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追击数百里,斩首二千二十八级,擒匈奴单于相国当户,单于叔父罗姑比,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成为一颗迅速升起的将星。
  大军回朝,霍去病因功封冠军侯,食邑两千五百户。虽然皇帝对霍去病褒奖有加,却未给卫青益封行赏,只是象征性地赏了一千金。可见皇帝对这场战役的结果并不满意。匈奴军队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加强侦察,在战前设下埋伏,严肃以待,汉军因而未达到目的。经过激烈战斗,汉军之所以㶨;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兵力的优势和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战斗和出色的指挥才能。皇帝却大大奖赏霍而冷落卫,让人不得不怀疑卫青在他心中的地位。不过经此役的打击,匈奴右贤王和单于的主力毕竟受到沉重打击,他也由此正视了汉军的兵威,开始考虑如何避开汉兵锋锐的问题,被迫退到大漠以北苦寒地区,巩固了河南地区,切断了匈奴东部和西部的联系,为以后出击河西的匈奴和打通河西走廊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朝廷众臣看来,霍去病得势与卫家的显赫并不矛盾,霍去病也是卫家的人啊,早先父亲霍仲孺不肯认他,等于斩断了他与霍家的联系,就像卫青,生父本姓郑,确切地说应该叫他郑青。可卫少儿在这一点上没有她的母亲有决断,否则也就不会让孩子姓霍了。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卫氏崛起,得益的是卫氏整个家族;霍去病风光,闪耀的却只是他一颗星,看得出来,他将来提携的也只会是与他出生入死的手下将领。皇帝提拔卫青,是考虑到他外戚的身份,与皇权休戚相关,一般情况下,既不能叛向敌方又无法篡夺皇位。但同时又加以各种限制,加封大将军大司马仅仅是个荣誉性的虚职,并无实权,朝政问题上也很少让卫青插手。提拔霍去病,客观上就使卫青遭到贬抑了。面对着卫氏并不稳定的地位,我又想到了母亲的话,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做呢?

  (四十二)平阳心事

  皇帝后宫。
  随着年龄的增长,卫子夫的美貌也随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光彩,更多的美女充实了皇帝的后宫,在这些女子当中,赵国王夫人为武帝生下了儿子齐王刘闳,尤其得宠。一日皇帝驾临宠妃王氏的寝宫,看到如花般的美人,皇帝心中有说不出的舒服。见皇帝驾临,王氏盈盈下拜见礼……皇帝伸手揽住了王氏的腰肢,说:“你真美!”
  谁料王氏一把推开皇帝,面带微笑的说首:“臣妾有件事要告知陛下。”
  皇帝一愣,“美人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前几日臣妾的母亲过生日,家里贫穷无力为母祝寿,谁料大将军卫青竟送来五百金,臣妾心中万分感激,不知该如何向皇后表达敬意?”
  “哦?难得卫青有此心思!美人不必挂心,当初卫青也同样出身寒微,所有的一切都是朕给的,他这样做也是在回报朕啊!”
  “皇后贤德,臣妾和闳儿将来也不用担心步戚妃和赵王母子的后尘了!”
  皇帝心中一阵感慨,不由得想起卫子夫,当年子夫的美貌不亚于王氏,可现在怎么看也不如眼前人,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啊!
  王氏嘴上虽如此说,心中也不由得酸溜溜,想到卫皇后与自己同样的出身寒微,且卫子夫生到第四个孩子时才生出个儿子,自己头胎就得龙子,怎么人家卫子夫就有争气的兄弟,自己的娘家竟无一个有能耐的人?
  哎!帝妃二人走进内室,说不尽的温柔缠绵。
  卫青拿出五百金为皇帝宠妃王夫人的母亲祝寿。这让我心里很不平,凭什么呀,子夫是皇后且有子,皇帝虽然宠霍去病,卫青仍是当朝大将军、大司马,原来这是卫青一个好友宁乘出的主意。况且此事又没有危害到别人,只是我总觉得心里不大舒服!
  皇帝见卫青有如此举动,不由得心花怒放,但是他知道以卫青耿直的性格,不太可能主动这样做,便向他询问。卫青毫不隐瞒地将来龙去脉告诉给了皇帝。皇帝对宁乘出了这样一个惠及新宠的好主意十分高兴,立即封他为东海都尉。同时更对卫子夫对家人的约束、卫青的谦恭刮目相看。
  于是,次年(元狩元年)四月丁卯,册卫子夫所生的皇长子刘据为太子。册封太子的典礼搞得隆重异常,毕竟这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见证着当年他与子夫风风雨雨的爱,但事情发生在为王夫人母祝寿之后,让我总觉得,这个太子之位是用五百金买来的,总是不太稳当。
  一日入宫看子夫,她还是那么风姿绰约,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一点痕迹,儿子又新封了太子,按理说应该是心满意足之际,可她竟是一副愁苦的面容,我取笑她:“怎么这副模样?莫非弟弟又新纳了美人?”
  “公主说笑了,臣妾岂是那种嫉妒成性之人!”话虽如此说,仍遮不住脸上的愁容。我不由自主的收起玩笑的心情,忙问:“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子夫点点头,说:“李云病了,请了多少位大夫都看不出是什么病!”
  李云是卫青的原配夫人,在卫青还在平阳时就嫁与他了,二人同样的出身贫苦,后来子夫得宠,卫青为建章侍中,又出征匈奴,家里全靠她操持,这么多年一路风风雨雨的走过来,也算是患难夫妻了!我曾见过李云几面,印象不错。
  “要不,让宫中的御医去瞧瞧?”
  “公主,我身为皇后,却不想为这点小事劳动御医,万一陛下知道,反而不好了!”
  我明白她的顾虑,子夫为后,儿子新立为太子,风头正盛,若太招摇肯定会引起皇帝的猜疑。我连忙安慰她,:“没关系,御医看病多不肯用猛药,不求无功只求无过,替大将军的夫人看病肯定会有顾虑,反而不美。我认识一位老者张医生,医术高明,他去肯定行!”
  子夫听了,连忙道谢:“多谢公主,李云有公主挂念也是她的福气了!”
  我刚要推辞,子夫接着说:“医者医得了病,却医不了命!倘若李云真有个万一,青儿总不能孤单一生啊!”
  我心里大惊,据我所知,子夫与李云并无矛盾,李云为人谦和,且为卫家生下三个男孩,卫青常年出征,李氏操持家务,毫无怨言,也算是功不可不啊!
  这时,子夫凛然道:“卫家当年若没有公主的提携,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的二姐少儿未婚生子,是公主不嫌弃她,将她留在府中;卫青当年在郑家受尽苦难,若不是公主,早就没有命了!子夫当年若不是公主,也不会遇见陛下,据儿更不可能平安来到这个世上。”
  我敏感的注意到,子夫用的是“我”,而没有自称“哀家”、“本宫”。说着她又道:
  “卫家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公主,只希望公主能晋封为大长公主。”
  一番话说得没头没脑,我听得一头雾水,又不好意思问,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子夫这么简单的人,竟然也学会了说一句话、留一句、一语双关了!来到汉代这么多年,在政治上,我在这些人面前仍是一只菜鸟啊!
  与子夫说了一会儿话,就出了宫。回到府中,连忙派人去请张医生,亲自带领张医生去大将军府为李氏诊治,刚走进府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嚎哭,我心中一沉,看来李氏已经西去了。
  李氏的葬礼并没有通知太多人,只有卫家的人到场,甚至霍去病也只是事后才知道舅母去世的消息。可子夫的话让我想了很久,我只是皇帝的大姐,皇太后母亲已经去世,驸马已死,曹家也只是开国的功臣,早已经没什么势力,要成为大长公主,谈何容易?公主无法像王子一样杀敌立功,也不能登上朝堂参与政事,除非像南宫姐姐一样远嫁匈奴,但我这样一个年近中年、寡居多年的公主匈奴单于怎么会娶?再说汉匈之间早已经没有和亲了。除非?嫁给当朝大将军,借助大将军的名号得以晋封大长公主,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的冒出这个主意。联想到子夫的话,一切全明白了!
  哎,怎么子夫也会出这种主意啊!
  可现在也只有下嫁了,不关感情,而是怜惜!
  我没有馆陶姑姑那种养小白脸的习惯,虽然驸马去世多年,也不需要在男人身上寻找安慰!在这场政治婚姻中,获益更大的是卫家!卫家虽然看着炙手可热,但皇帝绝不会允许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外戚存在,早晚有一天会将它连根拔除!而且,随着卫青军功的显赫,真的有点像母亲说的,我已经有点掌握不住这辆马车的前进方向了。看来母亲的眼光真是太准确了,绕来绕去,我竟要嫁给昔日的家奴了?
  注:历来对于卫青与平阳公主的结合,都认为是卫氏一门地位崇高的体现,正是卫青当朝大将军的身份,才让平阳公主不惜屈尊下嫁,可历史上平阳与卫青结合时,卫青已经没有当日的威势了!二人的结合有互利的原因,当然随之接触的增多,也不排除感情的成份在内,否则二人死后也不会葬在一起了!

  (四十三)长门恩怨

  寒风巻着地上未扫尽的残雪,带来一股彻骨的寒意。
  一天忽然下人来报,馆陶大长公主的管家求见。我忽然意识到,已经好久未见姑姑了,怎么今日姑姑会派管家前来,连忙让下人请进来。不多时走进一位中年人,看起来忠厚、稳重,见到我连忙下拜,:“小人拜见公主。”
  “免礼,姑姑一向可好?”
  听到我的问话,管家竟流下泪来,戚然回答:“公主病了多日,又不让人请大夫,今天早上起来忽然说想见一见公主,小的这才来打扰公主!”
  “哦,怎么会这样?”我赶紧吩咐预备车马去堂邑侯府。又让下人去宫中通知阿娇,毕竟她们是母女。
  见到姑姑,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宛如一位年过王旬的妇人,面色枯黄,眼神混浊,早已不见往日的神采,估计大限将至了。见到我,她挣扎着要从榻上坐起,我连忙走一步扶她躺好,她一脸歉意,:“想不到你还能来看我!”
  “姑姑说得哪里话,有什么事吩咐阳信就是了!”
  “其实也没什么,这些日子总想起以前的时光,大概是快不行了!”
  忽然见到姑姑平和、谦恭的一面,我有点不适应,连忙安慰她,“姑姑说的哪里话,有病只管请御医,安心调养,过几日自然康复了。”
  “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只是个心愿未了____”
  “说什么心愿不心愿,姑姑有话说一声,相信皇帝也不会违背您的意思!”
  就在这时室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转瞬间已闯进来一个人,原来是阿娇。姑姑却好像没听见似的,接着说下去,:“我自知来日无多,只希望逝后能与董相公在一起。”
  我心中一惊,一位年已中旬的母亲,生命垂危之际,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情夫,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却不忍拂逆她的心意,:“姑姑放心,阳信一定在皇帝面前尽力!姑姑,阿娇来了,你看看____”
  却见她无力的摇了摇头,“不了,我该到我该去的地方了!”说完,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旁的阿娇见状,立即扑到母亲身上嚎啕大哭,我连忙让下人安排后事。
  回宫后见到皇帝,说起姑姑的心愿,弟弟没有反对,事情无关大体,也就答应了。事后总是想起姑姑此举的意义,不由得理解起她来,身在帝王家,最缺乏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情感的慰藉,阿娇在她的宠溺之下,变得自私、狭隘,完全不会体会母亲的苦处,姑父又去世多年,她虽然周旋在祖母、梁王、父皇、弟弟之间,彼此却是利多情,岂不知无情最是帝王家啊!与董偃虽然年龄上相差很多,最初可能也有玩弄、做戏的成份,可董偃从一个贫贱之人到结交王侯、走入社会上层,肯定会感念她的恩情,久而久之,二人也就真情相惜了。令人讽刺的是,堂堂大汉的大长公主,竟然只在小自己十几岁的情夫处得到真情,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身为皇家公主,金枝玉叶,这其中的苦楚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我想到了阿娇,在寂寞的长门宫里,虽然衣食无缺,却仍在年复一年地苦度岁月。在得知卫子夫的儿子成为太子之后,已经完全绝望的阿娇又得到了母亲馆陶长公主病逝的消息。更令她痛不欲生的,是母亲临终时的遗言——只是恳请能让自己和小情夫董偃合葬,根本就没有一字半句提到十几年未见面的女儿。而且,若没有自己的干预,或者,今天的她仍坐在后位上呢!
  在忙过姑姑的丧事后,我借进宫之机去探望她。见到我,她没有表现出一丝惊讶,更多的是漠然和愤恨,“你来干什么?想看我今日的惨状?”
  “你自小就是这个脾气,看人总往坏处看!姐姐就那么让人讨厌?“
  “若不是你,皇帝怎么会遇见卫子夫那个贱人?怎么会违背金屋藏娇的誓言?一切都是你,都怪你,怪你!“
  看来这么多年的冷宫岁月,她并没有反省自己失宠的原因,我不由得脱口说道:“什么金屋藏娇,亏你生在帝王家,竟不懂得帝王无情,你见过历朝历代有哪一位皇帝专宠过一个人了?高祖爷爷、文皇帝,还是我的父皇?“
  阿娇的脸上现出惊诧的表情,大概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也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这些吧!:“你不记得先朝的栗姬吗?你的母亲原本是想让你嫁给她的儿子,被拒绝之后,她又是什么下场?当年你们如此对人家,今日事实竟玩笑般的颠倒起来,你说,这是不是上天的安排?“
  阿娇的表情有点困惑,:“你说,彻儿会专宠卫子夫吗?“
  我笑了,她还是没有明白,:“皇帝早已不再专宠子夫,后宫美女如云,有赵夫人、刘夫人,皇帝现在最宠的是齐王的母亲王夫人!可是子夫却能稳坐后位,这就是子夫聪明的地方!“
  她一副明白的神情,“这就好,这就好,只要卫子夫与我一样独守空房就好!“
  哎,看来她把责任全推到子夫一个人身上去了,可接下来她说的话,让我明白她并没有想像中的笨,:“听到你今天这番话,我也没有遗憾了,只是我当年因巫蛊而失去后位,我也诅咒卫氏因巫蛊而身败名裂!“
  天啊,她竟有这番心机,卫家现在可不是谁轻易能撼动的,巫蛊?谈何容易啊?看来她真是疯了!再多说无益,我找个理由离开了凄冷的长门宫。
  注:卫子夫以巫蛊扳倒陈阿娇而登上后位,没想到竟被小人以己之道还师彼身,最终还是栽到了小小的木偶人手里,这可以说是历史开的最大的玩笑,这里就让这个历史的玩笑成为阿娇的诅咒吧!

  (四十四)平阳下嫁

  不久,传来阿娇的死讯,估计那次相见让她失去了所有的指望和依靠,冷清的长门岁月更无异于苦熬,哀莫大于心死,心死都死了,身自然也就随之而去了。令我意外的是,弟弟竟大办陈氏的葬礼,阿娇生前最爱热闹,此举似乎在补偿她这么多年身居长门的寂寞,只是碍于有皇后卫氏在位,不得不以妃礼安葬于长安霸陵郎官亭东。
  就在我猜测弟弟此举的深意时,弟弟竟然突然来到我的家中。他没有穿朝服,一身便装,犹如长安城里的富家公子,这让我想到了从前在宫中的岁月。弟弟笑了,:“姐姐看朕今天这副装扮如何?“我也笑了,:“都是君临天下的人了,还这么孩子气!““姐姐面前,朕永远都是个孩子!“我想起了那次他闯了祸,冒充平阳侯的事,取笑他“今天是不是又做了什么错事,是轧坏了百姓的庄稼,还是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