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早已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漆黑中又泛出一点雪映射出的诡异的惨白,举目间,哪里有灯火,哪里像人间?杨沫感到一车四人好像落入了无人能寻的异次空间一样,面对这黑暗和空旷,心下一阵害怕。
“杨沫,你快上车,打电话,找人……”强烈的风雪让李县长无法完整地说完一句话。
杨沫一个激灵,明白了他的意思,赶紧上车,却绝望地发现可能是风雪太大影响了通信讯号,竟然手机显示“无服务”。
四个人的手机都没有信号,杨沫又下车帮着出力推了一会儿,怎奈油门再怎么踩,后面推车的人再怎么出力,除了马达的轰轰声,车子岿然不动。
外面暴风雪折腾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看来这车靠推是推不出了,没有办法,四个人又重新坐回车里。手机没信号,周围没有人家,靠步行更不可能搬来救兵,看来现在只能等待,等待暴风雪可以缓一缓,等待矿上迟迟等不来他们的车可能会出来寻人。
因为担心一直发动着引擎开着暖风耗油耗电,老张熄掉了汽车。杨沫感觉车厢里越来越冷,手脚都渐渐冻得开始发麻,自己紧紧蜷缩着身体,以保能暖和一些。
杨沫蜷坐在位子上开始有点眯瞪过去的时候,听到身边的老张大声喊了起来:“车,车,有车。”还没反应过来,老张已经呼啦一下打开门,率先跑了出去。
杨沫看着老张的身影慢慢浸入黑色的风雪中,才愣过神来扭动车钥匙发动了汽车,点开双闪后也跑了下去。四个人死命朝远处的忽明忽暗奔跑、喊叫。
对方好像听到了他们的求救声,那忽明忽暗的灯光越来越清晰起来。直到近到身旁,杨沫才看清是两辆越野,一个男人第一个从领头的林肯领航员上跳了下来。
怒吼的风雪让杨沫使劲抹了抹眼睛,还没看清来人的脸就一把被军大衣裹住了。风雪实在太大了,杨沫被一个怀抱引着上了第一辆越野车,才看清竟然是蒋东林。
“没事吧?这么大的雪,你怎么一起来了?冻坏了吧?”蒋东林又是责怪,又是怜惜的口气让杨沫的鼻头突然有点发酸,只知道盯着他,说不出话来。
“你怎么知道我们困在这了?”杨沫带着鼻音问到。
“矿上总办说县里来人了,2个多小时的路这种天最多不到4个小时总应该到了,除非是在路上出事了,我们一路沿着去A县的路找,看到双闪的灯才找到你们。”蒋东林看着杨沫因为车内暖气而猛然有点潮红的脸颊,握住她的手说。
杨沫想挣脱他的手,前座副驾驶上还坐着李县长。蒋东林感觉到她的挣扎,但没有松开。
李县长回过头,无比感慨地说:“蒋总,今天你们可是算救了我们一命啊,这个鬼天气,恐怕挨不到天亮,我们几个都要冻僵在车里,一场惊吓,一场惊吓啊。”
蒋东林把握着杨沫的手放到杨沫的军大衣底下,笑笑说:“还好你们开了双闪,不然,我们还真找不到你们,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李县长把刚才蒋东林一下车就拥住杨沫的情景看得真真切切,再看现在挨得那么近的俩人,呵呵一笑,再不多话,又回过头去。
“这么大的风雪天,你不该跟着一起来的,简直是胡闹,你去了矿上,能干什么?”蒋东林没有了刚才的怜惜,只是责怪地说到。
杨沫缩了缩脖子,心里想着这大林肯稳定性就是好啊,开在草原上也不觉得颠簸;这暖气就是足啊,弄得自己睡意都上来了……嘴里不自觉地就问到:“这些天你都去哪了?”
车外很黑,车里也只有仪表盘发出的微微的亮光,蒋东林一把搂过缩在军大衣的一团,下巴顶着杨沫的头发,微不可闻地说:“去了趟南边,办了点事。”
杨沫被他这么一搂,更觉得暖和,加上刚才的紧张殆尽,就止不住扑过来的睡意,嘴里嘟囔着:“我去矿上安抚家属……”,就睡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第七章最后对蒋东林的心理有所改动,看着点击从第八章陡然减少,赶紧为男主正名下。~
11
11、第 11 章 。。。
蒋东林他们的车快到矿场大门的时候,杨沫想了想,说:“李县长还是带着老王和我下车步行一段吧,估计这会儿有些媒体都来了,应该也有家属,看到县长坐这么好的车影响不太好。”
李县长立马赞同,蒋东林看了看杨沫,笑了下,点了点头。
和杨沫猜测的一样,市里的行政部门、救援部门、神州集团的人、媒体、家属、还有其他矿井过来帮忙或是看热闹的人乌泱泱聚满了矿场。李县长带着杨沫走进矿场的时候,就看到蒋东林被市里的负责人拉着一起往矿井那去,李县长没有迟疑,一路小跑着就跟了上去。
这次坍塌的是二号井,最终查明主要由于矿下工人的不当作业而造成。这些工人大多长期从事煤炭开挖,而内蒙的煤矿与山西的煤矿相比,除了煤炭少有杂质、品级优良以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山西煤炭储藏较深,需要进行长距离的井下作业,而内蒙大多为浅层煤,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深地层的挖掘就可以进行开采。长期以往,这种矿藏特征让内蒙的矿井工人形成了安全要求较低的地表开采作业习惯。
目前开采的稀有矿藏与内蒙的地表煤不同,储藏源很深,矿井构架复杂。虽然神州集团在矿井勘探阶段开始就对以后需要入井作业的煤炭工人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在采矿项目开始后也时常进行安全作业宣讲,但是这些工人长期地表煤开采的工作习惯以及对矿井工作危险性的切身认识不足,最终导致了这次悲剧。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确认共有23位矿工被困,生死情况不明,而掩体构成坚固,极不容易被打通,神州集团与市里赶赴现场的专家和救援部队正在紧张地策划救援方案。
杨沫不懂矿场知识,不敢去矿井那添乱,和老王一起在矿场总办等着最新的消息。
总办的工作人员忙碌地接着电话和各方面沟通着,门外突然就响起了巨大的哭声和喊叫声。
杨沫和老王出来一看,发现是一堆女人,有的手里还抱着孩子还有几个也像矿工的男人正围着几个扛着摄像机和拿着话筒的人。
“记者,你可得给我们做主,今天他们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带着孩子躺也躺到他们井口去啊。”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哭哭啼啼地拉扯着一个拿话筒的年轻男子,带着哭腔说到。
“是啊,必须给说法,啥时候能救出来,救不出来又怎么弄?”人群里有很多附和的声音,叽叽喳喳一阵哄闹,让拿着话筒的男子有点不知所措。
“你们别吵,有情况就反映,矿上有没有私底下和你们谈过,如果人死了,给多少钱,是不是让你们不要对外声张?”拿着话筒的男子拉过抱着孩子的那个女人,问到。
杨沫在外围一听就觉得不对劲,还没等那女人开口,就冲人群喊道:“我是A县的负责干部,有什么情况和问题,大家可以来跟我反映。”杨沫边说,边挤进围着的人群,往中间记者模样的几个人走去。
“你好,请问你们是来采访的记者么?”
“是的。”拿话筒的男子有点倨傲地说到。
杨沫看着他的神态,客气地说:“那请出示一下记者证或者工作证件,如果没有证件,是不可以进入矿区采访的。”
年轻男子听着杨沫一口不带内蒙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再看看杨沫不慌不忙的做派,有点尴尬地掏出了证件递给了杨沫。
杨沫看了看,是一个网站新闻栏目的记者,拿出的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记者证,而是他们网站的工作证,心下已经有了分寸。“好的,谢谢。”边说边把证件交还给男子。
“现在正是救援的24小时黄金时间,内蒙省上、呼市、我们县里还有神州集团都派出了最好的专家、救援队伍和医疗队伍进行支援,我们这次的媒体报道由《内蒙古日报》全权首发,有什么采访需求,你们可以向他们征求转载权。我们保证,会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地向全社会、向媒体发布救援的最新消息。”
杨沫才来矿上没多久,当然不知道《内蒙古日报》的记者是否在现场,但是《日报》是内蒙地区党报,今天这么重大的矿井事故,党报上不可能没有一点报道,而党报的性质,又决定了自有把握新闻尺度的分寸,不会在立场上有偏颇。再来,用党报来威慑一下各种小道媒体,杨沫觉得应该会有作用。
眼前的这帮人,显然是想趁着矿上救援混乱的当口钻群众的空子,挖掘一些煽风点火的小道消息,以博取新闻点击率。杨沫知道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强大性,突发危机中的媒体信息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当地政府、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会煽动民情,影响社会稳定。
杨沫同情被困在井底的矿工,看着泪眼婆娑的女人孩子也觉得心酸,但是杨沫清楚自己的立场,刚才这样的情况,根本没有人来应对这些家属和媒体,杨沫一着急,又打又哄地就说出了这一番话来,还真让刚才还气势汹汹的这帮人有点蔫了下来。
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听杨沫这么一说,一把拉住她不肯松手:“女领导,我家男人在井底下,家里还有两个娃娃,要是他出个什么事,我可怎么活呀。”
杨沫拍着女人的背,帮她顺了顺气,对着围着的人群说:“大伙儿不要急,现在政府和矿上的企业都派了最好的专家还有救人的部队来了,现在正是救人最关键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大家千万先耐着性子等一等,不要去给救人现场添乱。“
“你不要光哄我们,煤矿挖了那么久,从来都没出过事,怎么到这就把人给埋了?矿井一塌就要死人,要是真救不出来,你们怎么给说法?给多少说法?”人群里有人显然盯着钱不放,急切的声音盖过了杨沫的喊话声。
“政府和开矿的大集团第一个宗旨是保人,人能救出来是最重要的,如果真发生了死人的事,政府和神州集团一定会按规定给大家一个说法的,大家不要激动,不要影响救援队的工作,要尽量配合政府……”
“你才是个女娃娃,你说的话我看作不了数?”
“谁说杨科长说的话做不了数?”一个男声从人群外围传进来,人群中自动让开了一条道。
蒋东林走进人群,身边跟着总工和李县长。
“他是神州集团的老板。”人群里有人认出了蒋东林,大声喊着。
“我是神州集团的蒋东林,内蒙地区的事情我能负得了责,刚才杨科长说的正是我们的意思,市里和我们集团会尽一切力量救人,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不测,神州集团第一个保证赔偿到位。”蒋东林话不多,却字字落地有声,现场围着的人面对着他的气势没有人敢再发话。
蒋东林缓了缓口气,说到:“现在是救人的关键时刻,请老乡们配合我们的救援,耐心地等待。愿意留在矿上等消息的,可以到矿上的招待所住下,我们负责食宿。”
人群渐渐散开,始终被挡在人群外面的老王跑了过来,对杨沫说:“多亏了杨科长反应快,不然家属和记者真闹起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呵,不能让他们乱写。”杨沫笑笑,又转身看看蒋东林,说:“哎,我这个女娃娃,果然说一堆话不及蒋总的一句话。”
“你做得很好,我们要谢谢你。”蒋东林颇为温柔地替杨沫拉了拉送开了羽绒服领口。杨沫感到一阵不好意思,说了句:“蒋总,那您先忙吧。”
蒋东林也没有再多动作,点点头,又带着身边的人往井上去了。
蒋东林回到矿上招待所给他留的房间的时候,知道杨沫已经睡下了,就没有再过去敲她的门。矿上条件艰苦,如果想洗个热水澡把一天蹲在井边的灰头土脸洗洗干净也不是不行,但蒋东林知道那会用掉几十口人的饮用热水,想想,还是硬忍了下来。
虽然极度疲惫,但是一天多来的泥泞和腌臜让干净惯了的蒋东林怎么也睡不着,坐起来翻出手提包里的丝绒盒子,打开来盯着那抹纯粹艳媚的红,脑子里全是那丫头的样子。
蒋东林的那句谢谢倒的确不仅仅出于对杨沫不一般的情愫。那丫头在风雪暴虐的草原上又害怕又坚定的神情、白天又打又哄摆平小道媒体的机智、对着矿工家属真情流露却保持立场的喊话,都让一直站在外围听着的蒋东林有点震撼。他没想到这张漂亮脸蛋下还真能有一股子坚持,至于到底坚持的是什么,蒋东林又感觉说不太清楚。只是除去杨沫的美貌对自己本能的生理吸引外,似乎还有什么钻进了自己的心里。
再看眼前的这枚鸽血红,蒋东林有点怀疑送出手会不会让杨沫觉得自己很俗气。虽然这枚戒指从成色到克拉数都可以堪称是红宝石中的极品,但是到底什么才最衬那丫头?这戒指是不是有点艳俗?蒋东林开始微微泛起了担心。他隐约觉得,杨沫脸上,可能不会出现其他女人拿到他送的珠宝时受宠若惊的发亮的眼神。
省上和市里都对这次的事故极为重视,但因为矿井坍塌事故在内蒙并不多发,政府救援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在二号井进行主力救援的还是神州集团抽调的技术骨干。在几次有惊无险之后,掩体终于被成功爆破,没有触动易爆气体,井下23人全部生还,但是连续4个昼夜的断水断粮以及井下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已经让23个矿工的身体虚弱到极限。
这会儿打通的通道正往上运送着第一个被救者,杨沫看到守在井口得熬红了眼的蒋东林拿着毛巾喊着“赶紧拿毛巾,待会儿人上来第一个捂住眼睛。”
杨沫知道久在极度黑暗的环境下,眼睛猛然见光容易致盲,看蒋东林这架势是第一个要上,杨沫没有迟疑,赶紧拉过这几天已经混熟的《日报》小冯摄影记者,给他指了指井口的方向,又小声说了什么。
小冯记者点了点头,选好角度就架起了长镜头相机。
12
12、第 12 章 。。。
“东林现在做事真是越来越稳健了,我看他回北京也快了,前途无量!老蒋看了,不知道要多高兴。”说话的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声音仍然掷地有声,他摘下老花眼镜,把手里的报纸递给身边若有所思的年轻女子,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方明明接过爷爷递来的报纸,头版头条上,那副熟悉的面孔胡青拉碴,平时有型的短发也微微有点凌乱,黑白的报纸图片,也能看出考究的皮鞋满是泥点留下的印记。蒋东林为第一个被救上来的矿工蒙好眼镜的图片,最具代表性得出现在所有以救援新闻为头版头条的报纸上。
方明明看了看爷爷,笑了笑说到:“他的确成熟了很多。”思绪,却又被拉到了半个月前在香港偶遇时的情形。
离开蒋东林已经4年多了,再坐在他对面的时候,方明明觉得从没憷过任何场合的自己有点不敢正视他的眼睛。倒不光光是因为三年多前毅然决然的离去,蒋东林这些年在北京的花名,远在大洋彼岸的方明明早有所耳闻,初听到的时候,她也冷笑着安慰自己:“什么只爱她一个人,一旦离开,还不是缺不了女人!”
直到在四季偶遇蒋东林,方明明才发现那个从小和大院里其他男孩子一样追在她身后,把她捧为公主的男孩子俨然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4年的时光,似乎赋予了他成为一个成熟男人的全部魔力。蒋东林举手投足间的自信淡定和散发出的浓厚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