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萧后先止住了哭泣,轻轻的拍着义成公主的后背柔声说:“好了,就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义成公主也停了哭,松开了萧后,拭去腮边的泪水问道:“政道呢?”
萧后轻轻的笑了一下,看着车队那个方向,秦氏、奶妈抱着政道也朝这边来了。走到跟前,义成公主含着笑意小心翼翼的接过政道,充满柔情的看着他,说:“是我们杨家人的长相,还真有几分他皇爷爷的样子。”说到这里,又想起杨家的惨事,不禁悲从中来,又堕下了眼泪。萧后心里酸楚也被勾起,轻轻的叹息了一声。义成公主反应过来,含着泪眼笑道:“你看我,知道这一段日子你们心里不好过,又禁不住开始招惹你了。你们到了我这里,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了。走,和我进大帐里去,这里冷,你们在南边住习惯了的经不住冻的,不像我们都冻习惯了。我们回大帐里,那里面还是很暖和的。”说着请萧后等上车,她则上了马,一起向大帐走去。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七节 复国计划
到了大帐,义成公主拉着萧后往里走,一边进大帐,一边对萧后说:“本来处罗可汗也准备亲自去接娘娘的,因为边界告急以至于错过了时间,请娘娘不要见怪。”原来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刘武周得始毕可汗的帮助攻下唐根据地太原。接着又下晋州,取浍州,唐河东之地丧失殆尽。闰二月,始毕率兵渡过黄河进攻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打算入侵中原,出师未捷身先病死。因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小,现在形势又比较复杂,突厥的上层机构商议定,立他的弟弟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根据突厥的习俗,处罗可汗又取义成公主为妻,成了义成公主的第三任丈夫。
萧后笑道:“你们之间何必在乎这些虚套?你们的心意我只管领就是了。”说着话,已经进了大帐,里面和外面简直是两个世界,一进去就感觉暖融融的。这个大帐不同于其他的突厥大帐,里面的装饰摆设保持了汉族的风格,再加上帐内几盆火烧的旺旺的,通风设备又比较好,所以萧后等人一进去就觉得很温馨,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要知道这两个月的行程,让萧后等人尝尽了颠沛之苦,虽然自己以前也和皇上经常东奔西走,但这次的处境不一样,感觉当然也差之千里。侍女端上来了奶茶、奶豆腐,一大盘香喷喷的烤羊肉等,另有一份热气腾腾的米粥。萧后等人这才发现自己是又累又饿,也顾不上风度吃喝起来。义成公主说:“这突厥的饮食习惯和隋大不相同,好在现在和汉民族的接触越来越频繁,那边的蔬菜和粟米也不难得,只是现在是冬季,粟米还有,这蔬菜就很短缺,娘娘请先将就些,等开了春就好了。”
萧后说:“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到了这里,我们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你既然能适应这里的生活,我们又如何能特殊?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罢了,妹妹不用担心。”
义成公主摇摇头笑道:“正因为我当年刚来这里的时候十分难熬,所以很清楚那种难过的滋味。现在你们来了,说什么也要让你们好过一些。”
义成公主的热情,令萧后等人越过了最初的心理障碍,慢慢的适应了突厥的生活。在最初的那阵子新鲜感过后,萧后他们开始为眼前这种带有寄人篱下的生活性质产生了一种隐忧,日子越发显得苍白和难熬。尽管萧后他们尽量避免把这种情绪表现在义成公主面前,可他们的处境义成公主心里是清楚的,她也在暗暗地想办法,想要给萧后和政道他们一个合适的身份,以便他们更有在突厥长期居住的理由。现在政道还小,还可以就这样过着,可以后他成年了,怎么能理解他的国家和他寄居的生活?所以给他一个身份势在必行。其实义成公主的眼光才不是这么一点儿呢!她心里藏着一个巨大抱负,那就是为杨隋复国。对政道这个孩子她现在还谈不上多么的喜(87book…提供下载)欢,只不过他是她复国梦的唯一希望,因为他姓杨,是杨隋王朝的正宗子孙,有了他,她心里的梦才有了确定的目标,她要用她的力量去和天抗争,挽回大隋灭亡的命运。现在在昔日大隋的土地上,已成气候令别路反王无法抗衡的是已称帝的李渊。他,成了她要第一个摆平的目标,于是她想到了联合中原另一个较有实力的反王——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虽然他也是她的一个对手,可现在顾不得这些了;因为他面前的危机正是李唐,那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一节 处罗之死
第一节 处罗之死
处罗可汗回到突厥,王世充派使者来见他,主要意思就是请处罗可汗立杨政道为隋王。义成公主也跟着说:“王世充说的很对,现在我突厥前来前来投靠的汉人越来越多,风俗习惯和我们突厥又不尽相同,管理起来也不方便不如立政道为隋王,让他们去管理汉人,必然更得这些汉人的心,也显得我们突厥很有气度。”
处罗可汗点点头说:“可敦说的很有道理,就依你的意思去做吧!”
这年的春天,在一个彩霞满天的早上,义成公主和处罗可汗送别了萧后一行人。不到两岁的政道,成了突厥旗下的隋王,定都定襄城,依隋制设置百官,统领一万多人投靠突厥的汉人。政道这么小,当然做不了什么主,饱经世事的萧后正式摄政。
转眼即是一年,萧后本来没有什么野心,统治着这片土地也还算得心应手,安稳的处境让她很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太多的想法。然而身在突厥的义成公主,体内流淌着半个鲜卑族的血液,不同于内敛的萧后,时刻没有忘记故国灭亡的深仇大恨,正野心勃勃的策划着把她的复国计划一步步的去实施。
这天,处罗可汗接到他的弟弟步利设带来的消息,他带领二千骑兵到达并州,在那里呆了三日大肆掠夺,并州总管李仲文一点办法都没有。处罗可汗喜滋滋的对义成公主说:“他们都把李唐王朝吹的神乎其神的,说是如何如何会用兵,我看也不过如此,到底是挡不住我们突厥的滚滚铁骑。”
义成公主趁机说:“这给并州总管这样无能,我们何不将并州拿下,这样就可以让隋王杨政道去那里定都。也算还了当年隋对我突厥的恩德。”
这话一说,勾起了处罗可汗对往事的回忆,眯起眼睛说:“是啊!当年我先人失国,全靠隋的相助才渡过那一难关,有了今天的成就。那时我的年纪虽小,对这些事还是很有印象的。我们的父汗一直对大隋心存感激,当年大隋来我突厥巡视时,父汗还亲自割草取道迎接圣驾。事隔多年,我还记忆犹新。”
义成公主眼圈有些红了,定了定神,笑道:“可汗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和义成公主商议定了以后,处罗可汗举行了占卜仪式,谁知卦象出来之后,是不吉。底下的贵族纷纷出来劝谏,不要出兵并州。处罗可汗说:“我先人失去国家领土,幸亏大隋帮助才赖以生存发展的今天的地步,现在要是忘了本,不能在隋危难的时候相救,不是一件好事。这次占卜不吉,难道不是神无知吗?我自己来决定这件事。”
处罗可汗要出兵并州的事情惊动唐帝李渊,面对着中原还有几家反王还未平定的李渊,心里怀着统一天下的决心,现在没有心思为兵强马壮的突厥人去分神,派太常卿郑元寿带了丰厚的礼物去见处罗可汗,希望他能改变计划,停止进攻并州。
郑元寿见了处罗可汗说:“可汗与我大唐一直交好,又何必与我大唐兵戎相见呢?如果可汗肯停止进攻,我大唐愿效前朝之风,与突厥联姻。”
处罗可汗冷笑一声说:“没有大隋,就没有突厥。今天我出兵攻并州,不是和唐有仇,而是为报隋恩。今天我攻并州志在必得,怎么会因为你们的一定小惠就停止?你回去告诉唐王,如果他能真的尊隋,把天下让给杨隋,我自会停战。如若不然,我们在战场上见,用实力说话。”郑元寿还要说话,处罗可汗起身把手一挥,做出一付要下逐客令的样子阻止了他。郑元寿还想争取,处罗可汗挥着的手缩了回去,捂在自己头上,很快倒下去了。周围的人大骇,将他拥了下去,把郑元寿晾在大帐中不知如何是好。
没过多久,处罗可汗的死讯已经传开了,义成公主对着刚刚死去的处罗可汗痛哭不已。突然,她站起来指着帐外怒道:“是他!一定是他,那个郑元寿,是他对可汗施了毒,要不然可汗怎么会死的这么突然?死的这么离奇?要把他抓起来为可汗报仇!”突厥的大臣本来对可汗的死都感到不知所措,一听到义成公主这么说,都觉得有道理,立刻把还在军帐中惶惶然等待消息的郑元寿抓了起来,带到义成公主和突厥要臣那里。
郑元寿是何等的聪明,立刻明白了突厥要抓他起来的原因,可他此时已是百口莫辩,好在他外交经验丰富,出了这么紧急的情况表现还很沉得住气,还未等义成公主开口发难,捶胸顿足的说:“可汗的突然弃世,令人痛心啊!想可汗正在壮年,正是能有大作为的时候,怎么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去了?一定要查明可汗的死因,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我愿意留下了,和突厥一起查明真相,如若不然,我就是回去了也无颜去见我们的唐帝。”
突厥重臣本来是想治郑元寿的罪的,被他这么一闹腾,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都一起看着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思索着,她要针对着的是占了杨隋江山的李唐,又不是这个小小的郑元寿,何况自古都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也不好杀他,想毕说道:“郑元寿!你不用这样‘猫哭耗子假慈悲’,可汗就是和你谈了一会儿话就出事了,可汗的弃世,你就想靠着你那条三寸不烂之舌就想逃脱干系,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把你监押下去,我们自会查明事实真相,如果这件事和你没有关系,我们自会对你礼遇有加,送你回国;如果真的和你有关系,我们定要以你的血来祭奠可汗在天之灵!”
郑元寿镇静的说:“我相信可敦和各位大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不管可敦和各位大人如何处事,只要有需要我配合的地方,我一定万死不辞。”义成公主冷笑一声,命人将他押了下去。郑元寿淡然一笑说:“不必劳各位将士大驾,元寿自会下去。”说完洒脱离去。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节 颉利继位
第二节 颉利继位
等到办完处罗可汗的丧事以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国不可一日无主,立新可汗的事就开始搬上的议程。丞相说:“处罗可汗长子奥射设已成年,可以立为可汗。”
义成公主摇摇头说:“我突厥一向勇健,我们的可汗当然得比一般人更加的勇健。你们看那草原上的狼王,那个不是狼中的佼佼者?若智慧与勇气不能远远超过同类,如何能深孚众望?奥射设太过羸弱,不能堪以重负。我认为处罗可汗的三弟咄苾嗣,刚勇矫健,旁人无法相比,可以立为可汗。”在突厥一直都有可敦参与政治军事决策的习俗,何况义成公主在突厥已经呆了几十年,羽翼渐丰,说话是很有份量的,所以她一发言,底下都没有了异议。于是在这一年,也就是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咄苾嗣成为颉利可汗,颉利可汗也根据突厥习俗,娶义成公主为可敦,成为义成公主的第四任丈夫。
颉利可汗即位不久,唐朝的使者又来了。原来是远在长安的唐帝李渊知道郑元寿被扣留的事,又派遣汉阳公李瑰和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携带黄金、丝帛送给颉利可汗,请求释放郑元寿。颉利可汗在大帐里接待了来使,又命人把郑元寿带上来。郑元寿对着颉利可汗轻施一礼,颉利可汗傲慢的对郑元寿说:“见了本可汗,为何不行跪拜大礼?”
郑元寿挺直了腰杆说:“我们中原有句俗话,‘男儿膝下有黄金’,上只拜天,下只拜地,中间拜天子与父母。请可汗恕元寿不能从命。”
颉利可汗大怒,再一看旁边的李瑰和长孙顺德面露喜色,似有赞叹之意,愤怒的说:“你人在这里还这么狂妄,你是不想回去了吧!”说完吩咐左右把郑元寿押了下去,同时又扭过头来对长孙顺德和李瑰说:“你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吧?那你们也跟他在这里呆着。”于是把他俩也扣留了下来。李渊知道后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扣留了突厥使者,双方此时已是撕破了脸皮,相互僵持住了。
义成公主嫁给颉利可汗之后,又想故技重施,教唆颉利可汗出兵攻唐,她之所以主张立他为可汗,就是因为他更具备战斗力一些,她不是真的要突厥多么的强壮,她是要为隋复国,所以她要推举最有力量和唐抗衡的人来做可汗。可是,她现在不便太早来做这件事,以免颉利可汗怀疑她的动机,这样会坏了她的大事的。所以她要忍,一定得找到一个好的时机,才能万保不误。
上天没有让义成公主等多久,没过多长时间,王世充派来使者王文素来庆贺颉利可汗继位。贺礼过后,义成公主热情的接待了王文素,乘周围没有什么外人的时候对王文素说:“先皇对你们陛下很是器重啊!不知道你们陛下现在还记得吗?”
王文素见义成公主话里有话,连忙接道:“陛下对先皇一直感激零涕,念念不忘。”
义成公主满意的笑了笑,说:“现在的隋王杨政道是先皇的嫡亲孙子,他现在只守着定襄这么巴掌大的一小块儿封地,势力和先皇错了不知道多少,想起来真让人心里难受!”说着眼圈一红,差点儿要流下泪来。
王文素揣测着义成公主的意思,试探的说:“这确实令人伤心,不知道我能隋王做点儿什么?”
义成公主等的就是这句话,精神一振,说:“这件事对于你来说太容易了,但对于隋王来说却是很重要。”
王文素心里大概明白了,因为处罗可汗在世的时候公主已经谋划过这件事,也请王世充当过说客。说白了,义成公主摆明了要把矛头对准现在占据中原实力最强的李唐王朝,这对于占据洛阳的王世充来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他王世充当然愿意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谁不愿意坐享渔翁之利呢?但在这个时候,王文素还要卖个官司,装糊涂说:“请可敦明言。”
义成公主开门见山:“想请王大人在可汗面前替隋王说几句话,出兵并州,也好让隋王有个栖身之地。”
王文素拍拍自己胸脯说:“请可敦放心,小臣一定义不容辞,绝不辜负可敦所望。”义成公主笑着没有说话,只是端起酒杯为王文素敬酒,说:“请!”两人一饮而尽。
次日,颉利可汗邀请王文素一起观看突厥的骑术大赛。突厥的勇士格外勇猛,突厥的马格外强健,挥舞着长长地套马杆游刃有余,一看就知道不是一天的功夫。赛马场上高潮迭起,引起周围围观群臣一阵又一阵的欢呼,令突厥草原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颉利可汗看有外人在的情况下自己勇士这样给自己长脸,十分高兴。王文素趁机装着随便说说的口气说:“今天的突厥真是兵强马壮、锐不可挡啊!当年你的父亲启民可汗兄弟相争失败了,多亏大隋出面才复了汗位,子孙有了自己的国家。可惜现在的天子不是隋文帝的后代。如果立杨政道为帝,来报答隋的厚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