。在正常的情况下,叛军一定会尽快地发起对皇营的进攻,因为皇帝的积威对于小兵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尽快地歼灭御营,那局面很容易发生逆转。
“难道叛军确信周围不会有勤王军吗?”有一个人心里忍不住冒出了这样的念头,但他没有敢说出来。
另外还有一个军官也心神不定,叛军组织得不够好是很正常的,不过叛军领袖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强攻皇营,以造成既成事实,而不是在黑夜里停下来整顿部队。当然,这也可能是那个不知身份的叛军统帅犯下的一个重大失误。但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这个御营军官更担心叛军统帅另有图谋——某个他现在还想不到的阴谋。
“皇上,”有这种忧虑的几个御前军官先后向顺治进言,主张派出求援使者,让高邮、扬州派出勤王部队。这些派出去的使者还可以在路上收拢他们遇到的每一支清军,让他们赶来保卫皇帝。一个御前军官回忆了一下营地周围的地理,对顺治说道:“奴才敢请皇上让奴才突围求援,外围几座营地之间都有空隙,叛贼趁黑而来,忙着攻打周围的几座营地,现在应该到处都是空隙。奴才现在突围,天明后就能把高邮的勤王军带回来。”
“去吧。”顺治想了一想,就答应了这些军官的要求。
“喳。”临危受命的禁卫军军官更不迟疑,纷纷离去,各自点了几个骑术精湛的部下。把任务仔细交代过后,这些去找援兵的使者就来到营门前。在无数禁卫军官兵紧张的注视中,营门被打开了一道缝,让这些人全速出营。当营门在背后又一次关上时,这些禁卫军军官已经分头冲开去,大喝着把周围的蒙八旗溃兵逐散,向着夜色中急急奔去。
前往高邮的那个佐领一边纵马疾驰,一边仔细地回忆着御营周围的地理。从军二十余年让他养成了不少习惯,今天傍晚扎营的时候,很多同僚忙着去吃饭,这个军官却一丝不苟地把整个御营都踩踏了一遍。对各个营寨、营地之间壕沟、鹿角的布置大致做到了心中有数。
此刻,佐领带着手下绕了两个圈子,避开有火光和人声的地方。外围营地的营门、中军帐等肯定是最吸引叛军注意力的地方,但营地与营地之间的空隙却很容易被忽视。
深冬的黑夜,让人几乎看不到一丈外的东西,佐领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领路,护卫只有紧跟在他身后才不至于掉队。不过这样的夜色对于突围者来说也是很好的掩护,十几个骑兵不会发出很大的响动,不会引起叛军大部队的注意。
“就是这里。”佐领心中默念着。他大致记得前方是一处空旷的平地,没有壕沟和鹿角,距离两侧营地的位置也很远,更不靠近诸如营门之类的重要目标,只要冲过去就可以踏上去高邮县城的大道。
已经把马速提到了最高,即使附近还有叛军士兵,他们也来不及阻挡,更不用说呼喊周围的叛军来堵截——等他们赶到时,这十几个骑兵早已经冲过险境。佐领这时忍不住开始感激自己多年来的军旅生活,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经历,才会让他在今天这种看似旅游一般的行军途中,仍然认真踩踏地形,在关键时刻帮了他的大忙。
突然间,胯下的坐骑好像失去了平衡,战马长嘶声中,佐领身不由己地向前飞了出去,飞扑向前方漆黑的大地。
一头撞在了坚硬冰冷的地面上,佐领瘫在地上动弹不得,全身的骨头好像都被震松了。背后传来连续的惊呼和马嘶声,跟着他的十几个骑兵都已经人仰马翻。
“绊马索吗?”佐领摇了摇发胀的脑袋,心中惊骇不已:“叛军居然察觉到这种空隙,还有余力来部署绊马索!”
四周传来了铿锵的铠甲摩擦声和急促的脚步声。佐领奋起余勇,从地上一跃而起,抽出腰刀就向前扑去。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耽误不得,更顾不了那些部下了,只盼望敌人兵力有限,自己的部下也能争取一点时间,让他有机会跑出去完成任务。
眼前突然闪起了一道火光,佐领知道这是敌人正在擦燃火折。
“快跑,马上就要有一支火把亮起来了,接着可能还有。”佐领不顾身上的疼痛,闷头向前跑去。
但出乎佐领预料的是,一大团火光骤然出现,把四周一下子照得通明。
“这是……”佐领向亮光处看去,发现那里赫然有一大推稻草,上面可能还淋了油,正在熊熊燃烧。
在佐领反应过来之前,四周又是几堆篝火燃起,把十几个清军照得无处藏身。火光中,佐领看到前面密密麻麻都是披甲的敌兵,人数多得数也数不清……
“就知道会有人来。”把十几个清兵悉数斩杀后,吴越望先是确定无人漏网,然后指挥部下把绊马索重新布置好,把缴获的战马牵到后方,负伤不起的战马就地宰杀。大批的明军士兵擦干了武器上的血迹,重新退回到他们的拒马防线后。如果佐领看到这条防线一定会更加地绝望,因为即使刚才来的不是十几个清兵而是更多人,也无法从明军的拒马工事上冲过去。
从大车上搬下稻草,淋上油脂,这时前面的篝火也差不多要熄灭了,吴越望把还在散发着红光的余烬踩熄,重新隐身于黑暗中,准备伏击下一批猎物——如果还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