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郑元寿一行人在风雪中艰难的前行,时不时还要立在雪地里等待他们推陷在雪窝里的车轮,行程十分缓慢。突然看到一户突厥平民守着冻死的牲畜仰天哭泣,郑元寿有些不忍心,下马询问情况。那家女主人悲切的说:“今年的白灾特别的厉害,冻死了很多牲畜,可是可汗不管这些,只管征了男主人和几个大些的儿子去打仗,家里要交给酋长的东西却是一点儿都不比往年少。如果这些牲畜不死,来年还有指望,现在死了这么些牲畜,马上就面临着饥荒,眼下能不能熬过去还是个问题,来年还有什么指望?”郑元寿一声叹息,命人给了他们一些粮食和取暖的材料,上马赶路,那一家人在后面感激的拜谢。
队伍继续前行,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冻死的牛羊和面临着饥荒欲哭无泪的灾民。刚开始好几次,郑元寿都忍不住下马询问,给一些吃食,后来看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再过问下去会耽搁行程,只好装着没看见,硬起心肠只顾向前走。天上的雪依然飞飞声声的下个不停,似乎一点儿也不肯为平民苦难产生一丝丝的怜悯。“燕山雪花大如席”,没有去过北方看雪的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壮观的景象,也理解不了这种雪灾带来的严重后果。
郑元寿对随行的人说:“这颉利可汗只顾黩武穷兵,尚武而不重文治。这国家出现了这么大雪灾,却不用点儿心思去解决百姓的生活困难,日久天长,必然会失去民心。”
随行的人说:“这冻死的牛羊,也可以支持一段时间的。”
郑元寿说:“那来年春天呢?春天可是牛羊繁殖的季节,现在牲畜都冻死了,来年就出不了多少小崽儿,这会影响牧民几年的生活。颉利可汗他现在不下功夫去挽回雪灾造成的损失,他往后几年都无法弥补。”
随行的人说:“反正这突厥也不注重民生,他们掠夺成性,连年侵扰我大唐边界,抢东西回去过活,自然不在乎这些。只怕是他们今年受灾,明年会更频繁的入侵,大人还是担心一下我大唐的百姓吧!”
郑元寿眼睛一亮,说:“你倒提醒了我,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等我们一回去面见圣上,我就把这些情况禀报给陛下,这突厥受灾可是我们平定他们的好时机呀!”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六节 突厥分裂
第十六节 突厥分裂
郑元寿见到颉利可汗,把礼物呈上。颉利可汗表面上很热情,却是一派敷衍之辞,客套话说完后就急急的安排人带郑元寿一行人下去休息,似乎和部下有重要事商议。郑元寿何等的聪明,立刻明白突厥有大事要发生,装着一付不在意的样子下去了,暗地里偷偷让几个伶俐的下人到帐外几个侍从那里套套口风,看突厥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颉利可汗等郑元寿他们一下去,就立刻召集众酋长商讨会议。颉利可汗说:“这个薛延陀、回纥、拔也古他们居然率部背叛本可汗,本可汗对其绝不轻饶!欲谷设(颉利可汗哥哥的儿子)听令!”
欲谷设上前一步听令,颉利可汗说:“现在去讨伐他们有点儿困难,等到雪停化冻后,你速带兵前去讨伐,务必带着他们几个人的人头来见我!”
欲谷设答应着,颉利可汗又对众酋长说:“这郑元寿这个时候来,已经了解到我突厥这回的灾情,他们李唐难免会乘机举兵来犯我境。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准备,带兵入朔州,就打着去打猎的旗号,实际上是备战,这是我们当前就要做的事,切不可走漏风声。”
众酋长说:“听令!”
因为很快就要过年了,郑元寿在突厥没有呆几天,便踏上了归程。回到长安以后,郑元寿还没来得及踏进自己家门,就急不可待的去见了李世民,把出使突厥的情况禀报给李世民后说:“现在突厥遇到罕见的大灾,又发生内部叛乱,正是平定他们的好时机啊!”李世民一时没有回答,垂下眼帘思索。
周围有侍臣说:“夷狄自来就不讲信用,他们自己内部还相互猜忌,每每结盟后又毁约,互相发动战争。现在趁着这个时机,可以借着他们数次违背和约的行为出兵讨伐他们。”其他的人听了纷纷表示赞同。
李世民睁开眼睛环视周围说:“一个普通的人,尚且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来建立自己的信义,何况朕为天下之主!哪里有刚刚和别人缔结和约,就趁着别人有灾祸处于危险的境界而去灭他们的道理?大家都认为可以这么做,而朕认为不可以这么做。纵然突厥从属部落全都叛离了,蓄养的牲畜也都死完了,朕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义,不去随便讨伐他们。一定要等到他们先失礼以后,再去平定他们。”一席话一说,没有人再发表异议。大家都清楚平定突厥,是势在必行的事,区别只在于是早一点儿还是晚一点儿而已,既然皇上认为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那么大家只有跟着耐心等候。
贞观二年春天,突厥熬过了雪灾,渐渐冰雪融化,生活步入正轨。可颉利可汗心不在恢复牧民生活生产上面,却惦记着去年年末背叛他散落在漠北的铁勒各部落,包括薛延陀、回纥等十五个部落。颉利可汗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命长兄之子欲谷设带领十万骑兵前去讨伐,然后在自己大帐中等待欲谷设得胜归来的消息。
这一天,颉利可汗正坐在大帐内猜度着欲谷设几时能取胜,义成公主亲自端了一壶奶酒来敬颉利可汗,看他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什么,便把酒献上说:“可汗!请!”
颉利可汗方回过神来,笑了一下接过酒一饮而尽。义成公主笑着问道:“可汗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连我进来都没有注意到,能不能给我说一说?”
颉利可汗叹了一口气说:“真是应了年末汉人说的那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你看去年冬天这么大的雪灾,这税收收不起来,经费不足,南侵的后备跟不上就够让我头疼了,这薛延陀、回纥他们又反了。你说我们这复隋的计划岂不是要搁浅了?”
义成公主一碰到颉利可汗那略带焦烁的眼神,低下了头去,过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迎着突利可汗的眼神说:“可汗不必为这件事难过,毕竟我们突厥是最重要的,先平定了薛延陀他们几个反叛的部落,回头再去对付那中原的李唐不迟,千万不能顾彼而失此啊!若是我们突厥这边出现了内难,就算平定了李唐又有什么意义呢?”
颉利可汗握着义成公主的手说:“可敦和我想的一样,我已经派欲谷设带了十万大军去讨伐,去了这么长的时间,也该有得胜的消息了,不知怎么现在还没传回来,该不会出现了什么意外吧!”
义成公主说:“可汗不用担心,一定是在路上了。想我们十万的兵力,那几个部落联合起来也无法对抗的。何况欲谷设作战经验又丰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颉利可汗点点头说:“希望是这样的。”
帐外一阵嘈杂,一位大将掀帘而入,一面下拜一面禀报说:“启禀可汗,大事不好了!欲谷设的十万大军被回纥菩萨俟斤(俟斤为回纥的首领称号)以三千兵卒在马鬣山打败,依附薛延陀,他们唇齿相依,在独乐水上建立牙帐(首都)。意在对立我突厥。”
颉利可汗大吃一惊,摔了杯子,站了起来,义成公主也跟着站起来。颉利可汗问道:“你说什么?”
那位将军又重复了一遍,说:“据可靠情报,那唐朝李世民,已经派使臣抄小路联系上了铁勒部,册封薛延陀的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建牙帐郁督军山(今杭爱山),为漠北诸部共主。那夷男已经开始向唐入贡了。”
颉利可汗一张脸霎时变得惨白,瞬间又涨的通红,转眼成为铁青。义成公主说:“看来这唐朝这回是准备联合那几个叛乱的部落来对付我们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颉利可汗说:“现在是紧急的时候,先顾不了那李唐的中原了,只有先派突利再帅大军去讨伐那铁勒诸部。这内患不除,到时候那中原再起兵攻击,我突厥被两面夹攻,可真是要频临绝境了。”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七节 突利之变
第十七节 突利之变
自从突利发兵以后,颉利可汗不比上一回那样有信心了,寝食难安,真像是被逼上热锅的蚂蚁一般,无法静下心来,焦虑是在所难免的。这一回,他时刻注意着前方的战事,恨不得随时都派人去探查。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四月,他等来了突利失败的消息,而且这次败的比上回还要惨,近十万的大军,只剩下突利一个光杆司令单枪匹马的逃回来了。颉利可汗铁青着脸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瞪着刚从死亡边缘逃脱惊魂未定的突利可汗,心里所有忍耐的绳索就在那一刻崩断,像火山爆发似地指着突利吼道:“给我打!用鞭子狠狠地给我抽!”
突利可汗不相信的看着颉利可汗,他九死一生的他卖命,好不容易拣了一条命逃回来了,享受的就是这种待遇。其实出兵前颉利可汗因为他手下的几个部落归了大唐,狠狠地呵斥过他,那时候他对颉利可汗就已经很不满了,因为那几个部落的归大唐,正是因为不满意颉利可汗在雪灾来临之际不顾民生仍然起用高压政策而造成的。所以一回,他不仅仅是不满,简直就是寒心。此刻,他既不为自己辩解,也不向颉利可汗求饶,只是那样的看着他,心一点一点的冷下去。行刑的人上来了,一鞭子一鞭子的敲在他的身上,他咬着牙一声也没有吭,只是把眼光朝下移,狠狠地盯住颉利可汗的脚,为自己的付出深叹不值!
行完鞭刑,颉利可汗仍不解气,如今的形势又如何能让他解气呢?几年前突厥众国来依附的盛况不复存在,原有的地位开始衰落,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说当然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这种情绪无法释解,只能发泄在打了败仗而归的突利可汗身上,看着突利被打的几乎要灵魂出窍了,完全失去了一个可汗所具备的风度,颉利可汗不但没有在心里产生一丝同情,反而不解气的说:“把他给我带下去,投入大牢!”
突利可汗虽说被投进大牢,看管他的卫士对他可不敢轻待,一直小心伺候着,可是不敢容许他外出。突利被打的不能坐,只能趴着,什么事都做不成。侍女给他上好药膏出去了,那伤口仍像火烧一样痛,周围是那样的安静,一点也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那种痛就更明显了。这种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任思想去飞驰,或许能减轻一点儿体肉上的痛苦,于是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在自己思绪里还没来得及消化的事便一幕一幕显现出来,却又加重了心里的痛苦。那场战争里,最后就剩下他和几个带头的将军,那几个将军为了能让他逃命,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成一道肉墙来挡住追兵的进攻,以争取他逃命的机会。最终他是逃出来了,可那几个将军呢?在身后被剁成了肉泥!如果他们在天之灵若知道自己回来以后接受的是这样的待遇,该会如何的感叹嘘唏!这一回的牺牲,怎么就这么的不值啊!
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我们为他出生入死,得不到一点点的悯惜,这样的首领,值得我们去拥护吗?不!不值得!他不再是我的可汗,他是我们的敌人!突利可汗在沉默中让自己的愤怒一点一点的升级,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的囚禁生活,终于在十几天后,颉利可汗解气了,放他出来。
突利可汗被带到颉利可汗的大帐,只见他原本丰腴的双颊深深地陷了进去,还有那双无神的眼睛,也失去了原有的刚毅,想是两颗被磨去了光彩的珠子,浑浊,迟钝。这回连颉利可汗自己心里都有些不忍了,轻声对突利可汗说:“突利!这回对你的处罚,我也是不想的,可是做为主帅,你打了这样的败仗,按理应该处以斩刑的,如果我不对你加以处罚,难以服众。今天我放你回去好生休养,来日建功,我一定为你加倍补偿。你回去吧!”
突利可汗紧紧地咬着自己的嘴唇,几乎要咬出血来,他很想一掉头就走,终于他说服了自己,埋着头给颉利可汗深深地行了一个礼,咬着牙说:“谢——可汗不杀之恩!”说完起身,也不看颉利可汗一眼,调过头去,出了大帐。
帐外的阳光扫射了过来,正好照在突利可汗那胡子八叉的脸上,好多没有见过太阳的突利条件反射状的眯起了眼睛,并举起了胳膊挡在上面,细细观看他久违了的大自然——真美啊!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以前处于这样的环境却从来没有觉得它的美好,今天看来这是多么的宝贵!以后,任何人也别想剥夺我享受大自然的权利!
侍从牵来了突利可汗的汗血宝马,汗血宝马看到了他的主人,亲昵的把脸贴在他的脸上。突利抚慰的摸了摸马的鬃毛,跃上马背,把马鞭在空中虚晃了一下说了一声“驾!”汗血宝马立刻向家的方向驰去。
不久,颉利可汗这次征突利可汗出兵攻打铁勒诸部,突利可汗只用鼻子哼了一声,再也没有做任何反应。征兵的使者走后,突利可汗暗自思索,这件事必定令颉利非(提供下载…87book)常生气,要出兵讨伐,我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想着,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可以依靠,那就是喝自己有香火之盟的结义弟兄唐朝皇帝李世民。一想到李世民,突利的心灵宽了不少,事不宜迟,突利可汗立刻派人带上厚礼,去求见李世民。
使者见了李世民,将突利可汗求救的意思表达了一下,并呈上书信。李世民看罢召集众臣商议说:“朕和突利是结义兄弟,现在遇到他危急的时候不可不救。可是颉利我们也和他有盟约在前,救与不救都很为难,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呢?”
兵部尚书杜如梅说:“他们突厥一向言而无信,所以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如果不趁乱平定他们,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谋取混乱的国度,侵犯将要灭亡的军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李世民点点头,派军队进驻并州,随时准备接应突利可汗的军队。
颉利可汗本来因为突利可汗的拒绝出兵大为恼怒,又听说唐朝已经出兵帮助突利,更加的愤恨,准备出兵平定突利。那边的突利可汗知道了颉利可汗的动静,顺势倒向了大唐,向李世民递上了降书,率部成了大唐的子民。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八节 刺客
第十八节 刺客
无论突厥内部如何纷争,不管突厥与大唐的关系是好是坏,五月的定襄城依然平静祥和,好像与世无争似的。隶属定襄城内的突厥酋长康苏蜜——颉利可汗的心腹,给隋王进贡,萧后设宴接待。在宴席上聊着天,萧后问道:“听说你们那边最近很不安稳,好像是可汗和小可汗突利之间出现了矛盾,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大碍?”
康苏蜜说:“他们之间是出现矛盾了,好像现在势同水火。自从上回颉利可汗派突利可汗去攻打铁勒各部大败而归被颉利可汗鞭笞以后,突利可汗对颉利可汗极为不满。上回颉利可汗又征突利可汗出兵讨伐铁勒,突利可汗拒绝出兵不说,还去找那个什么结义兄弟李世民,请他帮忙防止颉利可汗出兵攻击。颉利可汗知道后大怒,带兵去攻打他,那突利可汗干脆向那唐朝称臣,被李世民封了个什么右卫大将军,还赐了北平郡王的爵位。”
“哦!”萧后有些吃惊,说道:“这样一来,突厥的势力不又削弱了一些?”
康苏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