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大家在这片原始森林里休息的时候,族长比勇则正跟昨夜的几位族老们,坐在一起讨论着李天养这一伙人。

    “大家觉得这群邻居如何啊?”比勇虽然年纪老迈,可说出来的话一点也没有因为年纪的关系而变得无力,仍是那样的雄浑。

    “我看不错啊,大方不说,个顶个地都是一群好小伙子,这些日子马耀他们也给寨子带来了这么多的口粮。”一边整理着身上昨天李天养他们送来的绸缎衣服,达海老人一边为李天养说话。

    “我觉得也是。”“嗯。”

    一个个收了李天养好处的族老们,也都纷纷同意达海的观点。

    “你们几个老家伙!!是不是被人家送来的这些玩意儿给懵了脑子了,啊??”比勇的语气不怒自威,让几个还沉沁在华美服装中的族老们收回了心思,看着比勇。

    “他们才来多久,就把寨子里的年轻人们给勾走了,要是再多住一段时日,那罩子里还有人干活、有人打猎吗?”比勇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几人:“咱们寨子是靠什么生活的?打猎啊!!那才是咱们自古以来的生存方式,可你看看寨子里的年轻人,现在下山学的是些什么,放下好好的武器不用,拿着个木头片子在土里刨食儿,这事要断咱们的根儿啊!”

    “大哥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吧,咱们打猎还不是为了生活,他们在土地里种粮食也是为了生活,只是方式不同罢了。”达海老人毕竟对李天养他们的印象不错,这时也为他们辩解了几句:“再说了,你看看马耀小子他们,每回下山就几天,就大包小包地往寨子里带东西回来,又没有在寨子里多呆,何必如此小题大做呢!!”

    “哼,我小题大做,我只怕不早点提醒你们,你们大家就忘了祖辈传下来的的东西啦!!不说这些小辈们,你们看看你们自己,这才几个月的功夫,你们就把身上的皮草给丢了,换上了这身华而不实的东西,这是要干什么!!”越说越气,比勇恨不得把他们几个老人身上的一副给扯下来,丢去烧了。

    “族长这话我老头子就不爱听了,老头子我半截身子都埋进土里了,穿身一副怎么了,你做族长的不喜欢穿,就连我们也不准穿了啊!!”一个族老听不下去了,转身就离开了族长的家里:“真是岂有此理,人家好心好意送李国来,还送出毛病来了。”

    “就是,要说怪罪,你应该怪你宝贝儿子,要不是他带头,怎么会有年轻人跑下山去,跟这些人厮混!!”另外几个族老也纷纷不欢而散,各自回到自家,只剩下两个族老没有出声。

    “大哥,不是我说你,在山上久了,你也应该出去转转啦!”达海叹了一口气,慢慢离开。

    “真是气死我了,这些个老家伙,只看见眼前的一点东西,压根儿想不到未来的祸患!!”比勇无,伤感地对着剩下的两个族老感叹着。

    “看开点吧,族长,如今寨子里,谁不向往人家手上那些稀奇实用的玩意儿啊,你即使说出来,也没人会相信的。”两人只能面馍馍地安慰着这位失意的老人。

    中午的太阳照射在屋前,可三位老人却没有感到丝毫的温暖,更多的则是来自心底的失落和寒意。

    今天估计没有三更

    (本章完)

第204章 事有不如意() 
待到下午时分,李天养他们才精疲力尽地走出原始森林,回到诸罗山社土著们开辟出的羊肠小道上来。今天的收获不多,三只野鸡,一只毛猴就是今天一整天的收获,像拉厚克嘴里所说的什么山羌,黑熊,野猪,那是连毛儿都没有看见一根。

    在路上的时候,李天养也曾忍不住问过马耀,他们每回的收获大概如何,马耀给出的答案,让李天养心里一惊,能在这片森林里养活两千多土著,他们这些人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也难怪他们会跑那么遥远去打猎了。更别说沿岸的移民村落,会时常被这些土著们光顾、抢劫,对于那些地盘更小的小部落来说,想要生存下去,不动用一些手段巧取豪夺的话,光靠大自然的馈赠,根本就没法生活。

    或许,这也是大员至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部落的原因之一,越是庞大的团体,对于粮食、人口的压力也越大,像这样困居海洋之上、又不懂种植之道的原始部族来说,生养的人口越多,他们部族分裂、崩溃的速度也就越快。

    李天养他们的营地,这几个月来,其实也遭受到了不少不明部落的袭击,很多种植在外的粮食,特别是土豆,更是在夜里被人成片成片的盗挖,逼得李天养到夜里还必须安排人手来看护外面的天地,同时还要预防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暗箭。好在这些土著一般都是单独前来,最多也就三五个人的小团队,这才让李天养他们的压力不显得那么大。再说这几个月里,诸罗山土著年轻人们也时常下山帮忙打工,吓唬、追赶这些同胞,他们还是很得力的。

    晚上,李天养他们有被请到族长家里热情款待了一番,当然,你就别期待人家能拿出什么美酒佳肴了,差不多跟昨夜的招待一模一样,这就已经是人家能拿出来最好的食物了。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李天养不是一个闲着没事到处乱跑的人,这次前来拜会诸罗山族长,除了是必要的理解之外,其实也是想要跟诸罗山的人商量,想要招收更多的土著们到营地里去帮忙开荒、工作的。

    眼看着马上有要开春了,李天养还想要多开垦出几倾荒地来,多种植一些粮食;他的养殖场也要开始大规模养殖了,第一批小鸡已经孵化了出来,正嗷嗷待哺呢,从月港购买的猪、牛、羊等家畜也到位了,正圈养在营地周边;再过三四个月,等小鸡们长大,开始下蛋,他们的作坊也该开始动起来了。

    当然还有,一直就没有停歇过的几个窑口,都是少年们自己分工合作,三班倒地在边上看守着,成批成批的砖瓦、水泥被烧制出来,运送进营地,成为建设他们家园的基石。

    但是,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李天养现在就是被架在上面,被扯蛋的那个人,就凭李天养他们营地里,那不足两百人的劳力,哪里能够支开这么大的摊子。前段时间的抢劫行动,要不是因为营地里的物资已经接近李天养所预计的底线了的话,他们还真的抽不出八十多个人出去抢劫。

    要是按照李天养一贯的求稳方针的话,最好是能一力降十会,聚集最大的力量一击而胜,他巴不得只留必要的人手看家,其他人一窝蜂全部上阵才算安心。而如今,营地又躺下了近五分之一的劳力,李天养他们的人力缺口也越来越大了,所以,就有了这次诸罗山之行,也算是李天养的求救之行。

    不是没有想过从漳泉两地招收一些无田无地的村民或者流民来这里安居、生活,他也不是没有做过这样的努力。每次人家一来打听,一说是来这个大员岛生活,十个人里有五六个当场就被下走了,剩下的三四个里,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拖家带口,提出一系列要求,这让刚刚起步的营地,根本没办法满足,最后只能作罢了。

    不是李天养危言耸听,这个时代福建沿海的人们,对于大员这个岛的传说,真的能吓走很多胆大的汉子,故而在漳泉一地大员也有“埋冤”的恶名。

    而且李天养其实也有考虑,如今正是跟诸罗山社的土著们处于甜蜜期的时候,平时就老听马耀他们这些土著年轻人抱怨说时常饿肚子,这次出来一趟,观察的结果,也让李天养心里有了计较。

    如果李天养从外地招人,说实话,迟早会跟这群吃不饱肚子的土著们产生纠纷,甚至会因为李天养他们砍伐过多的森林,开垦土地,让土著们的猎物越发减少,两家的矛盾指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到时候,吃不饱肚子、为了生活的土著人们,把主意打在李天养他们这群丰衣足食的邻居身上,那是必然的事情。

    但如果,趁着这个时期大家关系融洽,李天养跟诸罗山族中长老们商量一下,让更多的诸罗山土著们下山去帮忙、劳动,一来,可以缓解诸罗山人粮食的危机,不用时常饿肚子;二来,长期的交流和劳动之下,李天养他们也能把先进的农耕知识教给这些土著们,让他们学会自己种地种粮,也就不用再费力气去打猎,靠天吃饭了;三来,则是缓解了李天养他们营地中迫切的人力缺失问题,一方几变,何乐而不为呢!

    李天养是一个纯正的大民族主义者,但他不是一个汉族主义者,虽然他不大待见儒学的很多东西,却十分喜欢春秋里的一句话:狄夷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狄夷,则狄夷之。一个几千年前的读书人都明白的道理,他想不通到如今,为什么反而会变成了歪理邪说。

    只要功夫下得深,他李天养就能把这群不服教化的土著们,变成一群可堪大用的助力。毕竟,他的计划里,这里可不只是一个藏身的老巢那么简单的。

    本以为事情应该很容易,诸罗山社的情况这么糟糕,李天养给出的条件在诸罗山人看来也算是丰厚,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偷跑下山去,为李天养他们营地添砖加瓦。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提议一处来,身为族长的比勇就满脸的不悦之色,当场就差点跟李天养翻脸了,要不是周围还有好几个族老在旁相陪的话,为李天养他们说话的话,李天养恐怕就要铩羽而归了。

    李天养想不明白,本来作为一族之长,就应该为部落中的百姓们考虑,这比勇老人为什么却不愿意让族中的乡亲们出去寻找一条出路呢。可他又哪里明白,一个老人心里所想的东西,越老的人,也就越尊重传统,在比勇的眼里,他们诸罗山社的人,生来就是森林里的娇子,除了从大自然中收获猎物之外,其他的任何手段都是对诸罗山社人的玷污。

    而且,活了大半辈子的比勇,也比这群懵懂的土著们看得明白,华夏的文化实在太过厉害,它的包容性太强大了,如果真的接受了李天养他们的安排,恐怕要不了两代人,他们诸罗山社的乡亲们,就会变得跟李天养他们一样,失去他们自己的传承与信仰。

    同时,这一次与李天养他们的接触,更让他隐隐地感觉到了,如果事情再不加以阻止的话,他们家族十几代人流传下来的族长位置,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葬身历史的长河,不复存在了。

    最后,在诸罗山社几位族老和族长关门避谈了很久之后,李天养总算得到了一个答复:作为族长和族老,他们不反对族中子弟前往李天养他们营地劳动,但是,他们也绝不支持这样的行动,更别说李天养说想要的,由他们这些长老站出来发话,鼓励大家下山了。

    看着比勇族长被族中长老气得满脸愤恨的眼神,李天养知道,恐怕这是诸罗山社最大的让步了,事情又回到了原点,李天养这次诸罗山之行,算是彻底失败了。

    (本章完)

第205章 妙招引土著() 
诸罗山之行回来之后,李天养发现,从山上下来的年轻人一下子少了许多,就连跑得最勤的马耀,都好久没有看到他的影子了。李天养知道,嘴上比勇虽然说不反对,但是实际上,作为一族族长,在某些时候对于族中族老的反对他要做出让步,然而,哪怕只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表明一个态度,也能让底下的族人们做出选择。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事情到了这一步,虽然李天养并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并不妨碍他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还是要尽量想办法从漳泉两地去吸引一些无敌之民到这里来安居生活,重点就是‘无地’二字。如今这个时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之所以能在此滋生,就因为江南各地纺织业极度发达,为了能养殖更多的桑蚕,地主和官僚们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植桑树。而这,就造成了明末土地兼并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巧取豪夺,加重赋税等原因而失去,或放弃自己的土地,变成一个无地之人。

    而李天养就要利用这样的条件,来吸引这些没有土地的流民,到这里来安居。或许大员的各种传说故事,在这些甚为迷信的流民们心里有诸多的恐惧,但是比起失去土地的痛苦来说,这都不算是个事儿了。李天养可是在谭门,见识过农民们对于土地的执着和信仰,对此,他很有信心。

    其次,他也不想放弃岛上现成的大好资源,虽然现在情况有些微妙,但是起码来说,比勇这个族长也承诺过,不会正面反对诸罗山的年轻人们出来打工。只要李天养他们想出一些损招来,天性好动而又极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年轻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地逃出诸罗山来,成为李天养的帮手,这就是青春叛逆期,人类不可控制的原力。

    当然,李天养也要事先准备好充足的物资,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筹码和条件来吸引和安稳土著、流民,否则一切反而会变成不稳定的因素,随时会反噬李天养他们。毕竟,李天养他们现在的实力,真的是很弱小的,区区两百人,还真不看在诸罗山社的眼里。

    看样子,仓库里的那些个银子是留不住了,早知道就不应该把这些银子运回来,直接放在陆丙言他们那就方便多了。可第一次作为海贼,跟人合作,就这样信任别人,这样的做法是在找死,谁也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再说,李天养也需要这些真金白银来安稳住大家的心情,让大家看到美好的前途;人都是自私的,道理懂得再多,还是没有物质上的满足来的有说服力。

    这些日子,除去给大家的分红以外,还有购置了一批物资,仓库的现银还剩下一千五百两不到的样子。陡然看起来,这个数目不小了,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坚挺的,能购买的想也不少。但是李天养想到未来所需要的人手的数目时,从需要准备的物资来看,这点银子还是不够的。

    如今营地里,除去三十多个受伤的伤员,剩下的人既要防备不明土著们的偷袭,又要建设营地的各种设施,想要再抽出人手出去干上一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李天养实在想不到还有其他的什么办法来筹集银两。

    好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开始就是因为大家心大,把摊子铺的太宽了,才造成了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吸取教训之下,李天养最后还是决定,走一步稳一步,把步子给放缓,做大家力所能及的事情。

    先是把银子给运了出去,让何勇交给了陆丙言,请他代为购买一批物资,如铁器、粮食和耕牛这些开荒急需的东西。然后何勇在跟齐三接触之后,两人是相见甚欢,聊得不错,所以,又拜托齐三,请他代为招募一批流民。

    以齐三在码头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不说轻而易举,但也不算是什么大事。码头的苦哈哈们本就是参差不齐,来讨生活前做什么职业的都有,在李天养许下了一个不错的优惠条件之后,还是有许多人动了心。当然,人家齐三也不是做慈善的,该给的好处何勇也送得很到位,两人的交情也越发的深厚了。

    经过一个冬天的种植试验,李天养他们总算收获了一批土豆,一亩地虽然不多,但也有一石多的收获,小麦长势也还可以,再过两三个月,也能收获了。最起码,这证明了李天养所说的那样,这里的土地确实很肥沃,刚刚开荒就能收获粮食,这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可能的。

    现在营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